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卖萌”成为了动画电影的一大潮流,从《小黄人大眼萌》、《爱宠大机密》到最近热映的《逗鸟外传:萌宝满天飞》,无一不在诠释着“萌即是正义”。影片中的卖萌元素有时甚至超越了剧情,成为了影片的最大看点。
《超能陆战队》里的大白,《神偷奶爸》里的小黄人,《爱宠大机密》里的各类宠物,都因“萌”的属性受到了观众青睐。然而,这些电影在“萌化了”观众的同时,也分别因剧情薄弱和剧情俗套受到了观众的吐槽。那么,卖萌片的正确拍摄姿势到底是什么呢?
剧情薄弱没深度?卖萌片遭吐槽
萌,本来是指“草木初生之芽”等义,但是后来日本御宅族和其他的动漫喜好者用这个词来形容极端喜好的事物,“萌”从此变成了可爱的代名词。在动漫界中,萌系是一个很重要的流派,《轻音少女》、《草莓棉花糖》、《魔卡少女樱》都是备受“宅男”喜爱的萌系动漫。
近几年,动画电影也掀起了一股“卖萌风”。《超能陆战队》软萌暖心的“大白”,《神偷奶爸》中擅长角色扮演的小黄人,《冰川时代》系列中吃不到橡果的小松鼠,都属于“萌系角色”。影片上映后,观众对这些萌系配角的喜爱度甚至超过了主角,大有喧宾夺主之势。
为了迎合观众对于“卖萌”的喜好,《小黄人大眼萌》、《爱宠大机密》等全程卖萌的电影也顺势而生。从票房和豆瓣评分来看,不少观众对这类“卖萌片”也是十分买账。2015年上映的《小黄人大眼萌》,在国内的总票房为4.36亿,豆瓣评分为7.3分。《爱宠大机密》在国内的总票房为3.89亿,豆瓣评分为7.6分。
尽管两部影片的口碑不错,也有一些网友指出了这些“卖萌片”所共有的问题——剧情薄弱,故事老套,缺乏深度。《小黄人大眼萌》整部电影一直在努力制造笑料,但这些笑料并不是在剧情驱动之下产生的,而由小黄人的角色设定而完成。小黄人的“装疯卖傻”,成为了这部90分钟电影的唯一看点。“这部电影就是命题作文,填鸭式地制造一些流水线式的情节,全靠卖萌撑场,小黄人真心不适合当主角。”一位网友评论道。
这个暑期档上映的《爱宠大机密》,也存在着同样的问题。电影在展现动物习性的时候非常搞笑。细看之下,剧情却十分老套,属于“营救伙伴”式的公路冒险,这样的故事已被好莱坞拍过无数遍。而在这个故事中,一会展示这个动物,一会展示那个,没有重点,也没有高潮,甚至没有反派人物,最终在萌宠各自的“卖萌”中草草收尾。
吐槽归吐槽,这两部电影已算是卖萌片中的成功之作,其他只顾卖萌的电影可没那么幸运。照明娱乐继《神偷奶爸》之后,接连推出了《拯救小兔》和《老雷斯的故事》。前者中的小黄鸡,后者中的森林动物,相较于小黄人的卖萌可以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但因平淡无奇的故事,迅速被观众抛之脑后。
《逗鸟外传》是卖萌片的正确打开方式?
最近上映的《逗鸟外传:萌宝满天飞》,或许可以作为卖萌片“正确打开”的一个范本。
在《逗鸟外传》上映之前,不少网友已经把这部电影归入了“无脑卖萌片”的行列。刚看到这个译名,就引来了网友的疯狂吐槽:“电影原名叫《storks》,也就是送子鸟,译名是什么鬼,为什么不直接翻译成送子总动员,超能送子鸟,从你的全世界送过?”
奇怪的译名,充满误导的海报,不好笑的预告片……所有的一切都使得这部电影看起来如此的不靠谱。影片上映后,却让观众大为惊喜,原来这是一部少见的“有脑”卖萌片。目前,电影在豆瓣的评分为7.7分,高于近期上映的《樱桃小丸子:来自意大利的少年》(7.2分)和《麦兜·饭宝奇兵》(6.4分)。
《逗鸟外传》于9月23日上映,脱胎于传统寓言故事“鹳鸟送子”。电影讲述的是鹳鸟快递员朱尼尔升职在即,却被意外制造出来的萌宝打乱了计划,为了不让老板发现这次意外事故,朱尼尔和鹳鸟山上唯一的人类小郁迫不及待地想把宝宝送走,踏上了他们首次快递宝宝的疯狂惊险之旅……
这部电影从一开始就“不走寻常路”,女主角是人类,男主角却是一只送子鸟,这样的搭配十分少见。更有趣的是,在这部动画电影里,小孩是直接用书信转化而来的, 一封请求送子的信就能转化成一个婴儿。而意外制造出的萌娃设定更是神奇——传说中400年才有一次的超级萌孩,所有角色看到他都会萌到“不可自拔”。
说到护送孩子,可能观众会联想到《冰川时代1》,可在《逗鸟外传》中,同样的套路却玩出了新意。快节奏的剪辑,重复和夸张的手法,使得这部电影笑点不断。更重要的是,这些笑点的质量也比较高,不会如一些不断玩老梗的动画电影一般让人尴尬。
比如,在男主鸟朱尼尔听说自己将要升为BOSS的时候,镜头快速切换至摧毁世界的大爆炸。而在马屁鸟听说同样的消息后,脑海中出现的也是大爆炸。这种夸张和重复的手法,非常有喜感,同时又能解释朱尼尔坚持要送走孩子(想升职),马屁鸟为什么要针对朱尼尔(争着做BOSS)。这样一来,办公室“宫斗”的气氛就呼之欲出了。
影片中还有一个非常抢戏的“搞笑担当”——狼族。狼族具有一种“变形金刚”的天赋。它们能变成大桥、快艇、潜艇、飞机、面包车,甚至是破碎的心。狼本身并非自带“萌”属性,却在影片中以“超级变变变”的风格让人笑掉大牙。另一个搞笑担当则是企鹅,在宝宝睡着的时候,为了防止吵醒婴儿,原本在争吵的企鹅都极力压低自己的声音,连背景音乐也突然停止,观之十分好笑。
更重要的是,影片并没有停留在单纯的夸张与卖萌,还进行了关于亲子关系的探讨。萌娃被制造出来的最初原因是,小男孩内特由于父母忙于工作,无暇关心自己,希望有个弟弟来陪伴自己,假借父母的名义写了希望鹳鸟送子的信。最终,父母终于醒悟,了解到陪伴孩子才是身为父母最重要的“工作”。不少观众表示,这部影片不但带来了欢笑,也为他们带来了关于亲子关系的思考。
从这部电影来看,卖萌片并非都是装疯卖傻的“无脑”片。认真讲好一个故事,加入奇思妙想,恰到好处的夸张情节和“萌”元素,才是拍好一部卖萌片的正确姿势。毕竟,“萌”本来是一道配菜,用得好可以让影片锦上添花。如果把它当成大餐,只会让人觉得“萌”得起腻。观众再喜欢小黄人和萌宠,也不想看到长达1个多小时的卖萌故事。
本文为“文创资讯”原创独家稿件,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