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四川省成都市大邑县人民检察院积极践行“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以直接贴近民众的窗口——民事检察,创响“邑心为民”品牌,全心全意为民生民利服务。

全方位打造品牌实力
一是全要素赋能夯实品牌承载点。“自品牌创立以来,我们的团队配置不断完善,这大大提高了办案效率,如2021年以来,民事检察办案量同比增加60%。”团队负责人张薇说道。据悉,大邑县检察院不断优化品牌“人员、资金、数据”要素,新配2名有审判、侦查经验的员额检察官,成立专项品牌创建基金,建成独立办案区,在律所、信访局设立联络站,建立线索数据研判共享平台。二是做优做细核心业务找准品牌切入点。以提高民事监督核心业务质效打牢品牌根基,办理杨某某诉刘某某等借款合同纠纷执行监督案,“监-检”联动与“对案-对人”监督并重,检察建议被法院全面采纳,两名法官涉嫌职务犯罪被提起公诉,获评最高检六厅典型案例。三是精准监督虚假诉讼突出品牌特色点。创新刑民结合监督模式。截止2022年11月,成功办理建筑工程领域虚假诉讼监督案件19件,涉案标的金额4000余万元,移送涉嫌犯罪11人,追赃挽损1000余万元。被省、市检院评为典型案例,办案经验分享指导炉霍县检察院,成功突破了甘孜州首例虚假诉讼监督案。四是切实践行枫桥经验做实品牌落脚点。“谢谢检察院,谢谢你们!困扰我多年的心结终于打开了!”张大爷把手中的锦旗递交给了承办检察官张涛。“在我办案的过程中,案结事未结的情况一直是痛点、难点。我们团队创新性地将民事和解作为结案前置程序,引导当事人在法律框架内达成“事心双解”,实现案结事了。”张涛介绍道。据悉,2022年,大邑县检察院成功促成和解案件6件,同比上升500%。

多角度辐射品牌效应
一是延伸服务中心大局效应,推动县委将民事检察建议纳入县级目标考核,与法院、公安、司法会签文件共同打造惩治防范虚假诉讼的良好格局,结合类案办理督促有关部门及时填补工作漏洞。二是延伸服务民生民利效应,结合生效裁判监督案办理,通过公开听证协助相关部门化解长达15年遗留问题,有效维护当事人合法权益。积极参与保障农民工、老年人等弱势民事主体权益,2022年办理支持起诉案件23件,支持追索劳动报酬40余万元。三是延伸理论实务研究效应,开展深度检校合作,与川大法学院以“教授+检察官”模式进行理论培训、实务指导和难点研究,2022年1件再审检察建议获评市检院优秀法律文书,研修成果同比增加200%,获评省诉讼法学会优秀论文3篇。

多渠道展现品牌形象
一是注重内化宣传,精心打造典型案件,2021年以来获评高检院、省检院民检典型(优秀)案例3件。二是做好对外宣传,开展普法进社区提高品牌社会影响力,参加全市“检察官讲述办案故事”活动讲述品牌办案故事,品牌创建做法得到多家媒体报道。三是创新文化宣传,设计品牌logo并开发文创衍生品,拍摄品牌故事及优秀案例专题片,选树品牌形象代言人拍摄海报制作展板,以可视、有感文化产品提高品牌“声量”。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