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4日,教育部在一份人大提案答复函中表示,拟授权四川省教育厅开展试点,解决聋人无法考取教师证的问题。9月25日是国际聋人日,曾因听力残疾而无法进入教师资格考试的杜银玲再次致信教育部和四川省教育厅,感谢他们的积极作为。
界面新闻此前曾报道,杜银玲是一位听力障碍者,2010年毕业于北京联合大学特殊教育学院计算机本科专业,近年来从事手语研究和教学工作。去年10月,她报考了教师资格认定考试,希望考取高中教师资格证。
然而,目前各地的教师资格考试中,均需要提交普通话等级证明,并在笔试通过后参加以口语进行的面试,最后还需要通过体检,而各地的教师资格体检中都有对于听力的要求。这三个对于听力和口语能力的规定,在现实中阻碍了听力障碍者获取教师资格证,众多听障者因此无法成为正式教师。
从2015年11月3日开始,来自全国30个省市的30位听障人士以“一天一人一信”的方式连续30天向教育部和中残联寄出政府信息公开申请,希望两个部门公开对聋人参加教师资格考试能否获得免除普通话考试、将口语面试改为手语面试、以及通过体检等合理便利予以支持。
听障者发出的声音得到了回应。2015年11月30日,教育部和中残联发布教育规划纲要中期评估特殊教育专题报告。在该报告的发布会上,教育部基础教育二司巡视员李天顺提到:“最近几年我们在基层一线调研的时候,有很多听障的人士反映在取得教师资格的时候遇到障碍,这样的教师不在少数。他们在特教学校工作不错,也很受学生的欢迎,但是在取得教师资格问题上各地情况不同,因为教师资格的设计还没有对听障人士如何从事特殊教育提供合理的便利……目前,教师资格里还没有特殊教育教师这样一个类别,教育部有关职能部门正在积极研究政策解决这一问题,同时鼓励有关地方对相应的制度措施进行探索,让这些听障人士能够符合条件进而在特殊教育学校工作。”
今年两会期间,也有人大代表呼吁解决特殊教育学校聋人教师资格认定的问题。今年8月4日,教育部发布《教育部对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第9428号建议的答复》。教育部答复称,教育部正在积极探索视力残疾、听力残疾(含听力合并言语残疾)及言语残疾人员参加教师资格考试、申请认定教师资格的相关制度措施,为全国推广积累经验。
答复提到,2016年上半年,教育部授权上海市教委开展视力残疾人员参加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试点,为他们参加笔试、面试提供便利条件,在体检中取消“视力体检”项目,对符合认定条件的视力残疾人员,其教师资格证书“任教学科”栏目注明“特殊教育”。一名华东师范大学盲人毕业生顺利参加了教师资格考试。
答复透露,教育部还拟授权四川省开展听力残疾人员参加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试点,目前,四川省正在积极筹备试点工作。
此外,教育部也在答复中指出,江苏等省也在积极探索对已受聘在特殊教育学校任教的盲聋哑人员开展教师资格认定工作,单独开展教育教学能力测试,以手语普通话测试代替普通话测试,放宽体检条件,为全国推广积累经验。
来自四川成都的杜银玲倍感欣慰。
去年报考教师资格考试后,她曾以高分通过了笔试。今年4月,杜银玲向四川省教育厅提出了用手语代替口语参加教师资格考试面试和普通话水平测试的申请。然而,教育厅在5月面试到来之前未能批准其申请,致使她无法成为一名正式教师。
但是,杜银玲的申请却引起了四川省教育厅乃至教育部的重视。6月,四川省教育厅就解决听力残疾人获取教师资格问题召开研讨会,邀请了教育、人设、残联等多部门领导和专家参与,杜银玲也作为听力残疾人代表被邀请与会并做了书面发言。会上,她结合自身的经历表达了聋人希望通过参加考试来获取教师资格的诉求,提出了对现有教师资格认定制度的调整建议。
在9月25日国际聋人日这一天,杜银玲再次致信教育部和四川省教育厅,希望四川的试点工作能够取得成功,为解决听障人考取教师资格证探索出切实可行的方案,更希望试点以后将好的解决方案推广到全国。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