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外商投资热度不减!20家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和10家研发中心落户上海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外商投资热度不减!20家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和10家研发中心落户上海

2023年2月2日,上海为第36批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和研发中心颁发认定证书,其中新认定20家地区总部,新认定10家外资研发中心。另有16家企业是2002年上海出台跨国公司地区总部政策认定的首批地区总部,此次获授20年纪念牌。

图片来源:界面图库

记者 方卓然

2023年2月2日,上海为第36批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和研发中心颁发认定证书,其中新认定20家地区总部,新认定10家外资研发中心。另有16家企业是2002年上海出台跨国公司地区总部政策认定的首批地区总部,此次获授20年纪念牌

上海市先后在2020年12月和2022年11月发布了经修订的外资研发中心、跨国公司地区总部政策,新增“全球研发中心”和“跨国公司事业部总部”。本次上海为全球最大的暖通空调和冷冻设备制造商美国开利空调等3家全球研发中心、全球知名油田服务商斯伦贝谢等2家事业部总部颁证。

与此同时,此次接受颁证的多数企业属于本市重点发展产业领域,生物医药企业6家,智能制造企业5家,汽车及零部件企业5家,商贸、物流和信息服务业7家,其中包括全球医疗领域最大的设备和解决方案供应商德国西门子医疗,世界领先的生物制药公司诺和诺德、全球知名生命科学品牌德国默克,全球知名平衡机制造商德国申克机械,世界领先的自动化技术公司德国费斯托,全球性国际货运物流公司乔达货运、日本日邮物流,加拿大运动零售商露露乐蒙等。

此次获颁证书的企业中,大中华区以上区域总部7家。同时,参加授牌的16家企业以行业领军企业多,比如全球财富世界500强企业日本丸红、汉高、霍尼韦尔、埃克森美孚、艾默生电气、米其林等;同时这些企业经济贡献度大,美国科技企业安波福、美国大宗商品企业嘉吉等均为上海市外商投资百强企业。

20年来,越来越多的跨国企业加入上海的“总部朋友圈”。为什么选择上海?

“答案很简单,”已是上海市民的默克中国区总裁安高博(Allan Gabor)说,“上海能提供最好的营商环境和最好的投资环境。在全球创新中心的系统中,上海的创新环境非常好,也领导着长三角的创新。” 

他透露,默克的三大业务——生命科学、医药健康和电子科技在中国继续保持增长,中国已是默克的全球第二大市场,上海更是重中之重,上海创新中心便是此次认定的地区总部认定之一。

安高博提到,2022年11月,默克集团首席执行官葛丽鹤随德国总理朔尔茨访华。当时,葛丽鹤在北京表示,默克计划在不久的将来深化在华业务,并特别提及了一些重要项目。

“毫无疑问,默克对中国的承诺,一如既往地坚定。”安高博表示,今年中国宏观经济再次向好,中国人民和中国经济正展现出强大的韧性,这种韧性令所有人钦佩。“我们很骄傲90年前在上海开启中国之路,未来计划持续进行风投。”

扎根上海20年跨国公司地区总部留念。受访者供图

除了加入“总部朋友圈”的新朋友,许多老朋友也表示将在沪继续投资、发展。

霍尼韦尔1935年就在沪开设了首个经销机构,也是最早入华投资的美国企业之一,2003年更将亚太区地区总部设在上海。疫情期间,霍尼韦尔在中国和上海也不断增资扩产——2021年可持续发展研究院低碳中心在上海成立,2022年与众多上海合作伙伴在能源转型、智慧建筑、智能制造等领域展开深入合作。

“上海拥有首屈一指的创新研发环境。”霍尼韦尔中国总裁余锋说,上海正全力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鼓励创新的环境为众多外资企业的本土发展提供了支持。作为一家以创新推动增长的企业,霍尼韦尔的“创新引擎”不断提速,中国研发中心已经成为霍尼韦尔全球重要的研发基地之一,而上海得天独厚的创新环境与基因,为企业进一步吸纳人才、引领行业创新提供了条件。

此前不久,上海发布了优化营商环境“6.0版”方案。对此,余锋认为,上海坚定不移地打造更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的营商环境,持续加强制度创新,为全球企业在沪投资兴业提供更好的平台、创造更多的机会、打开更大的发展空间。

“上海是吸引优秀人才的重要城市,提供了其他城市不可比拟的环境。”安波福(中国)投资有限公司亚太区总裁杨晓明表示。

安波福于 1993 年进入中国市场,在上海、苏州建立了三个全球技术中心,在中国建立了 20 个生产基地。正因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在中国,公司将亚太总部从新加坡搬到上海,目前最大的研发中心设在上海浦东外高桥保税区和嘉定汽车城,上海研发的成就正向全球推广。

杨晓明说,在疫情冲击的情况下,安波福2021 年通过工业机器人和尖端人工智能技术的大量运用,率先在沪建成汽车行业“工业 4.0”的智能标杆工厂。2022 年,安波福依旧选择在沪新投建配套特斯拉的线束工厂,2023年还将继续扩大在沪投资。

据上海市商务委数据显示,2022年,上海市实际使用外资继续实现增长,全年实际使用外资239.56亿美元,可比增长0.4%。服务业为主的引资格局继续巩固,全年服务业实际使用外资230.73亿美元,同比增长1%,占全市实际使用外资总额96.3%。

2022年,上海全年新增跨国公司地区总部60家,外资研发中心25家,累计设立跨国公司地区总部891家、外资研发中心531家。

近日,《上海市提信心扩需求稳增长促发展行动方案》正式印发。该方案提出,上海将更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资,落实国家新版鼓励外商投资产业目录,深入推进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持续提升总部型经济能级,落实新修订的跨国公司地区总部支持政策,培育一批事业部总部企业;并加强重大外资项目服务保障。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外商投资热度不减!20家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和10家研发中心落户上海

2023年2月2日,上海为第36批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和研发中心颁发认定证书,其中新认定20家地区总部,新认定10家外资研发中心。另有16家企业是2002年上海出台跨国公司地区总部政策认定的首批地区总部,此次获授20年纪念牌。

图片来源:界面图库

记者 方卓然

2023年2月2日,上海为第36批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和研发中心颁发认定证书,其中新认定20家地区总部,新认定10家外资研发中心。另有16家企业是2002年上海出台跨国公司地区总部政策认定的首批地区总部,此次获授20年纪念牌

上海市先后在2020年12月和2022年11月发布了经修订的外资研发中心、跨国公司地区总部政策,新增“全球研发中心”和“跨国公司事业部总部”。本次上海为全球最大的暖通空调和冷冻设备制造商美国开利空调等3家全球研发中心、全球知名油田服务商斯伦贝谢等2家事业部总部颁证。

与此同时,此次接受颁证的多数企业属于本市重点发展产业领域,生物医药企业6家,智能制造企业5家,汽车及零部件企业5家,商贸、物流和信息服务业7家,其中包括全球医疗领域最大的设备和解决方案供应商德国西门子医疗,世界领先的生物制药公司诺和诺德、全球知名生命科学品牌德国默克,全球知名平衡机制造商德国申克机械,世界领先的自动化技术公司德国费斯托,全球性国际货运物流公司乔达货运、日本日邮物流,加拿大运动零售商露露乐蒙等。

此次获颁证书的企业中,大中华区以上区域总部7家。同时,参加授牌的16家企业以行业领军企业多,比如全球财富世界500强企业日本丸红、汉高、霍尼韦尔、埃克森美孚、艾默生电气、米其林等;同时这些企业经济贡献度大,美国科技企业安波福、美国大宗商品企业嘉吉等均为上海市外商投资百强企业。

20年来,越来越多的跨国企业加入上海的“总部朋友圈”。为什么选择上海?

“答案很简单,”已是上海市民的默克中国区总裁安高博(Allan Gabor)说,“上海能提供最好的营商环境和最好的投资环境。在全球创新中心的系统中,上海的创新环境非常好,也领导着长三角的创新。” 

他透露,默克的三大业务——生命科学、医药健康和电子科技在中国继续保持增长,中国已是默克的全球第二大市场,上海更是重中之重,上海创新中心便是此次认定的地区总部认定之一。

安高博提到,2022年11月,默克集团首席执行官葛丽鹤随德国总理朔尔茨访华。当时,葛丽鹤在北京表示,默克计划在不久的将来深化在华业务,并特别提及了一些重要项目。

“毫无疑问,默克对中国的承诺,一如既往地坚定。”安高博表示,今年中国宏观经济再次向好,中国人民和中国经济正展现出强大的韧性,这种韧性令所有人钦佩。“我们很骄傲90年前在上海开启中国之路,未来计划持续进行风投。”

扎根上海20年跨国公司地区总部留念。受访者供图

除了加入“总部朋友圈”的新朋友,许多老朋友也表示将在沪继续投资、发展。

霍尼韦尔1935年就在沪开设了首个经销机构,也是最早入华投资的美国企业之一,2003年更将亚太区地区总部设在上海。疫情期间,霍尼韦尔在中国和上海也不断增资扩产——2021年可持续发展研究院低碳中心在上海成立,2022年与众多上海合作伙伴在能源转型、智慧建筑、智能制造等领域展开深入合作。

“上海拥有首屈一指的创新研发环境。”霍尼韦尔中国总裁余锋说,上海正全力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鼓励创新的环境为众多外资企业的本土发展提供了支持。作为一家以创新推动增长的企业,霍尼韦尔的“创新引擎”不断提速,中国研发中心已经成为霍尼韦尔全球重要的研发基地之一,而上海得天独厚的创新环境与基因,为企业进一步吸纳人才、引领行业创新提供了条件。

此前不久,上海发布了优化营商环境“6.0版”方案。对此,余锋认为,上海坚定不移地打造更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的营商环境,持续加强制度创新,为全球企业在沪投资兴业提供更好的平台、创造更多的机会、打开更大的发展空间。

“上海是吸引优秀人才的重要城市,提供了其他城市不可比拟的环境。”安波福(中国)投资有限公司亚太区总裁杨晓明表示。

安波福于 1993 年进入中国市场,在上海、苏州建立了三个全球技术中心,在中国建立了 20 个生产基地。正因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在中国,公司将亚太总部从新加坡搬到上海,目前最大的研发中心设在上海浦东外高桥保税区和嘉定汽车城,上海研发的成就正向全球推广。

杨晓明说,在疫情冲击的情况下,安波福2021 年通过工业机器人和尖端人工智能技术的大量运用,率先在沪建成汽车行业“工业 4.0”的智能标杆工厂。2022 年,安波福依旧选择在沪新投建配套特斯拉的线束工厂,2023年还将继续扩大在沪投资。

据上海市商务委数据显示,2022年,上海市实际使用外资继续实现增长,全年实际使用外资239.56亿美元,可比增长0.4%。服务业为主的引资格局继续巩固,全年服务业实际使用外资230.73亿美元,同比增长1%,占全市实际使用外资总额96.3%。

2022年,上海全年新增跨国公司地区总部60家,外资研发中心25家,累计设立跨国公司地区总部891家、外资研发中心531家。

近日,《上海市提信心扩需求稳增长促发展行动方案》正式印发。该方案提出,上海将更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资,落实国家新版鼓励外商投资产业目录,深入推进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持续提升总部型经济能级,落实新修订的跨国公司地区总部支持政策,培育一批事业部总部企业;并加强重大外资项目服务保障。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