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1月重污染天数同比上升2.3%,生态环境部:烟花爆竹燃放等三原因导致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1月重污染天数同比上升2.3%,生态环境部:烟花爆竹燃放等三原因导致

2023年1月,全国优良天数比例同比增加0.9个百分点,但重污染天数比例也同比增加2.3个百分点,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共出现564天重污染,同比增加了239天。

1月6日,哈尔滨被雾气笼罩。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2023年2月21日,生态环境部通报1月环境空气质量状况显示,1月,全国339个地级及以上城市平均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为74.3%,同比上升0.9个百分点,但是,平均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数比例为5.4%,同比上升2.3个百分点。

具体来看,PM2.5平均浓度为55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8%;PM10平均浓度为87微克/立方米,同比上升14.5%;O3平均浓度为90微克/立方米,同比上升9.8%;SO2平均浓度为11微克/立方米,同比持平;NO2平均浓度为27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2.9%;CO平均浓度为1.3毫克/立方米,同比持平。

1月,168个重点城市中,拉萨、福州和海口市等城市空气质量相对较好,咸阳、西安和渭南市等城市空气质量相对较差,排名倒数前三。

生态环境监测司有关负责人介绍,2023年1月起,在每月全国环境空气质量状况通报中,增加了全国、京津冀及周边地区“2+26”城市、长三角、汾渭平原等三大重点区域重污染天数比例情况,三大重点区域当月及累计月发生重污染天的城市名单及天数。

“主要基于以下两点考虑:一是通过信息公开,倒逼地方政府特别是重污染天数较多的城市,进一步加大污染防治工作力度,切实改善环境空气质量;二是通过信息公开,有利于保障公众环境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推动公众参与,强化舆论监督。”该负责人表示。

数据显示,1月,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平均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数比例为11.2%,同比上升2.9个百分点,长三角地区平均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数比例为2.1%,同比上升1.2个百分点,汾渭平原平均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数比例为18.5%,同比上升8.2个百分点。

涉及城市方面,京津冀及周边地区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数较多的城市为濮阳、郑州、聊城、菏泽、济宁等城市。其中,排名前三的濮阳、郑州和聊城重污染天数分别为10天、9天、8天。但是,北京1月份未发生重度及以上污染天。

长三角地区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数较多的城市为亳州、阜阳、徐州、宿迁等城市。汾渭平原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数较多的城市为咸阳、西安、渭南等城市。其中位于陕西的咸阳、西安和渭南重污染天数分别达到12天、11天和10天。

1月空气重污染同比增加的原因是什么?生态环境监测司负责人介绍,2023年1月,全国优良天数比例同比增加0.9个百分点,但重污染天数比例也同比增加2.3个百分点,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共出现564天重污染,同比增加了239天,主要是重点区域跨年持续重污染过程、春节期间烟花爆竹燃放以及沙尘天气同比偏多等三方面因素共同影响导致。

首现,2023年元旦前后,我国出现了近三年来持续时间最长、影响范围最广、污染程度最重的跨年重污染过程,重污染过程从12月27日开始持续至1月13日结束,污染范围波及京津冀及周边地区、汾渭平原、长江中游城市群、成渝地区、东北地区、天山北坡城市群等区域。本次过程共计15个省份104个地级及以上城市出现重污染,对今年1月全国重污染天的贡献为357天次,已经超过2022年1月全月重污染天数。

造成跨年持续性重污染的原因,一方面由于我国大气主要污染物排放量仍然较大,另一方面与大范围持续性静稳气象条件有关。气象资料显示,2022年12月27日至2023年1月6日,北方西伯利亚高压中心持续滞留于蒙古国一带,我国华北南部、华东地区等压线稀疏、大范围长时间静稳,同时叠加大范围高湿、逆温等不利要素,导致PM2.5污染持续积累与长时间滞留,造成本次跨年重污染过程。

其次,1月21日至27日为我国农历新年假期,受到烟花爆竹集中燃放以及扩散条件不利影响,全国共有16个省份共60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累计出现76天次因烟花爆竹燃放导致的重污染天,其中农历除夕、初一、初二分别有11、55、10个城市达到重污染。重污染城市的分布范围较广,主要分布在河南、山东、湖南、陕西、辽宁、吉林等省份,其中河南省漯河、周口市2个城市持续三天重污染,常德、益阳、西安、咸阳、渭南、汉中、亳州、济宁、郑州、开封、濮阳、商丘等12个城市连续两天达到重度污染。

此外,今年1月也受到了较多沙尘天气影响,全国339个地级及以上城市受沙尘天气影响的天数达770天,明显多于去年同期,其中沙尘导致的重污染天数为77天,同比增加76天,为近五年1月第二多。出现沙尘重污染的城市主要分布在内蒙古、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等西北地区,主要时段为1月12日至13日。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1月重污染天数同比上升2.3%,生态环境部:烟花爆竹燃放等三原因导致

2023年1月,全国优良天数比例同比增加0.9个百分点,但重污染天数比例也同比增加2.3个百分点,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共出现564天重污染,同比增加了239天。

1月6日,哈尔滨被雾气笼罩。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2023年2月21日,生态环境部通报1月环境空气质量状况显示,1月,全国339个地级及以上城市平均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为74.3%,同比上升0.9个百分点,但是,平均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数比例为5.4%,同比上升2.3个百分点。

具体来看,PM2.5平均浓度为55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8%;PM10平均浓度为87微克/立方米,同比上升14.5%;O3平均浓度为90微克/立方米,同比上升9.8%;SO2平均浓度为11微克/立方米,同比持平;NO2平均浓度为27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2.9%;CO平均浓度为1.3毫克/立方米,同比持平。

1月,168个重点城市中,拉萨、福州和海口市等城市空气质量相对较好,咸阳、西安和渭南市等城市空气质量相对较差,排名倒数前三。

生态环境监测司有关负责人介绍,2023年1月起,在每月全国环境空气质量状况通报中,增加了全国、京津冀及周边地区“2+26”城市、长三角、汾渭平原等三大重点区域重污染天数比例情况,三大重点区域当月及累计月发生重污染天的城市名单及天数。

“主要基于以下两点考虑:一是通过信息公开,倒逼地方政府特别是重污染天数较多的城市,进一步加大污染防治工作力度,切实改善环境空气质量;二是通过信息公开,有利于保障公众环境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推动公众参与,强化舆论监督。”该负责人表示。

数据显示,1月,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平均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数比例为11.2%,同比上升2.9个百分点,长三角地区平均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数比例为2.1%,同比上升1.2个百分点,汾渭平原平均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数比例为18.5%,同比上升8.2个百分点。

涉及城市方面,京津冀及周边地区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数较多的城市为濮阳、郑州、聊城、菏泽、济宁等城市。其中,排名前三的濮阳、郑州和聊城重污染天数分别为10天、9天、8天。但是,北京1月份未发生重度及以上污染天。

长三角地区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数较多的城市为亳州、阜阳、徐州、宿迁等城市。汾渭平原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数较多的城市为咸阳、西安、渭南等城市。其中位于陕西的咸阳、西安和渭南重污染天数分别达到12天、11天和10天。

1月空气重污染同比增加的原因是什么?生态环境监测司负责人介绍,2023年1月,全国优良天数比例同比增加0.9个百分点,但重污染天数比例也同比增加2.3个百分点,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共出现564天重污染,同比增加了239天,主要是重点区域跨年持续重污染过程、春节期间烟花爆竹燃放以及沙尘天气同比偏多等三方面因素共同影响导致。

首现,2023年元旦前后,我国出现了近三年来持续时间最长、影响范围最广、污染程度最重的跨年重污染过程,重污染过程从12月27日开始持续至1月13日结束,污染范围波及京津冀及周边地区、汾渭平原、长江中游城市群、成渝地区、东北地区、天山北坡城市群等区域。本次过程共计15个省份104个地级及以上城市出现重污染,对今年1月全国重污染天的贡献为357天次,已经超过2022年1月全月重污染天数。

造成跨年持续性重污染的原因,一方面由于我国大气主要污染物排放量仍然较大,另一方面与大范围持续性静稳气象条件有关。气象资料显示,2022年12月27日至2023年1月6日,北方西伯利亚高压中心持续滞留于蒙古国一带,我国华北南部、华东地区等压线稀疏、大范围长时间静稳,同时叠加大范围高湿、逆温等不利要素,导致PM2.5污染持续积累与长时间滞留,造成本次跨年重污染过程。

其次,1月21日至27日为我国农历新年假期,受到烟花爆竹集中燃放以及扩散条件不利影响,全国共有16个省份共60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累计出现76天次因烟花爆竹燃放导致的重污染天,其中农历除夕、初一、初二分别有11、55、10个城市达到重污染。重污染城市的分布范围较广,主要分布在河南、山东、湖南、陕西、辽宁、吉林等省份,其中河南省漯河、周口市2个城市持续三天重污染,常德、益阳、西安、咸阳、渭南、汉中、亳州、济宁、郑州、开封、濮阳、商丘等12个城市连续两天达到重度污染。

此外,今年1月也受到了较多沙尘天气影响,全国339个地级及以上城市受沙尘天气影响的天数达770天,明显多于去年同期,其中沙尘导致的重污染天数为77天,同比增加76天,为近五年1月第二多。出现沙尘重污染的城市主要分布在内蒙古、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等西北地区,主要时段为1月12日至13日。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