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以为电信诈骗只能骗到老人,但近日屡屡“中枪”的还有大学生、教授等。除了提高警惕、保管好个人信息、寻找识破更多骗局的方法外,互联网保险领域也在探寻解决方案。
9月28日,支付宝正式上线“防电信诈骗险”,投保后,如遭遇诈骗短信、诈骗电话,并因此产生资金损失的,可向保险公司发起理赔,保额最高为5万元。
“之所以做防电信诈骗险,是考虑到欺诈给用户带来的损失,而且蚂蚁保险已在账户安全险这类被盗风险的管理中具有一定积累。”蚂蚁金服保险事业部产品总监梁越平告诉界面新闻记者,如何用保险的方式来降低诈骗损失,一直是保险业思考的方向,但是,由于认定是否是真实被骗一直是个难题,导致保险公司此前鲜有尝试。
目前在支付宝上线的防电信诈骗险,由蚂蚁金服和太平财险联合推出。考虑到中老年人在日常生活中遭遇电信诈骗的概率相对较高,这款保险在首期产品中将中老年群体作为了主要保障人群,限定年满22周岁,并且芝麻信用分在580分以上的用户可以为自己的父母投保这一保险产品。在二期产品中,保险公司将会考虑扩大保障范围,将更多人群纳入保障范围。
据了解,这一保险的保额划分为四档,分别为1万、2万、3万和5万,芝麻分580分以上的用户可以选择前三档,芝麻分700分以上可以选择将保额提升至5万,四档保额对应的保费不同,最低的1万元保额,保费为9.9元。
从消费者投保角度而言,保费、保额和理赔是否复杂是最重要的几个要素。防电信诈骗险的理赔一般来说需要提交三份材料,一份是银行的交易流水,说明自己具体的损失金额,方便保险公司确定理赔金额,第二份是电信营业厅的通话或是短信清单,告知保险公司具体的诈骗短信或电话是哪一个,最后是公安机关的报案回执,方便后续公安机关打击电信诈骗,追回损失。
而从互联网保险产品的创新角度来挖掘,一款产品的风控环节则是产品是否具有竞争力的关键,风控环节对于道德风险,尤其与盗抢、欺诈相关的产品要求就更高。梁越平分析称,其实风控环节在这款产品的设计环节就有所考量,设定了两道防线,结合了支付宝的行为偏好是否安全和芝麻信用分,从内部生态可控的体系中先进行风险管理。
“而在核赔上也有两个手段来避免道德风险,一是结合生物识别特定来确定本人,以对抗骗保;二是通过人工智能技术来充分协助保险公司进行审核。”梁越平介绍称,蚂蚁金服内部的“安全大脑”会协助保险公司判断,用户提交的诈骗电话,是否是曾经有过诈骗历史的黑号,收到资金的银行账号是否是高危账号。又比如,“安全大脑”会通过用户使用习惯、使用环境等维度,判断报案人和诈骗人是否存在串谋骗取保险金的可能性,这是包含大数据和复杂计算在内的一个风险管理系统。
据界面新闻记者了解,在蚂蚁保险产品体系内,防电信诈骗险在资金安全类保险的梯队中。目前蚂蚁保险已经推出的包括支付宝账户安全险和针对非支付宝渠道的银行卡安全险。
回顾账户安全险的拓展,从线上到线下,从支付宝本身到所有银行卡账户,蚂蚁保险切中的是用户对于账户安全的多方位需求。随着互联网科技的发展,账户的安全性显然在不断提高,不过,人们可能面临的支付风险似乎并未减少,网上的不明链接、诈骗帐号短信等每天都在出现。银行卡被盗刷的新闻近几年来一直不绝于耳,且金额之巨大,常刷新大家的记忆,尤其是信用卡盗刷,持卡人如果未能妥善处理,甚至容易影响自己的个人征信记录,而防诈骗风险则更甚。
互联网保险带来的更多创新,除了能覆盖更多场景下的风险管理,更为重要的是在定价手段和在线理赔上的创新。据梁越平透露:“防电信诈骗险接下来会考虑大学生群体,而在一定积累之后会做到千人千面的风险定价。”
以蚂蚁保险此前推出的账户安全险为例,不同人被盗概率不同,账户价值也不同,如果都是一个价格,其实不公平。于是蚂蚁保险对支付宝的帐户进行了考量,比如有的人安全习惯不好,使用非常简单的密码且从不更换,保费就应高一些,再比如有的人理财金额高,花呗借呗金额高,保费也应高一些,反之,则降低。
界面新闻还了解到,对于账户安全险,蚂蚁选取了300多个指标,放入计算模型,来预测被盗概率和预计的资损区间。这个模型会跟真实被盗行为去虚拟学习,以不断成熟优化,提高预测准确率。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