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被OEM攻陷的盐步内衣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被OEM攻陷的盐步内衣

一边是品牌表现低迷,一边是贴牌需求旺盛,“两条腿走路”的盐步内衣似乎有失去平衡之虞。

2013年,内衣频道曾经写过一篇“盐步内衣”的专题,三年过后,内衣频道再次就盐步内衣进行一次梳理。与上次专题侧重历史的总结不同,本次专题侧重当下的反思。其实,在策划本次专题之时,编辑部犹豫徘徊了很久,拿不定主意的是,我们到底应该以什么态度、视觉、感情来写盐步内衣。是装聋作哑,还是冷静观察,是歌功颂德,还是理性分析。从最后交出的这几篇文章看,我们选择了后者。这可能存在争议,但没有争议的是,我们都关注关心着盐步内衣的发展。

品牌与贴牌

3月2日,盐步内衣协会举行了一次理事会议,出席会议的除了内衣界企业家之外,分管经济的政府官员也有出席。这次会议公布了协会年度工作的计划和进展,此外,还公布了政府对盐步内衣企业的具体扶持措施。

而在会议外,内衣频道的盐步内衣调研活动也同步展开。调研中,各企业家强调了行情不好给品牌带来的挑战和迷茫。事实上,内衣企业家感受到的挑战和迷茫并非无病呻吟,虽然不像上市企业那样有详实可查的财报,盐步内衣各大品牌业绩下滑的事实却也是人所共知。经过十多年的国外贴牌和近二十年的品牌运作,盐步内衣被行业誉为“二线”品牌的摇篮,而今,这个“二线”品牌的摇篮似乎重新回到二十年的那个贴牌时代,所不同的是,这次是国内贴牌占大头。

作为一个内衣集群地,盐步的面积并不大,内衣企业密密麻麻地分布在联安大道、盐步大道、河西大道、永青路、穗盐路等盐步的几条主干道上,街道的两侧林立着各式OEM贴牌广告,大大小小的OEM贴牌展厅也在街道两边鳞次栉比地分布着。

与之前单纯的外单贴牌不同,这一轮的贴牌对象多是国内企业,品牌商、连锁、微商、电商,或是代理商、终端商,都成为盐步贴牌厂家的客户。而提供贴牌服务的也不再仅限于中小企业,一些经营品牌的大企业也参与其中。

“盐步内衣90%以上的品牌都在‘两条腿走路’”一位不愿意公开姓名的职业经理人对内衣频道记者说,他所说的“两条腿”是指品牌与贴牌。

事实上,在盐步一边做品牌一边做OEM代工向来都是隐讳而众人皆知的事实。在大环境不理想的近几年时间里,品牌业绩下滑严重,贴牌产生的收益增幅很大。甚至有不少企业坦言品牌的业绩并不理想,基本都是靠OEM代工业务养着。随着区域连锁的兴起和微商的疯狂发展,贴牌风愈加火热,俨然成为盐步内衣的新名片。这和前几年盐步企业大肆宣传品牌的氛围形成了反差,现在,盐步内衣企业似乎不再谈品牌,做品牌的也少了前几年的雄心壮志。

一边是品牌表现低迷,一边是贴牌需求旺盛,“两条腿走路”的盐步内衣似乎有失去平衡之虞。

贴牌的背后

每种现象或行为背后都有一条线索连着过往和将来。盐步内衣贴牌盛行的背后也有这么一条线索,它折射的是盐步内衣品牌的低迷状态,以及基于这种状态的思维方式的转变。

虽然盐步内衣协会会长何炳祥在接受采访时强调了“盐步内衣整体上升”的趋势,但他也不得不承认“盐步内衣最大的挑战在于品牌业绩的下滑”的现实。事实上,近三年来,基于“代理+组合店”模式的品牌大范围出现了业绩下滑的现象。而随着连锁、电商、微商的崛起,盐步内衣的市场份额在被稀释的过程中,盐步内衣的企业也逐渐转型为这些新兴势力贴牌的生产商。

此外,区域品牌特别是区域连锁品牌的崛起也刺激了贴牌生产的强大产能。据内衣频道走访市场所得信息,近三年来,全国新增区域品牌和区域连锁近千家,这只是冰山一角,尚有很多未被我们所发掘的小品牌,如果加上电商品牌、微商品牌,新增品牌数量更是庞大,这些品牌大多数都是采取“轻公司”运作模式,将生产外包给贴牌企业。这对贴牌企业来说,在给企业带来了稳定收益的同时,一方面也耽延了自家品牌的生产节奏,另一方,也培养了更多的竞争对手。但在品牌收益日渐下滑的态势下,为了使企业的生产能力不空置,也必须接受严苛的贴牌条件。

“他们也是被逼的”凯诗芬董事长凌峰在描述着一现象时如此说。在他看来,盐步内衣出现这种现象的本质是“品牌被渠道绑架了,或者是被动迎合渠道。”受此影响,盐步内衣部分企业正在放弃对品牌的投入,部分则全面走上贴牌的道路,“这对一个集群地来说这是危险的”他说。

而一向在盐步内衣界以快人快语、雷厉风行著称的依黛丽董事长危志强也认同这种说法,“从营销的角度来讲,商业渠道,也就是代理制是目前影响盐步内衣品牌发展的最大因素。”。

事实上,自嘉莉诗上个世界90年代率先采用代理这种模式之后,盐步内衣的“二线”地位才得以确立,此外,危志强还告诉记者,盐步内衣正面临着产能严重过剩的问题。西维娅董事长任辉认可这种说法,在他看来,盲目生产是盐步内衣产能过剩的最大原因。

盐步的未来

虽然在品牌发展上受阻,但是OEM的火热也表示盐步的集群优势依然显著。比起潮汕内衣,它的品质感更高,比起小榄内衣,它的产业结构更合理,潜力也更大。

事实上,作为生产基地,盐步内衣的中高档定位以及高标准质量备受市场认可。与潮汕内衣集群品牌外逃不同的是,因为“盐步内衣”这块金字招牌,这里每年都吸引了一批外地企业和品牌迁入,特别是那些有心追求“二线”高度的品牌,对他们来说,扯上盐步就相当于镀了一层金,可以提升品牌价值。

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盐步内衣已经不能简单地理解为盐步人的盐步内衣,外部人才和外部品牌进驻的数量已经远远超越了本土品牌,这说明盐步内衣的内涵越来越丰富,而人才、技术与资本的聚集,必将成为盐步内衣进一步发展壮大的基石。

“外面很多企业慕名而来,说明盐步内这个产业集群地的品牌效应还是很大的。”盐步内衣协会会长何炳祥说。

盐步内衣协会秘书长黄卫清也表达了同样的看法,她也回击了贴牌会让盐步滑向纯生产加工基地的说法,“我相信盐步内衣界坚持做品牌的还是大有人在的”,她说,每个做企业的人都有自己的梦想,尤其是带有品牌情结的这些内衣人肯定想坚持自己的东西,但作为企业老板,也许都会让自己的企业生先存下来,调整好商业模式再去发展品牌。

在品牌业绩下滑的时下,对盐步内衣品牌仍旧保持信心的不止何炳祥和黄卫清,凯诗芬董事长凌峰也表示“盐步一定会有一些优秀的品牌能够在这个困局中成长起来”。凌峰的乐观源自他的思维逻辑:任何一个产业里面,做得好的品牌都应该有一个比例,而且危机背后便是机会,这个危机是随着消费者的成熟而产生的,会倒逼着上游做出调整,市场敏锐度比较高的人和品牌一定可以把握好这个机会。

但比起其他人对盐步内衣的看好,凌峰的乐观更为谨慎,“盐步内衣最大的障碍是企业老板本身”,他说,企业老板本人的思维和格局没有突破的话,企业变革的难度是很大的,没有一把手的支持,下面的变化是很难产生的,在凌峰看来这也是盐步内衣企业所面临的最大挑战。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被OEM攻陷的盐步内衣

一边是品牌表现低迷,一边是贴牌需求旺盛,“两条腿走路”的盐步内衣似乎有失去平衡之虞。

2013年,内衣频道曾经写过一篇“盐步内衣”的专题,三年过后,内衣频道再次就盐步内衣进行一次梳理。与上次专题侧重历史的总结不同,本次专题侧重当下的反思。其实,在策划本次专题之时,编辑部犹豫徘徊了很久,拿不定主意的是,我们到底应该以什么态度、视觉、感情来写盐步内衣。是装聋作哑,还是冷静观察,是歌功颂德,还是理性分析。从最后交出的这几篇文章看,我们选择了后者。这可能存在争议,但没有争议的是,我们都关注关心着盐步内衣的发展。

品牌与贴牌

3月2日,盐步内衣协会举行了一次理事会议,出席会议的除了内衣界企业家之外,分管经济的政府官员也有出席。这次会议公布了协会年度工作的计划和进展,此外,还公布了政府对盐步内衣企业的具体扶持措施。

而在会议外,内衣频道的盐步内衣调研活动也同步展开。调研中,各企业家强调了行情不好给品牌带来的挑战和迷茫。事实上,内衣企业家感受到的挑战和迷茫并非无病呻吟,虽然不像上市企业那样有详实可查的财报,盐步内衣各大品牌业绩下滑的事实却也是人所共知。经过十多年的国外贴牌和近二十年的品牌运作,盐步内衣被行业誉为“二线”品牌的摇篮,而今,这个“二线”品牌的摇篮似乎重新回到二十年的那个贴牌时代,所不同的是,这次是国内贴牌占大头。

作为一个内衣集群地,盐步的面积并不大,内衣企业密密麻麻地分布在联安大道、盐步大道、河西大道、永青路、穗盐路等盐步的几条主干道上,街道的两侧林立着各式OEM贴牌广告,大大小小的OEM贴牌展厅也在街道两边鳞次栉比地分布着。

与之前单纯的外单贴牌不同,这一轮的贴牌对象多是国内企业,品牌商、连锁、微商、电商,或是代理商、终端商,都成为盐步贴牌厂家的客户。而提供贴牌服务的也不再仅限于中小企业,一些经营品牌的大企业也参与其中。

“盐步内衣90%以上的品牌都在‘两条腿走路’”一位不愿意公开姓名的职业经理人对内衣频道记者说,他所说的“两条腿”是指品牌与贴牌。

事实上,在盐步一边做品牌一边做OEM代工向来都是隐讳而众人皆知的事实。在大环境不理想的近几年时间里,品牌业绩下滑严重,贴牌产生的收益增幅很大。甚至有不少企业坦言品牌的业绩并不理想,基本都是靠OEM代工业务养着。随着区域连锁的兴起和微商的疯狂发展,贴牌风愈加火热,俨然成为盐步内衣的新名片。这和前几年盐步企业大肆宣传品牌的氛围形成了反差,现在,盐步内衣企业似乎不再谈品牌,做品牌的也少了前几年的雄心壮志。

一边是品牌表现低迷,一边是贴牌需求旺盛,“两条腿走路”的盐步内衣似乎有失去平衡之虞。

贴牌的背后

每种现象或行为背后都有一条线索连着过往和将来。盐步内衣贴牌盛行的背后也有这么一条线索,它折射的是盐步内衣品牌的低迷状态,以及基于这种状态的思维方式的转变。

虽然盐步内衣协会会长何炳祥在接受采访时强调了“盐步内衣整体上升”的趋势,但他也不得不承认“盐步内衣最大的挑战在于品牌业绩的下滑”的现实。事实上,近三年来,基于“代理+组合店”模式的品牌大范围出现了业绩下滑的现象。而随着连锁、电商、微商的崛起,盐步内衣的市场份额在被稀释的过程中,盐步内衣的企业也逐渐转型为这些新兴势力贴牌的生产商。

此外,区域品牌特别是区域连锁品牌的崛起也刺激了贴牌生产的强大产能。据内衣频道走访市场所得信息,近三年来,全国新增区域品牌和区域连锁近千家,这只是冰山一角,尚有很多未被我们所发掘的小品牌,如果加上电商品牌、微商品牌,新增品牌数量更是庞大,这些品牌大多数都是采取“轻公司”运作模式,将生产外包给贴牌企业。这对贴牌企业来说,在给企业带来了稳定收益的同时,一方面也耽延了自家品牌的生产节奏,另一方,也培养了更多的竞争对手。但在品牌收益日渐下滑的态势下,为了使企业的生产能力不空置,也必须接受严苛的贴牌条件。

“他们也是被逼的”凯诗芬董事长凌峰在描述着一现象时如此说。在他看来,盐步内衣出现这种现象的本质是“品牌被渠道绑架了,或者是被动迎合渠道。”受此影响,盐步内衣部分企业正在放弃对品牌的投入,部分则全面走上贴牌的道路,“这对一个集群地来说这是危险的”他说。

而一向在盐步内衣界以快人快语、雷厉风行著称的依黛丽董事长危志强也认同这种说法,“从营销的角度来讲,商业渠道,也就是代理制是目前影响盐步内衣品牌发展的最大因素。”。

事实上,自嘉莉诗上个世界90年代率先采用代理这种模式之后,盐步内衣的“二线”地位才得以确立,此外,危志强还告诉记者,盐步内衣正面临着产能严重过剩的问题。西维娅董事长任辉认可这种说法,在他看来,盲目生产是盐步内衣产能过剩的最大原因。

盐步的未来

虽然在品牌发展上受阻,但是OEM的火热也表示盐步的集群优势依然显著。比起潮汕内衣,它的品质感更高,比起小榄内衣,它的产业结构更合理,潜力也更大。

事实上,作为生产基地,盐步内衣的中高档定位以及高标准质量备受市场认可。与潮汕内衣集群品牌外逃不同的是,因为“盐步内衣”这块金字招牌,这里每年都吸引了一批外地企业和品牌迁入,特别是那些有心追求“二线”高度的品牌,对他们来说,扯上盐步就相当于镀了一层金,可以提升品牌价值。

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盐步内衣已经不能简单地理解为盐步人的盐步内衣,外部人才和外部品牌进驻的数量已经远远超越了本土品牌,这说明盐步内衣的内涵越来越丰富,而人才、技术与资本的聚集,必将成为盐步内衣进一步发展壮大的基石。

“外面很多企业慕名而来,说明盐步内这个产业集群地的品牌效应还是很大的。”盐步内衣协会会长何炳祥说。

盐步内衣协会秘书长黄卫清也表达了同样的看法,她也回击了贴牌会让盐步滑向纯生产加工基地的说法,“我相信盐步内衣界坚持做品牌的还是大有人在的”,她说,每个做企业的人都有自己的梦想,尤其是带有品牌情结的这些内衣人肯定想坚持自己的东西,但作为企业老板,也许都会让自己的企业生先存下来,调整好商业模式再去发展品牌。

在品牌业绩下滑的时下,对盐步内衣品牌仍旧保持信心的不止何炳祥和黄卫清,凯诗芬董事长凌峰也表示“盐步一定会有一些优秀的品牌能够在这个困局中成长起来”。凌峰的乐观源自他的思维逻辑:任何一个产业里面,做得好的品牌都应该有一个比例,而且危机背后便是机会,这个危机是随着消费者的成熟而产生的,会倒逼着上游做出调整,市场敏锐度比较高的人和品牌一定可以把握好这个机会。

但比起其他人对盐步内衣的看好,凌峰的乐观更为谨慎,“盐步内衣最大的障碍是企业老板本身”,他说,企业老板本人的思维和格局没有突破的话,企业变革的难度是很大的,没有一把手的支持,下面的变化是很难产生的,在凌峰看来这也是盐步内衣企业所面临的最大挑战。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