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为什么网络切片是5G核心所在?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为什么网络切片是5G核心所在?

网络切片不是一个单独的技术,它是基于云计算、虚拟化、软件定义网络、分布式云架构等几大技术群而实现的,通过上层统一的编排让网络具备管理、协同的能力。

为什么说网络切片才是5G的关键,重点不在于技术本身,而在于:

1.支持不同关系域(如不同行业)的隔离;

2.支持差异化的应用场景和需求;

3.为同一网络功能提供多个实例,独立运行;

4.降低市场引入时间。

1.网络切片让网络智能化

近期,IMT-2020(5G)推进组正式结束了中国5G技术研发试验第一阶段的相关测试,其中,爱立信除通过了高频关键技术测试,还完成了网络切片技术测试。

几年前,爱立信通过“数据量”和“移动性”两个维度将5G时代各行业应用需求区隔为四个象限,相比于如今业界用eMBB, Massive MTC, Critical MTC三大应用场景来定义5G,爱立信关于5G业务的网络需求更加直观且感性。

作为首提网络切片概念的开山鼻祖,爱立信早于2014年,早早地规划出了5G需要满足不同行业的需求,而当时,业内还在讨论定义什么是5G。如今,爱立信成为5G的灯塔是一种必然。

“一个通用的网络平台,促进ICT转型”,是爱立信在5G网络架构中的一句描述。虽然很简洁,但意味深长,通俗的解释是通过网络切片按需为各行业提供5G服务。

目前来说,面向移动互联网的通信网络优化已经非常完善,但是面向其他各行业的通信网络特性却各有不同。5G要实现以人、物为本的网络按需供给,就必须要求从接入网、核心网具备识别用户终端类型和切片认知及选择的能力。

2.为什么各行业需要网络切片

未来,从人们直接相关的虚拟现实、增强现实,到自动驾驶,智能交通及无人机,再到物流仓储,工业自动化,作为信息化的基础设置,5G将提供适配不同领域需求的网络连接特性,推动各行业的能力提升及转型。

5G网络所提供端到端的网络切片能力,可以将所需的网络资源灵活动态地在全网中面向不同的需求进行分配及能力释放,并进一步动态优化网络连接,降低成本,提升效益。

近日,爱立信与某运营商演示了全球首个基于真实车辆的自动驾驶与远程遥控驾驶的结合案例,以及全世界第一例无人机在运营商蜂窝网络上通过5G技术的验证。

不过,无人机、自动驾驶,以及VR交互对于网络性能的要求并不一样——无人机的连接密度很低,但要求网络具备广域覆盖和低时延;自动驾驶对区域性的网络高密度和低时延提出了要求;而VR的异地交互需要数据连接具备低延时、高吞吐量两大特性。这些精细化的业务运营能力,也是笔者看好爱立信按照数据量和移动性两大维度进行5G业务四大象限划分的主要理由。

通信展上,爱立信还进行了5G 云机器人演示,通过5G云平台进行平衡控制的机器人,平衡控制在人工智能以及机器人领域都是一个非常有挑战的技术领域,由于网络切片的存在,使得机器人在5G网络下能够分别在10ms时延甚至更高时延下,让平稳行进中的机器人突然出现抖动的形象演示。

在IMT-2020(5G)第一阶段网络切片关键技术的测试中,爱立信作为5G核心网网络切片技术的主要推动者,实现了基于爱立信提出的切片管理三层架构(业务管理层,切片管理层,共享基础设施/资源层)下,完整的网络切片生命周期管理全过程,其中包含基于切片Blueprint的切片构建和激活,运行状态监控、更新、迁移、共享、扩容、缩容,以及删除切片等。此外,还实现了目前3GPP标准中主流的切片选择方案;以及根据不同的业务需求,切片在多数据中心的灵活部署。所有承诺的测试例,以优异完善的功能及交互友好的管理界面展现,一次性全部顺利通过测试。

网络切片不是一个单独的技术,它是基于云计算、虚拟化、软件定义网络、分布式云架构等几大技术群而实现的,通过上层统一的编排让网络具备管理、协同的能力。从而实现基于一个通用的物理网络基础架构平台,能够同时支持多个逻辑网络的功能。

相较于2/3/4G网络,5G网络的CP/UP分离,使得网络部署更加集约、灵活,控制面的重构让会话管理和移动管理功能可以按需独立部署,不再是仅满足于面向人类、车辆移动状态的通信,也可以满足用水、电抄表等静止类业务的机器类会话;移动边缘计算更是把网络能力向靠近用户的分布式云数据中心推进。

3. 如何让连接具备价格弹性空间

运营商在面向5G时代,需要具备业务快速上线、灵活部署的能力。5G网络不仅需要满足大量并行业务上线的需求保证端到端的性能,还要规避市场培育阶段的新兴业务投资风险,如果按照传统思路构建专网,势必造成资源的浪费,但通过网络切片便能实现逻辑专网的需求,一旦某专网业务不具投资价值运营商还能及时撤出,动态删除切片,有效降低客户投资的风险成本。

因此,网络切片对于性能和成本的考量也就需要实现动态化。

比如,烟感监控警报系统和水务抄表两个业务。如果按照面向大众市场的移动互联网业务去平均分配网络资源,用于烟感监控必然是赔本买卖,但烟感系统一旦报警所涵盖的资源调度优先级一定是最高的;而水表抄表可能并不需要实时在线的特殊需求优化,这意味着只需要分配低成本的资源满足于每月一次的抄表行为即可。

通过上述两个应用场景,这就需要网络具备不同的自适应能力去分配资源,从而实现决定行业连接的价格弹性空间,这其实也是包括诸如中国电信希望打造智能网络,中国移动面向未来提出大连接战略主旨所在。

或许,正是爱立信出于网络切片对于5G贡献能力的自信,今年7月,中国电信与爱立信将在未来5年围绕物联网连接服务展开全面合作,年初,爱立信与中国移动在未来网络转型和5G研发上达成了广泛合作协议。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为什么网络切片是5G核心所在?

网络切片不是一个单独的技术,它是基于云计算、虚拟化、软件定义网络、分布式云架构等几大技术群而实现的,通过上层统一的编排让网络具备管理、协同的能力。

为什么说网络切片才是5G的关键,重点不在于技术本身,而在于:

1.支持不同关系域(如不同行业)的隔离;

2.支持差异化的应用场景和需求;

3.为同一网络功能提供多个实例,独立运行;

4.降低市场引入时间。

1.网络切片让网络智能化

近期,IMT-2020(5G)推进组正式结束了中国5G技术研发试验第一阶段的相关测试,其中,爱立信除通过了高频关键技术测试,还完成了网络切片技术测试。

几年前,爱立信通过“数据量”和“移动性”两个维度将5G时代各行业应用需求区隔为四个象限,相比于如今业界用eMBB, Massive MTC, Critical MTC三大应用场景来定义5G,爱立信关于5G业务的网络需求更加直观且感性。

作为首提网络切片概念的开山鼻祖,爱立信早于2014年,早早地规划出了5G需要满足不同行业的需求,而当时,业内还在讨论定义什么是5G。如今,爱立信成为5G的灯塔是一种必然。

“一个通用的网络平台,促进ICT转型”,是爱立信在5G网络架构中的一句描述。虽然很简洁,但意味深长,通俗的解释是通过网络切片按需为各行业提供5G服务。

目前来说,面向移动互联网的通信网络优化已经非常完善,但是面向其他各行业的通信网络特性却各有不同。5G要实现以人、物为本的网络按需供给,就必须要求从接入网、核心网具备识别用户终端类型和切片认知及选择的能力。

2.为什么各行业需要网络切片

未来,从人们直接相关的虚拟现实、增强现实,到自动驾驶,智能交通及无人机,再到物流仓储,工业自动化,作为信息化的基础设置,5G将提供适配不同领域需求的网络连接特性,推动各行业的能力提升及转型。

5G网络所提供端到端的网络切片能力,可以将所需的网络资源灵活动态地在全网中面向不同的需求进行分配及能力释放,并进一步动态优化网络连接,降低成本,提升效益。

近日,爱立信与某运营商演示了全球首个基于真实车辆的自动驾驶与远程遥控驾驶的结合案例,以及全世界第一例无人机在运营商蜂窝网络上通过5G技术的验证。

不过,无人机、自动驾驶,以及VR交互对于网络性能的要求并不一样——无人机的连接密度很低,但要求网络具备广域覆盖和低时延;自动驾驶对区域性的网络高密度和低时延提出了要求;而VR的异地交互需要数据连接具备低延时、高吞吐量两大特性。这些精细化的业务运营能力,也是笔者看好爱立信按照数据量和移动性两大维度进行5G业务四大象限划分的主要理由。

通信展上,爱立信还进行了5G 云机器人演示,通过5G云平台进行平衡控制的机器人,平衡控制在人工智能以及机器人领域都是一个非常有挑战的技术领域,由于网络切片的存在,使得机器人在5G网络下能够分别在10ms时延甚至更高时延下,让平稳行进中的机器人突然出现抖动的形象演示。

在IMT-2020(5G)第一阶段网络切片关键技术的测试中,爱立信作为5G核心网网络切片技术的主要推动者,实现了基于爱立信提出的切片管理三层架构(业务管理层,切片管理层,共享基础设施/资源层)下,完整的网络切片生命周期管理全过程,其中包含基于切片Blueprint的切片构建和激活,运行状态监控、更新、迁移、共享、扩容、缩容,以及删除切片等。此外,还实现了目前3GPP标准中主流的切片选择方案;以及根据不同的业务需求,切片在多数据中心的灵活部署。所有承诺的测试例,以优异完善的功能及交互友好的管理界面展现,一次性全部顺利通过测试。

网络切片不是一个单独的技术,它是基于云计算、虚拟化、软件定义网络、分布式云架构等几大技术群而实现的,通过上层统一的编排让网络具备管理、协同的能力。从而实现基于一个通用的物理网络基础架构平台,能够同时支持多个逻辑网络的功能。

相较于2/3/4G网络,5G网络的CP/UP分离,使得网络部署更加集约、灵活,控制面的重构让会话管理和移动管理功能可以按需独立部署,不再是仅满足于面向人类、车辆移动状态的通信,也可以满足用水、电抄表等静止类业务的机器类会话;移动边缘计算更是把网络能力向靠近用户的分布式云数据中心推进。

3. 如何让连接具备价格弹性空间

运营商在面向5G时代,需要具备业务快速上线、灵活部署的能力。5G网络不仅需要满足大量并行业务上线的需求保证端到端的性能,还要规避市场培育阶段的新兴业务投资风险,如果按照传统思路构建专网,势必造成资源的浪费,但通过网络切片便能实现逻辑专网的需求,一旦某专网业务不具投资价值运营商还能及时撤出,动态删除切片,有效降低客户投资的风险成本。

因此,网络切片对于性能和成本的考量也就需要实现动态化。

比如,烟感监控警报系统和水务抄表两个业务。如果按照面向大众市场的移动互联网业务去平均分配网络资源,用于烟感监控必然是赔本买卖,但烟感系统一旦报警所涵盖的资源调度优先级一定是最高的;而水表抄表可能并不需要实时在线的特殊需求优化,这意味着只需要分配低成本的资源满足于每月一次的抄表行为即可。

通过上述两个应用场景,这就需要网络具备不同的自适应能力去分配资源,从而实现决定行业连接的价格弹性空间,这其实也是包括诸如中国电信希望打造智能网络,中国移动面向未来提出大连接战略主旨所在。

或许,正是爱立信出于网络切片对于5G贡献能力的自信,今年7月,中国电信与爱立信将在未来5年围绕物联网连接服务展开全面合作,年初,爱立信与中国移动在未来网络转型和5G研发上达成了广泛合作协议。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