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上市受阻后,喜马拉雅实现十年来首次盈利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上市受阻后,喜马拉雅实现十年来首次盈利

喜马拉雅创始人兼CEO余建军表示,盈利原因之一是降本增效。

图片来源:图虫创意

记者 | 佘晓晨

1月17日,据多家媒体报道,近日,喜马拉雅创始人兼CEO余建军在公司年会上透露,喜马拉雅于2022年第四季度首次实现单季度千万级的盈利。这也是喜马拉雅创业十年来首次实现盈利。

对于上述消息,界面新闻向喜马拉雅方面求证,截至发稿前暂无回应。

音频内容平台喜马拉雅成立于2012年,此前屡次冲刺上市,但过程并不顺利。2021年5月1日,喜马拉雅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提交了IPO申请;2021年9月13日,喜马拉雅再次向港交所提交上市申请书,联席保荐人为高盛、摩根士丹利、中金公司。

直到2022年3月29日,喜马拉雅在港交所更新了招股书。招股书显示,高盛、摩根士丹利和中金为联席保荐人,腾讯、阅文、百度、小米、好未来、索尼音乐为战略投资者。喜马拉雅称,此次更新按照联交所上市规则要求更新数据和资料。

招股书显示,喜马拉雅在2018年实现收入14.80亿元,2019年到2021年的营业收入分别为26.8亿元、40.5亿元和58.6亿元毛利率从2019年的44.5%上升到2021年的54.0%。

这家公司的收入来源包括付费订阅、广告、直播以及其他创新产品和服务。其中,订阅收入包括会员订阅及付费点播收听服务,是目前喜马拉雅最成熟的变现渠道。

2021年,喜马拉雅的订阅收入为29.9亿元,同比增长49.0%;广告收入为14.9亿元,同比增长38.8%;直播收入为10亿元,同比增长39.6%公司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第三季度,喜马拉雅全场景平均月活跃用户已达2.82亿。

收入增长的同时,喜马拉雅的亏损在过去几年并未明显收窄。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是内容成本问题。

招股书显示,喜马拉雅的成本主要来源于与内容创作者及第三方IP合作方分成内容成本支付手续费其他创新产品采购成本、带宽成本以及薪金及福利成本。2019-2021年,公司内容创作者收入分成和购买版权的内容成本分别约为10.64亿元、15.49亿元和19.31亿元,占总收入比例分别为39.5%、38%和33%。

此外,2019年至2021年,喜马拉雅销售及营销费用达12.19亿元、17.07亿元、26.30亿元,分别占总营收的45.2%、41.9%、44.9%。

2019年、2020年及2021年,喜马拉雅经调整年内亏损(非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计量)分别为人民币7.48亿元、人民币5.39亿元及人民币7.59亿元。

喜马拉雅当时在招股书中表示未来计划实现盈利,主要途径包括持续扩大用户群及提升用户活跃度、提升多元化变现能力以及增加经营优势。

回顾去年,喜马拉雅上市之路依然有不少阻碍。2022年6月,据《金融时报》报道,喜马拉雅暂停在香港的上市计划,主要原因为IPO计划缺乏投资者支持,以及部分私人股东要求退出。

在互联网行业普遍降本增效的当下,喜马拉雅的首次盈利或许能给公司内部及投资者带来一些信心,也是这家公司急需释放的信号。

去年,据《晚点LatePost》报道,2022年8月,余建军第一次对公司全体员工明确具体盈利计划。喜马拉雅管理层制定了一个五年计划,包括2022年实现第四季度单季盈利,全年净亏损收窄;2023 年实现全年盈利;5年后,实现年收入200亿元、盈利40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余建军在年会上提到的盈利原因不太涉及业务本身的变化。他表示,盈利得益于公司在三个方向的努力:降本增效,打造可持续盈利能力;始终坚持“以用户为中心”的文化建设;提升战略与组织清晰度。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喜马拉雅

251
  • 喜马拉雅重启IPO:用户增长放缓,盈利主要靠降本
  • 喜马拉雅旗下喜丈公司增资至32亿元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上市受阻后,喜马拉雅实现十年来首次盈利

喜马拉雅创始人兼CEO余建军表示,盈利原因之一是降本增效。

图片来源:图虫创意

记者 | 佘晓晨

1月17日,据多家媒体报道,近日,喜马拉雅创始人兼CEO余建军在公司年会上透露,喜马拉雅于2022年第四季度首次实现单季度千万级的盈利。这也是喜马拉雅创业十年来首次实现盈利。

对于上述消息,界面新闻向喜马拉雅方面求证,截至发稿前暂无回应。

音频内容平台喜马拉雅成立于2012年,此前屡次冲刺上市,但过程并不顺利。2021年5月1日,喜马拉雅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提交了IPO申请;2021年9月13日,喜马拉雅再次向港交所提交上市申请书,联席保荐人为高盛、摩根士丹利、中金公司。

直到2022年3月29日,喜马拉雅在港交所更新了招股书。招股书显示,高盛、摩根士丹利和中金为联席保荐人,腾讯、阅文、百度、小米、好未来、索尼音乐为战略投资者。喜马拉雅称,此次更新按照联交所上市规则要求更新数据和资料。

招股书显示,喜马拉雅在2018年实现收入14.80亿元,2019年到2021年的营业收入分别为26.8亿元、40.5亿元和58.6亿元毛利率从2019年的44.5%上升到2021年的54.0%。

这家公司的收入来源包括付费订阅、广告、直播以及其他创新产品和服务。其中,订阅收入包括会员订阅及付费点播收听服务,是目前喜马拉雅最成熟的变现渠道。

2021年,喜马拉雅的订阅收入为29.9亿元,同比增长49.0%;广告收入为14.9亿元,同比增长38.8%;直播收入为10亿元,同比增长39.6%公司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第三季度,喜马拉雅全场景平均月活跃用户已达2.82亿。

收入增长的同时,喜马拉雅的亏损在过去几年并未明显收窄。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是内容成本问题。

招股书显示,喜马拉雅的成本主要来源于与内容创作者及第三方IP合作方分成内容成本支付手续费其他创新产品采购成本、带宽成本以及薪金及福利成本。2019-2021年,公司内容创作者收入分成和购买版权的内容成本分别约为10.64亿元、15.49亿元和19.31亿元,占总收入比例分别为39.5%、38%和33%。

此外,2019年至2021年,喜马拉雅销售及营销费用达12.19亿元、17.07亿元、26.30亿元,分别占总营收的45.2%、41.9%、44.9%。

2019年、2020年及2021年,喜马拉雅经调整年内亏损(非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计量)分别为人民币7.48亿元、人民币5.39亿元及人民币7.59亿元。

喜马拉雅当时在招股书中表示未来计划实现盈利,主要途径包括持续扩大用户群及提升用户活跃度、提升多元化变现能力以及增加经营优势。

回顾去年,喜马拉雅上市之路依然有不少阻碍。2022年6月,据《金融时报》报道,喜马拉雅暂停在香港的上市计划,主要原因为IPO计划缺乏投资者支持,以及部分私人股东要求退出。

在互联网行业普遍降本增效的当下,喜马拉雅的首次盈利或许能给公司内部及投资者带来一些信心,也是这家公司急需释放的信号。

去年,据《晚点LatePost》报道,2022年8月,余建军第一次对公司全体员工明确具体盈利计划。喜马拉雅管理层制定了一个五年计划,包括2022年实现第四季度单季盈利,全年净亏损收窄;2023 年实现全年盈利;5年后,实现年收入200亿元、盈利40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余建军在年会上提到的盈利原因不太涉及业务本身的变化。他表示,盈利得益于公司在三个方向的努力:降本增效,打造可持续盈利能力;始终坚持“以用户为中心”的文化建设;提升战略与组织清晰度。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