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新时代揭幕,千亿蓝海的掘金玩家在行动

新型电力系统需要突破电力“不可能三角”,储能、虚拟电厂等技术产业成长空间巨大,产业新增长点正在被挖掘。

作为碳排放量最大的单一行业,电力行业的转型是中国实现“双碳”目标的关键所在。

风光发电低碳、清洁、可再生,是电力系统脱碳的主力军。2022年,中国风电光伏新增装机占全国新增装机的78%,电力新时代已在演变过程中,新能源成为中国新型电力系统的主角势不可挡。

在新型电力系统构建过程中,电力安全、绿色、经济存在“不可能三角”问题,即保证电力安全可靠供应、符合能源低碳转型需求,以及经济性和社会承担成本可行三者无法同时实现。

电力“不可能三角”带来的挑战已然显现。随着国内用电需求增长,电网负荷峰谷差持续拉大,由于新能源发电存在波动性且顶峰能力严重不足,全国“弃风弃光”以及尖峰缺电现象层出不穷。

但挑战同时催生出新的产业机遇,受政策和市场需求双重驱动,储能、智慧电网等千亿级赛道浪潮已至。

2023年1月6日,国家能源局就《新型电力系统发展蓝皮书(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制定了新型电力系统“三步走”发展路径,并提出建设新型电力系统的总体架构和重点任务。

这是国家层面出台的首部关于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的文件,其明确了要加强电力供应支撑体系、新能源开发利用体系、储能规模化布局应用体系、电力系统智慧化运行等四大体系建设。

1月18日,国家能源局印发《2023年能源监管工作要点》再次强调,要引导新型储能、虚拟电厂等新型主体参与系统调节。

在潜力无限的蓝海市场面前,聪明的玩家已超前完成布局,并通过各类创新产品和数字技术服务撬动崭新的发展机会。

储能的“豹变”

2022年,受国内外需求共振影响,储能行业风头大盛,新旧玩家争相扩产,板块业绩呈爆发式增长。在投融资火热的同时,储能概念股企业也在二级市场一度大受热捧。

在成长逻辑上,新能源发电占比提高,以及密集的储能政策出台,均要求储能行业加速发展。

由于风电、光伏和水电等可再生能源电力存在波动性、随机性、间歇性特点,电网系统需要接入大量储能设施以适应大规模新能源并网。

在发电侧,储能可以对能量进行时间转移存储,平滑新能源波动,并促进新能源消纳;在电网侧和用户侧,储能还起到缓解电网阻塞和削峰填谷的作用。

储能技术可分为物理储能和化学储能。抽水蓄能作为物理储能中的一种,在目前储能累计装机中占据主流。化学储能是通过化学变化将能量储存于物质中,目前主要包括电化学储能等,目前广受关注。

新型储能则一般指除抽水蓄能外的储能方式,主要包括新型锂离子电池、液流电池、飞轮、压缩空气、氢(氨)储能、热(冷)储能等技术。

2022年,中国储能产业正式进入规模化发展新阶段。截至2022年年底,国内电力储能项目装机规模累计达59.4 GW,同比增长37%。其中,新型储能项目累计装机规模达12.7 GW,首次突破10 GW,同比增长一倍多。

据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统计,2022年国家及地方全年共出台储能直接相关政策约600余项,涉及储能规划、实施方案、市场机制、技术研发、安全规范等方面。

在火热的氛围下,市场已预期储能将增长至一个万亿级赛道。光大证券就曾预测,到2025年中国储能市场规模将达到0.45万亿元,到2030年将达到1.3万亿元左右。

储能行业中,率先进行布局的玩家已然拿到了红利。根据咨询机构InfoLink的最新统计,2022年全球储能电池出货排名前五的厂家分别为宁德时代、比亚迪、亿纬锂能、Samsung SDI和瑞浦,中系厂商占绝对主导地位。

除备受瞩目的电池之外,以阳光电源、科华数能、古瑞瓦特等为首的企业也在储能产业链中的储能变流器(PCS)、电池管理系统(BMS)、能量管理系统(EMS)等环节进行了落子。

分布式储能蓄势待发

相较于集中式储能,分布式储能具备安装选址灵活、投资成本低的优势,随着分布式能源地位提升,拥有巨大的市场。

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常务副理事长俞振华曾表示,分布式储能将成未来方向,用户侧储能发展是关键。

其中,工商业储能作为用户侧储能的一种,尚未大规模应用,但伴随着各地限电刺激企业用储需求,工商业储能拐点将至。在政策端,各省峰分时电价完善,峰谷价差拉大,工商业储能的经济性也有望大幅提高。

在经历了2022年储能企业的融资热潮后,2023年初始,就有工商业储能企业获得新融资。

1月6日,工商业储能创新公司乐驾能源宣布完成新一轮融资。该轮融资由愉悦资本领投,清新资本、能链智电、比高新能源跟投。

根据GGII储能项目库统计,2022年以来已有187个用户侧储能项目(包含工商业储能)更新进度信息,其中新增备案项目99个。GGII预计,2023-2025年工商业储能将迎来发展以来的又一波高峰。

在分布式储能赛道,目前已入局的玩家包括时代星云、沃太能源、零探智能、库博能源、奇点能源、亿兰科电气等。

零探智能成立于2021年10月,专注于开发创新可持续的分布式储能产品和服务。在去年6月发布Tensorpack T 200kWh/100kW分布式储能系统后,零探智能于同年8月宣布完成5000万元Pre-A轮融资。

时代星云由由宁德时代和星云股份在2019年合资成立,目前已在多地落地大型储能电站、工商业储能电站等多种储能系统。

1月11日,时代星云智慧储能产业园项目正式奠基开工,扩大包括工商业储能解决方案在内的行业布局,总投资5.15亿元,项目建成后,可实现年产能12GWh。

1月17日,能链智电旗下能仓科技有限公司与海博思创签署合作协议,成立合资公司能链海博。该公司定位为开发、运营用户侧储能电站,并提供相关技术支持、技术服务。

在发展思路上,能链海博希望借助现有的场景和技术,提升表后分布式(户用+分布式)储能市场占有率,开拓分布式储能市场应用场景。

能链智电是中国规模最大的电动汽车充电服务提供商之一,主要为充电桩制造商、运营商、主机厂等提供充电解决方案及非电增值服务。

2022年6月13日,能链智电在纳斯达克挂牌上市,为“中国充电服务第一股”。

海博思创是国内储能系统集成商和解决方案服务商,专注于智能电网储能系统以及动力电池系统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在分布式储能蓄势待发的时期,能链海博发挥合作优势,提前锚定这一市场,将有望享受未来需求释放的红利。

充电桩与电网协同发展

随着新能源发电占比提升,储能等主体深度参与电力交易需求提升,电力系统调节能力和灵活性亟待革新以促进新能源消纳,并保障电力安全供应并最优化利益分配。

与此同时,电动车渗透率不断提升,正在使充电桩和电网系统进行双向的再定位。

新能源电动车是中国进行绿色转型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乘联会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乘用车的新能源渗透率达到27.6%,较2021年提升12.6个百分点。预计2023年新能源乘用车销量850万辆,市场渗透率将达36%。

随着越来越多的充电桩接入电网,需要将电动车携带的电量纳入电力平衡模型,虚拟电厂的重要性逐渐凸显。虚拟电厂是一种将不同空间的可调负荷、储能、微电网、充电桩、分布式电源等可控资源聚合起来的智慧能源系统,并作为平台实现对电力资源的自主协调及优化控制。

虚拟电厂的玩家主要包括电网信息化企业,数字服务提供商和新能源、新型储能企业。代表公司有国电南瑞、国能日新,中国天楹等。

在电网考虑电动车的用电时,虚拟电厂“藏电于车”也正在受到关注。政策鼓励优化充电基础设施布局,推动新能源汽车与电力系统融合发展,开展有序充电、电动汽车向电网送电(V2G)等技术应用示范。

V2G技术即将电动车视为一种分布式储能,允许电动车在电网负荷较高时,释放电能。

目前,V2G仍处于初级阶段,新能源、电网和储能等领域的企业正在寻求入局机会。如特锐德、朗新科技和德州仪器等企业就宣布探索V2G模式。

此外,“光储充”一体化,即“光伏+储能+汽车充电”模式,也是平衡电网、电动车以及充电桩的一种理想方案。在光伏这一清洁能源实现为电动车供能的同时,这一体系还可以缓解充电桩对区域电网的冲击。

2022年3月,国家发改委和国家能源局发布了《“十四五”现代能源体系规划》,提出开展“光储充换”相结合的新型充换电场站试点示范。

作为中国充电服务第一股,截至2022年9月30日,能链智电已服务1282家充电运营商,并连接超4.5万个充电站、超43.4万把充电枪。

通过已有的业务模式和市场份额,能链智电拥有将分散的充电桩互联互通、“聚塔成沙”的能力,在进军虚拟电厂和V2G方面具备绝对的先手优势。

“我们通过连接的充电场站,帮他们连接光伏、储能、车主,成为虚拟电厂聚合商,帮助电网做削峰填谷以及电力调节。”能链智电创始人、CEO王阳曾公开表示。

中金公司在研报中表示,能链智电是能源数字化企业出身,建立了受到特来电等各大运营商认可的互联互通服务平台,技术能力优秀、历史经验丰富,具备申请虚拟电厂负荷聚合商的资格,未来有望成为各地负荷聚合商的一员。

去年年末,能链智电凭借智能充电站选址、光储充一体化等解决方案还荣获高工储能金球奖“2022年度创新解决方案”。

新型电力系统的构建需要寻求“不可能三角”的最优解,这依赖于电网拥有足够的灵活性调节主体和一颗智慧的大脑。智能化、数字化将推动源网荷储各元素深度融合,打造高效、清洁且稳定的电网系统,由此衍生的增长点也将拥有令人期待的未来。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电力新时代揭幕,千亿蓝海的掘金玩家在行动

新型电力系统需要突破电力“不可能三角”,储能、虚拟电厂等技术产业成长空间巨大,产业新增长点正在被挖掘。

作为碳排放量最大的单一行业,电力行业的转型是中国实现“双碳”目标的关键所在。

风光发电低碳、清洁、可再生,是电力系统脱碳的主力军。2022年,中国风电光伏新增装机占全国新增装机的78%,电力新时代已在演变过程中,新能源成为中国新型电力系统的主角势不可挡。

在新型电力系统构建过程中,电力安全、绿色、经济存在“不可能三角”问题,即保证电力安全可靠供应、符合能源低碳转型需求,以及经济性和社会承担成本可行三者无法同时实现。

电力“不可能三角”带来的挑战已然显现。随着国内用电需求增长,电网负荷峰谷差持续拉大,由于新能源发电存在波动性且顶峰能力严重不足,全国“弃风弃光”以及尖峰缺电现象层出不穷。

但挑战同时催生出新的产业机遇,受政策和市场需求双重驱动,储能、智慧电网等千亿级赛道浪潮已至。

2023年1月6日,国家能源局就《新型电力系统发展蓝皮书(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制定了新型电力系统“三步走”发展路径,并提出建设新型电力系统的总体架构和重点任务。

这是国家层面出台的首部关于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的文件,其明确了要加强电力供应支撑体系、新能源开发利用体系、储能规模化布局应用体系、电力系统智慧化运行等四大体系建设。

1月18日,国家能源局印发《2023年能源监管工作要点》再次强调,要引导新型储能、虚拟电厂等新型主体参与系统调节。

在潜力无限的蓝海市场面前,聪明的玩家已超前完成布局,并通过各类创新产品和数字技术服务撬动崭新的发展机会。

储能的“豹变”

2022年,受国内外需求共振影响,储能行业风头大盛,新旧玩家争相扩产,板块业绩呈爆发式增长。在投融资火热的同时,储能概念股企业也在二级市场一度大受热捧。

在成长逻辑上,新能源发电占比提高,以及密集的储能政策出台,均要求储能行业加速发展。

由于风电、光伏和水电等可再生能源电力存在波动性、随机性、间歇性特点,电网系统需要接入大量储能设施以适应大规模新能源并网。

在发电侧,储能可以对能量进行时间转移存储,平滑新能源波动,并促进新能源消纳;在电网侧和用户侧,储能还起到缓解电网阻塞和削峰填谷的作用。

储能技术可分为物理储能和化学储能。抽水蓄能作为物理储能中的一种,在目前储能累计装机中占据主流。化学储能是通过化学变化将能量储存于物质中,目前主要包括电化学储能等,目前广受关注。

新型储能则一般指除抽水蓄能外的储能方式,主要包括新型锂离子电池、液流电池、飞轮、压缩空气、氢(氨)储能、热(冷)储能等技术。

2022年,中国储能产业正式进入规模化发展新阶段。截至2022年年底,国内电力储能项目装机规模累计达59.4 GW,同比增长37%。其中,新型储能项目累计装机规模达12.7 GW,首次突破10 GW,同比增长一倍多。

据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统计,2022年国家及地方全年共出台储能直接相关政策约600余项,涉及储能规划、实施方案、市场机制、技术研发、安全规范等方面。

在火热的氛围下,市场已预期储能将增长至一个万亿级赛道。光大证券就曾预测,到2025年中国储能市场规模将达到0.45万亿元,到2030年将达到1.3万亿元左右。

储能行业中,率先进行布局的玩家已然拿到了红利。根据咨询机构InfoLink的最新统计,2022年全球储能电池出货排名前五的厂家分别为宁德时代、比亚迪、亿纬锂能、Samsung SDI和瑞浦,中系厂商占绝对主导地位。

除备受瞩目的电池之外,以阳光电源、科华数能、古瑞瓦特等为首的企业也在储能产业链中的储能变流器(PCS)、电池管理系统(BMS)、能量管理系统(EMS)等环节进行了落子。

分布式储能蓄势待发

相较于集中式储能,分布式储能具备安装选址灵活、投资成本低的优势,随着分布式能源地位提升,拥有巨大的市场。

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常务副理事长俞振华曾表示,分布式储能将成未来方向,用户侧储能发展是关键。

其中,工商业储能作为用户侧储能的一种,尚未大规模应用,但伴随着各地限电刺激企业用储需求,工商业储能拐点将至。在政策端,各省峰分时电价完善,峰谷价差拉大,工商业储能的经济性也有望大幅提高。

在经历了2022年储能企业的融资热潮后,2023年初始,就有工商业储能企业获得新融资。

1月6日,工商业储能创新公司乐驾能源宣布完成新一轮融资。该轮融资由愉悦资本领投,清新资本、能链智电、比高新能源跟投。

根据GGII储能项目库统计,2022年以来已有187个用户侧储能项目(包含工商业储能)更新进度信息,其中新增备案项目99个。GGII预计,2023-2025年工商业储能将迎来发展以来的又一波高峰。

在分布式储能赛道,目前已入局的玩家包括时代星云、沃太能源、零探智能、库博能源、奇点能源、亿兰科电气等。

零探智能成立于2021年10月,专注于开发创新可持续的分布式储能产品和服务。在去年6月发布Tensorpack T 200kWh/100kW分布式储能系统后,零探智能于同年8月宣布完成5000万元Pre-A轮融资。

时代星云由由宁德时代和星云股份在2019年合资成立,目前已在多地落地大型储能电站、工商业储能电站等多种储能系统。

1月11日,时代星云智慧储能产业园项目正式奠基开工,扩大包括工商业储能解决方案在内的行业布局,总投资5.15亿元,项目建成后,可实现年产能12GWh。

1月17日,能链智电旗下能仓科技有限公司与海博思创签署合作协议,成立合资公司能链海博。该公司定位为开发、运营用户侧储能电站,并提供相关技术支持、技术服务。

在发展思路上,能链海博希望借助现有的场景和技术,提升表后分布式(户用+分布式)储能市场占有率,开拓分布式储能市场应用场景。

能链智电是中国规模最大的电动汽车充电服务提供商之一,主要为充电桩制造商、运营商、主机厂等提供充电解决方案及非电增值服务。

2022年6月13日,能链智电在纳斯达克挂牌上市,为“中国充电服务第一股”。

海博思创是国内储能系统集成商和解决方案服务商,专注于智能电网储能系统以及动力电池系统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在分布式储能蓄势待发的时期,能链海博发挥合作优势,提前锚定这一市场,将有望享受未来需求释放的红利。

充电桩与电网协同发展

随着新能源发电占比提升,储能等主体深度参与电力交易需求提升,电力系统调节能力和灵活性亟待革新以促进新能源消纳,并保障电力安全供应并最优化利益分配。

与此同时,电动车渗透率不断提升,正在使充电桩和电网系统进行双向的再定位。

新能源电动车是中国进行绿色转型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乘联会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乘用车的新能源渗透率达到27.6%,较2021年提升12.6个百分点。预计2023年新能源乘用车销量850万辆,市场渗透率将达36%。

随着越来越多的充电桩接入电网,需要将电动车携带的电量纳入电力平衡模型,虚拟电厂的重要性逐渐凸显。虚拟电厂是一种将不同空间的可调负荷、储能、微电网、充电桩、分布式电源等可控资源聚合起来的智慧能源系统,并作为平台实现对电力资源的自主协调及优化控制。

虚拟电厂的玩家主要包括电网信息化企业,数字服务提供商和新能源、新型储能企业。代表公司有国电南瑞、国能日新,中国天楹等。

在电网考虑电动车的用电时,虚拟电厂“藏电于车”也正在受到关注。政策鼓励优化充电基础设施布局,推动新能源汽车与电力系统融合发展,开展有序充电、电动汽车向电网送电(V2G)等技术应用示范。

V2G技术即将电动车视为一种分布式储能,允许电动车在电网负荷较高时,释放电能。

目前,V2G仍处于初级阶段,新能源、电网和储能等领域的企业正在寻求入局机会。如特锐德、朗新科技和德州仪器等企业就宣布探索V2G模式。

此外,“光储充”一体化,即“光伏+储能+汽车充电”模式,也是平衡电网、电动车以及充电桩的一种理想方案。在光伏这一清洁能源实现为电动车供能的同时,这一体系还可以缓解充电桩对区域电网的冲击。

2022年3月,国家发改委和国家能源局发布了《“十四五”现代能源体系规划》,提出开展“光储充换”相结合的新型充换电场站试点示范。

作为中国充电服务第一股,截至2022年9月30日,能链智电已服务1282家充电运营商,并连接超4.5万个充电站、超43.4万把充电枪。

通过已有的业务模式和市场份额,能链智电拥有将分散的充电桩互联互通、“聚塔成沙”的能力,在进军虚拟电厂和V2G方面具备绝对的先手优势。

“我们通过连接的充电场站,帮他们连接光伏、储能、车主,成为虚拟电厂聚合商,帮助电网做削峰填谷以及电力调节。”能链智电创始人、CEO王阳曾公开表示。

中金公司在研报中表示,能链智电是能源数字化企业出身,建立了受到特来电等各大运营商认可的互联互通服务平台,技术能力优秀、历史经验丰富,具备申请虚拟电厂负荷聚合商的资格,未来有望成为各地负荷聚合商的一员。

去年年末,能链智电凭借智能充电站选址、光储充一体化等解决方案还荣获高工储能金球奖“2022年度创新解决方案”。

新型电力系统的构建需要寻求“不可能三角”的最优解,这依赖于电网拥有足够的灵活性调节主体和一颗智慧的大脑。智能化、数字化将推动源网荷储各元素深度融合,打造高效、清洁且稳定的电网系统,由此衍生的增长点也将拥有令人期待的未来。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