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复星国际联席CEO陈启宇:鼓励和推动全球最前沿生物医药科技落地 | 上海两会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复星国际联席CEO陈启宇:鼓励和推动全球最前沿生物医药科技落地 | 上海两会

上海市政协委员、复星国际联席CEO陈启宇建议,上海应多措并举,鼓励和推动全球最前沿科技企业生长落地扎根本市,打造上海生物医药产业创新策源高地。

图片来源:界面图库

记者 方卓然

“上海的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在中国起步最早,资源最丰富,最具竞争力。但是近年来同样面临‘内卷’等问题。”2023年1月12日,上海市政协十四届一次会议举行“坚持稳中求进,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专题会议。会上,上海市政协委员、复星国际联席CEO陈启宇建议,上海应多措并举,鼓励和推动全球最前沿科技生长落地扎根本市,打造上海生物医药产业创新策源高地。

2022年11月21日,《上海市加快打造全球生物医药研发经济和产业化高地的若干政策措施》(以下简称《若干政策措施》)正式发布,核心内容包括6个方面共16条政策措施。

《若干政策措施》提出,到2025年,上海全球生物医药研发经济和产业化高地发展格局初步形成,研发经济总体规模达到1000亿元以上,培育或引进100个以上创新药和医疗器械重磅产品,培育50家以上具备生物医药研发、销售、结算等复合功能的创新型总部。

陈启宇说,上海拥有一批发展基础优良的大型医药企业,它们是上海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底盘,也是优质科技成果最好的转化承载体。他建议,上海应围绕大中型企业促进高质量生长,建立新兴组织机制推动帮助企业优质生长,让大企业做大、中型企业做强、小企业做快。

同时,他建议引入国际高水平的医药器械落地生产,上海应瞄准国内领先企业的研发、制造出台相关政策,鼓励落地上海。

陈启宇透露,在引进国际产品上,复星已经签订了达芬奇手术机器人、CAR-T细胞治疗产品。“对于国际产品,上海有承接和容纳能力。上海可以进一步吸引国内国外高水平的科研机构落地,为上海科技成果成长注入更新活力。”

陈启宇还建议,上海应鼓励本土生物医药创新企业在发展的下半场留在上海,真正扎根上海。为此,上海应建立更有竞争力的生物医药产业投融资体系,推动本地科研院所科技成果在上海本地实现转化。同时,上海应吸引更多企业总部落户,在生物医药产业上有更发达的“根系”。

此外,他提出,政府应建立高水平的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政策研究机构,提供高水平生物医药产业政策建议,站在国家高度推动行业健康发展。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复星国际

1.8k
  • 太仓加码冰雪经济,长三角冰雪产业“战事”加剧| 城市观察家
  • 复星国际发布年报盈警,剔除菜鸟项目账面调整后盈利7亿至9亿元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复星国际联席CEO陈启宇:鼓励和推动全球最前沿生物医药科技落地 | 上海两会

上海市政协委员、复星国际联席CEO陈启宇建议,上海应多措并举,鼓励和推动全球最前沿科技企业生长落地扎根本市,打造上海生物医药产业创新策源高地。

图片来源:界面图库

记者 方卓然

“上海的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在中国起步最早,资源最丰富,最具竞争力。但是近年来同样面临‘内卷’等问题。”2023年1月12日,上海市政协十四届一次会议举行“坚持稳中求进,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专题会议。会上,上海市政协委员、复星国际联席CEO陈启宇建议,上海应多措并举,鼓励和推动全球最前沿科技生长落地扎根本市,打造上海生物医药产业创新策源高地。

2022年11月21日,《上海市加快打造全球生物医药研发经济和产业化高地的若干政策措施》(以下简称《若干政策措施》)正式发布,核心内容包括6个方面共16条政策措施。

《若干政策措施》提出,到2025年,上海全球生物医药研发经济和产业化高地发展格局初步形成,研发经济总体规模达到1000亿元以上,培育或引进100个以上创新药和医疗器械重磅产品,培育50家以上具备生物医药研发、销售、结算等复合功能的创新型总部。

陈启宇说,上海拥有一批发展基础优良的大型医药企业,它们是上海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底盘,也是优质科技成果最好的转化承载体。他建议,上海应围绕大中型企业促进高质量生长,建立新兴组织机制推动帮助企业优质生长,让大企业做大、中型企业做强、小企业做快。

同时,他建议引入国际高水平的医药器械落地生产,上海应瞄准国内领先企业的研发、制造出台相关政策,鼓励落地上海。

陈启宇透露,在引进国际产品上,复星已经签订了达芬奇手术机器人、CAR-T细胞治疗产品。“对于国际产品,上海有承接和容纳能力。上海可以进一步吸引国内国外高水平的科研机构落地,为上海科技成果成长注入更新活力。”

陈启宇还建议,上海应鼓励本土生物医药创新企业在发展的下半场留在上海,真正扎根上海。为此,上海应建立更有竞争力的生物医药产业投融资体系,推动本地科研院所科技成果在上海本地实现转化。同时,上海应吸引更多企业总部落户,在生物医药产业上有更发达的“根系”。

此外,他提出,政府应建立高水平的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政策研究机构,提供高水平生物医药产业政策建议,站在国家高度推动行业健康发展。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