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银发族再就业,动了谁的蛋糕?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银发族再就业,动了谁的蛋糕?

银发族再就业优势不可小觑?

文|旗帜财经 玄青

“随着我国低龄老人人口规模的增加,银发族再就业已从预热变为现实,无论是精神消遣还是物质贮备,我国老年人就业应向“高质量”奔赴,在“用工荒”“微创业”等蓝海中开启自己的暮年盛世。”

不久前,一则麦当劳招募“退休人员”消息引发社会热议,该岗位点名是特别招聘“退休人员”,包括夜班补贴、节假日三薪、商业保险等打包福利。

有民众认为,此举是应对老龄化社会,开发老年低价、闲置劳动力的明知之举。但也有人指出,企业为了少缴纳甚至不缴纳五险一金,只支付意外险等商业保险,是“捡漏”“抠门”之策。

银发族再就业优势不可小觑?

不论用人单位打的是什么算盘,从数据看,银发族再就业已是大势所趋。

——低龄老年化潜藏大量剩余劳动力。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显示,中国60岁及以上人口超过2.6亿人,其中60-69岁的低龄老年人口占55.83%。据前程无忧发布的《2022老龄群体退休再就业调研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显示,68%老年人退休后再就业意愿强。

——结构性失业下“优势”凸显。实际上,从就业调研看,除了“体力”欠缺,老年人群体在技术、经验、智能、耐力上不输年轻人。数据反映,重返就业市场的老年人中,有46.7%是为了寻求个人和社会价值,19%希望发挥一技之长。因此,退休返聘、发挥余热、填补行业空白是银发族再就业的“含金量”。

——劳动力性价比高。于企业而言,不用缴纳高额的五险一金,甚至税负。于个人而言,再就业有时候就是“图个乐”,不在乎钱多少。当然,老年人面对市场的“低估”,也普遍有了心理预期,“低工资”往往不会成为阻挡其再就业的“硬核障碍”。

“6月份正式退休的妈妈闲不下来,找到了一个在社区养老服务站的工作。工作需要用到电脑做表格,存档案,对于我们年轻人来说不算难,可真难坏了平时不碰电脑,基础为0的妈妈。她为了胜任这个工作非常努力,每天都在休息时间学电脑,经常学到半夜。”

“我爸就在隔壁小区找了一保安工作,钱不多,一个月1500,但也不累,上夜班也能打个盹,对他来说也是笔不小收入。”

“我奶奶年轻时就爱跳舞,上老年大学后自己组建舞蹈班,带队参加各种晚会演出,有时候演出费也不少呢,我觉得这也是再就业的一种。”

有网友表示,晚婚晚育也是加速老年人再就业的重要原因。“退休+没有孙子带”的空档,“人躺着躺着就废了,还不如出去活动。”

和欧美相比,我们的老年人口很难做到“躺平”:

一是目前退休金的涨幅越来越落后于物价上涨,而储蓄金还承担着“防大病、留子孙”的重任,没饭吃从“远虑”变为“近忧”,赚钱补贴零用,来保持生活质量显得迫在眉睫。

二是即使有富余的退休金,为了是退休后的尊严、尊重、成就感不会产巨大落差,部分高知、高薪退休老人也要动起来,不甘隐退。

城乡再就业成“两个极端”

我们不像日本,老年人是普世化就业,我国城镇和农村老年人就业从一个极端走向了另一个极端——你可以找到时尚奶奶模特、像张兰一般的网红主播,也可以看到建筑工人、洗碗小工。

如“治好精神内耗的二舅”那般的大量农村老年人,有着难言之隐。原因在于前者是闲来寻求精神支撑,后者是拼命积攒生存保障。

“我们村50岁以上的男性,一般在城里的工地工作,最便宜的小工150块钱一天,最有技术含量的电焊工,400块钱一天。农村50多岁的女性,在附近工厂上班,每天要工作13个小时,一周大概能休息一天,月收入4到5千。”一位网友说,脱贫攻坚带来了许多乡村产业,家门口上班成为现实,但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呈现出的简单重复、耗时、低廉,更受老年人欢迎。

从经济逻辑上看,在经济结构转型、产业结构调整和淘汰落后产能的共同作用下,老年人更易进入劳动密集型产业。在全部老年就业人口中,从事第一产业(农林牧渔业)的60岁以上人口占 66.14%,从事制造业的人占6.59%,从事批发与零售业的人占 6.28%。这也意味着,我国近六成以上老年人,仍在“体力劳动”中徘徊。

报告显示,68%老年人退休后再就业意愿强,三成受访者有经济压力。34.3%求职者通过再就业补贴家用、增加收入来满足更高层次的消费需求。再进一步探寻,这些老年人的主要开支中,日常生活开销(37.7%)、养老储备金(21.3%)、为子女分担压力(18.3%)列为前三大主要负担。

无论支出权重在哪,“钱”依然是老年人再就业的首要因素。

老年人就业的挤兑效应?

不久前,由中国老龄协会老年人才信息中心主办的“中国老年人才网”正式上线,2天时间吸引了5000多名求职者、100多家企业注册。这些求职者年龄主要集中在50-60岁,但也有60岁出头和70岁以上人士,他们中不少人还拥有“985”“211”等国内知名高校的教育经历。从物业管理、财税、审计到机械设计、养老服务、家庭教育,求职意向十分丰富。

有不少人担忧,这些“老资历”抢了年轻人饭碗。但实际上老年人并非看上去那么“美”。招聘有年龄关卡,不是门槛太高就是活儿太重,中意的少之又少。“除了像医生、教师等‘越老越值钱’的行业,政服、餐饮、社区服务类等岗位缺口非常大,而企业最想大规模招聘老年人填补空缺,在人力资源利用上降本扩容。”业内猎头道出实情。

在人社部第三季度家全国“最缺工”的100个职业排行上,餐厅服务员、家政服务员、客户服务管理员等需要中度体力的服务职业位列前十,恰好与老年人才就业市场需求吻合,从这个角度看,老年人正是补了年轻人的“空”,不存在就业竞争状态下的排他、挤兑。

去年年末,新华社一条“爷爷合伙人”的视频获得10.5万次观看。湖南株洲的三位爷爷合伙创业开起一家饭店,他们的年龄加起来有241岁。86岁的余爷爷做蛋饺,78岁的马爷爷做水饺,77岁的魏爷爷招呼客人。聊起工作,他们都说“好玩”,开饭店后“每天时间过得很快”“都过得很充实”。

这样的“微创业”的状态令人欣喜,也备受鼓舞。

未来,我们希望银发族再就业可以勇敢向前“走一步”,摆脱单纯繁重的体力劳动,在“高质量就业”的光广阔天地中有一席之地,朝着“物质回报+精神滋养”的双向奔赴。这一梦想的实现,不仅需要老年人自学能力的培育和强化,也要政府、社会做好后勤,兜底生计、组织培训、拓宽渠道、完善劳动保障等。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银发族再就业,动了谁的蛋糕?

银发族再就业优势不可小觑?

文|旗帜财经 玄青

“随着我国低龄老人人口规模的增加,银发族再就业已从预热变为现实,无论是精神消遣还是物质贮备,我国老年人就业应向“高质量”奔赴,在“用工荒”“微创业”等蓝海中开启自己的暮年盛世。”

不久前,一则麦当劳招募“退休人员”消息引发社会热议,该岗位点名是特别招聘“退休人员”,包括夜班补贴、节假日三薪、商业保险等打包福利。

有民众认为,此举是应对老龄化社会,开发老年低价、闲置劳动力的明知之举。但也有人指出,企业为了少缴纳甚至不缴纳五险一金,只支付意外险等商业保险,是“捡漏”“抠门”之策。

银发族再就业优势不可小觑?

不论用人单位打的是什么算盘,从数据看,银发族再就业已是大势所趋。

——低龄老年化潜藏大量剩余劳动力。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显示,中国60岁及以上人口超过2.6亿人,其中60-69岁的低龄老年人口占55.83%。据前程无忧发布的《2022老龄群体退休再就业调研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显示,68%老年人退休后再就业意愿强。

——结构性失业下“优势”凸显。实际上,从就业调研看,除了“体力”欠缺,老年人群体在技术、经验、智能、耐力上不输年轻人。数据反映,重返就业市场的老年人中,有46.7%是为了寻求个人和社会价值,19%希望发挥一技之长。因此,退休返聘、发挥余热、填补行业空白是银发族再就业的“含金量”。

——劳动力性价比高。于企业而言,不用缴纳高额的五险一金,甚至税负。于个人而言,再就业有时候就是“图个乐”,不在乎钱多少。当然,老年人面对市场的“低估”,也普遍有了心理预期,“低工资”往往不会成为阻挡其再就业的“硬核障碍”。

“6月份正式退休的妈妈闲不下来,找到了一个在社区养老服务站的工作。工作需要用到电脑做表格,存档案,对于我们年轻人来说不算难,可真难坏了平时不碰电脑,基础为0的妈妈。她为了胜任这个工作非常努力,每天都在休息时间学电脑,经常学到半夜。”

“我爸就在隔壁小区找了一保安工作,钱不多,一个月1500,但也不累,上夜班也能打个盹,对他来说也是笔不小收入。”

“我奶奶年轻时就爱跳舞,上老年大学后自己组建舞蹈班,带队参加各种晚会演出,有时候演出费也不少呢,我觉得这也是再就业的一种。”

有网友表示,晚婚晚育也是加速老年人再就业的重要原因。“退休+没有孙子带”的空档,“人躺着躺着就废了,还不如出去活动。”

和欧美相比,我们的老年人口很难做到“躺平”:

一是目前退休金的涨幅越来越落后于物价上涨,而储蓄金还承担着“防大病、留子孙”的重任,没饭吃从“远虑”变为“近忧”,赚钱补贴零用,来保持生活质量显得迫在眉睫。

二是即使有富余的退休金,为了是退休后的尊严、尊重、成就感不会产巨大落差,部分高知、高薪退休老人也要动起来,不甘隐退。

城乡再就业成“两个极端”

我们不像日本,老年人是普世化就业,我国城镇和农村老年人就业从一个极端走向了另一个极端——你可以找到时尚奶奶模特、像张兰一般的网红主播,也可以看到建筑工人、洗碗小工。

如“治好精神内耗的二舅”那般的大量农村老年人,有着难言之隐。原因在于前者是闲来寻求精神支撑,后者是拼命积攒生存保障。

“我们村50岁以上的男性,一般在城里的工地工作,最便宜的小工150块钱一天,最有技术含量的电焊工,400块钱一天。农村50多岁的女性,在附近工厂上班,每天要工作13个小时,一周大概能休息一天,月收入4到5千。”一位网友说,脱贫攻坚带来了许多乡村产业,家门口上班成为现实,但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呈现出的简单重复、耗时、低廉,更受老年人欢迎。

从经济逻辑上看,在经济结构转型、产业结构调整和淘汰落后产能的共同作用下,老年人更易进入劳动密集型产业。在全部老年就业人口中,从事第一产业(农林牧渔业)的60岁以上人口占 66.14%,从事制造业的人占6.59%,从事批发与零售业的人占 6.28%。这也意味着,我国近六成以上老年人,仍在“体力劳动”中徘徊。

报告显示,68%老年人退休后再就业意愿强,三成受访者有经济压力。34.3%求职者通过再就业补贴家用、增加收入来满足更高层次的消费需求。再进一步探寻,这些老年人的主要开支中,日常生活开销(37.7%)、养老储备金(21.3%)、为子女分担压力(18.3%)列为前三大主要负担。

无论支出权重在哪,“钱”依然是老年人再就业的首要因素。

老年人就业的挤兑效应?

不久前,由中国老龄协会老年人才信息中心主办的“中国老年人才网”正式上线,2天时间吸引了5000多名求职者、100多家企业注册。这些求职者年龄主要集中在50-60岁,但也有60岁出头和70岁以上人士,他们中不少人还拥有“985”“211”等国内知名高校的教育经历。从物业管理、财税、审计到机械设计、养老服务、家庭教育,求职意向十分丰富。

有不少人担忧,这些“老资历”抢了年轻人饭碗。但实际上老年人并非看上去那么“美”。招聘有年龄关卡,不是门槛太高就是活儿太重,中意的少之又少。“除了像医生、教师等‘越老越值钱’的行业,政服、餐饮、社区服务类等岗位缺口非常大,而企业最想大规模招聘老年人填补空缺,在人力资源利用上降本扩容。”业内猎头道出实情。

在人社部第三季度家全国“最缺工”的100个职业排行上,餐厅服务员、家政服务员、客户服务管理员等需要中度体力的服务职业位列前十,恰好与老年人才就业市场需求吻合,从这个角度看,老年人正是补了年轻人的“空”,不存在就业竞争状态下的排他、挤兑。

去年年末,新华社一条“爷爷合伙人”的视频获得10.5万次观看。湖南株洲的三位爷爷合伙创业开起一家饭店,他们的年龄加起来有241岁。86岁的余爷爷做蛋饺,78岁的马爷爷做水饺,77岁的魏爷爷招呼客人。聊起工作,他们都说“好玩”,开饭店后“每天时间过得很快”“都过得很充实”。

这样的“微创业”的状态令人欣喜,也备受鼓舞。

未来,我们希望银发族再就业可以勇敢向前“走一步”,摆脱单纯繁重的体力劳动,在“高质量就业”的光广阔天地中有一席之地,朝着“物质回报+精神滋养”的双向奔赴。这一梦想的实现,不仅需要老年人自学能力的培育和强化,也要政府、社会做好后勤,兜底生计、组织培训、拓宽渠道、完善劳动保障等。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