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期间,兰山区市场客流量活跃,商场销售额同比增长明显。据商务部业务系统统一平台黄金周日报数据显示:除夕到大年初三期间(1月21日-24日),九州集团实现销售收入3125万元,同比增长6%;东方购物集团实现销售收入199万元,同比增长5%;银座商城春节假期前4天实现销售收入773万元,同比增长约35%。数据显示,消费者对高品质商品青睐有加。
新年开新局,消费增长仅是兰山区强经济的第一步。2023年,兰山区锚定“首善之区”战略定位,把建设“现代物流城”作为头号工程,高效实施“四个强力攻坚突破”,扎实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兰山实践”取得新突破。
强力攻坚商贸物流转型,突破“现代物流城”建设
2023年,兰山区落实“1+7”措施,加快商贸物流转型。把建设“现代物流城”作为头号工程,力争一年成形成势成城。重点做好市场转型、物流西迁、智能仓储建设、电商平台培育、对外贸易提升、会展经济扩容、地产品园区建设七大行动。
以“线上线下”融合发展、“国内国际”齐头并进为方向,大力发展直播电商、跨境电商、市场采购、会展经济新业态,推广“商仓流园展”多业态融合发展的“新明辉模式”。今年完成7个专业市场提升改造,培育5个电商园区和电商专营区、8家垂直电商平台企业。

以优化运力、提升储力为方向,加快铁路物流枢纽、公路物流枢纽、快递转运中心建设,完善基础配套设施。加快建设物流大数据中心,完善搭建4个物流信息平台,以物流信息化促进传统物流业和物流衍生服务业数字化转型。完成18个传统物流园区搬迁改造任务。
做大做强供应链生态产业园,培育壮大2个供应链金融平台,打造商城总部经济区。全面加快总投资334亿元的26个现代商贸物流项目建设,服务好中通快递鲁南智能电商产业园等在建项目、国际酒店用品商贸城二期等商贸升级项目。
强力攻坚战新产业,突破先进工业发展
兰山区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工业产值两年突破1500亿元的目标。2023年,兰山区将全力推进已落地战新项目建设,完善战新产业园基础设施配套。融合化、集群化发展新材料、新能源,瞄准落地项目的产业链、供应链,精准开展补链强链招商,完善产业链条,打造千亿级产业集群,建设全省重要的新材料、新能源制造基地。快速推进钛时代复合钛锂电池、曜灵时代异质结太阳能电池、纬景储能锌铁液流电池3个新能源项目建设。以融合化、集群化为导向,以新材料、新能源为方向,继续招龙头、抓链条、促产业,瞄准落地项目的产业链、供应链,精准开展补链强链招商,完善产业链条,用3-5年时间形成千亿级产业集群,打造全省重要的新材料、新能源制造基地。

实施“560”计划,打造5家行业龙头企业和60家骨干企业;实施技改“双倍增”计划,设置1亿元高质量发展激励资金,强化政策扶持,加大技改力度,争取更多项目纳入省市重点技改项目,实现技改企业数量和投资额度“双翻番”;实施“专精特新”培植计划,坚持梯度纵深培育,推动优质中小企业成长壮大;筛选优质企业,建立上市梯队,组建服务团队,加大培训力度,加快山松生物、华星机械、齐汇食品、连科科技等企业上市步伐。
强力攻坚城市更新,突破城市能级提升
坚持“大格局、大水面、大空间、大绿化”,按照市委市政府提出的“精致规划、精心建设、精细治理”要求,做精做强城市,着力打造城市品质化、功能现代化、业态高端化的城市更新示范样板。
完善城市功能。持续推进城市更新五年行动,启动商城主体公园建设;以“标准”理念推进86个老旧小区改造,打造1-2个现代标准社区示范样板;加快推进半程镇、枣园镇等重点城镇建设,强化系统谋划,提高建设水准,推进县域城镇化。
补齐设施短板。加快建设工业大道等26条道路、涑河实验学校等13个校建项目、垃圾收集站等17个民生项目,补齐基础设施短板。建设城市书房,增加全民健身场地,加快省运会场馆建设,不断提升公共服务能力和水平。以绿化为统领和载体,提升“绿网”,尽快完成商城公园建设,启动商谷公园建设,推进50处口袋公园建设,加快新华路绿化提升等6个园林绿化项目建设,构建城区绿道慢行系统。

壮大文旅产业。大力发展文旅产业,以旅带商,建设一批特色商业街区、消费场景,培育壮大新业态和消费新热点。稳妥启动羲之故居片区征收工作,统筹做好文物保护及开发利用。围绕做活水经济、夜经济,加快 “水韵琅琊·夜游沂河”项目建设,计划今年五一正式运营;加快打造书圣阁、万兴都等城市文旅IP新符号,形成水岸联动、一体开发态势。
强力攻坚消费和投资,突破扩大内需
“兰山消费提振年”行动,激活本地消费、吸引外来消费,重点引进、培育、拓展高端消费,打造高端消费能级。引进高端商业项目,打造鲁南区域高端消费中心。突出新型消费和直播电商,打造全国最具竞争力的直播电商聚集区;加快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和镇域商贸中心建设,提升居民日常生活便利度,促进农民收入和农村消费双提升。

兰山区初步谋划了总投资1888.5亿元的263个重点项目。下一步,将继续围绕重大战略实施、新旧动能转换和民生保障改善,加快扩大有效投资。聚焦城市更新、交通、水利、能源、新基建等领域集中发力,推动基础设施投资“全面提速”。加快建设青岛理工大学临沂校区,临沂三十六中西校区等校建项目。聚焦产业项目投资“引领稳健”,再招引建设一批具有示范性、引领性的大项目、好项目。加大力度支持民间投资发展,提升民间投资主体信心,促进民间投资回升。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