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晋宁
为了使业内更好地了解家电企业的国际化现状,“家电魂”从本文开始分别连续以“机会”、“挑战”和“展望”为主题,分析中国家电企业国际化战略的现状与未来。
从前两篇文分析来看,国内家电企业征战海外市场早已在多年前就开始,目前已经是如火如荼之势。国内企业为何钟情于海外市场,并非是一时的心血来潮呢?这要从家电产业面临的国内外市场环境变化说起,来展望中国家电产业未来在全球市场的前景。
从外部环境来说,首先,全球品牌们战略转型后留下的市场机会和空间。曾经的全球家电巨头们,比如欧洲的伊莱克斯、西门子,美国的GE,日本的东芝、夏普等,认准下一个科技热点不可能会在家电领域,因此向物联网、大数据科技含量更高的领域转移。
其次,一些全球家电企业厌倦了利润菲薄的家电业,转而向利润更高的行业转移。家电业在全球市场已受受到过充分的竞争,高额利润的市场机会已经失去,很多跨过家电企业在做战略转型,向航天、生物、电子等科技门槛更高的行业转移,以获取更高的利润。
再次,曾经的一些家电巨头退出家电行业留下的市场份额需要填补。除了那些转型顺利的品牌,能够进入到新型科技领域外,多数曾家的家电巨头,实际上是转型不顺连年亏损。比如像日本的三洋,不得已卖掉了自己的资产逃离家电业,留下的市场份额也是不小。
从国内环境来讲,第一,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国内家电的一些优质过剩产业将会转移和释放到其他一些国家和地区。在国内,因为家电市场供求变化,要素成本的上升而使家电品失去了价格竞争力,跟随一代一路走出去在其他国家,较低的要素成本会使这些家电业重现生机。
第二,国内家电的产业链基础已经形成,与全球企业竞争的能力逐渐增强。在上一轮经济转型中,很多全球企业把家电产业的配套转移到中国,随着国内产业链的不断完善,对家电制造技术的掌握,与全球家电巨头们可以站在同一舞台上竞争了,走出去已经是势在必行。
第三,国内家电市场已经遭遇天花板。不难发现,国内家电主流产品彩电、冰箱、洗衣机、空调都已完成普及,市场动力已经由增量转变为存量,是顶着天花板在运行。家电厂商们亟需寻找新的市场需求,展望全球唯有走出去才会有新的空间。
我们不妨在看一组数据,彩电业全球市场的容量大约是在1.4亿台,国内市场容量就在5000万台上下,大头还是在海外;空调业全球市场的需求大约在1.2亿套,国内市场需求也就4500万套左右,海外空间依然是要比国内大。冰箱、洗衣机、厨卫电器等等,基本都处于类似的状况。
外资家电巨头们,像日本的索尼、松下,欧美的西门子、伊莱克斯们,早就对中国市场的利润底下不满,纷纷放弃或者是逃离中国,把耕耘的主战场放在全球其他市场。国内企业既然意识到国内市场的结构性饱和,走向海外市场是必然之路的话,何不及早迈出这一步呢?
其实,从现实来看,中国家电企业早就在全球化上有所动作。像TCL早些年的收购兼并欧洲汤姆逊,海尔集团多年来从研发、制造等各个方面布局海外,美的、海信、一系列资本层面的收购和控股,包括格力、志高、奥克斯亮相美国时代广场等等,都是在下一盘全球化的大棋局。
动力其实不言自明,那就是海外市场十分巨大,还有很多未开垦的处女地,等待中国家电企业去发掘耕耘。毕竟全球家电市场的层面更广阔,持续的时间会更为长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