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科技引领产业振兴,龙泉驿区抢跑“智造”新赛道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科技引领产业振兴,龙泉驿区抢跑“智造”新赛道

作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龙泉驿区不断优化投资环境,打造产业优势明显、区域特色鲜明、内外开放互济的对外开放新平台。

文 | 小池

1996年,唐·泰普斯科特(Don Tapscott)在撰写的《数字经济:智力互联时代的希望与风险》中首次提出了数字经济的概念。

2017年3月,我国首次将数字经济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中。2021年3月,“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发布,预计到2025年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将达到10%,并将数字经济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

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为各国带来新的发展机遇,数字经济对经济发展的稳定器、加速器作用更加凸显。

成都,正在向数字经济蓝海不懈进发,目前数字经济综合发展水平领先、优势明显。其中,龙泉驿区借势信息化发展新机遇,为区域经济发展注入更大能量与更多活力。

建设数字经济新高地

龙泉驿区锚定智能网联

12月11日上午于成都市龙泉驿区召开的“2022中国信息通信大会”,以“科技引领创新 5G赋能中国”为主题,旨在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把握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发展机遇,推动5G、工业互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推动科技高水平自立自强,加快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

2022中国信息通信大会现场

作为四川建设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的核心区域,成都在数字经济的发展上已跻身全国前列。2022年4月发布的《成都市“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提出到2025年,高水平建成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智慧蓉城、数字经济整体发展水平保持全国第一方阵前列;到2035年,全面建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经济新高地。

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机遇,龙泉驿区如何促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催生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

《成都市“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明确双流区、龙泉驿区、青白江区、新都区、温江区、郫都区、新津区依托航空港、国际铁路港、国际公路港、自贸试验区、综合保税区等高能级平台,加快建设智慧物流、智慧交通、智慧能源等数字基础设施,积极发展新型显示、智能网联汽车、数字医药健康等产业,大力推广数字新技术、智能制造新模式,提升数字经济开放度。

其中,龙泉驿区汽车产业的支撑作用越发明显。

近年来,龙泉驿区将新能源和智能网联作为主攻方向,目前已有6家车企导入新能源车型,“招大引强”更是不遗余力,已建成中德智能网联汽车基地、中法成都生态园等产业平台,并先后获批成都公路口岸、国家外贸转型升级基地(汽车及零部件)、中国(四川)自由贸易试验区协同改革先行区等开放平台。

再度上榜全国投资竞争力百强区

成渝重要增长极“乘势而上”

日前,龙泉驿区再度上榜“赛迪投资竞争力百强区(2022)”,位列第49位。作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龙泉驿区不断优化投资环境,打造产业优势明显、区域特色鲜明、内外开放互济的对外开放新平台。

赛迪投资竞争力百强区(2022)榜单

成都向东,“川东首驿”龙泉驿区就矗立在龙泉山西侧。

作为成都东进“桥头堡”,当前,龙泉驿区正面临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等重大战略机遇,是成渝相向发展主战场、成都市工业化主战场,正加快由工业大区向产业强区转变。

2021年龙泉驿区完成工业投资173.6亿元,是成都市唯一近三年年均投资超过200亿元的区(市)县。实现工业增加值878.3亿元,是成都市唯一突破800亿元的区(市)县,工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为58.4%,是支撑成都工业发展的坚实力量。

成都龙泉驿区是全国第六大汽车产业基地,也是四川省和成都市汽车产业的主要承载地,已聚集10家整车企业、300余家关键零部件企业和90余家研发创新企业。

2021年,龙泉驿区整车产量104.3万辆,占全市的97.7%、全省的89.6%,带动地区生产总值迈上1500亿台阶,经济总量连续9年位居全省县级行政区首位,综合实力位列全国百强区第27位、国家级经开区第17位。

5G是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演进升级的重要方向,工业互联网是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关键支撑,二者都是实现经济社会数字化转型的重要驱动力量。随着我国““5G+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驶入快车道,龙泉驿区也搭乘着这股东风,全力支持企业开展5G+工业互联网融合应用及智能化改造。

从“两化”融合到“两业”融合

锻造产业变革核心增长极

智能制造从工业化方面深入推进“两化”融合,其中制造技术是本体技术,因此制造为主体,智能技术为赋能技术,所以智能为主导;工业互联网是从信息化方面深入推进“两化”融合,其中互联网技术是核心技术,为主体,工业是应用目标和生态,为主导。

成都龙泉驿区作为西部制造重区,两化融合水平稳居全省前列。

龙泉驿区抢抓国家首批、省内唯一的“两业”融合发展试点重大机遇,以建圈强链为主线,以优化提升产业发展生态为重点,积极探索构建汽车制造和服务全链条体系,推动制造业产业链向两端延伸,促进生产制造和生产性服务业互动融合发展,相关经验被国家发展改革委转发推广。

当前,智能网联汽车正处在商业化渗透前期,在国家政策引导和推动下,加上近年来5G和智能网联技术的迅速推广,越来越多消费者倾向于汽车智能化、网联化,智能网联汽车有望成为继智能手机后的新一代超级智能终端。

市场规模方面,根据中国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创新联盟发布的数据,2021年,L2级乘用车上险量累计达476.65万辆,同比增长57.2%。

渗透率方面,2021年,中国L2级乘用车渗透率达23.5%。预计到2025年,我国PA(部分自动驾驶)、CA(有条件自动驾驶)级智能网联汽车市场份额合计将超过50%。

中德智能网联汽车试验基地

龙泉驿区的中德智能网联汽车、车联网(四川)试验基地,作为落实中德两国在智能网联汽车领域合作的示范基地项目,正以公园城市为基底,以智能网联汽车产业为引擎,集聚智能网联与新兴产业势力,创新创业高知人群,构建智能网联汽车创新生态园,致力打造成都智能网联创新硅谷。

据了解,中德试验基地具有266个物理测试场景,是国内目前场景最多、功能最全、等级化最高的国际化高端测试场,未来将与龙泉驿车联网先导区建设一起,共同打造全国规模最大的车辆网商业化应用和产业生态。

在成都从“两山夹一城”迈向“一山连两翼”,城市格局迎来千年之变的形势下,龙泉驿区积极抢抓智能网联战略新机遇,着力构建以点带面、整体推进的可持续发展新生态,初步构建辐射全省、影响全国的绿色智能汽车产业生态圈,让“龙泉造”走出中国,被世界看到。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科技引领产业振兴,龙泉驿区抢跑“智造”新赛道

作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龙泉驿区不断优化投资环境,打造产业优势明显、区域特色鲜明、内外开放互济的对外开放新平台。

文 | 小池

1996年,唐·泰普斯科特(Don Tapscott)在撰写的《数字经济:智力互联时代的希望与风险》中首次提出了数字经济的概念。

2017年3月,我国首次将数字经济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中。2021年3月,“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发布,预计到2025年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将达到10%,并将数字经济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

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为各国带来新的发展机遇,数字经济对经济发展的稳定器、加速器作用更加凸显。

成都,正在向数字经济蓝海不懈进发,目前数字经济综合发展水平领先、优势明显。其中,龙泉驿区借势信息化发展新机遇,为区域经济发展注入更大能量与更多活力。

建设数字经济新高地

龙泉驿区锚定智能网联

12月11日上午于成都市龙泉驿区召开的“2022中国信息通信大会”,以“科技引领创新 5G赋能中国”为主题,旨在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把握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发展机遇,推动5G、工业互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推动科技高水平自立自强,加快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

2022中国信息通信大会现场

作为四川建设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的核心区域,成都在数字经济的发展上已跻身全国前列。2022年4月发布的《成都市“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提出到2025年,高水平建成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智慧蓉城、数字经济整体发展水平保持全国第一方阵前列;到2035年,全面建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经济新高地。

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机遇,龙泉驿区如何促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催生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

《成都市“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明确双流区、龙泉驿区、青白江区、新都区、温江区、郫都区、新津区依托航空港、国际铁路港、国际公路港、自贸试验区、综合保税区等高能级平台,加快建设智慧物流、智慧交通、智慧能源等数字基础设施,积极发展新型显示、智能网联汽车、数字医药健康等产业,大力推广数字新技术、智能制造新模式,提升数字经济开放度。

其中,龙泉驿区汽车产业的支撑作用越发明显。

近年来,龙泉驿区将新能源和智能网联作为主攻方向,目前已有6家车企导入新能源车型,“招大引强”更是不遗余力,已建成中德智能网联汽车基地、中法成都生态园等产业平台,并先后获批成都公路口岸、国家外贸转型升级基地(汽车及零部件)、中国(四川)自由贸易试验区协同改革先行区等开放平台。

再度上榜全国投资竞争力百强区

成渝重要增长极“乘势而上”

日前,龙泉驿区再度上榜“赛迪投资竞争力百强区(2022)”,位列第49位。作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龙泉驿区不断优化投资环境,打造产业优势明显、区域特色鲜明、内外开放互济的对外开放新平台。

赛迪投资竞争力百强区(2022)榜单

成都向东,“川东首驿”龙泉驿区就矗立在龙泉山西侧。

作为成都东进“桥头堡”,当前,龙泉驿区正面临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等重大战略机遇,是成渝相向发展主战场、成都市工业化主战场,正加快由工业大区向产业强区转变。

2021年龙泉驿区完成工业投资173.6亿元,是成都市唯一近三年年均投资超过200亿元的区(市)县。实现工业增加值878.3亿元,是成都市唯一突破800亿元的区(市)县,工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为58.4%,是支撑成都工业发展的坚实力量。

成都龙泉驿区是全国第六大汽车产业基地,也是四川省和成都市汽车产业的主要承载地,已聚集10家整车企业、300余家关键零部件企业和90余家研发创新企业。

2021年,龙泉驿区整车产量104.3万辆,占全市的97.7%、全省的89.6%,带动地区生产总值迈上1500亿台阶,经济总量连续9年位居全省县级行政区首位,综合实力位列全国百强区第27位、国家级经开区第17位。

5G是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演进升级的重要方向,工业互联网是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关键支撑,二者都是实现经济社会数字化转型的重要驱动力量。随着我国““5G+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驶入快车道,龙泉驿区也搭乘着这股东风,全力支持企业开展5G+工业互联网融合应用及智能化改造。

从“两化”融合到“两业”融合

锻造产业变革核心增长极

智能制造从工业化方面深入推进“两化”融合,其中制造技术是本体技术,因此制造为主体,智能技术为赋能技术,所以智能为主导;工业互联网是从信息化方面深入推进“两化”融合,其中互联网技术是核心技术,为主体,工业是应用目标和生态,为主导。

成都龙泉驿区作为西部制造重区,两化融合水平稳居全省前列。

龙泉驿区抢抓国家首批、省内唯一的“两业”融合发展试点重大机遇,以建圈强链为主线,以优化提升产业发展生态为重点,积极探索构建汽车制造和服务全链条体系,推动制造业产业链向两端延伸,促进生产制造和生产性服务业互动融合发展,相关经验被国家发展改革委转发推广。

当前,智能网联汽车正处在商业化渗透前期,在国家政策引导和推动下,加上近年来5G和智能网联技术的迅速推广,越来越多消费者倾向于汽车智能化、网联化,智能网联汽车有望成为继智能手机后的新一代超级智能终端。

市场规模方面,根据中国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创新联盟发布的数据,2021年,L2级乘用车上险量累计达476.65万辆,同比增长57.2%。

渗透率方面,2021年,中国L2级乘用车渗透率达23.5%。预计到2025年,我国PA(部分自动驾驶)、CA(有条件自动驾驶)级智能网联汽车市场份额合计将超过50%。

中德智能网联汽车试验基地

龙泉驿区的中德智能网联汽车、车联网(四川)试验基地,作为落实中德两国在智能网联汽车领域合作的示范基地项目,正以公园城市为基底,以智能网联汽车产业为引擎,集聚智能网联与新兴产业势力,创新创业高知人群,构建智能网联汽车创新生态园,致力打造成都智能网联创新硅谷。

据了解,中德试验基地具有266个物理测试场景,是国内目前场景最多、功能最全、等级化最高的国际化高端测试场,未来将与龙泉驿车联网先导区建设一起,共同打造全国规模最大的车辆网商业化应用和产业生态。

在成都从“两山夹一城”迈向“一山连两翼”,城市格局迎来千年之变的形势下,龙泉驿区积极抢抓智能网联战略新机遇,着力构建以点带面、整体推进的可持续发展新生态,初步构建辐射全省、影响全国的绿色智能汽车产业生态圈,让“龙泉造”走出中国,被世界看到。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