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热销全球150个国家,却被国人抛弃 :意外“翻红”的罐头食品,真逆袭了吗?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热销全球150个国家,却被国人抛弃 :意外“翻红”的罐头食品,真逆袭了吗?

从被时代抛弃到重新受捧,再度走红的罐头食品,还能卷土重来吗?

文|快刀财经 朱末

晚来天欲雪,能炫一罐否?

当疫情进入新阶段,囤货再度成了头等大事。随着各式各样的药品成为紧俏商品,凭借“神秘力量”冲上热搜的黄桃罐头,也在短短几日被抢购一空,朋友圈几乎人手一罐。

有人买不到感冒药,就买了一堆黄桃罐头,更有人呼吁将黄桃罐头纳入医保。尽管专家们相继“辟谣”黄桃罐头的治疗作用,厂家们也站出来“划清界限”,但消费者们依然趋之若鹜,将黄桃罐头推上了必备“物资”。

热闹归热闹,调侃归调侃。一个被忽略的事实是,如果不是因为疫情,已经逐渐远离国人餐桌的罐头食品,根本没有机会重新走进大众视野。

中国罐头产量虽然全球第一,产品热销150多个国家,供应了全球1 /4的罐头,但在国内却长期坐着冷板凳。相关数据显示,欧美人士每人每年消费50~90公斤罐头,中国人的消费量几乎不到8公斤,很多人一年食用的罐头,都不到2罐。

曾经一度,在物质匮乏的年代,罐头是国人吃不起的“奢侈品”,但随着国人对健康更加重视,被贴上“不新鲜”、“添加剂”等标签的罐头,沦为了不受欢迎的食物。

而今,戏剧性“翻红”的罐头食品,又成了炙手可热的“香饽饽”。作为一代食品界的荣光,重新站在风口的罐头,还能否峰回路转,创出一片新天地?

01从无到有风靡全球罐头的“黄金时代”

如果说囤黄桃罐头这件事属于“情怀消费”,那么这份情怀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期。

1893年,国外的罐头生产技术传到了中国,世界上第一罐“豆豉鲮鱼”在广州广茂香罐头厂诞生。由于罐头具备可久贮、易运输的优点,加上珠三角一带兴起了下南洋的热潮,一罐豆豉鲮鱼罐头,成了解乡愁的“独特味道”。

豆豉鲮鱼如同一个里程碑,无意中为后来者开辟出了一条道路。1905年,归国华侨陈炳秋在汕头乌桥岛一带,成立了美香罐头有限公司。此后有近30家罐头企业先后在汕头成立,鼎盛时期从业工人达万人以上,汕头可以说是当时的中国罐头之都。

1930年,上海老字号梅林罐头食品厂,顶着“生产救国”的使命正式成立。原因在于,上海菜中,海派西餐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但诸多西餐馆所需要的番茄沙司,只能从海外进口,偌大一个上海滩,竟没有能与之抗衡的国货。

几名厨师和蔬菜商决定打破局面,集资数百元试制辣酱油、果酱、番茄沙司等触及罐头食品,一经上市,就受到了上海各大西餐厅的青睐。

气急败坏的洋货品牌打起了价格战,希望将梅林就此扼杀。硬碰硬的梅林最终靠着成本优势和上好的质量,将进口番茄沙司在上海的市场份额,压到只剩十分之一,成功捍卫了民族品牌。

中国罐头产业真正走上快车道,是在1949年后,特别是在抗美援朝战争影响下,中国罐头产量激增。1953年抗美援朝结束时,中国罐头产量增长了15倍以上。

1953年以后,国产罐头开始涉足出口,主要定位于创汇和军需。因此,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说,这是鲜少能尝到的珍馐美味。

彼时,四五十家主力罐头厂主要有哈尔滨松江罐头厂、锦州罐头厂、烟台罐头厂、天津罐头厂、上海梅林罐头厂(1954年实现公私合营)、康泰罐头食品公司、厦门罐头厂等。

改革开放以后,随着经济发展和国人生活条件的改善,中国本土罐头产业一日千里,罐头在国内市场的销量节节攀升,成为过节送礼、宴请宾客的“门面”。

据中国罐头工业协会提供的数据显示,1978年,中国罐头生产企业仅为150家,总产值14.85亿元;到了1995年,罐头企业数量达到了顶峰1775家,也就是每个省份就有多达77个罐头厂。

还有个小插曲是,90年代初,前中国首富牟其中用包括500车皮罐头在内的轻工业产品,从苏联换回4架图-154客机,成为中国商界的传奇,也见证了中国罐头在国际贸易中的高光时刻。

不到20年,罐头厂家数量翻了10多倍,这都是实打实“吃”出来的。1995年,罐头产业的总产值为145.92亿元,其中出口额46.60亿元。以当年的物价,每个罐头3块钱,算下来中国人一年就消耗了33.1亿个罐头。

这是什么概念?要知道,号称“销量连起来绕地球两圈”的香飘飘,2018年也只卖出了12亿杯。

众望所归下,国产罐头迎来了自己的“黄金时代”。

02由盛转衰惨遭抛弃昔日宠儿无人问津

为了迎合国人的口味和需求,罐头的品种之丰,让人大开眼界,“能让人吃出满汉全席的感觉”,可不是说说而已。

百家争鸣的热潮中,每个区域都有自己的“主打罐头”。比如,在东北地区,东北三省都生产黄桃罐头,而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生产梅花牌小鸡炖蘑菇罐头、喀秋莎香瓜和酸黄瓜罐头;辽宁省大连市生产远洋蒲烧秋刀鱼、茄汁金枪鱼和红塔牌茄汁鲭鱼、茄汁沙丁鱼、香辣鲱鱼、牛肉罐头等。

在华南地区,广东省广州市有鹰金钱生产的凤尾鱼、豆豉鲮鱼罐头;湛江市有曲界菠萝罐头;潮州市有蓬盛橄榄菜罐头;广西省玉林市有吴常昌牛巴罐头;海南有金牌高达椰浆等。

在此期间,罐头市场国企独大的格局,也在被悄然打破。1989年发生的“输美蘑菇罐头肠毒素”事件,让依赖出口的国企遭到重创,虽然在1999年证明了清白,但长达10年的论证,让大批国有罐头企业倒闭。

到1997年上海梅林上市之时,罐头产业已经形成了多元化结构,上海梅林、厦门古龙等都是硕果仅存的国有罐头厂,反而是民营企业抓住机遇,后起之秀不断涌现。

1999年度水果罐头生产加工、出口创汇第一名的奖牌授予了甬兴集团,这是宁波山坳里一家不起眼的罐头厂。作为当时快速崛起的民营企业代表,当时罐头年产量已经超过2万吨。

这一阶段,国人对罐头食品的热爱有增无减。中国罐头行业走向巅峰。从2012年的929.88万吨,增长到2016年的1300万吨以上,年平均增长超过8%。

2015年中国罐头工业协会20周年年会上,娃哈哈董事长宗庆后也公开表示对中国罐头的看好,当时的娃哈哈已经拥有八宝粥系列产品,并将重点转向内销。

然而,登上抛物线的顶点后,衰落随之而来,无论是产量、增速还是营收总体趋势都在持续走低。据前瞻产业研究院2018年发布的《中国罐头行业产销需求与投资预测分析报告》数据显示,美国人均罐头年消费量在90公斤左右,西欧约50公斤,日本为23公斤,而我国仅为2公斤。

2019年,中国规模以上罐头企业的总营收为1282.1亿元,而在2016年营收为1751.79亿元,总利润接近百亿元,对比惨烈。

▲图/前瞻产业研究院

物质不再匮乏的当下,罐头早就失去了原来的吸引力。随着健康意识的提高,生鲜食物供给链的不断完善,网购平台的兴起,人们可以在更短的时间内获取更新鲜的食物,原本需要在罐头里才能吃到的红毛丹、荔枝、龙眼等水果,现在依靠冷链运送,一年四季都能品尝,倒是罐头食品超长保质期的“优势”,反而让消费者心生疑虑。

曾经深受喜爱的罐头,不可避免地走向了“成也萧何,败也萧何”的结局,继而被贴上了“没营养、不养生、添加剂太多”的负面标签。

再加上长期“躺赚”的日子,让罐头企业有如“温水煮青蛙”,不仅产品同质化严重,而且技术创新也没有跟上,只能不断在低价漩涡里越陷越深,最终举步维艰。

从神坛跌落的罐头食品,不再是人人趋之若鹜的奢侈品,而是变成了可有可无的“鸡肋”,在无人在意的货架,蒙上厚厚的灰尘。

直到疫情的出现,让沉寂已久的罐头,再度焕发了生机。

03疫情催化重获新生罐头行业未来几何

新冠病毒的肆虐,让忙于囤货的消费者们,将目光再次投向了耐贮存、口味多的罐头食品。

据智研咨询数据显示,2021年上半年,我国罐头产量同比增长11.8%,这也是2017年以来首次出现增长。

这次黄桃罐头的出圈看似偶然,事实上,蓄力已久的罐头产业,从未停下过变革的脚步。一方面,为了打破消费者的偏见和误区,2021年中国罐头工业协会发布《中国罐头行业品牌打造三年专项行动计划(2021-2023)》,意在举全行业之力,激活国内罐头消费信心。

国人对于罐头食品的偏见,很大程度来自于认知误区。罐头之所以能够长期保存而不变质,完全得益于密封的容器和严格的杀菌,灭菌后的食品在真空状态下能防止外界细菌进入,与防腐剂毫无关系。

▲图/中国罐头工业协会

再者,罐头的加工程序很简单,一般只需要加热,温度有时候比自家做菜的温度还低。所以,在一定程度上,罐头的营养流失比家庭烹饪还少,像鱼类罐头等个别产品,由于经过罐头工艺的加工,钙含量比普通烹饪方式处理(如蒸、煮)的钙含量还高。

最重要的是,为了追求较低的成本和更好的口味,罐头厂商都会选择应季的新鲜原料,很多厂商也都有专属原料基地,相当于从自家后院“现采现做”,大大缩短了从采摘、运输到加工的过程。

以黄桃为例,采摘1天后,维生素C会损失30%,而黄桃罐头只损失10%。因此,比起长途运输的“新鲜”水果,水果罐头甚至“更高一筹”。

另一方面,在新消费浪潮的的推动下,“懒人经济”的兴起,也给罐头食品带来了转型契机。四喜丸子、梅菜扣肉、红烧排骨、佛跳墙等更多样化、更符合时下年轻人口味的食物,陆续被装进罐头里。

譬如林家铺子率先推出“吃糖自由”“控糖零脂”的黄桃罐头,同时在品牌包装上进行了创新,将玻璃管换成铁罐装,产品规格上也主打方便携带的小包装。

梅林则别出心裁推出“一人食”罐头系列,味道包括原味和辣味豆豉鱼、红烧味、茄汁味、红焖牛肉、宫保鸡丁等10种口味。还顺应潮流,开发出中式甜品“富汤倒火”系列罐头,一经上市就大受欢迎。

更多的创新还在不断涌现。做橘子罐头发家的丰岛控股集团开发出功能性果冻、果泥,以求打入减肥代餐市场;李子柒也曾推出营养速食罐头汤,采用自加热模式,8分钟就能喝到一份鲜香味美的营养热汤。

如果说疫情是打开沉寂多时的罐头行业的一个窗口,透过这扇窗,人们惊讶地发现,如今的罐头已变得如此优秀,不仅可以成为好吃的零嘴,还可以化身上桌的佳肴。

从开创历史到被边缘化,从被时代抛弃到重新受捧,再度走红的罐头食品,也是时候卷土重来了。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上海梅林

  • 自身业绩难保的光明肉业还在给子公司输血
  • 聚焦主赛道、开拓新业务,多家上市公司更名“焕新颜”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热销全球150个国家,却被国人抛弃 :意外“翻红”的罐头食品,真逆袭了吗?

从被时代抛弃到重新受捧,再度走红的罐头食品,还能卷土重来吗?

文|快刀财经 朱末

晚来天欲雪,能炫一罐否?

当疫情进入新阶段,囤货再度成了头等大事。随着各式各样的药品成为紧俏商品,凭借“神秘力量”冲上热搜的黄桃罐头,也在短短几日被抢购一空,朋友圈几乎人手一罐。

有人买不到感冒药,就买了一堆黄桃罐头,更有人呼吁将黄桃罐头纳入医保。尽管专家们相继“辟谣”黄桃罐头的治疗作用,厂家们也站出来“划清界限”,但消费者们依然趋之若鹜,将黄桃罐头推上了必备“物资”。

热闹归热闹,调侃归调侃。一个被忽略的事实是,如果不是因为疫情,已经逐渐远离国人餐桌的罐头食品,根本没有机会重新走进大众视野。

中国罐头产量虽然全球第一,产品热销150多个国家,供应了全球1 /4的罐头,但在国内却长期坐着冷板凳。相关数据显示,欧美人士每人每年消费50~90公斤罐头,中国人的消费量几乎不到8公斤,很多人一年食用的罐头,都不到2罐。

曾经一度,在物质匮乏的年代,罐头是国人吃不起的“奢侈品”,但随着国人对健康更加重视,被贴上“不新鲜”、“添加剂”等标签的罐头,沦为了不受欢迎的食物。

而今,戏剧性“翻红”的罐头食品,又成了炙手可热的“香饽饽”。作为一代食品界的荣光,重新站在风口的罐头,还能否峰回路转,创出一片新天地?

01从无到有风靡全球罐头的“黄金时代”

如果说囤黄桃罐头这件事属于“情怀消费”,那么这份情怀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期。

1893年,国外的罐头生产技术传到了中国,世界上第一罐“豆豉鲮鱼”在广州广茂香罐头厂诞生。由于罐头具备可久贮、易运输的优点,加上珠三角一带兴起了下南洋的热潮,一罐豆豉鲮鱼罐头,成了解乡愁的“独特味道”。

豆豉鲮鱼如同一个里程碑,无意中为后来者开辟出了一条道路。1905年,归国华侨陈炳秋在汕头乌桥岛一带,成立了美香罐头有限公司。此后有近30家罐头企业先后在汕头成立,鼎盛时期从业工人达万人以上,汕头可以说是当时的中国罐头之都。

1930年,上海老字号梅林罐头食品厂,顶着“生产救国”的使命正式成立。原因在于,上海菜中,海派西餐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但诸多西餐馆所需要的番茄沙司,只能从海外进口,偌大一个上海滩,竟没有能与之抗衡的国货。

几名厨师和蔬菜商决定打破局面,集资数百元试制辣酱油、果酱、番茄沙司等触及罐头食品,一经上市,就受到了上海各大西餐厅的青睐。

气急败坏的洋货品牌打起了价格战,希望将梅林就此扼杀。硬碰硬的梅林最终靠着成本优势和上好的质量,将进口番茄沙司在上海的市场份额,压到只剩十分之一,成功捍卫了民族品牌。

中国罐头产业真正走上快车道,是在1949年后,特别是在抗美援朝战争影响下,中国罐头产量激增。1953年抗美援朝结束时,中国罐头产量增长了15倍以上。

1953年以后,国产罐头开始涉足出口,主要定位于创汇和军需。因此,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说,这是鲜少能尝到的珍馐美味。

彼时,四五十家主力罐头厂主要有哈尔滨松江罐头厂、锦州罐头厂、烟台罐头厂、天津罐头厂、上海梅林罐头厂(1954年实现公私合营)、康泰罐头食品公司、厦门罐头厂等。

改革开放以后,随着经济发展和国人生活条件的改善,中国本土罐头产业一日千里,罐头在国内市场的销量节节攀升,成为过节送礼、宴请宾客的“门面”。

据中国罐头工业协会提供的数据显示,1978年,中国罐头生产企业仅为150家,总产值14.85亿元;到了1995年,罐头企业数量达到了顶峰1775家,也就是每个省份就有多达77个罐头厂。

还有个小插曲是,90年代初,前中国首富牟其中用包括500车皮罐头在内的轻工业产品,从苏联换回4架图-154客机,成为中国商界的传奇,也见证了中国罐头在国际贸易中的高光时刻。

不到20年,罐头厂家数量翻了10多倍,这都是实打实“吃”出来的。1995年,罐头产业的总产值为145.92亿元,其中出口额46.60亿元。以当年的物价,每个罐头3块钱,算下来中国人一年就消耗了33.1亿个罐头。

这是什么概念?要知道,号称“销量连起来绕地球两圈”的香飘飘,2018年也只卖出了12亿杯。

众望所归下,国产罐头迎来了自己的“黄金时代”。

02由盛转衰惨遭抛弃昔日宠儿无人问津

为了迎合国人的口味和需求,罐头的品种之丰,让人大开眼界,“能让人吃出满汉全席的感觉”,可不是说说而已。

百家争鸣的热潮中,每个区域都有自己的“主打罐头”。比如,在东北地区,东北三省都生产黄桃罐头,而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生产梅花牌小鸡炖蘑菇罐头、喀秋莎香瓜和酸黄瓜罐头;辽宁省大连市生产远洋蒲烧秋刀鱼、茄汁金枪鱼和红塔牌茄汁鲭鱼、茄汁沙丁鱼、香辣鲱鱼、牛肉罐头等。

在华南地区,广东省广州市有鹰金钱生产的凤尾鱼、豆豉鲮鱼罐头;湛江市有曲界菠萝罐头;潮州市有蓬盛橄榄菜罐头;广西省玉林市有吴常昌牛巴罐头;海南有金牌高达椰浆等。

在此期间,罐头市场国企独大的格局,也在被悄然打破。1989年发生的“输美蘑菇罐头肠毒素”事件,让依赖出口的国企遭到重创,虽然在1999年证明了清白,但长达10年的论证,让大批国有罐头企业倒闭。

到1997年上海梅林上市之时,罐头产业已经形成了多元化结构,上海梅林、厦门古龙等都是硕果仅存的国有罐头厂,反而是民营企业抓住机遇,后起之秀不断涌现。

1999年度水果罐头生产加工、出口创汇第一名的奖牌授予了甬兴集团,这是宁波山坳里一家不起眼的罐头厂。作为当时快速崛起的民营企业代表,当时罐头年产量已经超过2万吨。

这一阶段,国人对罐头食品的热爱有增无减。中国罐头行业走向巅峰。从2012年的929.88万吨,增长到2016年的1300万吨以上,年平均增长超过8%。

2015年中国罐头工业协会20周年年会上,娃哈哈董事长宗庆后也公开表示对中国罐头的看好,当时的娃哈哈已经拥有八宝粥系列产品,并将重点转向内销。

然而,登上抛物线的顶点后,衰落随之而来,无论是产量、增速还是营收总体趋势都在持续走低。据前瞻产业研究院2018年发布的《中国罐头行业产销需求与投资预测分析报告》数据显示,美国人均罐头年消费量在90公斤左右,西欧约50公斤,日本为23公斤,而我国仅为2公斤。

2019年,中国规模以上罐头企业的总营收为1282.1亿元,而在2016年营收为1751.79亿元,总利润接近百亿元,对比惨烈。

▲图/前瞻产业研究院

物质不再匮乏的当下,罐头早就失去了原来的吸引力。随着健康意识的提高,生鲜食物供给链的不断完善,网购平台的兴起,人们可以在更短的时间内获取更新鲜的食物,原本需要在罐头里才能吃到的红毛丹、荔枝、龙眼等水果,现在依靠冷链运送,一年四季都能品尝,倒是罐头食品超长保质期的“优势”,反而让消费者心生疑虑。

曾经深受喜爱的罐头,不可避免地走向了“成也萧何,败也萧何”的结局,继而被贴上了“没营养、不养生、添加剂太多”的负面标签。

再加上长期“躺赚”的日子,让罐头企业有如“温水煮青蛙”,不仅产品同质化严重,而且技术创新也没有跟上,只能不断在低价漩涡里越陷越深,最终举步维艰。

从神坛跌落的罐头食品,不再是人人趋之若鹜的奢侈品,而是变成了可有可无的“鸡肋”,在无人在意的货架,蒙上厚厚的灰尘。

直到疫情的出现,让沉寂已久的罐头,再度焕发了生机。

03疫情催化重获新生罐头行业未来几何

新冠病毒的肆虐,让忙于囤货的消费者们,将目光再次投向了耐贮存、口味多的罐头食品。

据智研咨询数据显示,2021年上半年,我国罐头产量同比增长11.8%,这也是2017年以来首次出现增长。

这次黄桃罐头的出圈看似偶然,事实上,蓄力已久的罐头产业,从未停下过变革的脚步。一方面,为了打破消费者的偏见和误区,2021年中国罐头工业协会发布《中国罐头行业品牌打造三年专项行动计划(2021-2023)》,意在举全行业之力,激活国内罐头消费信心。

国人对于罐头食品的偏见,很大程度来自于认知误区。罐头之所以能够长期保存而不变质,完全得益于密封的容器和严格的杀菌,灭菌后的食品在真空状态下能防止外界细菌进入,与防腐剂毫无关系。

▲图/中国罐头工业协会

再者,罐头的加工程序很简单,一般只需要加热,温度有时候比自家做菜的温度还低。所以,在一定程度上,罐头的营养流失比家庭烹饪还少,像鱼类罐头等个别产品,由于经过罐头工艺的加工,钙含量比普通烹饪方式处理(如蒸、煮)的钙含量还高。

最重要的是,为了追求较低的成本和更好的口味,罐头厂商都会选择应季的新鲜原料,很多厂商也都有专属原料基地,相当于从自家后院“现采现做”,大大缩短了从采摘、运输到加工的过程。

以黄桃为例,采摘1天后,维生素C会损失30%,而黄桃罐头只损失10%。因此,比起长途运输的“新鲜”水果,水果罐头甚至“更高一筹”。

另一方面,在新消费浪潮的的推动下,“懒人经济”的兴起,也给罐头食品带来了转型契机。四喜丸子、梅菜扣肉、红烧排骨、佛跳墙等更多样化、更符合时下年轻人口味的食物,陆续被装进罐头里。

譬如林家铺子率先推出“吃糖自由”“控糖零脂”的黄桃罐头,同时在品牌包装上进行了创新,将玻璃管换成铁罐装,产品规格上也主打方便携带的小包装。

梅林则别出心裁推出“一人食”罐头系列,味道包括原味和辣味豆豉鱼、红烧味、茄汁味、红焖牛肉、宫保鸡丁等10种口味。还顺应潮流,开发出中式甜品“富汤倒火”系列罐头,一经上市就大受欢迎。

更多的创新还在不断涌现。做橘子罐头发家的丰岛控股集团开发出功能性果冻、果泥,以求打入减肥代餐市场;李子柒也曾推出营养速食罐头汤,采用自加热模式,8分钟就能喝到一份鲜香味美的营养热汤。

如果说疫情是打开沉寂多时的罐头行业的一个窗口,透过这扇窗,人们惊讶地发现,如今的罐头已变得如此优秀,不仅可以成为好吃的零嘴,还可以化身上桌的佳肴。

从开创历史到被边缘化,从被时代抛弃到重新受捧,再度走红的罐头食品,也是时候卷土重来了。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