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异质结元年何时来?东方日升吴雪林:目前回收成本是现实问题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异质结元年何时来?东方日升吴雪林:目前回收成本是现实问题

东方日升的异质结电池技术目前市场反馈如何?成本痛点在哪?

受访者提供

界面新闻记者 | 尹靖霏 陈慧东

在历经去年股价大跌23.56%后,2023年开年以来东方日升(300118.SZ)股价补涨,截至2月24日股价2个月内涨幅近23.93%,报30.76元/股。

股价震荡背后是资本市场对于电池路径技术的轮番炒作。TOPcon异质结、IBC、钙钛矿炒作不断。电池环节将是未来一段时间光伏行业的最大变数——这一点已成为业内共识。

作为异质结电池技术的代表方之一,东方日升产品中心高级经理吴雪林日前在在苏州举办的光能杯创新分享会上告诉界面新闻记者:“使用TOPcon电池4年可以收回成本,使用异质结电池可能要4年半或者5年收回成本,这也是一个较为现实的问题。但还是有大概占比在10%至20%的客户会选择技术较为领先的产品,因为从长远收益率考虑,异质结的投资收益率依然要是比TOPCon高。”

东方日升近年正在加大对异质结电池路线的资金投入, 2022年7月拟投152亿元押注15GWN型异质结电池片与15GW太阳能组件 东方日升的异质结电池技术目前市场反馈如何?成本痛点在哪?将何时实现真正的产业化、规模化?当前的异质结领域,垂直一体化巨头和新晋“玩家”众多,随之带来的竞争问题何解?

以下为界面新闻对吴雪林采访实录,内容有删节。

界面新闻:东方日升目前在实现异质结电池技术的产业化、规模化有何具体规划?2023年会否成为公司异质结电池产业化应用的元年?

吴雪林:与TOPcon电池片路线相比,异质结电池技术在电池片效率、发电量增益等方面具有碾压性的优势对于东方日升等异质结厂商来说,异质结电池的技术也是非常成熟的。之所以异质结厂商近年才开始着重布局这项技术,主要是因为三十年前日本松下将这套技术申请了专利保护,所以到了2015年以后专利解封后,国内厂商才开始考虑针对这项技术路线去着重投入。

东方日升在异质结电池技术路线其实发力较早,在2019年相关产线建成后,公司的异质结电池产品基本上已经行销全球,在东南亚、拉美、欧洲市场都有基础,在行业内算是在量产和销售经验各方面有先发优势。目前公司的“宁海5GW型超低碳高效异质结电池片项目”处于正常建设中,应当会在今年二季度,我们会把这5GW产能大批量地投放市场。

2022年到目前,可以说异质结电池技术发展处在明显的加速期,但2023年会否成为异质结电池产业化应用元年,关键还要看真正的产能或者是出货增量如何,以及技术路径取得的切实发展。

界面新闻:异质结和TOPcon技术路线之争尚未尘埃落定,您认为异质结电池何时会真正迎来技术和市场的爆发期?

吴雪林:目前制约异质结发展的主要因素是成本问题,因为异质结电池非硅成本比TOPcon高5分到1毛每瓦,这部分需要经由超薄(小于120微米)硅片来降本,即可做到组件端与TOPcon成本持平。

至于异质结电池何时会真正迎来技术和市场的爆发期,我觉得还需要等整个市场到时候去验证,因为这是一个长久性的过程。毕竟说实话我们在硅片、硅料等环节还不算是龙头,所以想走差异化竞争的路子,在大家更多地把精力时间放到TOPcon路线的同时,我们在异质结路线上成为先行者的一个角色。

具体异质结电池将在哪一年迎来爆发,如果公司异质结产品今年能达到20GW至30GW的电池片出货量,达到出货量占全球电池销量350GW的5%至10%的时候,基本上有机会出现爆发的机会,所以可以更多关注下半年出货量。

界面新闻:有业内人士认为,异质结电池是真正电池技术的迭代,会给相关企业研究、资金实力带来一些挑战。异质结电池技术路线比较适合新进入光伏行业的投资者,且要有一定的资本实力可以支持企业研发的持续性投入,在现有光伏行业的竞争格局下,先发展TOPcon电池技术来升级现有技术更为稳妥,需要的投资也相对更少。请问您是否认同这种说法?

吴雪林:首先,TOPcon与异质结电池片两个路线的本质性区别在于,前者是基于PERC光伏电池技术路线的基础上,叠加了一些提效的措施,延长了电池设备一段时间的寿命。

从本质上来讲,TOPcon只是承接了现有的电池片产能,让厂商现有的设备投资更大地发挥其投资价值。多数目前更着重于发展TOPcon技术路径的厂商也是基于延续其投资寿命考虑,新投入的产能更多地去考虑异质结技术则是一个较好的机会。

因此如果电池厂家以原有的产能去改造TOPcon是非常明智的决定,因为改造TOPcon技术目前还能为企业带来一些溢价。但要是以全新产线大规模地去投入TOPcon可能就是在跟随大流了,全新产能直接上210尺寸的异质结是更明智的选择。

界面新闻:目前东方日升的客户对于异质结电池产品态度如何?

吴雪林:目前很大一部分客户还是保留着传统的思维,觉得是应当尽早地收回电站投资。但是至于考虑到长期的比如说25年30年的投资收益,成本差距就会被放在第二位。比如使用TOPcon电池4年可以收回成本,使用异质结电池可能要4年半或者5年收回成本,这也是一个较为现实的问题。但还是有大概占比在10%至20%的客户会选择技术较为领先的产品,因为从长远收益率考虑,异质结的投资收益率的话依然还是比TOPCon要高的。

界面新闻:如您所说,目前只有10%至20%的客户认同异质结电池的投资思路,您会不会对市场的预期前景存在担忧?

吴雪林:两三年之内我不担忧。因为目前来看异质结的产品基本市场上供不应求,当然客户会考虑价格是否优惠的问题,所以异质结厂商前期可能存在让利、成本打平,甚至稍微亏一点的问题。但对于我们的央国企、国外的客户,都认为异质结产品的性能、受市场欢迎程度等方面更优秀。

界面新闻:预计在今年,公司异质结电池产品的降本增效会达到怎样的目标?

吴雪林:成本方面,目前我们异质结产品成本是比TOPcon高,但后续会通过技术发展实现成本水平看齐TOPcon,甚至会比TOPcon在业内更有竞争力。

界面新闻:异质结电池技术新晋“玩家”众多,多家企业正在进行大规模扩产。请问如何看待随之而来的市场竞争问题?

吴雪林:我认为至少在两三年以内,异质结厂家之间不会存在过于激烈的竞争,因为目前各家公司的异质结产品实际产能都不大,真正存在差异的只有产品设计,销售渠道与成本高低的问题。

产能过剩的问题反而更值得警惕。目前行业内也有很多公司在走异质结电池这条路线,据我所知,2023年TOPCon电池预估新增产能约在150GW到200GW,异质结电池预估新增产能40GW到60GW。但是预计明年新增的电池产能就不会那么多了,我认为很多公司在新建的产能里面大力投资TOPCon存在较高风险,因为一旦有天产业链成本大幅回落,新投资的电池产能也难逃过剩的命运。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东方日升

3.1k
  • 东方日升:预计2023年归母净利润13.2亿元-17亿元,同比增长39.73%-79.95%
  • 光伏工厂里有智能“载客师傅”和“调度员”,这是你想象的未来车间吗?|碳访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异质结元年何时来?东方日升吴雪林:目前回收成本是现实问题

东方日升的异质结电池技术目前市场反馈如何?成本痛点在哪?

受访者提供

界面新闻记者 | 尹靖霏 陈慧东

在历经去年股价大跌23.56%后,2023年开年以来东方日升(300118.SZ)股价补涨,截至2月24日股价2个月内涨幅近23.93%,报30.76元/股。

股价震荡背后是资本市场对于电池路径技术的轮番炒作。TOPcon异质结、IBC、钙钛矿炒作不断。电池环节将是未来一段时间光伏行业的最大变数——这一点已成为业内共识。

作为异质结电池技术的代表方之一,东方日升产品中心高级经理吴雪林日前在在苏州举办的光能杯创新分享会上告诉界面新闻记者:“使用TOPcon电池4年可以收回成本,使用异质结电池可能要4年半或者5年收回成本,这也是一个较为现实的问题。但还是有大概占比在10%至20%的客户会选择技术较为领先的产品,因为从长远收益率考虑,异质结的投资收益率依然要是比TOPCon高。”

东方日升近年正在加大对异质结电池路线的资金投入, 2022年7月拟投152亿元押注15GWN型异质结电池片与15GW太阳能组件 东方日升的异质结电池技术目前市场反馈如何?成本痛点在哪?将何时实现真正的产业化、规模化?当前的异质结领域,垂直一体化巨头和新晋“玩家”众多,随之带来的竞争问题何解?

以下为界面新闻对吴雪林采访实录,内容有删节。

界面新闻:东方日升目前在实现异质结电池技术的产业化、规模化有何具体规划?2023年会否成为公司异质结电池产业化应用的元年?

吴雪林:与TOPcon电池片路线相比,异质结电池技术在电池片效率、发电量增益等方面具有碾压性的优势对于东方日升等异质结厂商来说,异质结电池的技术也是非常成熟的。之所以异质结厂商近年才开始着重布局这项技术,主要是因为三十年前日本松下将这套技术申请了专利保护,所以到了2015年以后专利解封后,国内厂商才开始考虑针对这项技术路线去着重投入。

东方日升在异质结电池技术路线其实发力较早,在2019年相关产线建成后,公司的异质结电池产品基本上已经行销全球,在东南亚、拉美、欧洲市场都有基础,在行业内算是在量产和销售经验各方面有先发优势。目前公司的“宁海5GW型超低碳高效异质结电池片项目”处于正常建设中,应当会在今年二季度,我们会把这5GW产能大批量地投放市场。

2022年到目前,可以说异质结电池技术发展处在明显的加速期,但2023年会否成为异质结电池产业化应用元年,关键还要看真正的产能或者是出货增量如何,以及技术路径取得的切实发展。

界面新闻:异质结和TOPcon技术路线之争尚未尘埃落定,您认为异质结电池何时会真正迎来技术和市场的爆发期?

吴雪林:目前制约异质结发展的主要因素是成本问题,因为异质结电池非硅成本比TOPcon高5分到1毛每瓦,这部分需要经由超薄(小于120微米)硅片来降本,即可做到组件端与TOPcon成本持平。

至于异质结电池何时会真正迎来技术和市场的爆发期,我觉得还需要等整个市场到时候去验证,因为这是一个长久性的过程。毕竟说实话我们在硅片、硅料等环节还不算是龙头,所以想走差异化竞争的路子,在大家更多地把精力时间放到TOPcon路线的同时,我们在异质结路线上成为先行者的一个角色。

具体异质结电池将在哪一年迎来爆发,如果公司异质结产品今年能达到20GW至30GW的电池片出货量,达到出货量占全球电池销量350GW的5%至10%的时候,基本上有机会出现爆发的机会,所以可以更多关注下半年出货量。

界面新闻:有业内人士认为,异质结电池是真正电池技术的迭代,会给相关企业研究、资金实力带来一些挑战。异质结电池技术路线比较适合新进入光伏行业的投资者,且要有一定的资本实力可以支持企业研发的持续性投入,在现有光伏行业的竞争格局下,先发展TOPcon电池技术来升级现有技术更为稳妥,需要的投资也相对更少。请问您是否认同这种说法?

吴雪林:首先,TOPcon与异质结电池片两个路线的本质性区别在于,前者是基于PERC光伏电池技术路线的基础上,叠加了一些提效的措施,延长了电池设备一段时间的寿命。

从本质上来讲,TOPcon只是承接了现有的电池片产能,让厂商现有的设备投资更大地发挥其投资价值。多数目前更着重于发展TOPcon技术路径的厂商也是基于延续其投资寿命考虑,新投入的产能更多地去考虑异质结技术则是一个较好的机会。

因此如果电池厂家以原有的产能去改造TOPcon是非常明智的决定,因为改造TOPcon技术目前还能为企业带来一些溢价。但要是以全新产线大规模地去投入TOPcon可能就是在跟随大流了,全新产能直接上210尺寸的异质结是更明智的选择。

界面新闻:目前东方日升的客户对于异质结电池产品态度如何?

吴雪林:目前很大一部分客户还是保留着传统的思维,觉得是应当尽早地收回电站投资。但是至于考虑到长期的比如说25年30年的投资收益,成本差距就会被放在第二位。比如使用TOPcon电池4年可以收回成本,使用异质结电池可能要4年半或者5年收回成本,这也是一个较为现实的问题。但还是有大概占比在10%至20%的客户会选择技术较为领先的产品,因为从长远收益率考虑,异质结的投资收益率的话依然还是比TOPCon要高的。

界面新闻:如您所说,目前只有10%至20%的客户认同异质结电池的投资思路,您会不会对市场的预期前景存在担忧?

吴雪林:两三年之内我不担忧。因为目前来看异质结的产品基本市场上供不应求,当然客户会考虑价格是否优惠的问题,所以异质结厂商前期可能存在让利、成本打平,甚至稍微亏一点的问题。但对于我们的央国企、国外的客户,都认为异质结产品的性能、受市场欢迎程度等方面更优秀。

界面新闻:预计在今年,公司异质结电池产品的降本增效会达到怎样的目标?

吴雪林:成本方面,目前我们异质结产品成本是比TOPcon高,但后续会通过技术发展实现成本水平看齐TOPcon,甚至会比TOPcon在业内更有竞争力。

界面新闻:异质结电池技术新晋“玩家”众多,多家企业正在进行大规模扩产。请问如何看待随之而来的市场竞争问题?

吴雪林:我认为至少在两三年以内,异质结厂家之间不会存在过于激烈的竞争,因为目前各家公司的异质结产品实际产能都不大,真正存在差异的只有产品设计,销售渠道与成本高低的问题。

产能过剩的问题反而更值得警惕。目前行业内也有很多公司在走异质结电池这条路线,据我所知,2023年TOPCon电池预估新增产能约在150GW到200GW,异质结电池预估新增产能40GW到60GW。但是预计明年新增的电池产能就不会那么多了,我认为很多公司在新建的产能里面大力投资TOPCon存在较高风险,因为一旦有天产业链成本大幅回落,新投资的电池产能也难逃过剩的命运。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