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千万别说若黄家驹还在,Beyond会怎样的话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千万别说若黄家驹还在,Beyond会怎样的话

不是每个人都喜欢Beyond,喜欢的人也不是真的都那么了解。

其实,我也烦拿逝者说事。

昨天后台有人说,你们太神话Beyond啦,只不过是,因为黄家驹去世,你们就开始拿死人说事,人为追捧,过份神话,其实音乐也不过尔尔。

于是,我不得不承认一个事实,不是每个人都喜欢Beyond,喜欢的人也不是真的都那么了解。

我和很多人一样是Beyond的信徒。甚至可以说,我曾像个小粉丝一样,有过极端盲目崇拜的日。

但渐渐成长,回头发现,重要的是,他们曾陪伴我们走过一段青春岁月,甚至某一个冷雨夜。

死对于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意义,谁都不会甘愿去死,但如果到了某一程度上,所谓的死就会升华到另一个概念。

所以,今天还有人记得莎士比亚,记得梵高,理所当然还有人记得Beyond!

有些人常说,如果黄家驹还活着,乐坛又是怎样的格局?

肯定会成为世界级音乐人,会有更多的人专心做音乐,这种言论层出不穷。

再说都是没意义,还是别说了吧,继续听歌。

以前只知道Beyond的歌,其他基本一无所知。

慢慢了解才知黄家驹骨子里有种朴素的传统执着,所以这时期的Beyond都有这样的气质,他离世后,三子时期的Beyond质朴也随之消减。

家驹更极力淡化在Beyond的突出位置,队友演唱时,常有意无意退后或走开,让灯光不聚焦他。

歌迷叫他名字,他偶而笑笑却从无回应。有时还说些“这是我们的吉他手阿PAUL啦, wing的鼓打得很不错”之类的话转移注意,总之好可爱啦。

罗大佑写《家驹为什么会死?》中提道:人死了,是谁害死家驹?冲动之后,骂骂日本人骂骂记者是可以理解的。

但日本人没有害死家驹,上电视是需要的,但不幸出了意外。我要问的是,为什么家驹会死在日本,而不是死在香港?

很简单,因为家驹觉得在香港搞音乐没有什么前途,所以转往日本发展。

家驹及Beyond一直坚持一点,就是创作自己的音乐,不只是自己风格的问题,更是一个尊严问题,很不幸的是,香港乐坛是一个及其不尊重音乐的地方,所以 Beyond要如何在香港生存?

因为歌声聚在一起

家驹说在香港不开心,决意去日本,他又怎知是走上一条不归路?

Beyond和日本公司也有冲突,但在富士山下住的日子是他们感觉很快乐的一段时光。

看那些打雪仗,四个人在家里做饭,家驹赖床不愿起,家强蹲在马桶上刷牙被世荣偷拍下的情形,确实很开心。

很多人说《命运是你家》是家驹的写照:“天生你是个不屈不挠的男子,不须修饰的面孔都不错”。

可是这个无论多不屈不挠的男子,也无法抵挡死亡。

对家强,那是相伴依赖三十年的哥哥;

对世荣,那是十七岁就认识,一起玩一起工作的死党;

对黄贯中PAUL,那是他的老师和好友,

他们会比我们更想家驹还在吧,

他们又是曾怎样度过那个灰暗的日子呢?

不得而知,但留下的反而是最痛苦的。

这些是是非非,随着岁月流逝被很多人淡忘,只剩下很多人评说。

若还在…会怎样…这种虚拟语气,还是别说了,都是徒劳,

还不如安安静静听歌,在歌声里感受或悲或喜,你说呢?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千万别说若黄家驹还在,Beyond会怎样的话

不是每个人都喜欢Beyond,喜欢的人也不是真的都那么了解。

其实,我也烦拿逝者说事。

昨天后台有人说,你们太神话Beyond啦,只不过是,因为黄家驹去世,你们就开始拿死人说事,人为追捧,过份神话,其实音乐也不过尔尔。

于是,我不得不承认一个事实,不是每个人都喜欢Beyond,喜欢的人也不是真的都那么了解。

我和很多人一样是Beyond的信徒。甚至可以说,我曾像个小粉丝一样,有过极端盲目崇拜的日。

但渐渐成长,回头发现,重要的是,他们曾陪伴我们走过一段青春岁月,甚至某一个冷雨夜。

死对于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意义,谁都不会甘愿去死,但如果到了某一程度上,所谓的死就会升华到另一个概念。

所以,今天还有人记得莎士比亚,记得梵高,理所当然还有人记得Beyond!

有些人常说,如果黄家驹还活着,乐坛又是怎样的格局?

肯定会成为世界级音乐人,会有更多的人专心做音乐,这种言论层出不穷。

再说都是没意义,还是别说了吧,继续听歌。

以前只知道Beyond的歌,其他基本一无所知。

慢慢了解才知黄家驹骨子里有种朴素的传统执着,所以这时期的Beyond都有这样的气质,他离世后,三子时期的Beyond质朴也随之消减。

家驹更极力淡化在Beyond的突出位置,队友演唱时,常有意无意退后或走开,让灯光不聚焦他。

歌迷叫他名字,他偶而笑笑却从无回应。有时还说些“这是我们的吉他手阿PAUL啦, wing的鼓打得很不错”之类的话转移注意,总之好可爱啦。

罗大佑写《家驹为什么会死?》中提道:人死了,是谁害死家驹?冲动之后,骂骂日本人骂骂记者是可以理解的。

但日本人没有害死家驹,上电视是需要的,但不幸出了意外。我要问的是,为什么家驹会死在日本,而不是死在香港?

很简单,因为家驹觉得在香港搞音乐没有什么前途,所以转往日本发展。

家驹及Beyond一直坚持一点,就是创作自己的音乐,不只是自己风格的问题,更是一个尊严问题,很不幸的是,香港乐坛是一个及其不尊重音乐的地方,所以 Beyond要如何在香港生存?

因为歌声聚在一起

家驹说在香港不开心,决意去日本,他又怎知是走上一条不归路?

Beyond和日本公司也有冲突,但在富士山下住的日子是他们感觉很快乐的一段时光。

看那些打雪仗,四个人在家里做饭,家驹赖床不愿起,家强蹲在马桶上刷牙被世荣偷拍下的情形,确实很开心。

很多人说《命运是你家》是家驹的写照:“天生你是个不屈不挠的男子,不须修饰的面孔都不错”。

可是这个无论多不屈不挠的男子,也无法抵挡死亡。

对家强,那是相伴依赖三十年的哥哥;

对世荣,那是十七岁就认识,一起玩一起工作的死党;

对黄贯中PAUL,那是他的老师和好友,

他们会比我们更想家驹还在吧,

他们又是曾怎样度过那个灰暗的日子呢?

不得而知,但留下的反而是最痛苦的。

这些是是非非,随着岁月流逝被很多人淡忘,只剩下很多人评说。

若还在…会怎样…这种虚拟语气,还是别说了,都是徒劳,

还不如安安静静听歌,在歌声里感受或悲或喜,你说呢?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