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客厅里看一场实况演唱会,正从不可能的梦想走到了现实中来。
比起线下演唱会有限的座位,高昂的票价,足不出户看一场网络直播的演唱会,显得更亲民,更接地气。而不论商家还是艺人,都能通过这样方式,各取所需。眼下,演唱会网络直播,想不火,都难!
上月末为李宇春直播的2016“野蛮生长”巡回演唱会北京站,首次突破了在线观看人数500万大关。本月初,腾讯视频Live Music宣布,将与王菲合作,在线直播王菲今年惟一一场演唱会,按照双方预测,本次直播的观看人数将有望打破纪录。直播形式突破了传统演唱会地域窄、价格高、互动差等外在因素限制, 给持续萎靡的音乐市场注入了新的活力!
从汪峰到李宇春,演唱会直播井喷式发展
说到演唱会的直播,国外雅虎在这方面的投入较早,也更成熟。不过,虽然国外的几大互联网巨头在这一领域起步早,但真正涉水在线直播的并不多,整体发展势头尚不及国内那么快,那么猛。
2014年8月,国内的乐视网和汪峰联手打造了一场名叫“峰暴来临”鸟巢演唱会的线上付费直播演唱会,并首次收获4.8万同步在线,打响了国内演唱会网络直播的第一枪。这样的小试牛刀,也让乐视音乐逐步建立起自己的“直播王国”。
回顾这一次的强强联合,无论从过程到结果,从汪峰到乐视,都是一次极其成功的双赢。当时凭借汪峰的超高人气和影响力以及在微博上持续十多天的网络造势,让乐视出尽了风头,吃尽了甜头,而网络预售票最终破二百万的火爆收入也从侧面印证了这次合作的成功。紧接着,腾讯在同年9月先后免费直播了张惠妹和莫文蔚的演唱会,并且号称在直播时有过百万的收看人数。芒果TV也携自家艺人尝试了付费的在线直播,并成功尝到了一点甜头。
而在经历了2014年直播元年、2015年“狂飙九月”等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演唱会直播事件后,各大平台今年迎来了演唱会直播井喷式发展。就拿乐视来说,仅在刚刚过去的8月,乐视公司就先后直播了多位当红“炸子鸡”的在线演唱会,其中包括新生代唱将华晨宇上海演唱会全球独家付费直播、高人气歌手李宇春2016“野蛮生长”巡回演唱会北京站直播等。
值得一提的是,在李宇春于乐视体育生态中心火热开唱的同时,超过566万歌迷正通过网络进行同步观看,这一数字打破了演唱会直播在线观看人数纪录。而此前保有这项纪录的正是距本场演唱会仅过去一个月的SNH48第三届总决选演唱会。当时在短短3小时的直播过程中,腾讯视频在线观看人数超过430万,将这场共容纳4000人的直播现场直接放大了1000倍。
一个月内两破纪录,演唱会直播正处于锐不可当之势,而近期,另一枚重磅炸弹也在直播界引爆。据悉,王菲将联手腾讯视频Live Music在线直播其今年惟一一场演唱会,王菲本人也表示,正是因为对直播这种形式感兴趣,所以才决定举办一场演唱会。向来不食人间烟火的天后也玩起了在线形式,可见演唱会直播的魅力不小。
演唱会直播为何集万千宠爱于一身?
提到演唱会在线观看人数屡创新高的现状,业内评论人王毅表示:“这种现象的产生并非无迹可寻。首先,用户体验的提升促进了直播的飞速发展。其次,由于直播形式的发展,大众对在线观看这一行为视为常态,通过手机或其他设备参与演唱会作为娱乐生活的一部分,逐渐被公众接受。再次,新兴直播软件的崛起,带动了直播业务的发展,进而博得大众关注,有了关注就会参与,市场慢慢被培育起来。实际上,直到在线直播符合商业模式后,市场才会自然产生发展前景,使更多资源愿意为这项业务投入。”需要注意的是,生产者单方面的热情并不足以激发演唱会在线直播市场的火热态势,消费者才是其中最重要的助推器。
1.对于观众:足不出户享受音乐盛宴
比起动辄近万,少则上百的演唱会门票来说,坐在自家客厅里,看一场偶像的演唱会,舒适、惬意之外也更省钱。而对于一些热门演唱会,就算你不差钱,也未必能抢到票。有限的容纳量,高昂的票价,让越来越多的歌迷朋友望而却步。因为受限于各种条件,或是时间,或是场地人数限制,或是对于演出的兴趣度还没那么高,也让观众对于传统演唱会的参与度有限。而视频网站的这种在线直播对于这些有消费能力的人来说恰恰是一个很重要的补充,这种高清直播,无论是清晰度还是收看的自由度(可切换视角、可回看)都远超现场观看。
2.对于歌手:吸粉又吸金
对于歌手来说,让自己的歌曲能够持续吸引听众,从赚取粉丝经济的角度而言,演唱会无疑是最佳方式,既能笼络歌迷,增加歌曲传唱度,同时也能赚取不菲的广告和门票收入。比如,通过在线演唱会,明星能够获得诸多版权收益,其中以歌曲制作权、录音版权、网络传播权最为常见。而每一个开启的直播窗口,都是一次促进宣传的机会,这也是艺人及其背后传媒公司关注的热点。
3.对于视频网站:布局视频生态
而对于视频网站来说,这种另辟蹊径的做法,也是网站对于新的音乐合作模式的探索,尤其是在已经拥有或是打算布局自己的一套完整的视频生态的背景下。做一场大牌音乐人的演唱会线上直播,既分流了一部分因为各种原因无法去现场的观众,同时丰富了自己的视频播出形式。比如,乐视已经有了自己的一套完备的从视频网站到互联网电视的视频生态。
4.对于实体音乐:寻找新出路的最佳途径
总结近两年国内外进行在线音乐直播的尝试,其原因一方面是因为互联网的蓬勃发展,另外一方面原因也在于音乐市场的持续萎靡。对于音乐产业来说,不论国内外,唱片的销售量都在下滑。尤其是国内唱片市场畸形的发展形态导致现在音乐人不是真正在靠出唱片赚钱,拿汪峰来说,虽然还在坚持做音乐,但是恐怕一季好声音的收入远远超过了他的唱片收入。现阶段来看,歌手的音乐还是非常依靠网络的传播,数字音乐的兴起也扭转了实体音乐原来的统治地位。可是由于唱片公司固守版权,僵硬的音乐发行模式,因此数字音乐上的尝试是唱片公司寻找新出路的最佳途径,线上的直播显然也应归为此类。
繁华背后,网络直播未来待考量
从市场前景来看,演唱会在线直播正处于系统整合阶段,发展速度极快。目前包括乐视生态系统、腾讯Live Music、搜狐等一系列传统视频网站都在开拓演唱会直播业务。而一些新兴视频平台更是不甘落后,包括YY live,酷狗live等“新势力”也在争夺直播方面的资源,并不断提升自身的业务水平。
有人认为,现下直播所处的整合期,与版权争夺很相似,各企业纷纷注资,在提升用户体验的同时,完善付费业务。除此之外,直播系统正逐步实现与广告商、电商的对接,以此促进其商业化运转。
与刚进入市场时磕磕绊绊的“懵懂期”相比,如今演唱会直播已经“长大成人”。然而在实体音乐逐渐萎靡、数字音乐偶遇瓶颈的当下,直播虽为最有潜力的一块版图,但自身也存在着一定问题。
纵观当今华语乐坛,真正能够进行在线直播的艺人并不多见,有许多优秀的文化作品并不被市场接纳。正如很多著名的文化制作者,终其一生也没有一次举办演唱会的机会,因为他们根本没有推动此事的资本。从社会角度来说,这样的机会并不均等。
除了行业内部问题,直播未来的发展形式也亟待产生定论,即付费与不付费的权衡。实际上,直播的商业模式只有两种:一是通过流量引起的广告效应,由广告主买单;二是付费,让用户掏钱。从长远来看,付费将是引领未来的主流形式,但眼下最重要的是培养用户习惯,具体实施还有待考量。
逆向O2O,歌手吸金更加多元化
随着移动应用商店的崛起、数字媒体资费的低端化,以及支付的便捷性,数字音乐已经在这个时代占据了绝对的优势,而对于音乐人来说,现场演出和巡回演唱会才是其收入的主要来源。如果能将这二者进行某种程度的结合,这对于歌手来说也是一种好的尝试。
当然,并不是每个歌手都能有资格能够做到这一点的,首先,唱片业的萎靡不单单是数字化冲击的问题,造星能力的退化也是原因之一,各路出身于网络的“草莽英雄”摇身一变成了网络红人,而唱片公司精心培养的一位新人可能确实无人知晓。互联网的速度会加快信息的流通,流行的话更加流行,而无人知晓的面临的结局只有被淘汰。因此这个时代的歌手已经无比重视线上的互动,而将线下引入线上这种逆向020的模式也是一种不错的尝试。
从这个角度看,歌手的角色似乎发生了一些的变化,这种逆向O2O的模式将歌手变成了一种类似自媒体的角色,在“自媒体”这个平台之上可以比较自由发挥,包括线上互动和获取收入。
同时一些平台的出现也在悄然改变着音乐圈,这些平台可以帮助歌手安排网络独家现场直播、售票和在社交网络分享活动的网站,平台免费供艺人使用,但收取门票销售的一定数额分成,艺人可以在网站上直播自己的个人演唱会,也可以自己为自己的演出定价,颇受艺人青睐。当然,直播功能之外,或许一个兼具观众和歌手互动,自带社交功能的在线直播平台可能会更有前景。
我们不妨大胆预测一下,继流媒体音乐服务之后,在线演唱会直播的持续发展可能会在不久之后掀起音乐产业的第二次变革。
本文为“文创资讯”原创独家稿件,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