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元宇宙失速,这次怨不得罗永浩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元宇宙失速,这次怨不得罗永浩

这一次在AR领域的重新启航,罗永浩似乎又再遇魔咒。

文丨螺旋实验室 牧歌

编辑丨坚果

在官宣回归科技圈半年多之后,罗永浩似乎又展现出了“行业冥灯”气质,其所投身的AR科技领域,在今年以来不断遇冷,多家大厂均传出了相关业务领域调整的消息。

罗永浩此前曾公开回应过关于“冥灯论”的话题,老罗表示,“网上有人说什么行业冥灯,这个说法我是完全不能同意,它更多只是一个时间上的巧合。”

罗永浩曾先后踏足过手机、电子烟等多个创业赛道,但不巧的是全都遭遇了行业寒冬,直到转战直播赛道后才有所好转,通过带货,老罗不仅还清了之前欠下的债务,还攒够了一波重回科技圈的本钱。

但是这一次在AR领域的重新启航,罗永浩似乎又再遇魔咒,众多大公司开始调转风向,使得这个赛道的前路开始变得不太明朗。

1、元宇宙不香了

进入到2023年,元宇宙的泡沫破裂显得愈发明显,两家此前对元宇宙志在必得的互联网巨头,先后传出了裁撤相关业务线的消息。

今年1月初,腾讯XR业务就被爆出已经停止运营,近期又传出腾讯已正式解散XR团队,该团队下辖的9个中心约300名将获得两个月缓冲期,寻找内部活水或是外部机会。

而从腾讯XR团队去年至今的相关动态来看,业务收缩应该已经早有迹象,去年10月,腾讯收购黑鲨手机案搁浅,次月,腾讯XR业务负责人沈黎也宣布离职。

尽管腾讯方面回应称,并不存在解散XR团队的说法,但也承认了正在变更XR业务发展路径,并且进行了相关团队调整。

和腾讯一样,另一家大厂字节跳动也在进行着业务调整,其旗下的虚拟现实品牌PICO于近期进行了新一轮人员优化,约15%的员工受到影响。

快手的元宇宙业务也在今年2月宣告搁浅,其元宇宙负责人马英武已经宣布离职,马英武在朋友圈中发文表示:“项目的并转或者关闭,这是大公司一件很正常的商业决策逻辑,在降本增效大环境下,非常正常。”

国外的元宇宙玩家们过得也并不如意,首当其冲的是名字都改了的Meta,股价一路缩水之后,Meta2022年的营收也历史性的出现了下滑,净利润更是暴跌了31%。

微软和苹果也在重新评估着元宇宙的业务前景,据外媒报道,微软于今年2月已经解散了仅成立四个月的工业元宇宙应用团队。而苹果本来去年就该发售的头显设备,也再次传出了延期的消息。

仅仅在一年多以前,元宇宙还是万众追捧的创新风口,但如今,ChatGPT成为了新的潮流代表,昔日宠儿已经成为了明日黄花。

2、元宇宙还差点啥

因为某个人的入场,导致行业陷入低谷,这当然是一句玩笑话。罗永浩作为业内“追风人”的代表,早年间做过网站,后来又投身手机行业,也曾短期涉足电子烟,虽然这些创业经历都以不太圆满的方式收场,但总归也有过亮眼时刻。

而从老罗过往遭遇的行业低谷来看,有的是因为政策原因,有的则是囿于大环境,而这次在元宇宙领域的创业,则似乎是起得太早,还没等到赶集的时候。

中国电子工业标准化技术协会部长王连升在近期接受采访时表示,“前期过高的市场预期及炒作,让元宇宙产业未真正实质性落地却先火起来。”

王连升同时也强调:“目前,元宇宙产业依然处于概念和原型阶段,规模商业化落地为时尚早。”

大企业在现阶段选择战略性的收缩元宇宙业务,其实逻辑也不难理解,在商业化前景并不明朗的情况下,也无需再做更多的试错,因为在资金实力和流量资源上尽占优势,完全可以等产业更加成熟后再进场收割。

罗永浩在宣布投身AR领域之后,其实也表达了对于距离行业成熟期还需很长时间的观点。2022年6月,罗永浩在接受采访时就曾表示,现在就强行发售产品的公司,一定是卖一部亏一部。行业普遍估计商业化条件大概会在五年左右基本成熟。

而罗永浩现阶段和其团队在做的,是用五年左右的时间窗口和几千个人的年工程量,打造出一个消费级别的产品。

而纵观目前市面上的一些产品,字节跳动的PICO尽管硬件水平过关,但却迟迟没有诞生出内容爆款,这使得产品虽然功能炫酷,却缺少持续留住客户的根基,最终沦为“科技大玩具”。

而腾讯放弃收购黑鲨,苹果推迟发售头显设备,或许也是见到了目前行业内尚不成熟的一面,与其在懵懂中探索,倒不如让友商的子弹先飞一会。

3、科技圈里无新事

近几年来,科技圈内似乎形成了一个怪圈,每年都有新的产品或概念诞生,引各大公司竞折腰,但这种一拥而上的热潮往往来的快去的也快,还没等用户回过神,下一个所谓的“风口”就已经汹涌而至。

2021年初,ClubHouse大火,带动了一众“声音概念股”暴涨,音频社交风靡全球,国内也有众多企业宣布要做中国版的ClubHouse,但仅仅过了半年,这股“声音热”便迅速退烧,原产品的月下载量掉到了几十万上下。

2021年下半年,随着Facebook CEO扎克伯格将公司更名为Meta,元宇宙这一概念在全球范围内大举流行,众多企业宣称要在这一领域上压下重注。但时至今日,各大公司的元宇宙业务现状已经如前文所述,无论是投机者还是追风者,都已经做好离场的准备。

如今同样的剧情又在ChatGPT上面上演,站出来表态要追赶风口的似乎还是以前那一批公司,但结局能否逃脱过往的“魔咒”,恐怕用不了多久就能见真章。

回顾此前的行业经验,这些风口神话终结的原因也有相似之处,大公司一开始都想亲自下场,甚至摆出了All in的架势,但尝试过之后才发现,因为内外部种种原因,短期内无法贡献增量,甚至可能会拖累主业,于是选择了退到二线,寻求其他的参与方式。

而这些新技术和新产品的诞生,往往自身就带有一定的超前性,否则也不会引发如此大的市场期待,但这种期待一旦转化为长时间的蛰伏,可能就并非一些企业愿意见到了。

罗永浩宣布下场做AR时,定下的前期目标是给团队预留五年时间,一方面是打磨产品,一方面也是在等待行业红利期的到来。

“行业冥灯”都已经如此人间清醒了,那些希望通过元宇宙实现短期增长的大厂,似乎也该想想,当初在元宇宙上定目标时,是不是真的有些操之过急了。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腾讯

7.1k
  • 腾讯云海外客户累计突破万家,国际业务连续三年保持双位数增长
  • 腾讯云:海外客户已超10000家

快手

5.8k
  • 快手通报:一员工利用公司数据获利,严重违纪解除合同
  • 53只港股昨日获公司回购,腾讯控股、快手、药明生物回购金额最大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元宇宙失速,这次怨不得罗永浩

这一次在AR领域的重新启航,罗永浩似乎又再遇魔咒。

文丨螺旋实验室 牧歌

编辑丨坚果

在官宣回归科技圈半年多之后,罗永浩似乎又展现出了“行业冥灯”气质,其所投身的AR科技领域,在今年以来不断遇冷,多家大厂均传出了相关业务领域调整的消息。

罗永浩此前曾公开回应过关于“冥灯论”的话题,老罗表示,“网上有人说什么行业冥灯,这个说法我是完全不能同意,它更多只是一个时间上的巧合。”

罗永浩曾先后踏足过手机、电子烟等多个创业赛道,但不巧的是全都遭遇了行业寒冬,直到转战直播赛道后才有所好转,通过带货,老罗不仅还清了之前欠下的债务,还攒够了一波重回科技圈的本钱。

但是这一次在AR领域的重新启航,罗永浩似乎又再遇魔咒,众多大公司开始调转风向,使得这个赛道的前路开始变得不太明朗。

1、元宇宙不香了

进入到2023年,元宇宙的泡沫破裂显得愈发明显,两家此前对元宇宙志在必得的互联网巨头,先后传出了裁撤相关业务线的消息。

今年1月初,腾讯XR业务就被爆出已经停止运营,近期又传出腾讯已正式解散XR团队,该团队下辖的9个中心约300名将获得两个月缓冲期,寻找内部活水或是外部机会。

而从腾讯XR团队去年至今的相关动态来看,业务收缩应该已经早有迹象,去年10月,腾讯收购黑鲨手机案搁浅,次月,腾讯XR业务负责人沈黎也宣布离职。

尽管腾讯方面回应称,并不存在解散XR团队的说法,但也承认了正在变更XR业务发展路径,并且进行了相关团队调整。

和腾讯一样,另一家大厂字节跳动也在进行着业务调整,其旗下的虚拟现实品牌PICO于近期进行了新一轮人员优化,约15%的员工受到影响。

快手的元宇宙业务也在今年2月宣告搁浅,其元宇宙负责人马英武已经宣布离职,马英武在朋友圈中发文表示:“项目的并转或者关闭,这是大公司一件很正常的商业决策逻辑,在降本增效大环境下,非常正常。”

国外的元宇宙玩家们过得也并不如意,首当其冲的是名字都改了的Meta,股价一路缩水之后,Meta2022年的营收也历史性的出现了下滑,净利润更是暴跌了31%。

微软和苹果也在重新评估着元宇宙的业务前景,据外媒报道,微软于今年2月已经解散了仅成立四个月的工业元宇宙应用团队。而苹果本来去年就该发售的头显设备,也再次传出了延期的消息。

仅仅在一年多以前,元宇宙还是万众追捧的创新风口,但如今,ChatGPT成为了新的潮流代表,昔日宠儿已经成为了明日黄花。

2、元宇宙还差点啥

因为某个人的入场,导致行业陷入低谷,这当然是一句玩笑话。罗永浩作为业内“追风人”的代表,早年间做过网站,后来又投身手机行业,也曾短期涉足电子烟,虽然这些创业经历都以不太圆满的方式收场,但总归也有过亮眼时刻。

而从老罗过往遭遇的行业低谷来看,有的是因为政策原因,有的则是囿于大环境,而这次在元宇宙领域的创业,则似乎是起得太早,还没等到赶集的时候。

中国电子工业标准化技术协会部长王连升在近期接受采访时表示,“前期过高的市场预期及炒作,让元宇宙产业未真正实质性落地却先火起来。”

王连升同时也强调:“目前,元宇宙产业依然处于概念和原型阶段,规模商业化落地为时尚早。”

大企业在现阶段选择战略性的收缩元宇宙业务,其实逻辑也不难理解,在商业化前景并不明朗的情况下,也无需再做更多的试错,因为在资金实力和流量资源上尽占优势,完全可以等产业更加成熟后再进场收割。

罗永浩在宣布投身AR领域之后,其实也表达了对于距离行业成熟期还需很长时间的观点。2022年6月,罗永浩在接受采访时就曾表示,现在就强行发售产品的公司,一定是卖一部亏一部。行业普遍估计商业化条件大概会在五年左右基本成熟。

而罗永浩现阶段和其团队在做的,是用五年左右的时间窗口和几千个人的年工程量,打造出一个消费级别的产品。

而纵观目前市面上的一些产品,字节跳动的PICO尽管硬件水平过关,但却迟迟没有诞生出内容爆款,这使得产品虽然功能炫酷,却缺少持续留住客户的根基,最终沦为“科技大玩具”。

而腾讯放弃收购黑鲨,苹果推迟发售头显设备,或许也是见到了目前行业内尚不成熟的一面,与其在懵懂中探索,倒不如让友商的子弹先飞一会。

3、科技圈里无新事

近几年来,科技圈内似乎形成了一个怪圈,每年都有新的产品或概念诞生,引各大公司竞折腰,但这种一拥而上的热潮往往来的快去的也快,还没等用户回过神,下一个所谓的“风口”就已经汹涌而至。

2021年初,ClubHouse大火,带动了一众“声音概念股”暴涨,音频社交风靡全球,国内也有众多企业宣布要做中国版的ClubHouse,但仅仅过了半年,这股“声音热”便迅速退烧,原产品的月下载量掉到了几十万上下。

2021年下半年,随着Facebook CEO扎克伯格将公司更名为Meta,元宇宙这一概念在全球范围内大举流行,众多企业宣称要在这一领域上压下重注。但时至今日,各大公司的元宇宙业务现状已经如前文所述,无论是投机者还是追风者,都已经做好离场的准备。

如今同样的剧情又在ChatGPT上面上演,站出来表态要追赶风口的似乎还是以前那一批公司,但结局能否逃脱过往的“魔咒”,恐怕用不了多久就能见真章。

回顾此前的行业经验,这些风口神话终结的原因也有相似之处,大公司一开始都想亲自下场,甚至摆出了All in的架势,但尝试过之后才发现,因为内外部种种原因,短期内无法贡献增量,甚至可能会拖累主业,于是选择了退到二线,寻求其他的参与方式。

而这些新技术和新产品的诞生,往往自身就带有一定的超前性,否则也不会引发如此大的市场期待,但这种期待一旦转化为长时间的蛰伏,可能就并非一些企业愿意见到了。

罗永浩宣布下场做AR时,定下的前期目标是给团队预留五年时间,一方面是打磨产品,一方面也是在等待行业红利期的到来。

“行业冥灯”都已经如此人间清醒了,那些希望通过元宇宙实现短期增长的大厂,似乎也该想想,当初在元宇宙上定目标时,是不是真的有些操之过急了。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