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地方2023年经济增长目标出炉:5.5%-6.5%是主流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地方2023年经济增长目标出炉:5.5%-6.5%是主流

和2022年的目标增速相比,有23个省份下调了目标,5个省份上调了目标,还有3个省份和去年持平。

2021年7月5日,位于河北省秦皇岛市海港区海港镇的戴卡优艾希杰渤铝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内,防撞梁主梁自动加工生产线工作中。图片来源:人民视觉

记者 辛圆

截至1月15日,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均公布了2023年经济增长目标,超过六成省份将目标设定在5.5%-6.5%之间。和2022年的目标增速相比,有23个省份下调了目标,5个省份上调了目标,还有3个省份和去年持平。

具体来看,内蒙古、西藏和吉林提出的2023年经济增长目标和上年目标持平;重庆、黑龙江、青海、海南分别将经济增速目标上调0.5个百分点,上海从5.5%左右上调至5.5%以上;其余23个省份多将今年的增速目标下调0.5个百分点左右。

星图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付一夫在接受界面新闻采访时表示,从多数省份把今年的经济增长目标设在5.5%-6.5%来看,各地还是比较务实的。“疫情期间很多城市出现了一些现实层面的压力,最典型的是来自居民部门的疤痕效应,需要一些时间去消化,各地考虑到自身的现实情况和压力,没有定得太高。”

付一夫指出,自从2022年年底疫情防控措施优化调整以来,中央和地方层面多次强调要做好2023年经济工作,很多地区也提出了“全力拼经济”的口号,2023年推动经济复苏肯定是主旋律。

“一方面,政策的主基调是稳增长,另一方面,考虑到2022年受到疫情的影响,经济挖了一个 ‘坑’,在去年的低基数基础上,2023年经济应该会有较为明显的恢复和反弹。”他说。

国研新经济研究院创始院长朱克力也对界面新闻表示,5.5%-6.5%左右的经济增长目标兼顾了需要与可能,与潜在增长率相衔接,也为结构调整和应对经济运行中的不确定性留出余地,有利于引导预期、提振信心,引导各方面把精力集中到稳增长上来。

2022年,在新冠疫情反复侵袭的大背景下,地方经济一路走来充满荆棘,已经公布2022年GDP增速的23个省份均未能实现当年的经济增长目标。例如,广东省年初设定的GDP增速目标为5.5%左右,实际增速仅为2%左右;河南省年初设定的增速目标为6.5%左右,最后实际增长3.5%。

在31省中,海南省对今年经济增长的预期最高。根据该省公布的政府工作报告,2023年,海南省预期增长目标为9.5%左右,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15%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2%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左右。

海南省省长冯飞表示,海南今年将确保经济提质加速,抓实自贸港政策转化,继续扩大“两个15%”所得税政策享惠面,推动三张“零关税”清单、加工增值货物内销免关税政策应享尽享,让自贸港政策成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提质器和加速器。“两个15%”所得税政策是指,2020年6月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发布的《关于海南自由贸易港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的通知》提出的鼓励类产业企业减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高端人才和紧缺人才个人所得税实际税负超15%的部分予以免征。

去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部署2023年经济工作时,将着力扩大国内需求放在五大工作重点之首,中央的安排也体现在了各地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扩大内需被摆在优先位置,稳投资、促消费是地方稳增长的主攻方向。此外,多地还提出大力推进产业升级,发展先进制造业,打造数字经济强省等。

例如,上海提出,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深化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福建提出,深入实施扩大内需战略,稳定和扩大汽车、家电等大宗消费,鼓励开展新能源汽车、智能家电、绿色建材等下乡行动。河北提出,千方百计扩大国内需求,加大对餐饮、住宿、零售等行业帮扶力度。

稳投资方面。四川省提出,要持续加大项目投资力度,提速建设现代化基础设施,释放新型城镇化投资潜力。重庆提出,要深入开展抓项目促投资专项行动,编制实施市级政府投资项目三年滚动计划,做好项目前期工作,优化审批服务和要素保障,推动投资规模合理增长、结构不断优化。

朱克力表示,当前中国经济发展受需求侧制约越来越凸显,地方政府以扩大内需为重点,以稳投资和促消费为抓手是必然选择。

付一夫也表示,地方把扩内需作为主要工作是非常务实的。在全球经济疲弱的大背景下,今年外需肯定会受到很大的压力,这就需要内需来填补,激发国内潜力,稳投资和促消费必须扮演“接力棒”的角色。

“投资和消费中,最具回旋余地的是消费。2022年,受到疫情影响,消费市场非常疲软,消费增长潜力是被压制的,中央已经明确提出把扩大消费放在优先位置,预计后续促消费措施会逐渐出台,随着经济形势的好转,收入增加,居民的消费预期会逐渐改善,2023年消费会有不错的表现。”他说。

除了扩大内需,大力发展制造业也是多个省市今年的重点任务。

广东省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以实体经济为本、坚持制造业当家,加快建设制造强省、质量强省,更高立起现代化产业体系支柱。 报告提出,实施制造业当家“一把手”工程。提质壮大现有8个万亿元级产业集群,加快推动超高清视频显示、生物医药与健康、新能源等产业成为新的万亿元级产业集群。

湖北省提出,牢牢把握动能转换这个主攻方向,深入实施战略性新兴产业倍增行动、制造强省战略、服务业提质增效行动和数字经济跃升工程,全面提升产业体系现代化水平。

山东省也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表示,2023年将扎实推进先进制造业强省行动,推动高端化提升、智能化发展、绿色化转型,着力深化新旧动能转换,在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上加力提效。

“以制造业为基础的实体经济是社会生产力的集中体现,也是综合国力的基础,同时也有利于抵御外部风险,特别是面对目前国际形势的不确定性,大力推进制造业,尤其是高端制造业发展很有必要。”付一夫说。

新冠疫情发生以来,数字经济扮演的角色不言而喻。梳理地方政府工作报告可以发现,各地都高度重视数字经济发展,希望以此为经济增长注入活力。

浙江省指出,2023年将大力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培育超百亿元数字企业40家,新增智能工厂和数字化车间150家,力争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增长10%。

部分地区则列出了未来五年的发展目标。例如,上海市提出,未来五年,城市数字化转型纵深推进,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提高到18%,数据要素全域赋能、生产生活全面转变初步实现,国际数字之都建设形成基本框架。 江西省提出,未来五年,数字经济规模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目标达45%以上。

朱克力分析称,各地发展数字经济的着力点是推动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促进产业升级。

“地方将数字经济作为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希望发挥数据要素对经济发展的放大、叠加、倍增的作用,促进企业流程再造和供应链协同创新,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加快产业迭代兴替,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他说。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地方2023年经济增长目标出炉:5.5%-6.5%是主流

和2022年的目标增速相比,有23个省份下调了目标,5个省份上调了目标,还有3个省份和去年持平。

2021年7月5日,位于河北省秦皇岛市海港区海港镇的戴卡优艾希杰渤铝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内,防撞梁主梁自动加工生产线工作中。图片来源:人民视觉

记者 辛圆

截至1月15日,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均公布了2023年经济增长目标,超过六成省份将目标设定在5.5%-6.5%之间。和2022年的目标增速相比,有23个省份下调了目标,5个省份上调了目标,还有3个省份和去年持平。

具体来看,内蒙古、西藏和吉林提出的2023年经济增长目标和上年目标持平;重庆、黑龙江、青海、海南分别将经济增速目标上调0.5个百分点,上海从5.5%左右上调至5.5%以上;其余23个省份多将今年的增速目标下调0.5个百分点左右。

星图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付一夫在接受界面新闻采访时表示,从多数省份把今年的经济增长目标设在5.5%-6.5%来看,各地还是比较务实的。“疫情期间很多城市出现了一些现实层面的压力,最典型的是来自居民部门的疤痕效应,需要一些时间去消化,各地考虑到自身的现实情况和压力,没有定得太高。”

付一夫指出,自从2022年年底疫情防控措施优化调整以来,中央和地方层面多次强调要做好2023年经济工作,很多地区也提出了“全力拼经济”的口号,2023年推动经济复苏肯定是主旋律。

“一方面,政策的主基调是稳增长,另一方面,考虑到2022年受到疫情的影响,经济挖了一个 ‘坑’,在去年的低基数基础上,2023年经济应该会有较为明显的恢复和反弹。”他说。

国研新经济研究院创始院长朱克力也对界面新闻表示,5.5%-6.5%左右的经济增长目标兼顾了需要与可能,与潜在增长率相衔接,也为结构调整和应对经济运行中的不确定性留出余地,有利于引导预期、提振信心,引导各方面把精力集中到稳增长上来。

2022年,在新冠疫情反复侵袭的大背景下,地方经济一路走来充满荆棘,已经公布2022年GDP增速的23个省份均未能实现当年的经济增长目标。例如,广东省年初设定的GDP增速目标为5.5%左右,实际增速仅为2%左右;河南省年初设定的增速目标为6.5%左右,最后实际增长3.5%。

在31省中,海南省对今年经济增长的预期最高。根据该省公布的政府工作报告,2023年,海南省预期增长目标为9.5%左右,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15%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2%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左右。

海南省省长冯飞表示,海南今年将确保经济提质加速,抓实自贸港政策转化,继续扩大“两个15%”所得税政策享惠面,推动三张“零关税”清单、加工增值货物内销免关税政策应享尽享,让自贸港政策成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提质器和加速器。“两个15%”所得税政策是指,2020年6月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发布的《关于海南自由贸易港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的通知》提出的鼓励类产业企业减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高端人才和紧缺人才个人所得税实际税负超15%的部分予以免征。

去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部署2023年经济工作时,将着力扩大国内需求放在五大工作重点之首,中央的安排也体现在了各地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扩大内需被摆在优先位置,稳投资、促消费是地方稳增长的主攻方向。此外,多地还提出大力推进产业升级,发展先进制造业,打造数字经济强省等。

例如,上海提出,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深化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福建提出,深入实施扩大内需战略,稳定和扩大汽车、家电等大宗消费,鼓励开展新能源汽车、智能家电、绿色建材等下乡行动。河北提出,千方百计扩大国内需求,加大对餐饮、住宿、零售等行业帮扶力度。

稳投资方面。四川省提出,要持续加大项目投资力度,提速建设现代化基础设施,释放新型城镇化投资潜力。重庆提出,要深入开展抓项目促投资专项行动,编制实施市级政府投资项目三年滚动计划,做好项目前期工作,优化审批服务和要素保障,推动投资规模合理增长、结构不断优化。

朱克力表示,当前中国经济发展受需求侧制约越来越凸显,地方政府以扩大内需为重点,以稳投资和促消费为抓手是必然选择。

付一夫也表示,地方把扩内需作为主要工作是非常务实的。在全球经济疲弱的大背景下,今年外需肯定会受到很大的压力,这就需要内需来填补,激发国内潜力,稳投资和促消费必须扮演“接力棒”的角色。

“投资和消费中,最具回旋余地的是消费。2022年,受到疫情影响,消费市场非常疲软,消费增长潜力是被压制的,中央已经明确提出把扩大消费放在优先位置,预计后续促消费措施会逐渐出台,随着经济形势的好转,收入增加,居民的消费预期会逐渐改善,2023年消费会有不错的表现。”他说。

除了扩大内需,大力发展制造业也是多个省市今年的重点任务。

广东省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以实体经济为本、坚持制造业当家,加快建设制造强省、质量强省,更高立起现代化产业体系支柱。 报告提出,实施制造业当家“一把手”工程。提质壮大现有8个万亿元级产业集群,加快推动超高清视频显示、生物医药与健康、新能源等产业成为新的万亿元级产业集群。

湖北省提出,牢牢把握动能转换这个主攻方向,深入实施战略性新兴产业倍增行动、制造强省战略、服务业提质增效行动和数字经济跃升工程,全面提升产业体系现代化水平。

山东省也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表示,2023年将扎实推进先进制造业强省行动,推动高端化提升、智能化发展、绿色化转型,着力深化新旧动能转换,在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上加力提效。

“以制造业为基础的实体经济是社会生产力的集中体现,也是综合国力的基础,同时也有利于抵御外部风险,特别是面对目前国际形势的不确定性,大力推进制造业,尤其是高端制造业发展很有必要。”付一夫说。

新冠疫情发生以来,数字经济扮演的角色不言而喻。梳理地方政府工作报告可以发现,各地都高度重视数字经济发展,希望以此为经济增长注入活力。

浙江省指出,2023年将大力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培育超百亿元数字企业40家,新增智能工厂和数字化车间150家,力争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增长10%。

部分地区则列出了未来五年的发展目标。例如,上海市提出,未来五年,城市数字化转型纵深推进,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提高到18%,数据要素全域赋能、生产生活全面转变初步实现,国际数字之都建设形成基本框架。 江西省提出,未来五年,数字经济规模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目标达45%以上。

朱克力分析称,各地发展数字经济的着力点是推动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促进产业升级。

“地方将数字经济作为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希望发挥数据要素对经济发展的放大、叠加、倍增的作用,促进企业流程再造和供应链协同创新,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加快产业迭代兴替,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他说。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