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影视行业近期低迷的原因找到了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影视行业近期低迷的原因找到了

到底是什么因素令原本疯狂的影市产生如此诡异的两级分化?

作者:黄埔开疆

2016年,电影院的建设如火如荼,电影屏幕的增长堪称神速,但所上映电影的口碑却屡创新低,电影票房也节节败退,甚至一度跌破3000万票房大关……冰火两重天,可见一斑。

记得去年跟从业20多年的博纳发行总裁刘歌先生聊天,他曾提到这一现象,大意是:不专业的外界资本和跨界入行者的介入对电影行业是个伤害,过不了多久这种伤害就会显现,电影行业就应该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刘总的话,经过一段时间的检验确实应验了。从短期来看,这种伤害显而易见,但从长期来说,电影行业需要更多人的介入,但是需要的是潜心研究行业及制作的人,而非短期捞一票就走的逐利者。

那是什么因素令原本疯狂的影市产生如此诡异的两级分化呢?今天本文将做一下小小的探索。

第一、资本的逐利性使电影变成了金融产品

影视剧本身是文化艺术产品,更多的是起到宣教作用,娱乐作用,而不是变成金融工具。当电影成为金融工具之后,其性质的改变,自然会呈现在整个市场,观众将不会买单。

为什么电影会成为金融工具呢?就像疯狂的郁金香,疯狂的大蒜,借助其自身的稀缺性和不可替代性,被短期当成了资本炒作的抵价物,根据未来的预期做金融模型,进行各种炒作,套装上市,票房证券化,版权抵押……目标只有一个快速超高迅速变现,烫手的山芋留给最后的接盘侠。这里赌的是未来票房,实际是关注的眼球。IP就是被这样塑造出来的。

资本本身是没有错的,错的是资本将电影变成了金融品,而不是资本服务于影视业,助推影视行业走的更稳更扎实,让资本有更大的升值空间。假定,资本依然如此竭泽而渔,快进快出,打一票就走,迅速洗劫影视业,那么这个行业就会被资本玩残。

从长远计,有关主管单位,应该对资本介入文化创意产业尤其是影视行业要设定规则和标准,更要有长远性,让资本服务于影视行业,而不是打劫。如果任由资本见利忘义,将影视剧变成捞钱的工具,这必将大大伤害影视行业的明天。

今年影视行业烂片横行,产能过剩,走不出国门,被观众抛弃,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资本让行业走向泡沫所致。

第二、互联网玩法是对电影的亵渎

影视行业的发展离不开互联网的推动;但互联网对影视业的攻城略地正在伤害影视业的信誉。在传统影视业,我们看到的是勤勤恳恳,扎扎实实的做项目;在互联网影视行业,我们看到的是全民制造,泥沙俱下,为了短期收益,无所不用其极,所有的拼搏与速度都指向的是一个目标“赚钱”。当最终目的从做一部“好电影”到“赚钱”,这便改变了电影本身的属性。

当下,财大气粗的BAT及各类互联网公司纷纷成立影视公司,一方面他们在争夺传统影视企业的优秀人才,使原本的制作团队架构迅速瓦解,另一方面也在重塑影视行业的格局。这一过程是痛苦的,原本的团队架构正在重新组合,不断优化,新老的接替,让新生的影视公司短期内没有好作品入市,传统的影视公司因人才的流失,而难以集合更多的资源做出精品。

另外,互联网江湖的崛起,各种商战纠缠,重金掘市,买赠手段,都一股脑的用在了影视行业,不管他有没有排异反应,有没有是不适应,反正这一切在缺乏监管的情况下,迅速介入了影视业,于是我们看到了太多心得名词:IP,大数据,小鲜肉,互联网化创作,网大,网剧……再加上所谓自媒体及一些无良媒体人的推波助澜,让这个江湖越发好玩和好看,但恰恰电影及电视剧本身,却越来越粗制滥造,坑蒙拐骗,只顾眼前不及其余。

互联网与影视的关系应该是相伴相生的,互联网为影视业发展提供渠道与新鲜的理念,影视业为互联网提供内容和产品。相互之间,不要错位,你们原本就是上下游的关系,而不是纠缠不清,定位不明的关系,否则互相的攻占领地,必会留下一地鸡毛,伤害彼此。

第三、缺乏敬畏与真诚

影视业是神圣的文化艺术行业,需要我们用虔诚的心去膜拜与敬畏,只有对这一行有着敬畏之心,你才会潜心创作,潜心研发,留下的作品才可能被后人记住。生产精品不等于没有市场,有文化艺术品价值更大。这是艺术领域颠扑不破的真理。妄想一步登天,赚个盆满钵满的伪从业者,辉煌的只是瞬间,留下的只是数字。

当年北大校长蔡元培先生提出的美学教育,就是我们人类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一环。而具有这种能力和作为工具性的影视作品应该主动承担起这份责任,而不是简单的娱乐至死,更不是在资本的面前失去自我,在互联网的大潮中迷失自我。

从事影视行业的影视人应该有一点自己的骨气,而不该自我的放逐。这是上百年来,人类历史给我们留下的宝贵的谋生手段,更是百年来各方贤达创造的辉煌的功业,我们不该违心的被外界力量所控制,而是让其他的力量为行业所用。作为从业者更要敬畏影视业,不该去亵渎,更不该跟着资本和互联网洪流去糟蹋这个行业。从业者是生产者,是创造者,当你失去了创造的欲望,只去满足市场,满足资本,你已经变成了商人,而不是艺术家。艺术家就该干艺术家的是,商人就该做商人的事。

对于影视行业,影视人最重要的品质就是真诚,征程面对作品,真诚面对观众,真诚面对一切世间显学。没有真诚之心,鬼迷心窍,你的作品只能流俗,不会震撼人心。也必将会被历史淘汰,大浪淘沙,留下的才是大师。

于是,我们看到烂片横行,看到市场的不景气,多是因为行业的自我庸俗与没有敬畏,造成的。你对行业没有敬畏,行业将会严苛的惩罚你。

四、影视人才的稀释

在前文,我曾提到,金融及互联网的介入,新生的有着两种品格的影视公司大量出现,借助其资本的优势,攻城略地,大价钱将各方人才揽入麾下,但其自身的品质和文化,将这些收入囊中的影视人迅速模式化标准化。加上其强大的资本基因和渠道基因,让这些归附的影视人失去了自身的创造了,变成了其附庸,而为其服务。于是,我们看到一种奇奇怪怪的现象,大量的具有金融及互联网属性的影视公司公布了大量的待拍摄作品,看似十分强大和吸引力,但是在影视市场上却迟迟见不到作品,或者说影视作品多到已经引不起观众的关注与兴趣。

这里面,就是一个巨大的悖论,行业的稀缺性与金融及互联网的规范性。虽

然,整合了大批的从业者,但是两种文化基因的结合,让大家彼此之间都十分难受,看似彼此插上了翅膀,实则彼此之间,都十分难受。作品出不来,或者出来的作品四不像。

更严重的是,传统的影视公司人才流失,大大削弱了创作和生产能力,组建一个团队的成本被拉升,从而形成了恶性循环。

电影人才的培养本身就是需要耗费巨大成本的,作为资本属性的介入者,自然没有这种眼光也没有这个心思,更不会真正拿出真金白银来培养这些半生手或者是生手,只会延揽熟手去操作项目。而传统的影视公司,又因为实力薄弱,心有余而力不足,只能望洋兴叹,无能为力。

于是看似红火的行业,在经历了外热内冷的洗礼后,当下更出现了“资本的寒冬”的可怜状态。

呜呼哀哉,无自强之精神,必被人玩弄于股掌。

五、票房造假购买收视率

分析完如上的一些因素,再看这些小的因素,已经不值得大书特书了,无论是票房造假,还是购买收视率,这些都是资本的做崇,为了赚钱,资本会铤而走险,无所不用其极,这是商业社会的顽疾。从事商业行为,赚钱无可厚非,但是要有道德情操论,有企业家精神,更要有行规有法律。

我们不能让法律形同虚设,不能让资本胡作非为,不能伤害作为行业发动机的创造者,否则我们辛辛苦苦构建起来的影视业将会建立在沙滩之上。

看似,你偷一块,他省一块,没有对行业本身有什么大的伤害,但是每一个人的一点点伤害加总在一起,就是巨大的千疮百孔,就是巨大的破坏。

今年的票房失利,不是什么大问题,我们还有更多的机会去弥补当下造成的不良影响,从电影局森局为行业的呐喊,还有行业内有识之士的奔走呼号,我们都能看到那种向上的喷薄精神,也看到内生的强大的动力。

行业的向好,人所共知,让从业者团结起来,让资本安分起来,让互联网做好渠道工作,我们各界人士齐心协力,将这个可以影响到各行各业的影视业给发展起来。

主管机构,应该对一切不良的行为迎头痛击,对行业有深远的战略规划;跨界入行者需要潜心学习,力争能够为行业贡献一份力量;业内的影视公司和从业者那就干好大家最擅长的事,做好项目,培养新人,为行业注入正能量。幸甚。

作者系华疆传媒董事长,疆文艺术学院校长,中国影人俱乐部创始人,创投人部落创始人,京城武林俱乐部创始人。

微信号:黄埔开疆

微信:hpkj520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影视行业近期低迷的原因找到了

到底是什么因素令原本疯狂的影市产生如此诡异的两级分化?

作者:黄埔开疆

2016年,电影院的建设如火如荼,电影屏幕的增长堪称神速,但所上映电影的口碑却屡创新低,电影票房也节节败退,甚至一度跌破3000万票房大关……冰火两重天,可见一斑。

记得去年跟从业20多年的博纳发行总裁刘歌先生聊天,他曾提到这一现象,大意是:不专业的外界资本和跨界入行者的介入对电影行业是个伤害,过不了多久这种伤害就会显现,电影行业就应该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刘总的话,经过一段时间的检验确实应验了。从短期来看,这种伤害显而易见,但从长期来说,电影行业需要更多人的介入,但是需要的是潜心研究行业及制作的人,而非短期捞一票就走的逐利者。

那是什么因素令原本疯狂的影市产生如此诡异的两级分化呢?今天本文将做一下小小的探索。

第一、资本的逐利性使电影变成了金融产品

影视剧本身是文化艺术产品,更多的是起到宣教作用,娱乐作用,而不是变成金融工具。当电影成为金融工具之后,其性质的改变,自然会呈现在整个市场,观众将不会买单。

为什么电影会成为金融工具呢?就像疯狂的郁金香,疯狂的大蒜,借助其自身的稀缺性和不可替代性,被短期当成了资本炒作的抵价物,根据未来的预期做金融模型,进行各种炒作,套装上市,票房证券化,版权抵押……目标只有一个快速超高迅速变现,烫手的山芋留给最后的接盘侠。这里赌的是未来票房,实际是关注的眼球。IP就是被这样塑造出来的。

资本本身是没有错的,错的是资本将电影变成了金融品,而不是资本服务于影视业,助推影视行业走的更稳更扎实,让资本有更大的升值空间。假定,资本依然如此竭泽而渔,快进快出,打一票就走,迅速洗劫影视业,那么这个行业就会被资本玩残。

从长远计,有关主管单位,应该对资本介入文化创意产业尤其是影视行业要设定规则和标准,更要有长远性,让资本服务于影视行业,而不是打劫。如果任由资本见利忘义,将影视剧变成捞钱的工具,这必将大大伤害影视行业的明天。

今年影视行业烂片横行,产能过剩,走不出国门,被观众抛弃,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资本让行业走向泡沫所致。

第二、互联网玩法是对电影的亵渎

影视行业的发展离不开互联网的推动;但互联网对影视业的攻城略地正在伤害影视业的信誉。在传统影视业,我们看到的是勤勤恳恳,扎扎实实的做项目;在互联网影视行业,我们看到的是全民制造,泥沙俱下,为了短期收益,无所不用其极,所有的拼搏与速度都指向的是一个目标“赚钱”。当最终目的从做一部“好电影”到“赚钱”,这便改变了电影本身的属性。

当下,财大气粗的BAT及各类互联网公司纷纷成立影视公司,一方面他们在争夺传统影视企业的优秀人才,使原本的制作团队架构迅速瓦解,另一方面也在重塑影视行业的格局。这一过程是痛苦的,原本的团队架构正在重新组合,不断优化,新老的接替,让新生的影视公司短期内没有好作品入市,传统的影视公司因人才的流失,而难以集合更多的资源做出精品。

另外,互联网江湖的崛起,各种商战纠缠,重金掘市,买赠手段,都一股脑的用在了影视行业,不管他有没有排异反应,有没有是不适应,反正这一切在缺乏监管的情况下,迅速介入了影视业,于是我们看到了太多心得名词:IP,大数据,小鲜肉,互联网化创作,网大,网剧……再加上所谓自媒体及一些无良媒体人的推波助澜,让这个江湖越发好玩和好看,但恰恰电影及电视剧本身,却越来越粗制滥造,坑蒙拐骗,只顾眼前不及其余。

互联网与影视的关系应该是相伴相生的,互联网为影视业发展提供渠道与新鲜的理念,影视业为互联网提供内容和产品。相互之间,不要错位,你们原本就是上下游的关系,而不是纠缠不清,定位不明的关系,否则互相的攻占领地,必会留下一地鸡毛,伤害彼此。

第三、缺乏敬畏与真诚

影视业是神圣的文化艺术行业,需要我们用虔诚的心去膜拜与敬畏,只有对这一行有着敬畏之心,你才会潜心创作,潜心研发,留下的作品才可能被后人记住。生产精品不等于没有市场,有文化艺术品价值更大。这是艺术领域颠扑不破的真理。妄想一步登天,赚个盆满钵满的伪从业者,辉煌的只是瞬间,留下的只是数字。

当年北大校长蔡元培先生提出的美学教育,就是我们人类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一环。而具有这种能力和作为工具性的影视作品应该主动承担起这份责任,而不是简单的娱乐至死,更不是在资本的面前失去自我,在互联网的大潮中迷失自我。

从事影视行业的影视人应该有一点自己的骨气,而不该自我的放逐。这是上百年来,人类历史给我们留下的宝贵的谋生手段,更是百年来各方贤达创造的辉煌的功业,我们不该违心的被外界力量所控制,而是让其他的力量为行业所用。作为从业者更要敬畏影视业,不该去亵渎,更不该跟着资本和互联网洪流去糟蹋这个行业。从业者是生产者,是创造者,当你失去了创造的欲望,只去满足市场,满足资本,你已经变成了商人,而不是艺术家。艺术家就该干艺术家的是,商人就该做商人的事。

对于影视行业,影视人最重要的品质就是真诚,征程面对作品,真诚面对观众,真诚面对一切世间显学。没有真诚之心,鬼迷心窍,你的作品只能流俗,不会震撼人心。也必将会被历史淘汰,大浪淘沙,留下的才是大师。

于是,我们看到烂片横行,看到市场的不景气,多是因为行业的自我庸俗与没有敬畏,造成的。你对行业没有敬畏,行业将会严苛的惩罚你。

四、影视人才的稀释

在前文,我曾提到,金融及互联网的介入,新生的有着两种品格的影视公司大量出现,借助其资本的优势,攻城略地,大价钱将各方人才揽入麾下,但其自身的品质和文化,将这些收入囊中的影视人迅速模式化标准化。加上其强大的资本基因和渠道基因,让这些归附的影视人失去了自身的创造了,变成了其附庸,而为其服务。于是,我们看到一种奇奇怪怪的现象,大量的具有金融及互联网属性的影视公司公布了大量的待拍摄作品,看似十分强大和吸引力,但是在影视市场上却迟迟见不到作品,或者说影视作品多到已经引不起观众的关注与兴趣。

这里面,就是一个巨大的悖论,行业的稀缺性与金融及互联网的规范性。虽

然,整合了大批的从业者,但是两种文化基因的结合,让大家彼此之间都十分难受,看似彼此插上了翅膀,实则彼此之间,都十分难受。作品出不来,或者出来的作品四不像。

更严重的是,传统的影视公司人才流失,大大削弱了创作和生产能力,组建一个团队的成本被拉升,从而形成了恶性循环。

电影人才的培养本身就是需要耗费巨大成本的,作为资本属性的介入者,自然没有这种眼光也没有这个心思,更不会真正拿出真金白银来培养这些半生手或者是生手,只会延揽熟手去操作项目。而传统的影视公司,又因为实力薄弱,心有余而力不足,只能望洋兴叹,无能为力。

于是看似红火的行业,在经历了外热内冷的洗礼后,当下更出现了“资本的寒冬”的可怜状态。

呜呼哀哉,无自强之精神,必被人玩弄于股掌。

五、票房造假购买收视率

分析完如上的一些因素,再看这些小的因素,已经不值得大书特书了,无论是票房造假,还是购买收视率,这些都是资本的做崇,为了赚钱,资本会铤而走险,无所不用其极,这是商业社会的顽疾。从事商业行为,赚钱无可厚非,但是要有道德情操论,有企业家精神,更要有行规有法律。

我们不能让法律形同虚设,不能让资本胡作非为,不能伤害作为行业发动机的创造者,否则我们辛辛苦苦构建起来的影视业将会建立在沙滩之上。

看似,你偷一块,他省一块,没有对行业本身有什么大的伤害,但是每一个人的一点点伤害加总在一起,就是巨大的千疮百孔,就是巨大的破坏。

今年的票房失利,不是什么大问题,我们还有更多的机会去弥补当下造成的不良影响,从电影局森局为行业的呐喊,还有行业内有识之士的奔走呼号,我们都能看到那种向上的喷薄精神,也看到内生的强大的动力。

行业的向好,人所共知,让从业者团结起来,让资本安分起来,让互联网做好渠道工作,我们各界人士齐心协力,将这个可以影响到各行各业的影视业给发展起来。

主管机构,应该对一切不良的行为迎头痛击,对行业有深远的战略规划;跨界入行者需要潜心学习,力争能够为行业贡献一份力量;业内的影视公司和从业者那就干好大家最擅长的事,做好项目,培养新人,为行业注入正能量。幸甚。

作者系华疆传媒董事长,疆文艺术学院校长,中国影人俱乐部创始人,创投人部落创始人,京城武林俱乐部创始人。

微信号:黄埔开疆

微信:hpkj520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