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2025年上海老龄化率将突破40%,委员建议增加护理型床位 | 上海两会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2025年上海老龄化率将突破40%,委员建议增加护理型床位 | 上海两会

2023年上海两会期间,上海市政协委员、上海金外滩集团董事长陈永亮提交了一份关于促进上海养老床位资源平衡发展的提案。

图片来源:图虫创意

记者 黄景源

上海早已进入深度老龄化社会。截至2021年底,上海全市60岁及以上的户籍老年人口达542.22万人,占户籍总人口的36.3%。根据《上海蓝皮书:上海社会发展报告(2022)》预测,2025年上海市60岁及以上户籍老年人口规模将突破600万人,老龄化率将突破40%。

日前,上海市民政局、市发改委、市财政局联合出台《上海市保基本养老机构(床位)管理办法》,明确了保基本养老机构(床位)的供给、使用、管理和发展,各区保基本养老床位总量不低于本区户籍老年人口的1.5%,每个街镇原则上至少有一家保基本养老机构。《管理办法》自2023年2月起实施。

2023年上海两会期间,上海市政协委员、上海金外滩集团董事长陈永亮提交了一份关于促进上海养老床位资源平衡发展的提案。

提案指出,随着上海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认知障碍等特殊老年人群也在不断扩大。近年来,上海一直在加大养老床位的建设力度,“十三五期间上海全市养老床位总数从12.6万张增至15.86万张。然而目前上海护理床位严重不足、养老床位资源不平衡这两大问题仍亟待进一步解决。

根据上海市民政局2018年印发的《养老机构护理型床位设置指引》养老机构护理型床位是指在养老机构内部面向失能、失智老人照护服务需求,体现基本生活照护功能和与生活密切相关的医疗护理服务功能的床位设施。

护理型床位具备至少配备2名注册护士,除了生活照料和膳食服务,还提供医疗护理、安全照护、康复训练、健康管理等服务。

据陈永亮分析,上海目前床位结构不合理,护理床位严重不足。根据《上海市老龄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养老机构护理型床位占比至2025年须达到60%以上,但即便如此,至2025年也仅有约11万张养老机构护理型床位,加上医疗机构老年护理床位,预计届时只能满足全市四分之一的护理床位需求。

在养老床位方面,陈永亮认为也存在资源不平衡的问题,供求关系亟需梳理。以静安区为例,该区老龄人口占全市老龄人口总数的6.91%,仅拥有4.62%的养老机构和4.06%的床位数,千名老人床位数仅13.3张。

根据相关意愿性调查发现,上海多数能力完好、轻度失能的老年人更倾向于居家养老,只有中度、重度失能以及高龄老人才是机构养老、护理的重点对象,导致护理型床位及养老床位的实际服务人群有较高的重叠率,且养老床位存在较高的空置率。

为此,陈永亮在提案中建议,上海市卫健委、上海市民政局、上海市医保局建立多部门协调机制,打通护理型床位与养老床位的的归口壁垒,允许护理型床位与养老床位进行转换,将空置养老床位转化为护理床位。

提案还建议相关部门尽快制订“2023-2025年上海护理床位筹集三年行动计划,并通过提高护理型床位补贴力度、健全医疗护理人员就业保障制度等多种举措,鼓励社会养老机构增加护理床位的建设和投入,从而进一步提升护理型床位供应比例。

同时,陈永亮建议上海鼓励市民郊区养老,加大对郊区医疗设施、交通等公共配套的投入,鼓励在郊区发展中高端养老、个性养老,吸引老年人入住郊区养老机构;支持养老机构连锁化经营,实现不同区域的床位流通互换,让老年人“换床位如换宾馆

他建议通过阶梯型的护理床位补贴策略提高郊区养老机构护理床位比例,并利用差异化的定价引导措施将护理床位需求进一步向郊区引流,从而在降低郊区养老床位空置率的同时,提高上海全市整体护理床位的供给量。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2025年上海老龄化率将突破40%,委员建议增加护理型床位 | 上海两会

2023年上海两会期间,上海市政协委员、上海金外滩集团董事长陈永亮提交了一份关于促进上海养老床位资源平衡发展的提案。

图片来源:图虫创意

记者 黄景源

上海早已进入深度老龄化社会。截至2021年底,上海全市60岁及以上的户籍老年人口达542.22万人,占户籍总人口的36.3%。根据《上海蓝皮书:上海社会发展报告(2022)》预测,2025年上海市60岁及以上户籍老年人口规模将突破600万人,老龄化率将突破40%。

日前,上海市民政局、市发改委、市财政局联合出台《上海市保基本养老机构(床位)管理办法》,明确了保基本养老机构(床位)的供给、使用、管理和发展,各区保基本养老床位总量不低于本区户籍老年人口的1.5%,每个街镇原则上至少有一家保基本养老机构。《管理办法》自2023年2月起实施。

2023年上海两会期间,上海市政协委员、上海金外滩集团董事长陈永亮提交了一份关于促进上海养老床位资源平衡发展的提案。

提案指出,随着上海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认知障碍等特殊老年人群也在不断扩大。近年来,上海一直在加大养老床位的建设力度,“十三五期间上海全市养老床位总数从12.6万张增至15.86万张。然而目前上海护理床位严重不足、养老床位资源不平衡这两大问题仍亟待进一步解决。

根据上海市民政局2018年印发的《养老机构护理型床位设置指引》养老机构护理型床位是指在养老机构内部面向失能、失智老人照护服务需求,体现基本生活照护功能和与生活密切相关的医疗护理服务功能的床位设施。

护理型床位具备至少配备2名注册护士,除了生活照料和膳食服务,还提供医疗护理、安全照护、康复训练、健康管理等服务。

据陈永亮分析,上海目前床位结构不合理,护理床位严重不足。根据《上海市老龄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养老机构护理型床位占比至2025年须达到60%以上,但即便如此,至2025年也仅有约11万张养老机构护理型床位,加上医疗机构老年护理床位,预计届时只能满足全市四分之一的护理床位需求。

在养老床位方面,陈永亮认为也存在资源不平衡的问题,供求关系亟需梳理。以静安区为例,该区老龄人口占全市老龄人口总数的6.91%,仅拥有4.62%的养老机构和4.06%的床位数,千名老人床位数仅13.3张。

根据相关意愿性调查发现,上海多数能力完好、轻度失能的老年人更倾向于居家养老,只有中度、重度失能以及高龄老人才是机构养老、护理的重点对象,导致护理型床位及养老床位的实际服务人群有较高的重叠率,且养老床位存在较高的空置率。

为此,陈永亮在提案中建议,上海市卫健委、上海市民政局、上海市医保局建立多部门协调机制,打通护理型床位与养老床位的的归口壁垒,允许护理型床位与养老床位进行转换,将空置养老床位转化为护理床位。

提案还建议相关部门尽快制订“2023-2025年上海护理床位筹集三年行动计划,并通过提高护理型床位补贴力度、健全医疗护理人员就业保障制度等多种举措,鼓励社会养老机构增加护理床位的建设和投入,从而进一步提升护理型床位供应比例。

同时,陈永亮建议上海鼓励市民郊区养老,加大对郊区医疗设施、交通等公共配套的投入,鼓励在郊区发展中高端养老、个性养老,吸引老年人入住郊区养老机构;支持养老机构连锁化经营,实现不同区域的床位流通互换,让老年人“换床位如换宾馆

他建议通过阶梯型的护理床位补贴策略提高郊区养老机构护理床位比例,并利用差异化的定价引导措施将护理床位需求进一步向郊区引流,从而在降低郊区养老床位空置率的同时,提高上海全市整体护理床位的供给量。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