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家门口”就可拍CT,抗病毒药物优先倾斜社区……上海社区卫生机构持续扩容增能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家门口”就可拍CT,抗病毒药物优先倾斜社区……上海社区卫生机构持续扩容增能

12月29日以来,上海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继续深挖潜能,围绕社区居民新冠救治需求,坚持“早发现、早治疗、早分流”,发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关口前移”作用,不断提升社区医疗救治能力。

摄影:匡达

记者 方卓然

“该患者目前体温仍有38.2°C,氧饱和度维持在90-93%,有少量咳嗽、咳痰,两肺底可闻及少量湿啰音……”

“考虑该患者为高龄老人,反复发热3天,氧饱和度93%以下,存在多种基础疾病等,结合我们刚才的视频查房,我们专家组讨论后建议在该患者的治疗需要……”

这是2023年1月6日上午9点30分普陀区万里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病区医护团队和普陀区利群医院新冠救治专家团队间的视频在线查房。像这样的视频在线查房从2022年12月31日起持续在万里社卫和利群医院两个医疗团队间定期进行。

在目前疫情防控医疗救治工作进入最为关键的阶段,2022年12月19日以来,上海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发热诊疗完成第一轮扩容,社区发热诊疗占比保持在上海市50%以上。

在此基础上,12月29日以来,上海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继续深挖潜能,围绕社区居民新冠救治需求,坚持“早发现、早治疗、早分流”,发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关口前移”作用,不断提升社区医疗救治能力。

为进一步满足新冠感染者家门口氧疗、输液、用药、雾化等医疗服务需求,上海市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都迅速行动。

普陀区万里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组建利群-万里联合病房,开放床位90张。

松江区九亭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根据辖区居民需求,预估到可能迎来的“高峰压力”,于12月27日及时调整病区设置,设置4楼病区全面接收新冠阳性病人。病区扩容短短10天时间,新收治阳性病例82例。

浦东新区泥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核定床位99张,随着上级医院下转患者的增加,中心克服人员紧张的困难,全院统筹、调配人员,开放床位102张病房积极收治来自上级医院下转的患者,床位使用率持续再92%以上,曾一度达到100%。

闵行各社区持续扩容增效,截至目前闵行14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共有97个雾化治疗位,其中24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分中心,7家服务站均可提供雾化服务。

界面新闻从上海市卫健委获悉,目前,上海市335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分中心已实现吸氧服务覆盖率100%,设置吸氧位5863个,累计提供氧疗服务2.4万人次。

上海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分中心门诊输液服务覆盖超过95%,共设置输液位超过1万个,累计提供输液服务9万人次。

上海市超六成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分中心提供呼吸道雾化治疗服务,设置雾化治疗位713个,累计雾化治疗服务近2000人次。

此外,“抗病毒药物”正在优先下沉社区,在市区专家组指导下,对符合指征的感染者,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及时指导使用抗病毒药物,做到尽早干预,目前累计开具抗病毒药物治疗1.5万人次。

如今,上海还在发展“社区病床+家庭病床”模式,让市民在家门口住院治疗。

长期以来,家庭病床是深受居民欢迎的一项医疗服务,对行动不便的居民,在病情稳定并经评估达到标准情况下,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将为居民建立“家庭病床”,社区医务人员定期上门提供医疗健康服务,每年全市家庭病床数量超过8万张。

把原来要住院的患者留在了社区和家庭,既为医院分担了床位紧张的压力,同时通过家庭医生上门服务,为患者提供了方便,还能通过医保结算。

为加强社区新冠救治服务,依托家庭病床服务,上海市发布《社区新冠感染者居家治疗家庭病床工作指南》,为病情稳定、符合指征的患者建立家庭病床,提供居家健康监测、用药指导、氧疗服务、协助转诊等服务。

自2022年12月以来,上海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已累计建立家庭病床超过2.3万张,有效缓解住院服务压力。而自元旦以来,上海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病房累计收治新冠感染者已近3000人。

为提升社区新冠救治能力,上海市将发热诊疗药物、抗病毒药物、指氧仪、氧气罐等向社区优先倾斜,同时,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不断拓展装备,提升配置。

目前,上海正在扩大指氧仪配置覆盖面,在每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分中心至少配备20个以上指氧仪的基础上,将指氧仪配置到社区卫生服务站、村卫生室和居村委,方便居民氧饱和度监测。

同时,上海还“应增尽增”心电监护仪。上海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新增心电监护仪445台,加强对住院新冠感染者心电监护,加强重症早发现能力。

在CT配置方面,上海正在加快社区卫生服务中心CT设备配置。数据显示,目前上海市已有27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配置CT,预计到春节前,将增加到45家,嘉定区、闵行区预计将实现区域内社区卫生服务中心CT设备全覆盖,进一步方便居民就近影像检查。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家门口”就可拍CT,抗病毒药物优先倾斜社区……上海社区卫生机构持续扩容增能

12月29日以来,上海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继续深挖潜能,围绕社区居民新冠救治需求,坚持“早发现、早治疗、早分流”,发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关口前移”作用,不断提升社区医疗救治能力。

摄影:匡达

记者 方卓然

“该患者目前体温仍有38.2°C,氧饱和度维持在90-93%,有少量咳嗽、咳痰,两肺底可闻及少量湿啰音……”

“考虑该患者为高龄老人,反复发热3天,氧饱和度93%以下,存在多种基础疾病等,结合我们刚才的视频查房,我们专家组讨论后建议在该患者的治疗需要……”

这是2023年1月6日上午9点30分普陀区万里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病区医护团队和普陀区利群医院新冠救治专家团队间的视频在线查房。像这样的视频在线查房从2022年12月31日起持续在万里社卫和利群医院两个医疗团队间定期进行。

在目前疫情防控医疗救治工作进入最为关键的阶段,2022年12月19日以来,上海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发热诊疗完成第一轮扩容,社区发热诊疗占比保持在上海市50%以上。

在此基础上,12月29日以来,上海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继续深挖潜能,围绕社区居民新冠救治需求,坚持“早发现、早治疗、早分流”,发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关口前移”作用,不断提升社区医疗救治能力。

为进一步满足新冠感染者家门口氧疗、输液、用药、雾化等医疗服务需求,上海市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都迅速行动。

普陀区万里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组建利群-万里联合病房,开放床位90张。

松江区九亭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根据辖区居民需求,预估到可能迎来的“高峰压力”,于12月27日及时调整病区设置,设置4楼病区全面接收新冠阳性病人。病区扩容短短10天时间,新收治阳性病例82例。

浦东新区泥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核定床位99张,随着上级医院下转患者的增加,中心克服人员紧张的困难,全院统筹、调配人员,开放床位102张病房积极收治来自上级医院下转的患者,床位使用率持续再92%以上,曾一度达到100%。

闵行各社区持续扩容增效,截至目前闵行14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共有97个雾化治疗位,其中24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分中心,7家服务站均可提供雾化服务。

界面新闻从上海市卫健委获悉,目前,上海市335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分中心已实现吸氧服务覆盖率100%,设置吸氧位5863个,累计提供氧疗服务2.4万人次。

上海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分中心门诊输液服务覆盖超过95%,共设置输液位超过1万个,累计提供输液服务9万人次。

上海市超六成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分中心提供呼吸道雾化治疗服务,设置雾化治疗位713个,累计雾化治疗服务近2000人次。

此外,“抗病毒药物”正在优先下沉社区,在市区专家组指导下,对符合指征的感染者,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及时指导使用抗病毒药物,做到尽早干预,目前累计开具抗病毒药物治疗1.5万人次。

如今,上海还在发展“社区病床+家庭病床”模式,让市民在家门口住院治疗。

长期以来,家庭病床是深受居民欢迎的一项医疗服务,对行动不便的居民,在病情稳定并经评估达到标准情况下,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将为居民建立“家庭病床”,社区医务人员定期上门提供医疗健康服务,每年全市家庭病床数量超过8万张。

把原来要住院的患者留在了社区和家庭,既为医院分担了床位紧张的压力,同时通过家庭医生上门服务,为患者提供了方便,还能通过医保结算。

为加强社区新冠救治服务,依托家庭病床服务,上海市发布《社区新冠感染者居家治疗家庭病床工作指南》,为病情稳定、符合指征的患者建立家庭病床,提供居家健康监测、用药指导、氧疗服务、协助转诊等服务。

自2022年12月以来,上海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已累计建立家庭病床超过2.3万张,有效缓解住院服务压力。而自元旦以来,上海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病房累计收治新冠感染者已近3000人。

为提升社区新冠救治能力,上海市将发热诊疗药物、抗病毒药物、指氧仪、氧气罐等向社区优先倾斜,同时,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不断拓展装备,提升配置。

目前,上海正在扩大指氧仪配置覆盖面,在每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分中心至少配备20个以上指氧仪的基础上,将指氧仪配置到社区卫生服务站、村卫生室和居村委,方便居民氧饱和度监测。

同时,上海还“应增尽增”心电监护仪。上海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新增心电监护仪445台,加强对住院新冠感染者心电监护,加强重症早发现能力。

在CT配置方面,上海正在加快社区卫生服务中心CT设备配置。数据显示,目前上海市已有27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配置CT,预计到春节前,将增加到45家,嘉定区、闵行区预计将实现区域内社区卫生服务中心CT设备全覆盖,进一步方便居民就近影像检查。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