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没想到,她77岁还能活的如此优雅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没想到,她77岁还能活的如此优雅

让瓷遇到光,这是玛格丽特在过去三十多年间,所有的生活。薄薄的瓷在1300度高温炙烤下,呈现出如雾如纱、薄如蝉翼的美,每一丝褶皱,每一层线条都如此生动、清晰。

作者:文小样

光是人与神对话的语言,也是人性与神性具体而微的共同显身的领域。

- 路易斯·康

77岁的玛格丽特·偌齐(Margaret O’Rorke)穿着朴素的白色麻衣,正仔细端酌手上刚捏好的陶器。一头简洁的白发下是一脸孩童般开朗的笑容,她是一位运用透明瓷泥的英国光影雕塑师。作为牛津大学荣誉委员,国际陶瓷协会CAA会员,她是最早将光带入到当代陶艺的艺术家之一。

纯净的陶瓷作品带着一种与生俱来的骄傲与平静,生怕一丝丝尘埃会影响它无暇的美。但当打开这些作品的开关,纯白的瓷片仿佛瞬间被施了魔法,从昏昏欲睡中苏醒,像是一轮圆润跳脱的满月,或者是黑暗中缓缓流淌的星河,在一张一合的呼吸间散发着生命气息。

让瓷遇到光,这是玛格丽特在过去三十多年间,所有的生活。薄薄的瓷在1300度高温炙烤下,呈现出如雾如纱、薄如蝉翼的美,每一丝褶皱,每一层线条都如此生动、清晰。她的大部分作品都是拉坯而成,再通过手工塑形。既延续着传统瓷器的流畅美,又多了一些灵动生趣。正如她所说:“我从不认为陶瓷只是一件摆设,你要学会的是如何与它交流。”

陶艺是玛格丽特14岁时的梦想,然而当她完成了大学陶艺课程后,她选择了成家,并且很快走上了结婚生子、赚钱养家的道路。直到四十岁,孩子都已长大成人,她才有机会去真正做她想做的事。如今三十多年过去了,当谈到她这坚持了半生的梦想时,她笑着说起自己的三点体会:实现梦想,即使四十岁也不算晚;保持新鲜的灵感来源;永远不要丢掉冒险精神。”

玛格丽特的作品,很少限定在具体的概念与观点中。那种对于泥土的热情与专注,让她的作品体现着一种超乎想像的美。她用身体本能,敏锐地感知着自然气息,比如那朵飘动的云,随风舞动的芦苇,失重的水底世界,贝壳中微弱的呼吸......

人类的模仿永远也无法超越自然的美。玛格丽特正是让泥土自己说话。在她看来,这些作品并不是她完成的,她做的仅仅是帮助材料自己成型,做一个大自然中美的传递者。

- 波浪 -

这件作品的难点,在于如何让波浪之间的空隙足够窄,这样才不会看到内部的灯泡。这样一个简单的设计,需要经过非常多的尝试才能实现。

这件作品的灵感来源于月球。为了让作品更加自然,玛格丽特向陶泥中加入了米粒、面粉,当作品进行烧制时,米会因为高温而燃烧殆尽,并产生爆裂,打造出这样不规则的效果。

- 枝形吊灯 -

这件作品是玛格丽特与织物艺术家瑟卡·派卡瑞尔(Sirkka Paikkari)合作,运用了光导纤维、不锈钢和陶瓷片,创作而出的一件富有灵性美的吊灯作品。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没想到,她77岁还能活的如此优雅

让瓷遇到光,这是玛格丽特在过去三十多年间,所有的生活。薄薄的瓷在1300度高温炙烤下,呈现出如雾如纱、薄如蝉翼的美,每一丝褶皱,每一层线条都如此生动、清晰。

作者:文小样

光是人与神对话的语言,也是人性与神性具体而微的共同显身的领域。

- 路易斯·康

77岁的玛格丽特·偌齐(Margaret O’Rorke)穿着朴素的白色麻衣,正仔细端酌手上刚捏好的陶器。一头简洁的白发下是一脸孩童般开朗的笑容,她是一位运用透明瓷泥的英国光影雕塑师。作为牛津大学荣誉委员,国际陶瓷协会CAA会员,她是最早将光带入到当代陶艺的艺术家之一。

纯净的陶瓷作品带着一种与生俱来的骄傲与平静,生怕一丝丝尘埃会影响它无暇的美。但当打开这些作品的开关,纯白的瓷片仿佛瞬间被施了魔法,从昏昏欲睡中苏醒,像是一轮圆润跳脱的满月,或者是黑暗中缓缓流淌的星河,在一张一合的呼吸间散发着生命气息。

让瓷遇到光,这是玛格丽特在过去三十多年间,所有的生活。薄薄的瓷在1300度高温炙烤下,呈现出如雾如纱、薄如蝉翼的美,每一丝褶皱,每一层线条都如此生动、清晰。她的大部分作品都是拉坯而成,再通过手工塑形。既延续着传统瓷器的流畅美,又多了一些灵动生趣。正如她所说:“我从不认为陶瓷只是一件摆设,你要学会的是如何与它交流。”

陶艺是玛格丽特14岁时的梦想,然而当她完成了大学陶艺课程后,她选择了成家,并且很快走上了结婚生子、赚钱养家的道路。直到四十岁,孩子都已长大成人,她才有机会去真正做她想做的事。如今三十多年过去了,当谈到她这坚持了半生的梦想时,她笑着说起自己的三点体会:实现梦想,即使四十岁也不算晚;保持新鲜的灵感来源;永远不要丢掉冒险精神。”

玛格丽特的作品,很少限定在具体的概念与观点中。那种对于泥土的热情与专注,让她的作品体现着一种超乎想像的美。她用身体本能,敏锐地感知着自然气息,比如那朵飘动的云,随风舞动的芦苇,失重的水底世界,贝壳中微弱的呼吸......

人类的模仿永远也无法超越自然的美。玛格丽特正是让泥土自己说话。在她看来,这些作品并不是她完成的,她做的仅仅是帮助材料自己成型,做一个大自然中美的传递者。

- 波浪 -

这件作品的难点,在于如何让波浪之间的空隙足够窄,这样才不会看到内部的灯泡。这样一个简单的设计,需要经过非常多的尝试才能实现。

这件作品的灵感来源于月球。为了让作品更加自然,玛格丽特向陶泥中加入了米粒、面粉,当作品进行烧制时,米会因为高温而燃烧殆尽,并产生爆裂,打造出这样不规则的效果。

- 枝形吊灯 -

这件作品是玛格丽特与织物艺术家瑟卡·派卡瑞尔(Sirkka Paikkari)合作,运用了光导纤维、不锈钢和陶瓷片,创作而出的一件富有灵性美的吊灯作品。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