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复苏之后,成都电影院迎来“满江红”?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复苏之后,成都电影院迎来“满江红”?

超过去年同期,向疫情前成绩努力。

“春节档”作为国内电影市场的最大档期,已于上个月落下帷幕。在《流浪地球2》《满江红》等优质影片领衔下,收获较理想结果。

据灯塔专业版数据显示,1月21日-1月27日期间,全国产生电影总票房超67亿元人民币,这一数字仅次于2021年春节档,观影人次达到1.29亿,无疑可视作今年电影市场的开门红。

今年春节档的影片阵容 图源:网络

从各省数据来看,四川省点表现亮眼,票房超过3.7亿元,位居全国第六,增值税开票数据显示,四川省春节期间电影放映销售收入同比增长5.49%。此外,成都票房达1.44亿元,在春节档城市榜上连续两年高居第三,仅次于上海和北京,显现了成都对于文化消费的热衷。

取得以上理想成绩,除了内容较优质和消费的报复性反弹,政府部门真金白银的消费补贴同样“功不可没”。今年1月1日起至4月30日,四川省开启了电影图书消费券发放活动,以“乐享书影 文化惠民”为主题,总计投入1000万元用于发放电影图书消费券,其中600万元用于电影消费券发放,400万元用于图书消费券发放,其中电影消费券包含立减、买一赠一等多种形式,消费者领取后可在当周内使用。

四川推出的文化消费补贴活动

截至2月22日,成都地区今年已收获票房共计35289万元,几乎持平2022年前两个月的35366万元,本月还剩6天,将大概率超越这一成绩。

除了更理想的总体票房收入,影院的经营也趋于稳定。比起去年“朝不保夕”的经营,受惠逐渐稳定的大环境,影院的经营情况也日趋稳定。据灯塔专业版数据,截至2月15日,全省的影院营业率达到85.2%,基本恢复至去年初的水平。

今年成都市影院的票房排名

据猫眼平台数据,目前整个成都市共计272家影院处于营业状态,就整体布局数量而言,已超过北京市的230家。但在分布密度上,距离上海市的290家还有较大距离。良好的位置分布同样有助于电影消费的增长,因此,随着成都在商业方面的不断发展,和商场几乎“强绑定”的影院仍有发展空间。

“观影团”是近些年开始流行的模式,主要流行在一二线城市。观影团组织方直接同电影发行方联系,以首映甚至提前于公映档期的时间进行包场观影,观众可以免费观影,对于影片有助于提前推广口碑,对于承办影院也是一笔可观的收益。

购票平台上的观影团活动

市场的另一重利好则来自于供应端的“放宽”:自春节假期复工后,几乎每个工作日都有院线新片定档,其中不乏提前4个月定档宣传的影片,为出品方的宣发工作和影院的准备工作都留足了空间,这一情况在去年较为少见。

更关键的利好是,未来两个月,几乎每周末都能保证有1至2部中高体量影片公映,有效填充了非热门档期。同时在供应种类上,海外引进片的数量有所提高,阔别的三年的“漫威”系列电影也在2月重返内地市场,英国、日本、泰国等国出品的影片也将陆续同内地观众见面。此外,据有关人士透露,以“香港电影展”为首的一系列影展活动也将在三月起陆续登陆成都,将进一步丰富影院观影的选择空间。

拥有稳定的供应,于是票价也趋于稳定。据猫眼研究院报告显示,今年春节档电影平均票价52.3元,比去年降低0.47元,是七年来首降。商家的“一锤子买卖”的心态有所抑制,符合预期的票价也有助于影院的持续经营。在成都,就有几家低价影院受到了影迷们的赞誉,几乎所有公映电影都可以以30元以内的价格观看。

一家位于成都成华区的电影院的价格

截至目前,全年影院观影已突破2亿人次,成都地区也超过767万人次。可以说电影院的生意已有起色,但作为服务和娱乐行业,复苏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从疫情三年的“家庭娱乐”重新建立起公众的观影习惯,需要更多努力。

不过随着大环境转为“发展经济”模式,电影市场开始受到各方支援,已拥有冲击更好成绩的资本。据相关预测,2023全年票房成绩预计有望突破500亿元(2022年全国票房299亿元,最高纪录为2019年的641亿元)。经过春节档期之后,如今已达目标的1/5,但全年票房高峰也仅剩五一、暑期和国庆三个档期,所以最终是否能如愿丰收,还有待观望。

来源:你好天府公众号

原标题:复苏之后,成都电影院迎来“满江红”?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复苏之后,成都电影院迎来“满江红”?

超过去年同期,向疫情前成绩努力。

“春节档”作为国内电影市场的最大档期,已于上个月落下帷幕。在《流浪地球2》《满江红》等优质影片领衔下,收获较理想结果。

据灯塔专业版数据显示,1月21日-1月27日期间,全国产生电影总票房超67亿元人民币,这一数字仅次于2021年春节档,观影人次达到1.29亿,无疑可视作今年电影市场的开门红。

今年春节档的影片阵容 图源:网络

从各省数据来看,四川省点表现亮眼,票房超过3.7亿元,位居全国第六,增值税开票数据显示,四川省春节期间电影放映销售收入同比增长5.49%。此外,成都票房达1.44亿元,在春节档城市榜上连续两年高居第三,仅次于上海和北京,显现了成都对于文化消费的热衷。

取得以上理想成绩,除了内容较优质和消费的报复性反弹,政府部门真金白银的消费补贴同样“功不可没”。今年1月1日起至4月30日,四川省开启了电影图书消费券发放活动,以“乐享书影 文化惠民”为主题,总计投入1000万元用于发放电影图书消费券,其中600万元用于电影消费券发放,400万元用于图书消费券发放,其中电影消费券包含立减、买一赠一等多种形式,消费者领取后可在当周内使用。

四川推出的文化消费补贴活动

截至2月22日,成都地区今年已收获票房共计35289万元,几乎持平2022年前两个月的35366万元,本月还剩6天,将大概率超越这一成绩。

除了更理想的总体票房收入,影院的经营也趋于稳定。比起去年“朝不保夕”的经营,受惠逐渐稳定的大环境,影院的经营情况也日趋稳定。据灯塔专业版数据,截至2月15日,全省的影院营业率达到85.2%,基本恢复至去年初的水平。

今年成都市影院的票房排名

据猫眼平台数据,目前整个成都市共计272家影院处于营业状态,就整体布局数量而言,已超过北京市的230家。但在分布密度上,距离上海市的290家还有较大距离。良好的位置分布同样有助于电影消费的增长,因此,随着成都在商业方面的不断发展,和商场几乎“强绑定”的影院仍有发展空间。

“观影团”是近些年开始流行的模式,主要流行在一二线城市。观影团组织方直接同电影发行方联系,以首映甚至提前于公映档期的时间进行包场观影,观众可以免费观影,对于影片有助于提前推广口碑,对于承办影院也是一笔可观的收益。

购票平台上的观影团活动

市场的另一重利好则来自于供应端的“放宽”:自春节假期复工后,几乎每个工作日都有院线新片定档,其中不乏提前4个月定档宣传的影片,为出品方的宣发工作和影院的准备工作都留足了空间,这一情况在去年较为少见。

更关键的利好是,未来两个月,几乎每周末都能保证有1至2部中高体量影片公映,有效填充了非热门档期。同时在供应种类上,海外引进片的数量有所提高,阔别的三年的“漫威”系列电影也在2月重返内地市场,英国、日本、泰国等国出品的影片也将陆续同内地观众见面。此外,据有关人士透露,以“香港电影展”为首的一系列影展活动也将在三月起陆续登陆成都,将进一步丰富影院观影的选择空间。

拥有稳定的供应,于是票价也趋于稳定。据猫眼研究院报告显示,今年春节档电影平均票价52.3元,比去年降低0.47元,是七年来首降。商家的“一锤子买卖”的心态有所抑制,符合预期的票价也有助于影院的持续经营。在成都,就有几家低价影院受到了影迷们的赞誉,几乎所有公映电影都可以以30元以内的价格观看。

一家位于成都成华区的电影院的价格

截至目前,全年影院观影已突破2亿人次,成都地区也超过767万人次。可以说电影院的生意已有起色,但作为服务和娱乐行业,复苏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从疫情三年的“家庭娱乐”重新建立起公众的观影习惯,需要更多努力。

不过随着大环境转为“发展经济”模式,电影市场开始受到各方支援,已拥有冲击更好成绩的资本。据相关预测,2023全年票房成绩预计有望突破500亿元(2022年全国票房299亿元,最高纪录为2019年的641亿元)。经过春节档期之后,如今已达目标的1/5,但全年票房高峰也仅剩五一、暑期和国庆三个档期,所以最终是否能如愿丰收,还有待观望。

来源:你好天府公众号

原标题:复苏之后,成都电影院迎来“满江红”?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