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银行业数据应用面临三大挑战,衍生出四大新趋势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银行业数据应用面临三大挑战,衍生出四大新趋势

当下的数据治理已经进入数据标准、数据质量之后的第三个技术阶段。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记者|张晓云

在当下的数字经济时代,数据作为新的生产要素越来越受重视。

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对外发布了《关于构建数据基础制度更好发挥数据要素作用的意见》,又称“数据二十条,其从流通规则、交易市场、服务生态等方面入手加强数据流通交易顶层设计,建立数据流通准入标准规则,探索开展数据质量标准化体系建设。

数据二十条强调,推动数据要素收益向数据价值和使用价值的创造者合理倾斜,对于产生大量数据资源的企业,特别是互联网企业、电信运营商、银行等。这意味着,数据开发和数据资产运营或将成为这些企业新的获利来源。

当前,银行业均普遍意识到数据资产的重要性以及数字化转型趋势的急迫性,积极探索数据资产价值创造创新。

中电金信商业分析事业部总经理、中电金信数据研发委员会主席杜啸争在接受界面新闻采访时表示,对于银行业来说,目前在数据利用方面仍面临三大挑战。

一是因为银行业起步早,所以建数据仓库早,从2000年到今天已走过21年的数据管理之路,都是各个小数据平台,各个小模块之间缺少一个统一管理的模式;

二是数据治理如何前置,只把数据治理放在整个数据仓库或大数据平台里面去运行,本质上很难满足业务的需求;

三是架构迁移方面,银行的数字化架构中有很多陈旧的系统,如何在新的形势下,在银行云原生的架构下能够把系统逐渐迁移过来,这实际上成为银行面临的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近年来,在数字化转型和强化公司治理的大背景下,数据治理已经成为金融机构发展中的重要问题,也是监管层关注的焦点之一。

在杜啸争看来,当下的数据治理已经进入数据标准、数据质量之后的第三个技术阶段:与金融机构内部的技术攻坚相比,当下的数据管理市场更多是由监管驱动的场景化数据治理。

他表示,由此,也衍生出了数据治理的四大新趋势:

一是监管驱动的数据治理比金融行业内需提供了更大的驱动力;

二是宏观的数字化转型需求正在反向推动数据治理要求,更进一步提高数据质量;

三是金融机构数据应用需求的急迫性已经从用户推动变为业务部门主导,这要求金融机构的科技部门可以实践DataOps的理念,实现数据快速迭代。

所谓DataOps,即Data和Operations组合,是在数据分析过程中,提升数据质量,减少数据分析的周期时间,提高效率的一系列实践,现在逐渐发展成了一门方法论。

四是数据交易市场对公共数据产品提出了标准化的需求。

当然,谈到数据交易,不少人在当下最关心的还是数据安全。杜啸争表示,客观来看,很多银行在设计层面已经迈出了第一步,其数据模型设计层面的数据分级分类也已经贯通到整个开发过程里面。与此同时,数据安全模块也成为目前数据治理产品里愈加重要的一个模块。

近期,中电金信发布了源启数据资产平台,它可以帮助金融机构进行数据的采集、处理、加工、分析、治理以及数据资产的运营,可以端到端地解决整个数据治理全流程的问题。

金融是数据密集型行业,具有天然的数据禀赋。与此同时,银行业也进行了一些积极地实践与探索。

20219月,兴业银行业内首发数据合规白皮书,提出以规范数据基础、保障数据权利、统一数据语言、推动数据应用为目标的数据合规体系,展示了兴业银行在客户数据权利保障及自有数据应用领域的愿景、规划以及履行社会责任的探索实践,希望借此推动国内金融同业在数字化时代更好实现高质量合规发展。

同年12月,浦发银行发布《数据银行概念模型与建设规划研究报告》。早在2020年,浦发银行提出全景银行,即要面向全用户、贯穿全时域、提供全服务、实现全智联。在全景银行建设蓝图下,数据银行建设旨在建设安全可信数据生态,服务数据流通,实现价值共创。

光大银行在国内首家实现数据仓库国产化,《商业银行数据资产估值白皮书》,业内数据资产价值首次量化计算。202211月,光大银行在去年《商业银行数据资产估值白皮书》的基础上又发布了两份数据资产的研究报告,通过成本法、收益法等相关方法对数据资产进行了估值,并计划纳入资产负债表。

但遗憾的是,这些仍局限于企业内部。在整个数据要素市场中,依然缺乏公允的数据资产价值评估的方法,和在市场交易中依据数据实效实时调整定价的成熟机制。

据了解,上海数据交易所在这方面做了积极尝试,已经促成了某些央企和金融机构进行数据产品的交换,近期也推出了很多数据处理加工企业的数据产品。

数据显示,成立已满一年的上海数据交易所数据产品交易额将超过1亿元,可以说,在数据二十条所强调的四大制度体系的构建探索中,上海已经有了比较好的开局。作为目前国内唯一以交易所命名的数据流通交易机构,上海数据交易所的这个成绩仍有想象空间。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浦发银行

4.1k
  • 浦发银行绵阳分行堵截大额取现涉诈资金
  • 打造金融创新“桥头堡”,浦发银行担纲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重任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银行业数据应用面临三大挑战,衍生出四大新趋势

当下的数据治理已经进入数据标准、数据质量之后的第三个技术阶段。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记者|张晓云

在当下的数字经济时代,数据作为新的生产要素越来越受重视。

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对外发布了《关于构建数据基础制度更好发挥数据要素作用的意见》,又称“数据二十条,其从流通规则、交易市场、服务生态等方面入手加强数据流通交易顶层设计,建立数据流通准入标准规则,探索开展数据质量标准化体系建设。

数据二十条强调,推动数据要素收益向数据价值和使用价值的创造者合理倾斜,对于产生大量数据资源的企业,特别是互联网企业、电信运营商、银行等。这意味着,数据开发和数据资产运营或将成为这些企业新的获利来源。

当前,银行业均普遍意识到数据资产的重要性以及数字化转型趋势的急迫性,积极探索数据资产价值创造创新。

中电金信商业分析事业部总经理、中电金信数据研发委员会主席杜啸争在接受界面新闻采访时表示,对于银行业来说,目前在数据利用方面仍面临三大挑战。

一是因为银行业起步早,所以建数据仓库早,从2000年到今天已走过21年的数据管理之路,都是各个小数据平台,各个小模块之间缺少一个统一管理的模式;

二是数据治理如何前置,只把数据治理放在整个数据仓库或大数据平台里面去运行,本质上很难满足业务的需求;

三是架构迁移方面,银行的数字化架构中有很多陈旧的系统,如何在新的形势下,在银行云原生的架构下能够把系统逐渐迁移过来,这实际上成为银行面临的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近年来,在数字化转型和强化公司治理的大背景下,数据治理已经成为金融机构发展中的重要问题,也是监管层关注的焦点之一。

在杜啸争看来,当下的数据治理已经进入数据标准、数据质量之后的第三个技术阶段:与金融机构内部的技术攻坚相比,当下的数据管理市场更多是由监管驱动的场景化数据治理。

他表示,由此,也衍生出了数据治理的四大新趋势:

一是监管驱动的数据治理比金融行业内需提供了更大的驱动力;

二是宏观的数字化转型需求正在反向推动数据治理要求,更进一步提高数据质量;

三是金融机构数据应用需求的急迫性已经从用户推动变为业务部门主导,这要求金融机构的科技部门可以实践DataOps的理念,实现数据快速迭代。

所谓DataOps,即Data和Operations组合,是在数据分析过程中,提升数据质量,减少数据分析的周期时间,提高效率的一系列实践,现在逐渐发展成了一门方法论。

四是数据交易市场对公共数据产品提出了标准化的需求。

当然,谈到数据交易,不少人在当下最关心的还是数据安全。杜啸争表示,客观来看,很多银行在设计层面已经迈出了第一步,其数据模型设计层面的数据分级分类也已经贯通到整个开发过程里面。与此同时,数据安全模块也成为目前数据治理产品里愈加重要的一个模块。

近期,中电金信发布了源启数据资产平台,它可以帮助金融机构进行数据的采集、处理、加工、分析、治理以及数据资产的运营,可以端到端地解决整个数据治理全流程的问题。

金融是数据密集型行业,具有天然的数据禀赋。与此同时,银行业也进行了一些积极地实践与探索。

20219月,兴业银行业内首发数据合规白皮书,提出以规范数据基础、保障数据权利、统一数据语言、推动数据应用为目标的数据合规体系,展示了兴业银行在客户数据权利保障及自有数据应用领域的愿景、规划以及履行社会责任的探索实践,希望借此推动国内金融同业在数字化时代更好实现高质量合规发展。

同年12月,浦发银行发布《数据银行概念模型与建设规划研究报告》。早在2020年,浦发银行提出全景银行,即要面向全用户、贯穿全时域、提供全服务、实现全智联。在全景银行建设蓝图下,数据银行建设旨在建设安全可信数据生态,服务数据流通,实现价值共创。

光大银行在国内首家实现数据仓库国产化,《商业银行数据资产估值白皮书》,业内数据资产价值首次量化计算。202211月,光大银行在去年《商业银行数据资产估值白皮书》的基础上又发布了两份数据资产的研究报告,通过成本法、收益法等相关方法对数据资产进行了估值,并计划纳入资产负债表。

但遗憾的是,这些仍局限于企业内部。在整个数据要素市场中,依然缺乏公允的数据资产价值评估的方法,和在市场交易中依据数据实效实时调整定价的成熟机制。

据了解,上海数据交易所在这方面做了积极尝试,已经促成了某些央企和金融机构进行数据产品的交换,近期也推出了很多数据处理加工企业的数据产品。

数据显示,成立已满一年的上海数据交易所数据产品交易额将超过1亿元,可以说,在数据二十条所强调的四大制度体系的构建探索中,上海已经有了比较好的开局。作为目前国内唯一以交易所命名的数据流通交易机构,上海数据交易所的这个成绩仍有想象空间。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