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靖 李海丹
工业4.0是个好东西,但再先进的理念都有其实施条件。工业4.0是否适合你的企业?进行工业4.0转型升级应注意哪些关键?在“第二届中国制造2025与工业4.0全球年会”现场,凤凰文创专访了罗兰贝格全球高级合伙人刘文波。
现在网上有一些说法,制造业会大面积溃退,大家都对制造业不是那么有信心,这确实是需要关注的。我们去年开始给一些民营企业做工业4.0的规划,他们很多试点的项目已经搞一两年了,但业绩水平确实是令人担忧。
我们看到一些企业为了相应国家的号召,搞了一些所谓智能工厂,但是你如果看它一年下来的几个表现,那恐怕还不如不搞。这种情况下,大家确实要思考了,你干这个到底是不是给你带来了真正的效果提升?
1. 工业4.0并不适合所有行业,应结合自身情况创造价值系统
我还是强调,工业4.0在这个阶段不适合所有行业,那么在那些适合的行业里面,你也得确保你的企业在这么几个方面:所谓“中国制造2025”智能制造转型升级的一些举措,跟你现在的价值创造系统,能否有比较好的结合,最终能否有比较好的财务表现?要不然你都ST(连续两个财年亏损而被特别对待的股票)了,就没有接下来的五个阶段了。
这个非常重要,因为我们发现很多中国企业,花了钱搞了“机器换人”,但是价值创造系统基本上跟所谓的“机器换人”没有很好的衔接,导致财务表现每况愈下,这个就不是我们大家说要搞工业4.0和“中国制造2025”最主要的一个出发点。
对于“工业4.0”、“中国制造”的愿景话题,我建议企业要明白最终能给用户创造什么样的价值?解决方案给我们带来哪些机会?能有哪些预期的经济效益?那些方案,对我们企业的组织,对我们流程竞争能力会带来哪些冲击?实施的路径应该是什么?等等。
2. 人们对工业4.0转型的几点误解,想好目标再转型
谈工业4.0的时候,最担忧的就是这个行业、这个企业有没有未来,很多企业或者行业还没有等到未来到来的时候,就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倒闭了。
我们经常做很多行业客户的战略项目,很多企业如果对未来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再谈转型可能不一定是一个正确的思考方式。比如一些传统的建筑公司,可能没有等到未来就没有了。
另外,现在人们对工业4.0的理解可能更多只是大规模定制,但是我们也知道,在过去的15年,我们终端消费者已经极大的被科技所影响,很多消费习惯已经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简而言之,在未来客户端的需求是不是还是目前这样,值得大家在进行工业4.0转型时深入思考。
本文由凤凰文创洞察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