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改档并不是《我不是潘金莲》最大的麻烦,冯小刚担心的是……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改档并不是《我不是潘金莲》最大的麻烦,冯小刚担心的是……

多位内部人士透露,电影临时改档是因为未过审,内容需要修改。

昨天,圈子里就在流传一则消息,说某部9月30日上映的电影可能会面临跳票改档。

打开票务系统查看排片就能看到,原定于月底上映的各部电影,只有《我不是潘金莲》(以下简称《潘》)无排片。

果然,到了今天上午,《我不是潘金莲》的宣传方公布了消息,《我不是潘金莲》在多伦多电影节获国际影评人费比西奖。但是电影要改档至11月18日上映。

今年春节过后,电影市场一直不景气,暑期档更是惨淡,多部电影为了整体票房考虑选择改档。

而《我不是潘金莲》的改档原因则更加耐人寻味,多位内部人士透露,电影临时改档是因为未过审,内容需要修改。

这不是第一部不过审的电影,也不是冯小刚第一部需要修改的电影。

这两年冯小刚监制了两部电影,参演了《老炮儿》,但是一直没有拍电影,对作为导演的冯小刚来说,这是比较少见的,在此之前,他基本保持着每年或隔年一部电影的频率产出,2010年更是一年内推出了《唐山大地震》和《非诚勿扰2》两部电影。

而他的上一部作品《私人订制》,当初也是因为台词敏感,修改后才过审的。还有早年改编自王朔小说《我是你爸爸》的电影《冤家父子》,更是彻底被禁。

不同于张艺谋和陈凯歌,冯小刚身上的标签一直都更商业化,但就是这样一个很懂得拿捏市场规律的商业片导演,因为和王朔、刘震云他们的合作,冯小刚的作品也依旧多次出现被禁或者被要求修改的状况。

什么算是被禁呢?

在国内,一部电影想要上映,有两道门槛:立项审查和成片审查。过审之后拿到摄制许可证和公映许可证。(公映许可证就是电影开头时候那个“龙标”)

而一般情况下,只要立项审查过了,成片被毙的概率就很低了。除非是拍摄过程中改了剧本或者擅自添加未经审核的内容。电影一旦被弊无法公映,投资方将会蒙受巨大的损失,所以大家很少会去触这个霉头。

那怎么算是被毙了呢?提交审查的电影只会有四种结果:

通过】 【修改后通过

修改后过审】【不通过

而据已经在多伦多电影节看过片子的朋友反馈,当时播放的《我不是潘金莲》片头确实没有龙标。包括它在中国传媒大学活动时放映的场次,也是一样没有龙标。

也就是说,不管它是当初过审了被事后追避要求修改,还是说就一直没有过审,最起码现在,电影是没有过审不能上映的。

网上还有报道称,说电影被提出了六十多项修改意见,这条消息的真假暂未可知,但《潘》要改后才能过审基本是可以确定的了。

所谓的修改后过审具体是怎样的呢?

我们来看一下网上流传很广的关于《鬼子来了》的审查意见:

我们来手动划一下重点,前面提到的两个禁忌,改剧本和添加内容它都犯了。

在所附的《影片<鬼子来了>与批准立项剧本主要不同之处》中,擅自修改、添加情节的共有15条意见。

剧本批复中提出修改意见未改之处有五条。

陈佩斯曾接受媒体采访时称:内地电影审查人平均年龄超过60岁,思想比较保守。

这些修改意见是否合理,思想是否保守我们不做讨论,但是可以看到的是,当有实打实的修改意见时,影片是必须要按照要求来修改才有可能过审的。

再说回到《我不是潘金莲》。

潘金莲的电影改编自刘震云发表于2012年的同名小说。

在这本小说里,刘震云采用了一种比较独特的方式,全文共284页,其中前267页都是序言,只有后17页才是正文。

而电影中范冰冰扮演的女主角李雪莲,就是发生在序言里的故事的主人公。

这是维基百科上小说的故事大纲,但其实在后17页的正文里,主角是因为李雪莲上访而被罢免的县长史为民,离开官场的史为民沦落为一个卖肉人。20年后,因为买不到火车票无法赴约,情急之下他学了李雪莲上访的办法,举起“我要伸冤”的牌子,然后被一路送回家。

小说原作者刘震云自己是这么说的:“我想表达的是,想说一句话很难,想纠正一句话更难。李雪莲用20年的时间纠正前夫的一句话,而这20年的上上下下,这个变化的过程很有意思。《我不是潘金莲》展现的是中国人情社会向法制社会转变的缝隙中发生的故事。”

但是对于电影来说,这其实还是一个很敏感的题材,它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当下社会的某种残酷,或许荒诞不经,但也辛辣够味。若要通过审查,必定需要一些智慧和取舍。

在备案的公示表里我们可以看到电影的梗概:

李雪莲的前夫骂李雪莲是“潘金莲”。为了还自己一个清白,李雪莲开始状告他。但一件事很快变成了另一件事,为了纠正一句话,李雪莲告了二十年。影片将用喜剧形式讲述“依法治国”的必要性。

但是从之前爆出的预告片来看,电影基本还是延续了小说的故事构架。

去年电影尚未开始宣传时,曾一度要改名为《我叫李雪莲》,经过片方的努力,才得以保留小说原名,不过现在看,不过审的原因出在了电影内容上。

《我不是潘金莲》是冯小刚和刘震云继《一地鸡毛》、《手机》、《一九四二》之后的第四次合作,这对黄金搭档之前的作品都还是比较优秀的。

尤其这次电影还独具创意的采用了圆形画面,这虽然不是电影史上的首例,但在国内还是很大胆的举措。

已经观看过电影的观众里,也有人夸“这是冯小刚最好的一部作品。”,“范冰冰贡献了可以拿影后的演技。”

这些评价可能不够客观全面,但至少说明这是一部值得一看的电影。

希望不会因为未过审而被埋没。

《我不是潘金莲》改档11月18日已成定局。

我们再反过来看一下这个时间。

电影原定的上映时间是9月30日,也就是国庆档。而国庆档可以拿的出手的影片也只有那么几部。

9月29日上映的《从你的全世界路过》,改编自张嘉佳原著小说,IP改编作品,本来就拥有大批群众基础,再加上人气演员杨洋、邓超、岳云鹏的加盟,又是类型讨巧的爱情片,票房自然会很好。

9月30日上映的《爵迹》,郭敬明的这部特效网游水准如何不用我多说,但是有那么多粉丝买单,票房不会差。

9月30日上映的另一部电影《湄公河行动》,是一部主打动作、犯罪的类型片,张涵予、彭于晏主演,在之前的媒体看片会上收获不少好评,说不定能靠口碑逆袭。

还有另一部10月1日上映的《王牌逗王牌》,王晶导演,话题人物黄晓明、刘德华、王祖蓝、欧阳娜娜主演,属于大家一听就懂的商业喜剧片,但是喜剧片加上几个主演的吸引力,票房过亿也不成问题。

所以整体来看,《我不是潘金莲》在国庆档上映的票房前景并不是很乐观。

那么新定档的11月18呢?

十一月是默认的冷门月,大批电影都赶在了之前的国庆档或是等之后的贺岁档 ,这时候上映的电影普遍是为了填档的。

还有为了国产保护而滞留的好莱坞大片,也会被安置在这个月,像是去年的《火星救援》。

同样的,这个月欧美上映的大片,也会因为国内市场的冷淡而得以同步引进,比如15年的《007:幽灵党》、《饥饿游戏3:嘲笑鸟(下)》。

而今年十一月的欧美大片,漫威的超级英雄电影《奇异博士》、哈利·波特系的《神奇动物在哪里》,圈钱狂魔迪士尼的公主电影《海洋奇缘》,都很有可能会同步引进,并且竞争力十足。

《我不是潘金莲》的这次改档,现在还说不上是好是坏,只能寄希望于电影质量够硬,自然会有人看买单。

最后借用电影的一句宣传语:饭好不怕晚。

绝非喜剧快餐的《我不是潘金莲》究竟会是什么口味,我们静候11月18日电影上映。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改档并不是《我不是潘金莲》最大的麻烦,冯小刚担心的是……

多位内部人士透露,电影临时改档是因为未过审,内容需要修改。

昨天,圈子里就在流传一则消息,说某部9月30日上映的电影可能会面临跳票改档。

打开票务系统查看排片就能看到,原定于月底上映的各部电影,只有《我不是潘金莲》(以下简称《潘》)无排片。

果然,到了今天上午,《我不是潘金莲》的宣传方公布了消息,《我不是潘金莲》在多伦多电影节获国际影评人费比西奖。但是电影要改档至11月18日上映。

今年春节过后,电影市场一直不景气,暑期档更是惨淡,多部电影为了整体票房考虑选择改档。

而《我不是潘金莲》的改档原因则更加耐人寻味,多位内部人士透露,电影临时改档是因为未过审,内容需要修改。

这不是第一部不过审的电影,也不是冯小刚第一部需要修改的电影。

这两年冯小刚监制了两部电影,参演了《老炮儿》,但是一直没有拍电影,对作为导演的冯小刚来说,这是比较少见的,在此之前,他基本保持着每年或隔年一部电影的频率产出,2010年更是一年内推出了《唐山大地震》和《非诚勿扰2》两部电影。

而他的上一部作品《私人订制》,当初也是因为台词敏感,修改后才过审的。还有早年改编自王朔小说《我是你爸爸》的电影《冤家父子》,更是彻底被禁。

不同于张艺谋和陈凯歌,冯小刚身上的标签一直都更商业化,但就是这样一个很懂得拿捏市场规律的商业片导演,因为和王朔、刘震云他们的合作,冯小刚的作品也依旧多次出现被禁或者被要求修改的状况。

什么算是被禁呢?

在国内,一部电影想要上映,有两道门槛:立项审查和成片审查。过审之后拿到摄制许可证和公映许可证。(公映许可证就是电影开头时候那个“龙标”)

而一般情况下,只要立项审查过了,成片被毙的概率就很低了。除非是拍摄过程中改了剧本或者擅自添加未经审核的内容。电影一旦被弊无法公映,投资方将会蒙受巨大的损失,所以大家很少会去触这个霉头。

那怎么算是被毙了呢?提交审查的电影只会有四种结果:

通过】 【修改后通过

修改后过审】【不通过

而据已经在多伦多电影节看过片子的朋友反馈,当时播放的《我不是潘金莲》片头确实没有龙标。包括它在中国传媒大学活动时放映的场次,也是一样没有龙标。

也就是说,不管它是当初过审了被事后追避要求修改,还是说就一直没有过审,最起码现在,电影是没有过审不能上映的。

网上还有报道称,说电影被提出了六十多项修改意见,这条消息的真假暂未可知,但《潘》要改后才能过审基本是可以确定的了。

所谓的修改后过审具体是怎样的呢?

我们来看一下网上流传很广的关于《鬼子来了》的审查意见:

我们来手动划一下重点,前面提到的两个禁忌,改剧本和添加内容它都犯了。

在所附的《影片<鬼子来了>与批准立项剧本主要不同之处》中,擅自修改、添加情节的共有15条意见。

剧本批复中提出修改意见未改之处有五条。

陈佩斯曾接受媒体采访时称:内地电影审查人平均年龄超过60岁,思想比较保守。

这些修改意见是否合理,思想是否保守我们不做讨论,但是可以看到的是,当有实打实的修改意见时,影片是必须要按照要求来修改才有可能过审的。

再说回到《我不是潘金莲》。

潘金莲的电影改编自刘震云发表于2012年的同名小说。

在这本小说里,刘震云采用了一种比较独特的方式,全文共284页,其中前267页都是序言,只有后17页才是正文。

而电影中范冰冰扮演的女主角李雪莲,就是发生在序言里的故事的主人公。

这是维基百科上小说的故事大纲,但其实在后17页的正文里,主角是因为李雪莲上访而被罢免的县长史为民,离开官场的史为民沦落为一个卖肉人。20年后,因为买不到火车票无法赴约,情急之下他学了李雪莲上访的办法,举起“我要伸冤”的牌子,然后被一路送回家。

小说原作者刘震云自己是这么说的:“我想表达的是,想说一句话很难,想纠正一句话更难。李雪莲用20年的时间纠正前夫的一句话,而这20年的上上下下,这个变化的过程很有意思。《我不是潘金莲》展现的是中国人情社会向法制社会转变的缝隙中发生的故事。”

但是对于电影来说,这其实还是一个很敏感的题材,它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当下社会的某种残酷,或许荒诞不经,但也辛辣够味。若要通过审查,必定需要一些智慧和取舍。

在备案的公示表里我们可以看到电影的梗概:

李雪莲的前夫骂李雪莲是“潘金莲”。为了还自己一个清白,李雪莲开始状告他。但一件事很快变成了另一件事,为了纠正一句话,李雪莲告了二十年。影片将用喜剧形式讲述“依法治国”的必要性。

但是从之前爆出的预告片来看,电影基本还是延续了小说的故事构架。

去年电影尚未开始宣传时,曾一度要改名为《我叫李雪莲》,经过片方的努力,才得以保留小说原名,不过现在看,不过审的原因出在了电影内容上。

《我不是潘金莲》是冯小刚和刘震云继《一地鸡毛》、《手机》、《一九四二》之后的第四次合作,这对黄金搭档之前的作品都还是比较优秀的。

尤其这次电影还独具创意的采用了圆形画面,这虽然不是电影史上的首例,但在国内还是很大胆的举措。

已经观看过电影的观众里,也有人夸“这是冯小刚最好的一部作品。”,“范冰冰贡献了可以拿影后的演技。”

这些评价可能不够客观全面,但至少说明这是一部值得一看的电影。

希望不会因为未过审而被埋没。

《我不是潘金莲》改档11月18日已成定局。

我们再反过来看一下这个时间。

电影原定的上映时间是9月30日,也就是国庆档。而国庆档可以拿的出手的影片也只有那么几部。

9月29日上映的《从你的全世界路过》,改编自张嘉佳原著小说,IP改编作品,本来就拥有大批群众基础,再加上人气演员杨洋、邓超、岳云鹏的加盟,又是类型讨巧的爱情片,票房自然会很好。

9月30日上映的《爵迹》,郭敬明的这部特效网游水准如何不用我多说,但是有那么多粉丝买单,票房不会差。

9月30日上映的另一部电影《湄公河行动》,是一部主打动作、犯罪的类型片,张涵予、彭于晏主演,在之前的媒体看片会上收获不少好评,说不定能靠口碑逆袭。

还有另一部10月1日上映的《王牌逗王牌》,王晶导演,话题人物黄晓明、刘德华、王祖蓝、欧阳娜娜主演,属于大家一听就懂的商业喜剧片,但是喜剧片加上几个主演的吸引力,票房过亿也不成问题。

所以整体来看,《我不是潘金莲》在国庆档上映的票房前景并不是很乐观。

那么新定档的11月18呢?

十一月是默认的冷门月,大批电影都赶在了之前的国庆档或是等之后的贺岁档 ,这时候上映的电影普遍是为了填档的。

还有为了国产保护而滞留的好莱坞大片,也会被安置在这个月,像是去年的《火星救援》。

同样的,这个月欧美上映的大片,也会因为国内市场的冷淡而得以同步引进,比如15年的《007:幽灵党》、《饥饿游戏3:嘲笑鸟(下)》。

而今年十一月的欧美大片,漫威的超级英雄电影《奇异博士》、哈利·波特系的《神奇动物在哪里》,圈钱狂魔迪士尼的公主电影《海洋奇缘》,都很有可能会同步引进,并且竞争力十足。

《我不是潘金莲》的这次改档,现在还说不上是好是坏,只能寄希望于电影质量够硬,自然会有人看买单。

最后借用电影的一句宣传语:饭好不怕晚。

绝非喜剧快餐的《我不是潘金莲》究竟会是什么口味,我们静候11月18日电影上映。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