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上海8成家庭消费已达小康水平,男性、高学历者收入高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上海8成家庭消费已达小康水平,男性、高学历者收入高

上海社科院发布的年度民生民意报告显示,84.20%的家庭消费情况达到了“小康”及以上水平,男性、高学历劳动力和本市户籍人口的收入增长突出。

图片来源:摄图网。

上海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今日发布2016年度上海市“劳动就业”与“收入消费”民生民意调查报告,数据显示上海中等收入水平的居民占据多数,55.9%的市民个人年收入在5.1万-10万之间,14.4%个人年收入达到10万;家庭年收入在10万-20万之间的比例合计已达到61.50%,15.3%的家庭年收入达20.1万以上。从个人收入和家庭年收入来看,“两头小、中间大”的橄榄型收入结构已经初步显现。

据悉,本次调查总样本数为2031份,其中,77.9%的样本属于2015年样本(总样本数为2010份)的追踪调查。

在收入消费方面,数据显示个人年收入在“5万元及以下”的占29.70%,“5.1万-7万”的占30.60%,“7.1万-10万”的占25.30%,“10万元以上”的占14.40%。报告指出,这意味着个人年收入在“5.1万-10万”之间的市民已经占到55.9%,说明中等收入水平的居民已占多数。

从家庭年收入来看,家庭年收入在“10万及以下”的占23.20%,“10.1万-15万”的占37.50%,“15.1万-20万”的占24.00%,“20.1万及以上”的占15.30%。由此可见,家庭年收入在10万-20万之间的比例合计已达到61.50%。报告指出,结合个人年收入与家庭年收入的统计数据,可以认为,“两头小、中间大”的橄榄型收入结构已经初步显现。

“近二十年来,我国社会出现贫富分化加剧的现实状况,提高底层民众收入、化解社会矛盾的呼声日益迫切。十八大提出要深化收入分配改革,缩小收入分配差距,形成橄榄型收入分配格局。从上海居民的总体收入状况来看,这一政策举措已经取得了阶段性成效。”报告称。

此次调查也发现,不同性别、学历、户籍和职业的劳动者之间存在着显著的收入不平等。

统计显示,男性劳动力的个人收入水平明显高于女性。其中,个人收入低于5万的女性占38.8%,而男性只占19%。同时,个人收入10万以上的女性仅5.4%,男性则占25.10%。

此外,数据显示,高等教育在劳动力市场上存在着显著的收入回报。84%大专以上学历劳动者年收入在5万以上,而大专以下学历劳动者仅47.5%年收入超5万。

数据还显示,不同户籍劳动力之间也存在着显著的收入不平等问题。对于上海市户籍劳动力而言,年收入在“5万及以下”的占30.40%,“5.1万-7万”的占27.80%,“7.1万-10万”的占25.80%,“10万元及以上”的占16.00%。而对于外省市户籍劳动力而言,年收入在“5万及以下”的占27.70%,“5.1万-7万”的占39.50%,“7.1万-10万”的占23.60%,“10万元及以上”的则仅占9.20%。

此次调查证实,职业地位与经济收入呈正向关系,高级技术与管理人员的收入水平明显更高。其中,“中、高级专业技术人员”的年收入均值最高,达到11.09万元/年;其次是“企业管理人员”,为10.75万元/年。紧随其后的依次是:“国家机关、党群组织、事业单位负责人”(9.15万元/年),“小业主、自雇者”(8.76万元/年),“一般专业技术人员”(8.56万元/年),“技术工人”(8.24万元/年)。“办事人员和有关人员”的年收入均值为6.85万元/年,“一般工人”、“退休人员”、“农民”和“失业/无业”人员的对应数据分别是5.66万元/年、4.38万元/年、3.5万元/年和2.05万元/年。

上海市民的主要经济来源是什么?

报告指出,80.8%的市民表示主要经济来源是“工资”,15.5%的市民的主要经济来源是“退休养老金”。此外,还有8.40%的人选择了“投资性收入”,2.50%的人选择了“子女赡养金”,1.90%的人选择了“社会救助金”。由此可见,工资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仍是市民的主要经济来源,而经营性收入和财产性收入在绝大多数市民的收入构成中所占比重较小。

调查还显示,上海市居民的收入水平与去年同比呈增长趋势,超6成居民表示个人年收入有增长。

与去年相比,个人年收入有所增加的男性占65.90%,而女性则仅占58.20%。从受教育程度来看,个人年收入有所增加的大专以下学历劳动者占49.60%,而大专及以上学历劳动者的相应比例则达到69.00%。从户籍身份来看,外省市户籍人口认为收入所有增加的占55.30%,而本市户籍人口的对应比例则达到63.70%。由此可见,男性、高学历劳动力和本市户籍人口的收入增长更加突出。

从消费水平来看,报告还发现,共计84.20%的家庭消费情况达到了“小康”及以上水平。  

本次调查发现,在过去一年,大部分居民的家庭总消费占总收入的比例在40%以上,说明多数家庭的消费水平较高。

其中,恩格尔系数是衡量家庭消费情况的重要指标。数据表明,食物支出占家庭总支出的比例大于60%(“贫穷”)的家庭占4.70%,这一比例居于51%-60%之间(“温饱”)的家庭占11.20%,这一比例居于41%-50%之间(“小康”)的家庭占30.30%,这一比例居于31%-40%之间(“相对富裕”)的家庭占32.00%,这一比例居于21%-30%之间(“富足”)的家庭占18.00%,这一比例在20%以下(“极其富裕”)的家庭占3.90%。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上海8成家庭消费已达小康水平,男性、高学历者收入高

上海社科院发布的年度民生民意报告显示,84.20%的家庭消费情况达到了“小康”及以上水平,男性、高学历劳动力和本市户籍人口的收入增长突出。

图片来源:摄图网。

上海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今日发布2016年度上海市“劳动就业”与“收入消费”民生民意调查报告,数据显示上海中等收入水平的居民占据多数,55.9%的市民个人年收入在5.1万-10万之间,14.4%个人年收入达到10万;家庭年收入在10万-20万之间的比例合计已达到61.50%,15.3%的家庭年收入达20.1万以上。从个人收入和家庭年收入来看,“两头小、中间大”的橄榄型收入结构已经初步显现。

据悉,本次调查总样本数为2031份,其中,77.9%的样本属于2015年样本(总样本数为2010份)的追踪调查。

在收入消费方面,数据显示个人年收入在“5万元及以下”的占29.70%,“5.1万-7万”的占30.60%,“7.1万-10万”的占25.30%,“10万元以上”的占14.40%。报告指出,这意味着个人年收入在“5.1万-10万”之间的市民已经占到55.9%,说明中等收入水平的居民已占多数。

从家庭年收入来看,家庭年收入在“10万及以下”的占23.20%,“10.1万-15万”的占37.50%,“15.1万-20万”的占24.00%,“20.1万及以上”的占15.30%。由此可见,家庭年收入在10万-20万之间的比例合计已达到61.50%。报告指出,结合个人年收入与家庭年收入的统计数据,可以认为,“两头小、中间大”的橄榄型收入结构已经初步显现。

“近二十年来,我国社会出现贫富分化加剧的现实状况,提高底层民众收入、化解社会矛盾的呼声日益迫切。十八大提出要深化收入分配改革,缩小收入分配差距,形成橄榄型收入分配格局。从上海居民的总体收入状况来看,这一政策举措已经取得了阶段性成效。”报告称。

此次调查也发现,不同性别、学历、户籍和职业的劳动者之间存在着显著的收入不平等。

统计显示,男性劳动力的个人收入水平明显高于女性。其中,个人收入低于5万的女性占38.8%,而男性只占19%。同时,个人收入10万以上的女性仅5.4%,男性则占25.10%。

此外,数据显示,高等教育在劳动力市场上存在着显著的收入回报。84%大专以上学历劳动者年收入在5万以上,而大专以下学历劳动者仅47.5%年收入超5万。

数据还显示,不同户籍劳动力之间也存在着显著的收入不平等问题。对于上海市户籍劳动力而言,年收入在“5万及以下”的占30.40%,“5.1万-7万”的占27.80%,“7.1万-10万”的占25.80%,“10万元及以上”的占16.00%。而对于外省市户籍劳动力而言,年收入在“5万及以下”的占27.70%,“5.1万-7万”的占39.50%,“7.1万-10万”的占23.60%,“10万元及以上”的则仅占9.20%。

此次调查证实,职业地位与经济收入呈正向关系,高级技术与管理人员的收入水平明显更高。其中,“中、高级专业技术人员”的年收入均值最高,达到11.09万元/年;其次是“企业管理人员”,为10.75万元/年。紧随其后的依次是:“国家机关、党群组织、事业单位负责人”(9.15万元/年),“小业主、自雇者”(8.76万元/年),“一般专业技术人员”(8.56万元/年),“技术工人”(8.24万元/年)。“办事人员和有关人员”的年收入均值为6.85万元/年,“一般工人”、“退休人员”、“农民”和“失业/无业”人员的对应数据分别是5.66万元/年、4.38万元/年、3.5万元/年和2.05万元/年。

上海市民的主要经济来源是什么?

报告指出,80.8%的市民表示主要经济来源是“工资”,15.5%的市民的主要经济来源是“退休养老金”。此外,还有8.40%的人选择了“投资性收入”,2.50%的人选择了“子女赡养金”,1.90%的人选择了“社会救助金”。由此可见,工资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仍是市民的主要经济来源,而经营性收入和财产性收入在绝大多数市民的收入构成中所占比重较小。

调查还显示,上海市居民的收入水平与去年同比呈增长趋势,超6成居民表示个人年收入有增长。

与去年相比,个人年收入有所增加的男性占65.90%,而女性则仅占58.20%。从受教育程度来看,个人年收入有所增加的大专以下学历劳动者占49.60%,而大专及以上学历劳动者的相应比例则达到69.00%。从户籍身份来看,外省市户籍人口认为收入所有增加的占55.30%,而本市户籍人口的对应比例则达到63.70%。由此可见,男性、高学历劳动力和本市户籍人口的收入增长更加突出。

从消费水平来看,报告还发现,共计84.20%的家庭消费情况达到了“小康”及以上水平。  

本次调查发现,在过去一年,大部分居民的家庭总消费占总收入的比例在40%以上,说明多数家庭的消费水平较高。

其中,恩格尔系数是衡量家庭消费情况的重要指标。数据表明,食物支出占家庭总支出的比例大于60%(“贫穷”)的家庭占4.70%,这一比例居于51%-60%之间(“温饱”)的家庭占11.20%,这一比例居于41%-50%之间(“小康”)的家庭占30.30%,这一比例居于31%-40%之间(“相对富裕”)的家庭占32.00%,这一比例居于21%-30%之间(“富足”)的家庭占18.00%,这一比例在20%以下(“极其富裕”)的家庭占3.90%。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