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孟宝乐
数字化是一场革命,是不可逆转的时代潮流。放眼全球,数字经济正在成为重组要素资源、重塑经济结构、改变竞争格局的关键力量。
谁能在数字化转型这条新赛道上,率先实现技术变革,拓展应用空间,谁就能率先为高质量发展赋能,占据未来发展制高点。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建设数字中国。加快发展数字经济,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
山东在今年初印发的《山东省建设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中明确,要培育壮大数字经济,推进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倍增。
作为数字强省建设的龙头城市和核心阵地,省会济南拥有强大的数字经济产业集群,有着极为广阔的数字经济发展前景。
近年来,济南深入实施数字经济引领战略,率先提出打造数字先锋城市,多措并举、全力以赴做好数字经济发展文章,一个“数字经济高地”随之加速崛起,助推城市发展的“数字动能”在济南愈发强劲。

竞逐新赛道,抢滩数字经济制高点
数字经济是继农业经济、工业经济之后的主要经济形态,是驱动城市能级跃升的新引擎。
济南发展数字经济起步较早。近年来,数字经济已成为济南拉动经济的主要增长点、制胜发展的“利器”。
2022年,济南在数字经济领域持续领跑。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占比达到17%以上,数字经济规模占GDP比重达47%,发展水平已跃居2022全国城市排名第六,稳居全省首位。
具体而言,2022年,济南大数据与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实现营业收入5853.2亿元,同比增长15%,其中软件业务收入4382亿元,同比增长15.6%,增速高于全国4.4个百分点,大数据产业试点示范项目、首版次高端软件产品等数量均居全省第一位。
透过一系列亮眼的数据可以看到,蓬勃发展的数字经济正让济南这个低调的城市迸发出强劲实力,成就出城市发展的新气质和新格局。
时间回溯到2021年9月,《2021中国数字经济城市发展白皮书》发布,济南首次进入数字经济新一线城市。去年5月,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发布了首个《黄河流域数字新经济发展研究报告》,报告显示,在山东省内9个沿黄城市中,有8个进入黄河流域数字新经济城市20强榜单,济南更是位居榜首。
在山东16市数字经济发展中稳居首位、在黄河流域数字新经济城市20强榜单中拔得头筹、数字经济发展水平跻身2022全国城市排名第6位……在中国数字经济版图中,济南不仅占有一席之地,更以崛起成峰之势,加速推动区域经济发展奔涌向前。
此外,济南发挥中国软件名城优势,谋划实施部省市共建“中国算谷”重大产业生态项目,聚焦聚力打造算力产业新高地、数据汇聚共享新典范、未来智慧产业新航标,已成为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和国家工业互联网示范区“三区叠加”的城市,工业互联网和人工智能发展水平均居全国第8位。
在全国数字方阵中,凭借在数字经济领域的不断深耕,济南奋力打造山东省内领跑、全国一流的数字先锋城市,一个新的数字强省会强势崛起。

“数字引擎”动能澎湃,产业红利加速释放
当前,数字技术已成为驱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动力。数字经济本身不仅是新的经济增长点,更能够赋能千行百业,带动各个领域实现数字化升级
近年来,济南市深入实施工业强市战略和数字经济引领战略,打造先进制造业和数字经济两个万亿级产业高地,不仅吸引着高端数字产业链的加速集聚,还将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数字技术深度融合到实体经济中,持续赋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不断释放数字经济带来的产业红利。
以济南浪潮通软为例,目前浪潮通软已形成完备的工业软件体系,涵盖数字供应链、智能工厂、智能物流、设备服务等各个领域的关键应用,全面支撑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化变革。而依托浪潮智能制造云平台,中铁工业建设了“一中心,三示范”智能制造工厂,由粗放式工厂向数字化透明工厂转变,生产效率提升15%。
目前浪潮通软已为70%的央企、31%的中国500强提供数字化转型服务,携手中铁工业、特变电工、山水集团等企业成功打造智能制造标杆实践。
这只是济南数字经济发展的一个缩影。数字技术对经济发展的放大、叠加、倍增作用,为泉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2022年,济南四大主导产业规模持续壮大,集成电路、新能源汽车等战略性新兴产业蓬勃发展,新获批省“十强”产业“雁阵形”集群4个、领军企业4家、省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2个,8家企业入选中国制造业500强。“济南一号”“泉城一号”成功发射,济南成为全国首个完成商业航天“通信、导航、遥感”卫星全面布局的城市。
值得一提的是,济南软件行业试点示范持续领跑全省。新增省级工业互联网示范平台18个,总数达到52个,上云企业数量突破6万家。新增两化融合贯标企业182家,总数达到480家。获评省级智能制造场景36个,智能工厂7个,数字化车间5个,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15个,居全省前列。
当前,部省市共建的中国算谷重大生态项目、华为三大创新中心及区域总部、阿里区域总部、百度山东数据标注基地、科大讯飞英语北方听说总部、SAP北方智慧企业赋能中心、海康威视山东总部、东华软件东区总部基地、比亚迪半导体研发中心等项目已先后落地济南,为实现济南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将带来强劲动力。
数字经济的时代已悄然来临,起步早、发展快的济南必将在新一轮技术浪潮中抢抓机遇,以更新、更优的数字技术让更多行业迸发出汩汩活力,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城市现代化进程提供强大的“软实力”支撑。

精准施策,按下数字产业发展快进键
济南在数字经济领域取得的诸多成就,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政府在产业培育上的不断创新。
作为经济大省的省会,济南在力促数字经济发展方面可谓不遗余力。这座城市大力实施数字经济引领战略,着力构建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城市数字化协同发展,数字经济、数字社会、数字政府一体化推进的新格局。
早在2019年年初,济南就出台了促进先进制造业和数字经济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推出了“大力推进‘机器换人’、数字车间、数字工厂、智慧产业、智慧园区、智慧建筑,打造数字工厂(车间)示范项目”“对跨行业跨领域工业互联网平台,按不超过平台建设总投入的30%予以资助,最高资助2000万元”等众多举措,助力数字经济加快发展。
与此同时,济南全力以赴优化数字经济发展环境,明确提出设立济南市先进制造业和数字经济发展专项资金,市财政每年安排5亿元,用于支持先进制造业和数字经济发展。不懈努力之下,济南数字经济发展步伐不断提速,并迅速成为这座城市的发展新优势。
力促数字经济加快发展,济南所做的远不止如此。在2021年出台的《济南市“十四五”加快数字化高质量发展规划》中,济南明确提出了“到2025年,我市数字化发展水平走在全国前列,数字经济核心产业规模达到8000亿元,数字经济总规模占GDP比重达到52%,成为国内数字产业化发展核心区、产业数字化转型示范区、城市数字化建设引领区”。
2022年,数字济南建设全面铺开,构建起“1+4+N”总体框架体系,统筹数字机关、数字政府、数字经济、数字社会一体推进——数字政府治理服务效能不断增强,数字经济发展势头更为强劲,数据应用基础持续提升,数字化发展环境显著改善,数字化转型已逐步渗入济南发展的各领域各环节。
其中包括打造集成电路产业全产业链,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规模突破4500亿元,电子信息制造业产业规模突破1500亿元。实施“工赋泉城”专项行动,建设一批智能化工厂、数字化车间,加快建筑业数字化转型,深化服务业数字化发展,推进农业数字化升级。
此外,济南将加快算网一体化发展,积极融入“东数西算”工程,大力推进国家生态环境大数据监测超算云中心、国家健康医疗大数据中心(北方)等行业级数据中心建设,加快中国算谷公共算力平台建设和应用场景开放。数字经济占比达到48%以上,数字经济核心产业规模达到6000亿元。
数字化浪潮加速奔涌,城市进阶的新窗口已经开启。随着一系列促数字经济发展“济南策”的加快推进,目标高远,路径清晰的济南定将迸发出更加强劲的力量,为城市经济跃迁提供更为澎湃的动力,完成数字化时代的“蜕变升级”。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