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4号核电机组所有调试工作的完成、并具备商业运营条件,红沿河一期工程的四台机组均实现了投产。这标志着中国东北第一座核电站及最大的能源投资项目——红沿河核电一期工程全面建成。
9月20日,国家核电技术公司(下称国核技)在辽宁红沿河核电站召开了新闻发布会,宣布了上述消息。
作为东北地区首座核电站,红沿河核电站位于辽宁省大连市瓦房店市东岗镇,也是中国所处纬度最高的核电项目,共规划建设六台百万千瓦级压水堆核电机组,分两期工程进行。
其业主单位是红沿河核电公司,由中国广核集团有限公司(下称中广核)、国家电力投资集团(下称国电投)、大连市建设投资公司,按照45%、45%和10%的股比投资组建。其中,项目建设和前五年运营由中广核为主负责,国电投全面参与。
红沿河核电一期项目,也是中国“十一五”期间首个开工的核电项目。国家一次性核准了该项目的四台机组,这一规模也创下了当时中国核电建设的纪录。
2007年8月,红沿河核电一期工程开工建设,规划建设四台百万千瓦级核电机组,单台机组装机容量达111.8万千瓦,采用CPR1000核电技术路线,项目初期的预计投资约为500亿元。
2013年6月6日,红沿河核电站1号机组于投产发电,后续三台机组则以每年一台的速度,陆续投入商业运行。辽宁红沿河核电站有关部门曾表示,一期工程四台建成后,预计年发电量为300亿千瓦时,高于大连市2012年全社会用电量287亿千瓦时的水平,约占辽宁省2012年全社会用电量的16%。
近年由于东北地区电力需求放缓、电源项目大量上马,加上电力外送通道不能及时建设,东北地区窝电问题突出,不仅弃风、弃火现象频发,也影响到了核电的消纳。
为了缓解因大规模核电机组投运而导致的东北电网窝电矛盾加剧,去年底,国家能源局专门委托东北能源电监局开展“东北地区核电厂电量消纳问题研究”。
2015年,红沿河二期工程两台机组获得核准,并相继在去年3月和7月开工建设。国核技表示,5、6号核电机组目前工程进展良好,计划在2021年全面建成发电。
根据国核技介绍,红沿河核电一期工程平均国产化率逾75%,且机组国产化率逐步提高,一些关键核电设备的国产化在该项目中得以实现。
红沿河1号机组反应堆压力容器是中国首台自主设计、制造的百万千瓦级核反应堆压力容器,实现了中国在该领域的历史性突破。蒸汽发生器、汽轮发电机等关键核电设备也均由国内厂家制造,部分设备由辽宁、大连企业生产。
此外,作为东北最大的能源投资项目,红沿河核电也促进了辽宁及东北老工业基地核电装备制造业的发展,对促进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调整东北地区能源结构等方面具有意义。国核技提供的数据称,红沿河核电一期工程在辽宁省的采购额达到34亿元。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