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界面山东
给岁月以文明,给时光以生命。
生命的意义在于努力让有限的时光变得文明,而不是不惜一切去努力让文明存在下去。古往今来,关乎人的使命、心境、憧憬与爱情。
岁末年终,启新时刻,每一个人都需要一场奔向现代化心理建设的旅程。

“人,本质上就是文化的人,而不是‘物化’的人;是能动的、全面的人,而不是僵化的、‘单向度’的人。人类不仅追求物质条件、经济指标,还要追求‘幸福指数’;不仅追求自然生态的和谐,还要追求‘精神生态’的和谐;不仅追求效率和公平,还要追求人际关系的和谐与精神生活的充实,追求生命的意义。”
临沂市临沭县朱村,一步跨越千百年。
这座处于沂蒙革命老区核心的美丽村落,是远近闻名的“红色堡垒村”,钢八连抗击日伪军救百姓、老百姓踊跃支前,革命故事处处闻。
“让老区人民过上好日子”。
2013年11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朱村视察时作出重要指示。
朱村干群准确把握“好日子”的深刻内涵,2021年,村集体收入800万元,是2013年的30倍,村民人均年收入3.5万元,作为全省唯一村级典型范例,被写入国家《乡村振兴战略规划实施报告(2020年)》。
事实上,朱村的蝶变,正是中国式现代化的真实写照。
每一个人的2022年,都会铭记那个光辉的十月。
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这是在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关键时刻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
“新征程上,我们要始终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只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才会有正确的发展观、现代化观。
“让人民生活幸福是‘国之大者’”,成为坚持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价值理念。而中国式现代化归根到底是人的现代化。
三年来,经历过疫情的肆虐,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承诺的生动实践中。大国担当,为处于危难中的国度载去生之希望,并再一次宣示,睦邻友好,是这个14亿人口大国永恒的主题。
保门诊、保药品、保救治、保重症、保接种、保健康、保快递、保日常、保医护人员、保老小弱困、保农村薄弱地区、保重点群体,在山东,每每有疫情的波澜,我们总能感受到来自家乡的温馨呵护。
而在与世界深情的互动之中,每一个人都获得了自我修为的提升、高质量发展的可能。那么,年底新局已开,我们如何奔赴属于自己的现代化?

“男人要行走,即使是慢节奏。行走,是一种修行,它会让你不断充实,永远年轻。历史的开疆扩土是男人重任,而且男人必须具有独特细腻的洞察力,能够更深刻的感悟历史。”这是求学时,同学杨君对陶渊明避世的慷慨激昂,大约那个时候太年轻气盛,胸怀壮志,并不真正识得愁滋味。
愁多彻夜常无寐,听尽朝朝暮暮声。
再后来毕业踏入社会,各奔西东。或许遇见了诸多纷繁复杂,在Q群中,杨君说他梦见了陶渊明,一番隔空对话,似乎错怪了他。
“男儿隐世采菊看山,志在何方?”杨君问。
“采菊是必然,见南山是偶然,是心有灵犀,是抬眼一望的惊魂与动心,每个人都可以去采菊,但未必每个人的心里都会看见南山。我们每个人不要只忙着采菊,放慢你的脚步,偶尔停下来看看青翠悠远的南山,感受一下物我两忘的真意,享受一下怡然自得的情怀。”陶渊明答。
“如此荒废青春,人生虚度时光,是何苦?”杨君问。
“青春要多长就有多长!生命可以老去,而心可以永远不老。天籁抑或完美,不足以表达。向人生深处慵懒地回望,碎片在夕阳下流泪,可否在某个时刻停留休憩,自由地穿越所有的光阴,在每一个故乡快乐地奔跑,任凭荒废荒唐紧随身后,想念或者忘记都一起融化。”陶渊明又答。
“又见芦苇荡,在水一方就是人生最美的桃源,也许是海市蜃楼梦一场,但是人生总要有期许,因为期许,人生充满了诗意。”翌日,杨君在博客中留下此文。
莫道前路漫漫,莫言小人物的平凡,每一次奋斗都是一种现代化。现代化进程中,人的主观能动性尤为重要。
在梦想的感召下,积极追寻科学、文明的生活方式,在“物我两忘”的环境中升华,让价值观处世观不断向着现代化转型,这是一个自我提升的过程。
就在此时,就在此地。

作为全国唯一的户籍人口和常住人口“双过亿”省份,今年,山东全力实施助企纾困政策,预计全年减负204.7亿元;全力助推企业复工复产,帮助解决用工29.9万人;全力扩大城乡就业规模,省属国有企业拿出60%岗位招聘高校毕业生,开发城乡公益性岗位41.9万个,安置上岗41.4万人,提前完成年度目标任务……
这一年,走在前、开新局,在山东新旧动能转换“五年取得突破”的决战之年,我们不忘初心,一直研读时代的航向,一起见证山东经济总量突破8万亿大关;当“四新”经济投资占比达53.4%、全国首批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数量居全国第一,我们积极传播齐鲁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新思路;当先进制造业强省建设工作会议提出“要着力稳运行稳预期”,我们读懂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省建设按下“快进键”;无论是济南10项工业运行保障机制加快落实,还是青岛助企纾困“42条”“稳增长89条”相继出台,抑或是淄博6500余名干部挂包万余个企业项目,实干山东一直为营商环境的运行保驾护航。无论是“两会”“党代会”,还是“政策发布”,与山东进步、城市壮大同行,我们倍显责任担当……
岁末年终,落雪飞舞,感谢这一年您对界面新闻山东频道的关注与支持。
启新2023、新局已开,我们惟愿传递积极乐观的精神去迎来新的一年,也与每一位正在拼搏中的追梦人共勉:一切皆有望,时光亦可期。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