正在阅读:

六地区医保基金可支付不足半年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六地区医保基金可支付不足半年

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统筹基金累计结余原则上应控制在6至9个月平均支付水平,但在2015年,北京、天津、贵州等六个地区统筹基金可支付月数不足6个月,比2014年增加了一个地区,医保基金可持续性压力仍在加大。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按照国家规定,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统筹基金累计结余原则上应控制在6至9个月平均支付水平,但在2015年,北京、天津、贵州等六个地区统筹基金可支付月数不足6个月,比2014年增加了一个地区,医保基金可持续性压力仍在加大。

据《经济参考报》报道,人社部近日公布的2015年社保数据显示,全国32个地区中,北京、天津、湖北、重庆、贵州和新疆建设兵团六个地区统筹基金累计结余不足6个月支出,其中,天津当年基金支出204亿元,累计结存仅18亿元;贵州支出97亿元,结存29亿元。

从全国范围看,医保基金结余地区分布不均,主要原因,是各地区间人口结构的较大差异。医保基金结余较多的,主要是东部沿海发达地区,这些地区居民收入较高,缴费基数和比例也普遍较高,加之外来青壮年劳动力多,支出相对较少。

但如天津、东北等老工业基地,离退休职工比例高,医保基金压力大。天津从2013年起就显现出支付危机,2013年,天津市医保基金收入159亿元,同比增加15.5%;支出159亿元,同比增加20%。当年结余水平不到2个月。

此外,北京等地区因调整医保支出结构,提高报销比例、提高封顶线、扩大报销范围等原因,医保统筹基金支出规模持续扩大。2011年,北京医保的当期结余只有不足8亿元;至2012年,北京医保累计结余已经不再增长,进入当期平衡状态。截至当年年底,累计结余只能支持不足五个月的基金支出。

从全国范围看,2015年城镇职工医保基金运行仍属平稳。2015年全国医保统筹基金累计结存6568亿元,为当年支出4654亿元的1.4倍,也就是说,在收入为零的情况下,可以保障16.8个月的支出。

尽管如此,新增一个地区医保基金累计结余不足6个月支出,仍显示出支付危机在扩大。有专家表示,如果这种态势继续发展下去,将会给整个医疗体系的建设带来很大风险。

社科院此前发布的《“十三五”中国社会保障发展思路与政策建议》显示,从长远看职工医保基金潜伏着严重的支付危机,全国多数地区的职工医保基金将在2020年前后出现缺口。

按照我国管理制度,医保资金主要来源于企业及个人缴费,目前医保覆盖面已达95%以上,进一步扩面的空间已非常有限,随着人口老龄化趋势加剧,以及新药品等不断应用,医疗费用将呈快速增长态势,筹资与支付之间的矛盾也将逐步显现。

因此,改革医保支付方式尤为迫切。

人社部社会保障研究所主任董朝晖近期在医保支付与药物经济学学术研讨会上提醒说,我国医保统筹资金收不抵支的压力正逐年增加,若要避免赤字,除增加财政投入外,更重要的是转变支付模式。

中国从1998年开始实行的城镇职工基本医保,一般门诊费用多是以个人账户基金按实支付,对于部分门诊费用较高和特殊病种,一般用统筹基金给予适当补偿或按服务单元支付。住院费用结算占主导的则在总额控制下,按住院人次定额付费。

目前,全国85%的统筹地区开展了付费总额控制,并已纳入基本医保定点协议进行管理。超过70%的统筹地区按病种付费,35%的统筹地区按服务单元付费,而24%的统筹地区正进行按人头付费探索。

人社部社保中心医疗服务管理处处长段政明在上述研讨会上建议,未来应在加强总额控制的前提下,实行按病种、按人头付费。“在加成销售情况下,药品是医疗机构的利润中心,而在总额控制情况下,药品是医疗机构的成本中心。由利润中心转变为成本中心,医疗机构用药可能会越来越少。”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六地区医保基金可支付不足半年

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统筹基金累计结余原则上应控制在6至9个月平均支付水平,但在2015年,北京、天津、贵州等六个地区统筹基金可支付月数不足6个月,比2014年增加了一个地区,医保基金可持续性压力仍在加大。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按照国家规定,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统筹基金累计结余原则上应控制在6至9个月平均支付水平,但在2015年,北京、天津、贵州等六个地区统筹基金可支付月数不足6个月,比2014年增加了一个地区,医保基金可持续性压力仍在加大。

据《经济参考报》报道,人社部近日公布的2015年社保数据显示,全国32个地区中,北京、天津、湖北、重庆、贵州和新疆建设兵团六个地区统筹基金累计结余不足6个月支出,其中,天津当年基金支出204亿元,累计结存仅18亿元;贵州支出97亿元,结存29亿元。

从全国范围看,医保基金结余地区分布不均,主要原因,是各地区间人口结构的较大差异。医保基金结余较多的,主要是东部沿海发达地区,这些地区居民收入较高,缴费基数和比例也普遍较高,加之外来青壮年劳动力多,支出相对较少。

但如天津、东北等老工业基地,离退休职工比例高,医保基金压力大。天津从2013年起就显现出支付危机,2013年,天津市医保基金收入159亿元,同比增加15.5%;支出159亿元,同比增加20%。当年结余水平不到2个月。

此外,北京等地区因调整医保支出结构,提高报销比例、提高封顶线、扩大报销范围等原因,医保统筹基金支出规模持续扩大。2011年,北京医保的当期结余只有不足8亿元;至2012年,北京医保累计结余已经不再增长,进入当期平衡状态。截至当年年底,累计结余只能支持不足五个月的基金支出。

从全国范围看,2015年城镇职工医保基金运行仍属平稳。2015年全国医保统筹基金累计结存6568亿元,为当年支出4654亿元的1.4倍,也就是说,在收入为零的情况下,可以保障16.8个月的支出。

尽管如此,新增一个地区医保基金累计结余不足6个月支出,仍显示出支付危机在扩大。有专家表示,如果这种态势继续发展下去,将会给整个医疗体系的建设带来很大风险。

社科院此前发布的《“十三五”中国社会保障发展思路与政策建议》显示,从长远看职工医保基金潜伏着严重的支付危机,全国多数地区的职工医保基金将在2020年前后出现缺口。

按照我国管理制度,医保资金主要来源于企业及个人缴费,目前医保覆盖面已达95%以上,进一步扩面的空间已非常有限,随着人口老龄化趋势加剧,以及新药品等不断应用,医疗费用将呈快速增长态势,筹资与支付之间的矛盾也将逐步显现。

因此,改革医保支付方式尤为迫切。

人社部社会保障研究所主任董朝晖近期在医保支付与药物经济学学术研讨会上提醒说,我国医保统筹资金收不抵支的压力正逐年增加,若要避免赤字,除增加财政投入外,更重要的是转变支付模式。

中国从1998年开始实行的城镇职工基本医保,一般门诊费用多是以个人账户基金按实支付,对于部分门诊费用较高和特殊病种,一般用统筹基金给予适当补偿或按服务单元支付。住院费用结算占主导的则在总额控制下,按住院人次定额付费。

目前,全国85%的统筹地区开展了付费总额控制,并已纳入基本医保定点协议进行管理。超过70%的统筹地区按病种付费,35%的统筹地区按服务单元付费,而24%的统筹地区正进行按人头付费探索。

人社部社保中心医疗服务管理处处长段政明在上述研讨会上建议,未来应在加强总额控制的前提下,实行按病种、按人头付费。“在加成销售情况下,药品是医疗机构的利润中心,而在总额控制情况下,药品是医疗机构的成本中心。由利润中心转变为成本中心,医疗机构用药可能会越来越少。”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