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9日,中国传媒界当下的亮眼明星“浙报传媒”迎来上市五周年的纪念日,按照惯例,浙报传媒也在杭州主办了一场题为“引领行业,共创未来”的新媒体峰会,来自浙报传媒的主管部门,相关业务部门,媒体同行,战略合作方的代表济济一堂,共庆浙报传媒上市五周年。
一、浙报传媒如何引领行业,又如何共创未来
新媒体峰会的主题吸引道哥的有两个地方,汇聚成一个集中的话题,在此时此刻,媒体融合大旗飘扬良久,互联网深度革命已经进入到最后尾声的攻坚阶段的时候,作为媒体融合发展的,不可多得的典型案例代表,浙报传媒在此次峰会上展现出来了两个值得行业关注的核心点。
其一,引领行业,经过五年的资本市场的历练,浙报传媒无论从资本市场的角度,还是从传统媒体转型实践的媒体融合视角审视,在资本市场市值管理,在媒体融合的业务融合,几个层次都走在行业的前列,并且独创的循序渐进,资本杠杆,异地新建等模式具有十足的创新性。
而在新媒体峰会上,中国人民大学宋建武教授作为学界代表,总结了浙报在媒体融合探索路上的成功经验,其总结的层次水平,以及完整性已经完全可以被认定为媒体融合发展的“浙报模式”,真正引领行业的“浙报模式”在今天算是有了一个阶段性的定义。
其二,共创未来,当传统媒体还在聚焦媒体产品和媒体业务的创新,专注于微信公众号多少粉丝,赚多少钱的时候,在谈论是否应该自主研发或者合作共建一个新闻客户端的时候,还将媒体融合简单理解为媒体产品的融合的1.0阶段的时候。借助“传媒+资本”双杠杆成功实现更为深层次媒体融合的浙报传媒,已经将媒体融合的下一阶段,从媒体产品融合上升到传媒产业,进而升级到互联网产业基础平台(大数据平台)之上。
26日在浙江乌镇启动的浙江大数据交易中心,标志着浙报媒体融合发展层次的不断精进,真正将媒体产业放诸于产业生态的角度思考,不断提升对于新闻媒体、传媒产业、互联网产业发展的认知层次和水平,并适时配备相应的资源进行战术执行。
昨天的浙报传媒走过了五年资本市场的磨砺,成就全面媒体融合,借助“传媒+资本”两大杠杆,秉承“传媒控制资本,资本壮大传媒”的发展理念,不拘泥于一个媒体产品的创新,而从更为宏观层次战略布局媒体转型升级的全局,探索成就今天的“浙报模式”。
而以上市五周年为起点,浙报传媒正式开启3.0模式,真正意义上的互联网枢纽型平台模式,从传统媒体到媒体集团,从媒体集团到互联网枢纽平台的发展路径进入升级期。
二、“浙报模式”的确立
之所以说浙报传媒拥有确立“浙报模式”的资格,不仅仅是因为开了一个新媒体峰会,几个专家说一说就真具备了资格了,而在于其核心的实体业务支撑。
从当下浙报传媒的整体业务营收模式和规模上说,当下的浙报传媒,无论从上市公司市值管理的“实”的部分说,还是从传媒发展未来规划的“虚”的部分来说,浙报传媒当下的状态都是十分突出的。
1、上市五年来的业绩显著
一方面,从媒体影响力角度,旗下的媒体业务和产品布局是全媒体的,而且人员从上市前的“3000+”没有出现减员,反倒是增加到当下的“6000+”,旗下面向政府、面向市场、面向互联网用户的各个层面的媒体产品布局全面,品牌独立,而且各自服务着各自的人群,产生着各自的影响和效益。
而在业务模式上,互联网业务体量规模已经占到整个营收规模的四成,并且占据利润的一半的水平,品牌、传媒、资本杠杆娴熟应用,适当聚焦,成就了全面媒体融合的全方位发展路径。
2、高起点的全面媒体融合发展之路
另一方面,在整个媒体转型融合的过程中,坚持宏观层面的布局规划,一盘棋的操作思路,系统转型,全面转型,生态化转型,在宏观层次上确立了“传媒控制资本,资本壮大传媒”的发展理念,不是聚焦到媒体产品本身的创新与融合,也不是像一些报社真正的转行,或者发展房地产,或者直接经营实业的所谓不务正业,而浙报传媒是高举高打,全面转型,并且是坚持主业与互联网业务的融合发展之路。
在产品层面,围绕核心圈、紧密圈、协同圈建立起立体的业务体系,三圈环流的媒体矩阵体系,保持与媒体产业对于媒体产品创新升级的自然要求。
在业务层面,拓展和延伸政经板块的喉舌职能的新产品新业务,延伸创新都市传媒板块和区域传媒的服务职能,以及垂直媒体板块的社群运营职能,形成了多位一体的媒体产业矩阵布局。
同时,延伸和拓展传媒作为文化产业的属性,拓展数字娱乐平台的创新型产品,建立起数字娱乐平台,将资本杠杆灵活运用,通过投资合作等的综合方式,实现文化产业的宏观布局。
三、“浙报模式”的核心点
“浙报模式”之所以能够成为一种模式,代表着传统媒体全面融合升级的标杆,其核心点在于其站在更高的维度去理解媒体,理解传媒在整个互联网生态中的地位和作用,一起先见预判在未来传媒格局中的自身定位,选择了灵活运用“传媒+资本”两个杠杆的作用,坚持“新闻传播价值,服务聚集用户”的思维,打通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边界,打通新闻媒体与互联网的界限,形成传媒产业与互联网产业的融通,具体的核心点可以总结如下:
1、综合利用“传媒+资本”的双杠杆
浙报传媒的决策者能够在互联网兴起的早期,意识到传媒行业产业升级的必然趋势,开始选择最为核心快捷的传媒杠杆,在产业发展黄金时期开始进行资本市场的投资,通过将利润的一部分作为投资资金,参与到早期省内优秀上市企业的早期投资过程中,形成对于资本杠杆的理解以及提升对这一工具的驾驭能力,最终造就了资本杠杆灵活利用的能力。
从传媒杠杆到资本杠杆,从表层业务到核心工具运作能力的掌握,奠定了整体融合发展的底层推动力量,而且是实质性的解决了媒体融合动力问题。
2、系统布局,循序渐进的融合路径选择
而在路径选择上,浙报传媒选择了将循序渐进的策略,开始进行参与式投资,熟悉资本市场的运作,再借助这种能力,将浙报传媒带入资本市场,进行市场化运作,利用资本杠杆工具壮大传媒,一步步进行一环扣一环的变革变局。
而在具体执行方法上,坚持先行先试,实验区大胆创新实践再进行成功模式的复制,运营经验的移植的方式,开设传媒梦工场这样的体制内先行先试的创新组织机构,进行媒体投资、产业研究、产品研发、创业孵化、互联网运营能力的锻造,形成一批产业布局的创新业务,锻炼一批拥有互联网思维和运营能力的核心骨干,再将这一批精英重新分配到各个业务体系中,带动整体业务的转型升级,所谓的异地新建模式,而不是在体系内部直接进行所谓的组织模式的改造和变革,以减少试错成本,降低综合风险。
3、入口、产业、基础设施三层立体生态体系搭建
在浙报传媒上市之后,第一时间选择收购互联网游戏平台,选择通过资本手段建立起互联网平台入口,拥有第一批纯正的互联网用户群体,搭建起整个传媒集团自己的互联网用户体系,形成互联网流量和用户入口的掌握。
在此基础上,进行业务创新升级,逐步延伸并形成新闻传媒平台、数字娱乐平台、智慧服务平台和文化产业投资平台的“3+1”大传媒产业格局,拥有了具体的产业支撑基础。
并在此基础上,升级用户策略,将用户策略升级为用户和大媒体产业为依托的大数据产业生态圈平台,通过建立大数据交易中心,互联网数据中心,大数据创客中心和大数据产业基因的方式,四位一体,建立起互联网基础底层支撑平台,拥有互联网生态平台核心的资产和能力,大数据,从一个传媒集团向一个互联网生态平台做进一步的升级。
当诸多的传统媒体还在为能够和今日头条、Zaker、网易新闻、淘宝头条这样的新闻信息类APP合作,有些资本谈论智能推荐系统等的业务应用层次的问题的时候,浙报传媒已经开始以媒体的身份,开始进行底层大数据平台的建设,以及大数据交易体系的搭建,形成自己的独立大数据业务生态体系,这才是传媒产业或者说是互联网产业的核心地带。
四、浙报传媒3.0模式正式启动
浙报传媒上市这五年,是其整体媒体融合逻辑被快速印证并且快速发展的五年,也是全面媒体融合发展真正落地实践的关键性五年,无疑,这五年的成绩是显著的,并且是足以确立其模式地位和引领行业的角色身份的,然而这只是浙报传媒整体融合发展路径的一个小小的片段而已。
从阶段特征角度,可以将浙报传媒的融合发展路径分为主要的发展阶段,以上市为节点可以分为上市前阶段,和上市这五年,而以上市五年为节点,可以分为上市这五年和未来的浙报传媒两个阶段。
时间节点发展阶段主要任务上市前的浙报传媒媒体融合1.0阶段宏观战略布局规划,基本能力锻炼,确立传媒和资本双杠杆的运作能力,进行资本市场的投资运作,并将浙报传媒运作上市。上市头五年媒体融合2.0阶段进行全面媒体融合战略布局的展开,坚持“传媒控制资本,资本壮大传媒”理念,建立3+1大传媒产业格局,并实现资本市场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丰收。上市五年后媒体融合3.0阶段从媒体产品运用到用户运营到数据业务运营的跨越式升级,建立起四位一体的大数据产业生态圈,成就真正的互联网枢纽型传媒集团,从信息枢纽到产业枢纽在到大数据资产枢纽,从业务表层到生态底层构建的层层深入。
按照如此阶段划分,当下的浙报传媒正在从2.0进入到3.0的关键过渡期,从产业布局向生态圈布局的关键阶段,这或许也是浙报传媒继续自我革新升级和引领行业和产业发展的关键阶段。
五、不可复制的浙报模式
回顾浙报传媒的媒体融合发展路径,其宏观布局与微观路径设计,清晰明了,综合运营传媒和资本杠杆,借助资本力量壮大传媒,实现传媒产业为依托的全面融合发展,已经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效,并且已经具备确立为媒体融合典型模式的代表性,并且还在不断精进发展之中。
然而,成熟的浙报模式在宏观层面却无法被更多的传统媒体去复制,因为成功复制的天时环境已经不再具备,我们在研究“浙报模式”的时候,只能感叹其全面融合发展的宏观定位的高远,以及具体微观路径设置的合理性,却不具备整体复制的可行性。
然而,其发展的核心理念,诸如“传媒控制资本,资本壮大传媒”等,在拥有条件的传媒集团依然可以利用,但是要实现全面的媒体融合和升级已经不再现实,然而借助资本力量,在具体的一个业务领域,诸如文化娱乐,诸如文化地产等等相关细分领域实现垂直产业生态圈的打造和布局,或许依然有希望,但是整体复制却已经不再可能。
不可复制的“浙报模式”,对于更多传统媒体从业者来说是一种遗憾,然而,这种缺失的遗憾或许能够在另外一个层面激发更多的传媒掌舵人看到更多的创新热情,探索全新的媒体融合发展的路径,在这个意义上说,不可复制的“浙报模式”的意义价值又一次凸显出来,起码为更多的传统媒体转型带来成功的希望。
六、关于媒体融合
以“浙报模式”的发展历程,从本质上全新阐释了媒体融合的外延,媒体融合有层次,不应该是仅仅停留在媒体产品的融合上,所谓的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更多时候,媒体融合应该理解为媒体与市场的融合,媒体与资本的融合,传媒产业与互联网产业的融合。
媒体融合的本质或许就是传媒产业互联网化的过程,这是大势所趋无法回避,在全新的传媒生态环境中,媒体的功能定位,职能属性依然可以发挥到极致,因为市场元素,资本元素都是可以为媒体融合所用的杠杆力量,借力杠杆,抓住核心,站在高处才是媒体融合整盘棋盘活的关键,也只有站在更高的融合的高度才能够实现全局把握产品创新,业务创新,融合发展的统一布局,才能够真正实现融合的最终目标。(完)
欢迎与道哥深入探讨当下互联网生态环境下,关于媒体的一切,传统媒体、新媒体(新形态的媒体),以及延伸下来的所有一切,个人微信号:dog20150813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