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近日召开的交通大整治新闻发布会上,上海市公安局交警总队总队长邢培毅透露,目前,上海公安交警实验成功利用声纳技术加上人工执法方式查处违法鸣号。据悉,该技术原本广泛用于军事领域,其功能是定位狙击手。
上海市公安局交警总队科技处处长桑志刚介绍,2016年8月下旬起,交警总队科技部门在延安中路近华山路附近路段试点安装建设了“违法鸣号现场查处辅助系统”。该系统综合利用基于声呐阵列检测的声源定位、视频检测等技术,可对一定区域内机动车鸣号的违法行为进行实时采集。
为了便于民警的现场执法,总队科技部门还在该路段配套安装了一块LED电子警示屏,用于实时发布违法车辆号牌。同时,为了进一步固定违法证据,民警在现场还可通过手机APP实时调阅相关违法图片。据统计,9月21日至9月23日,该系统在此路段就捕获到机动车违法鸣号行为204起,平均每小时约3.5起。
目前,该系统尚处于试运行,下一步,交警总队科技部门将继续跟踪该套设备的应用情况,在技术上不断优化完善,并视情扩大试用范围。
自今年3月25日上海推进交通大整治以来,已经取得明显阶段性成效。在近日召开的交通大整治新闻发布会上,上海市公安局交警总队总队长邢培毅介绍,半年来上海市共发生适用一般程序处理的道路交通事故共计381起,死亡362人,受伤125人,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受伤人数,与去年同期相比分别下降27.84%、15.22%、48.77%。3月份以来,全市日均拥堵报警、举报违法停车报警分别减少0.69%、5.15%。上海市统计局民意调查显示,九成以上受访群众支持交通大整治。邢培毅透露,国际、国内的一些城市也密切关注上海交通大整治。
在交通大整治中涌现了不少科技创新技术。
除了交警总队科技处查处违法鸣号的声呐技术以外,上海公安宝山分局发布了“城市道路交通缉查网”建设工作的相关成果,成功实现由高清卡口抓拍、发现嫌疑车辆并报警布控地面民警。
据宝山分局民警介绍,宝山分局现有300余套路面高清卡口系统,在此基础上由科技部门开发道路预警布控系统,由业务部门提供输入黑名单的车辆数据,由后台自动对高清卡口抓拍到的机动车号牌进行实时比对,一旦抓拍到黑名单内的机动车,系统将于3秒内报警,指挥中心立即引导民警布控查缉。现阶段,列入黑名单的嫌疑车辆主要包括涉嫌交通事故逃逸车辆、逾期未年检的车辆及涉嫌假套牌的车辆。
8月份以来集中查控2次,共查获交通违法51起,其中主要涉及机动车未年检违法行为。分局指挥中心在接到平台报警后,根据民警GPS定位信息实时指挥就近岗位的民警对嫌疑车辆开展追踪和堵截,同时将嫌疑车辆的行驶轨迹向拦截民警实时发布,不断调整拦截警力的布局,从而提高了拦截效率,使道路缉查工作更加趋于合理和实用。
下一步,宝山分局将改进布控方式,尝试省略指挥中心布控环境,直接由高清靠口将警报发往地面民警实施警力布控。
上海市公安局静安分局则与街镇合作推出了移动抓拍球、网格化管理平台。
据介绍,移动抓拍球是一种新型违法抓拍记录仪,这个小型的圆柱型仪器由天目西路街道和静安公安交警合作引入,先期已在天目路、恒丰路、铁路上海站周边等交通繁忙地区投入使用。抓拍球不仅拥有可转动的高清摄像头,还有自动识别“黑白名单”的功能:只要把套牌车、盗抢车辆等违法车辆牌号等关键信息输入其中,它就能识别出这些特殊车辆并发出警报,方便警方拦截查处。此外,经过设定后,抓拍球保存的交通违法证据格式与一般电子警察抓拍存证的格式完全一致,方便民警后续复核判定。
抓拍球底部装有磁铁,可以吸附固定在警车上或由执勤民警携带,跟随民警移动至相应路口,对交通违法行为拍照取证。抓拍球的精准拍摄距离约在50米左右,配合辅助交警共同开展执法。
上海公安交警总队总队长邢培毅介绍:“我们还在借助新技术新手段提升执法效能方面加大推进力度,对于‘不系安全带’、‘开车打手机’等区别于‘闯红灯’等严重违法的‘小违法’,虽然取证比较难,但我们通过科技化手段已经顺利实现利用‘电子警察查处。”
他透露,上海公安交警即将推出“上海交警”APP,集成了“违法缴款”、“违法举报”等多种“掌上功能”。
“交通大整治没有时间界限,只有开始,没有结束,直至把规矩、风气真正立起来、树起来。”邢培毅指出,交通违法是导致道路交通秩序混乱的主要问题,为此,此次交通大整治把交通违法作为整治对象,力图做到科学整治、精准发力。同时,始终树立“良好的秩序是依法严管出来的”理念,坚持“全覆盖”、“零容忍”执法,全市同一个标准开展整治,无论对什么交通违法坚决做到见违必纠、纠违必处、处罚必严。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