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联酋的首都阿布扎比(Abu Dhabi)和卡塔尔的首都多哈(Doha)皆毗邻波斯湾,相距仅一小时航程。在这两座阿拉伯大都市,古老神秘的异域文明与蓬勃的当代艺术和异军突起的前卫建筑交织融汇,让我们迷失在历史与未来这两股不同指向的张力之间,感受《天方夜谭》般的魔幻色彩。
几何花卉里的神性
1988年在巴黎罗浮宫广场落成的玻璃金字塔,是华人建筑大师贝聿铭一生所设计过的作品中最具争议的一座。他曾说过:“罗浮宫之后,我想不会再有比这更难的项目了。”然而20年后,贝大师接受了一个更大的挑战——应卡塔尔王室之邀接手设计一座伊斯兰艺术博物馆。大师曾很谦逊地坦言,自己对阿拉伯文明并不熟悉,波斯湾人工岛上的这座博物馆因此成了他“接手过最棘手的一个项目”。
2008年底曾在报上读到关于这座博物馆独特设计的文章,便一直渴望有机会能亲眼一睹。所以刚在多哈落脚,便有些迫不及待地想去“膜拜”一下这座城市最著名的地标。当然,这无疑也是了解丰富多彩的阿拉伯文明的一个最佳起点。
* 俯瞰博物馆中庭
可以一窥贝聿铭大师如何从伊斯兰几何图形获得设计的灵感
MIA选址在周遭没有其他建筑的人工岛上。正是因为贝聿铭当时的坚持,这一由卡塔尔王室资助的博物馆才能远离高楼大厦的包围,独享波斯湾清澈阳光的沐浴,从而彻底展露其唯美的光影。从远处眺望,博物馆建筑整体如同几块立方体错落有致地堆积,简洁的线条勾勒出纯粹的轮廓,颇具立体派绘画的风格。几何图形的运用同时体现在博物馆的内部设计。无论是伫立在中庭中央仰望,抑或从四楼的廊桥俯瞰,各种几何图形干净利落的线条勾勒出极富韵律的视觉美感。
* 透过博物馆中庭45米高的落地窗
可眺望波斯湾对岸摩天大楼林立的多哈CBD
博物馆里的500多件历史和艺术珍品呈现自7世纪伊斯兰文明早期到19世纪的精粹。部分展品按照历史年代的顺序布局,显示伊斯兰文明发展的大致脉络,凸显了阿拉伯帝国在极盛时期的影响力;另一部分展品则以四个不同的主题——书法、图案、艺术中的人物与动物和科学来分别展示伊斯兰的璀璨艺术。阿拉伯文字刚柔相济的书法、几何图案的纷繁复杂,以及陶瓷作品中各种令人迷惑的蓝色,是参观途中令我驻足最久的部分。
* 博物馆中庭的圆顶以现代的几何线条勾勒传统清真寺的结构
* 充满简洁利落几何感的伊斯兰艺术博物馆
在夜色里散发出一股强烈的神秘感
走出博物馆时已近黄昏。与博物馆相邻的一片绿地如一轮臂弯在人工岛上向波斯湾延展。走向公园岛屿的尽头,发现那里是多哈夜景一个极佳的观赏点。隔着一片海面,被灯光映照的博物馆展露出如阿拉伯女人神秘而迷人的气质,映衬在它背后的多哈老城清真寺,无疑是贝大师作品一个完美的历史注脚;而回头远望,海湾更远处则是一番别样的景象,以Jean Nouvel 设计的Burj Doha为中心的一群摩天大厦鳞次栉比,在地平线上兀然拔地而起,若海市蜃楼般。此刻,我觉得自己迷失在一种历史的凸现中。
由于伊斯兰教严禁偶像崇拜,因此于伊斯兰教场所和艺术形式中,不会出现具象的人与动物,因此花卉、簇叶或水果等占据了主导地位。而花纹图案中经常出现的重复,则体现了伊斯兰审美中的一大特征,蕴含了阿拉伯文明中对于无限的思考。参观多哈伊斯兰艺术博物馆时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这一点,在阿布扎比的谢赫扎耶德清真寺(Sheikh Zayed Grand Mosque,又名大清真寺)得到了最好的印证。
* 阿布扎比谢赫扎耶德清真寺
从花卉的华美与工艺的极致里感受神性的力量
这座阿联酋最大,也是世界第六大清真寺,因其洁白的大理石墙面在热带沙漠的日光下显得尤为醒目。里里外外,花卉植物的装饰几乎无处不在,从墙面的浮雕和宝石镶嵌、走廊立柱、马赛克切割和喷砂工艺的彩色窗玻璃,到挂钟、水晶吊灯和手工编织地毯,它们通过不同材质、以多种工艺形式呈现出千姿百态。在清真寺近2个半足球场大、可容纳2万多人的中庭,英国艺术家Kevin Dean为白色大理石地面设计了素雅花卉图案。主祷厅南厅和北厅大理石地面,以球兰、金光菊、茉莉、银蔷薇、毛茛和香豌豆等近十种花卉装饰。而大清真寺内最令人叹为观止的巨型水晶吊灯和手工编织波斯地毯,更是以艺术的手段将花卉之美极致呈现。
在可同时容纳4万多名朝圣者的主祷厅里,总共使用了4000万颗施华洛世奇水晶的7盏大型水晶吊灯,如7朵五彩斑斓的天堂之花在天庭怒放,德国灯光造型艺术家用颇为现代的手法演绎了这几盏水晶吊灯,其中最大的一盏灯体高达5层楼,创下了世界纪录;而主祷厅铺着的那一整块5600多平方米的地毯,则以极为繁复细密的传统波斯风格呈现花卉植物,这块有史以来最大的手工编织地毯由伊朗地毯世家第三代传人阿里 哈里基(Ali Khaliqi)博士设计,约1300名工匠花费了整整一年时间编织,共耗费了38吨优质伊朗棉和新西兰羊毛。
2007年正式对外开放的谢赫扎耶德清真寺是为纪念阿联酋国父扎耶德 本 苏丹 阿尔 纳罕酋长(1918至2004)而建的。为了展示伊斯兰文化兼容并蓄的精神,这座设计和建造耗时20年之久、总耗资达55亿美元的清真寺不仅从世界各地选取顶级材质,并请来优秀艺术家、设计师和能工巧匠共同打造这座艺术殿堂般的宗教圣地。大清真寺的创立者力求“将现存最精致的艺术”用于其设计建造中,不惜一切代价,最终打造出了“世界上最奢华的清真寺”。
四座高耸的宣礼塔和82座大小不一的穹顶在天际线勾勒出富有诗意的轮廓。日起日落的光影在大清真寺开放的建筑内流动,透过一道道拱门、彩色玻璃的窗棂,映入大理石花卉地面的中庭,映入围绕着大清真寺的近8000平方米水池,一个敬虔的世界变得如此的透彻。
奇幻天际线
从沙漠里拔地而起的都市总不免给人海市蜃楼的错觉,这种奇幻感在多哈和阿布扎比,因着全球最炙手可热的几位建筑大师留下的标志性建筑而变得尤为强烈。这批以美术馆和博物馆居多的公共建筑,以它们充满了未来感的线条和造型,为这两座海湾城市构筑出奇幻的文化风景。
多哈:沙漠里的设计之都
位于多哈西湾CBD中心的这栋46层摩天大楼又名“多哈塔”(Doha Tower)。不少人认为这座建筑容易让人联想古代男性生殖器崇拜的雕塑,而设计师Jean Nouvel本人则比较隐晦地称其造型“充满了阳刚之气”。2012年荣获世界高层都市建筑学会(CTBUH)颁发的全球最佳高楼奖。建筑的外层设计借鉴了伊斯兰传统镂空屏风,不仅向传统致敬,也起到了隔热和阻挡沙尘颗粒的环保作用。
同样出自于Jean Nouvel之手的卡塔尔国家博物馆(National Museum of Qatar)新馆,预计2017年竣工。位于原博物馆旧址Fariq Al Salatah王宫边上,地处滨海大道——从机场进入市区必经之路的南端。占地14万平方米的博物馆顶部如数个不完整的圆形碟片错落有致地交叉构成,远观如散落的花瓣相互重叠,据说设计灵感来自于沙漠玫瑰。
多哈其他的建筑大师杰作还包括贝聿铭设计的伊斯兰艺术博物馆、被誉为“日本建筑界三杰”之一的后现代主义建筑设计师矶崎新(Arata Isozaki)设计的卡塔尔国家会议中心(Qatar National Convention Center)和教育城(Education City)里的纪念广场(Ceremonial Court),以及吉隆坡双子塔的设计者、美籍阿根廷建筑师Cesar Pelli设计的Sidra医疗研究中心。
阿布扎比:萨迪亚特(Saadiyat)岛文化区
位于阿布扎比以北的波斯湾,由著名女建筑师Zaha Hadid设计的谢赫扎耶德大桥将其与城市连接起来。27平方公里的萨迪亚特岛在耗资达270亿美元的开发中将文化和旅游作为重中之重。岛上的文化区内在建的5大项目分别由5位重量级的建筑大师担纲——由Jean Nouvel设计的阿布扎比罗浮宫,由Frank Gehry设计的阿布扎比古根海姆博物馆,由Zaha Hadid设计、如同从贝壳中展露的珍珠般的表演艺术中心,由Norman Foster设计、灵感来自猎鹰翅膀羽翎的Zayed国家博物馆,以及由“日本建筑界三杰”之一安藤忠雄设计的航海博物馆。在一座小岛上,5位大师之间的距离从来没有如此的接近。
BACK TO DESERT:一千零一个理由,重回沙漠
多哈瓦其夫老市场(Souq Waqif):
具有100多年历史的老市场最初是游牧民族贝都因人和当地人交易畜牧和水产品、以及羊毛的露天集市。这些外观素朴的两三层建筑保留了最典型当地建筑的特征——刷白的泥墙和外露的木梁。黄昏是去瓦其夫老市场逛逛的最佳时刻,因为这是当地阿拉伯人享受他们一天闲暇时光的开始。老市里最具当地风情特色的商店是:专门出售阿拉伯王公贵族宠玩猎鹰的专卖店和猎鹰医院、贩售各种中东香料和特产的杂货店、宠物市场、Aldama棋馆和土耳其水。当地最好的波斯风味餐厅——Parisa也坐落在老市场内,鲜嫩的烤羊肉和浓艳色彩的装饰是这家餐厅最诱人的特色。
沙漠之旅:
从阿布扎比驱车向东约1个小时,便可深入Al Khatim沙漠的腹地深处,体验游牧民族的风俗与文化在阿拉伯之夜乡村酒店(Arabian Nights Village)尝试一下驼奶,在星空下享用当地的佳肴并欣赏阿拉伯的传统音乐和舞蹈,感受到的是沙漠温柔浪漫的一面;而从多哈出发,坐着丰田越野车长驱直入卡塔尔与沙特阿拉伯接壤的海边沙漠地带,从十几米高的沙丘上体验俯冲,体验到的是曾经在马背上驰骋的阿拉伯游牧民族的狂野。
阿布扎比亚斯岛(Yas Island):
曾被《速度与激情7》选为外景地之一的阿布扎比,真正能体验速度与激情的是城市东北部的亚斯岛。岛上不仅有F1滨海赛车场,还有全球首座法拉利主题公园,也是全球最大室内游乐园的法拉利世界(Ferrari World Abu Dhabi)。你可以挑战一下地球上最快的过山车——最高时速可达240公里的Formula Rossa,如果你带了驾照的话,还可以驾着法拉利California去游乐园外的亚斯岛上逛一圈。
(RET睿意德商业地产研究中心研究员Linda)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