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伪慈善短视频,喧嚣之后一地鸡毛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伪慈善短视频,喧嚣之后一地鸡毛

“伪慈善”已然成为许多网红的流量密码,“摆拍”“卖惨”成为这些网红消费社会爱心的利器。

界面新闻|蔡星卓

文 | 文化产业评论 李尽沙

编辑 | 半岛

近日,一位短视频博主“云南波波”拍摄了一系列视频,展示了大凉山中老人和小女孩的艰苦生活,并拿出3000元资助其生活。短视频最初获得了人们的赞同与支持,但却很快被爆料其视频存在多处造假,引来了人们的广泛关注、登顶热搜。

△封面新闻原始报道中被提及最多的“拍摄后拿走了2800元”

最终,“云南波波”被处以十五天行政拘留,其短视频账号被封禁。

尽管结局大快人心,但无法让人忽略的是,伪慈善短视频已经无数次伤害了人们的情感。监管力度越发严厉,但仍有人将原本温馨感人的互助故事当成了生意,无数次用虚假的慈善行为消费着人们的善良。

已经日渐心累的人们不禁要问,伪慈善短视频为何总是能够死灰复燃?

百试不厌的流量密码

早在直播与短视频刚刚兴起时,伪慈善就已经轰动一时。2016年11月,同样是在大凉山,“杰哥”“黑叔”等数十名主播召集村民摆拍捐赠现金及物资视频。

让人哭笑不得的是,真相能够公之于众,是因为造假团队内部产生矛盾分裂为若干个团伙,彼此以短视频揭露对方是在做假慈善。事件被曝光后引起了强烈的舆论反响,当地相关部门也对涉事主播做出严厉处罚,相关短视频平台随后开启专项整治,封禁了数十个类似的伪慈善账号。

△2016年11月6日,《成都商报》以《一次内讧击穿直播“伪慈善”》为题进行了整版报道

七年来,媒介环境迅速发展变化,但伪慈善短视频却总是用相似的剧本和发展走向一次次登上舞台。2021年前后更是集中出现了“韩文团队”“权哥讲情感”“龙浩哥”等伪慈善账号,都通过摆拍的方式激起人们的同情心、满足自己的利益诉求。

△“韩文团队”的造假行为曾经被《焦点访谈》报道

面对伪慈善乱象,相关短视频平台也曾多次重拳出击,通过专项整治行动等方式打击造假行为,对涉事主播进行封禁直播和封禁账号的处罚。公安机关也密切关注相关事件,予以相关行政处罚和刑事处罚。但在各大短视频平台上,仍然不断有运营团队通过欺骗当地民众或者直接雇佣演员,用精心设计的剧本表演出一段段看似感人的故事,不断透支人们的正义感和信任。

△2021年3月抖音发布《“卖惨带货、演戏炒作”违规行为处罚公示》,封禁“权哥讲情感”等伪慈善账号

变现至上的疯狂手段

伪慈善短视频为何屡禁不绝?对于造假者而言,低廉的造假成本却能够迅速换来人们的善意支持,丰富多样的盈利手段最终形成了难以拒绝的巨大利润空间:

粉丝的打赏支持是最基本的变现手段。对于网友而言,最直接普遍的奉献爱心的方式,就是通过手机前的简单操作对主播进行打赏,既是对主播奉献爱心行为的肯定,又期望主播能够将“刷礼物”等收益用于慈善用途。

最早的“杰哥”“黑叔”等造假主播,采取的获利方式就是将伪慈善视频与直播相结合,在直播的过程中一次次鼓动粉丝多刷礼物,许诺将把打赏的收入用于帮助需要的人。不知真相的粉丝们都相信能够通过这种方式传递爱心,使得上述两个造假团伙在短短一个月内就分别获益25万余元和23万余元。

△“杰哥”团队欺骗当地民众参与摆拍的发钱画面

粉丝的委托捐赠也同样会被造假者收入囊中。对于一些更希望直接帮助拍摄对象的网友,由于没有时间精力去实地探访、或者由于主播并不提供详细的地址与联络方式,只能希望由主播进行财物的转赠。这类网友数量较少,相对而言也更加谨慎,但是捐赠的财物最终也难逃被涉事主播据为己有。

带货变现是流量经济的最主要组成,自然也不会被放过。利字当头,既然故事是假的,商品也不会是良心正品。2021年被查的“权哥讲情感”是250w+的大V,就不满足于单纯的打赏和转赠,而是大胆向前、直播带货卖起了假货。

其中最为经典的故事,就是生病的孩子急需手术款,父亲却一走了之,为此权哥挺身而出要变卖其父珠宝厂中的库存。许多粉丝觉得既能够支持慈善、又能够买到实惠的珠宝,纷纷倾囊相助,最终却发现均为假货。

令人唏嘘的是,直到今天,“权哥讲情感”的伪慈善带假货事件只有抖音官方封禁账号的后续跟进,但消费者维权进展、对于主播的法律处理结果,至今也没有相关的跟踪报道。

△“看看新闻”最早曝光了“权哥讲情感”的假慈善带假货事件,粉丝现身说法讲述被骗经历

最令人瞠目结舌的,是更有大胆者直接将伪慈善与传销骗局直接挂钩,不仅利用了人们的善心,更将人们的贪欲放到最大。2020年出现的“慈音短视频”平台,就是号称将正能量短视频、公益直播、公益打赏、公益网点、志愿社区等融于一体的全新公益区块链平台。鼓励使用者通过每日刷视频、推广他人加入、实际现金投资等多种渠道赚收入、做慈善。

这一几乎叠满了上述所有buff、并紧扣区块链热点的“集大成者”,本质上就是传销平台。其造假的胆量之大、野心之大,已经难以用简单的伪慈善短视频来形容,尽管已经被取缔,但是至今也没有相关报道这一平台究竟套走了人们多少资金。

△已经被全面取缔的“慈音短视频”残留在网络中的一些痕迹

喧嚣之后的一地鸡毛

无论是大快人心的造假者被绳之以法、还是带有遗憾的不了了之,在无数次愤怒与失望之后,伪慈善短视频带给社会的,是久久无法愈合的创伤。

对于普通网友而言,支持慈善事业正在变成一件需要日渐谨慎的事情,甚至在善意被无数次消费后,热心逐渐变成了冷漠。多少年来,我国的慈善体系经受着一次次的冲击,人们先是对于官方的慈善机构感到失望,现在又是对勇敢做慈善的个体难以信任。“公益”“慈善”这样美好的名词,正在被迫承受越来越沉重的枷锁,让越来越多的人望而却步。

“疆域阿力木”长期坚持直播带货帮助农民创造收入,因为经常被网友质疑背景太假、用扔木桶的方式自证清白,结果意外走红网络,成为了众多网友进行二创的素材。但在人们的调侃与欢笑背后,却多少暗含着人们不敢付出信任的辛酸。

△真正热心慈善的博主不得不想尽办法自证清白

对于真正需要帮扶的民众而言,则是在巨大的落差之下,对“外来人”不再坦率热情,而是十足戒备。从最初受到帮助的喜悦与感动、到被收走资助的诧异与疑惑、再到等待承诺变为现实的煎熬与失落、最终到得知真相的伤心与愤恨,他们承受着巨大的内心煎熬。对于那些尚且年幼的儿童,更难以相信外面的世界是精彩而美好的。

2021年被曝光的造假博主“吕先生凉山行”,欺骗当地儿童参与拍摄,为了吸引关注甚至专门弄脏其脸颊,将他人的尊严视为无物。2016年受骗村民在接受采访时也说,在经历过这样的骗局后,村民们对于陌生人都产生了戒备心理,并且会叮嘱孩子们,“如果有陌生人来(村里),不要和他们说话”。

△“吕先生凉山行”靠编造孩子的悲惨身世吸引关注

助人者不敢给予、被助者不敢接纳,原本应该用于缩短彼此距离、让人与人紧密相连的互联网,在伪慈善短视频的无数次撕扯下,让不同群体渐行渐远。

结语

所幸的是,仍然有坚持本心的善良者以自己的方式坚持做公益、坚持凝聚网友的力量带来真实的改变,使得助人者与受助者还可以最终交汇在一起。这些真正经得住推敲与检验的慈善行为,让人们的善心还能够有所依靠。

而对于仍希望铤而走险、攫取利益的造假者,社会各界必须携手一致,让其违法成本不断上升,最终不敢尝试:对于民众,不能满足于动动手指就做慈善,而是有意识地验证信息;对于短视频平台,需要不断完善相关的内容审核机制与资质认证机制;对于政府部门,需要不断健全相关的监管规则、增强对于违法事件的追责与处罚力度;对于受助地和受助者,需要不断强化自身的媒介素养与法律素养,不断丰富自身的对外沟通渠道。

积累信任需要漫长的过程,但摧毁信任可能只在一瞬之间。但是无论怎样艰难,消除伪慈善短视频的漫漫长路,都必须走下去。这不能寄希望于造假者突然的良心发现,而是真正地需要“菩萨心肠”与“金刚手段”。

参考文献:

江龙 宦小淮:《他们在凉山做的这些事,把网友惹怒了!》,人民网,2016年11月20日,https://mp.weixin.qq.com/s/PnvkkB429hOiu6uAO7bwIQ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抖音

6k
  • Seaways出海:用TikTok爆品打开东南亚市场
  • 抖音、小红书等新兴渠道崛起,老牌电商服务商要如何跟上节奏?

快手

5.8k
  • 快手通报:一员工利用公司数据获利,严重违纪解除合同
  • 53只港股昨日获公司回购,腾讯控股、快手、药明生物回购金额最大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伪慈善短视频,喧嚣之后一地鸡毛

“伪慈善”已然成为许多网红的流量密码,“摆拍”“卖惨”成为这些网红消费社会爱心的利器。

界面新闻|蔡星卓

文 | 文化产业评论 李尽沙

编辑 | 半岛

近日,一位短视频博主“云南波波”拍摄了一系列视频,展示了大凉山中老人和小女孩的艰苦生活,并拿出3000元资助其生活。短视频最初获得了人们的赞同与支持,但却很快被爆料其视频存在多处造假,引来了人们的广泛关注、登顶热搜。

△封面新闻原始报道中被提及最多的“拍摄后拿走了2800元”

最终,“云南波波”被处以十五天行政拘留,其短视频账号被封禁。

尽管结局大快人心,但无法让人忽略的是,伪慈善短视频已经无数次伤害了人们的情感。监管力度越发严厉,但仍有人将原本温馨感人的互助故事当成了生意,无数次用虚假的慈善行为消费着人们的善良。

已经日渐心累的人们不禁要问,伪慈善短视频为何总是能够死灰复燃?

百试不厌的流量密码

早在直播与短视频刚刚兴起时,伪慈善就已经轰动一时。2016年11月,同样是在大凉山,“杰哥”“黑叔”等数十名主播召集村民摆拍捐赠现金及物资视频。

让人哭笑不得的是,真相能够公之于众,是因为造假团队内部产生矛盾分裂为若干个团伙,彼此以短视频揭露对方是在做假慈善。事件被曝光后引起了强烈的舆论反响,当地相关部门也对涉事主播做出严厉处罚,相关短视频平台随后开启专项整治,封禁了数十个类似的伪慈善账号。

△2016年11月6日,《成都商报》以《一次内讧击穿直播“伪慈善”》为题进行了整版报道

七年来,媒介环境迅速发展变化,但伪慈善短视频却总是用相似的剧本和发展走向一次次登上舞台。2021年前后更是集中出现了“韩文团队”“权哥讲情感”“龙浩哥”等伪慈善账号,都通过摆拍的方式激起人们的同情心、满足自己的利益诉求。

△“韩文团队”的造假行为曾经被《焦点访谈》报道

面对伪慈善乱象,相关短视频平台也曾多次重拳出击,通过专项整治行动等方式打击造假行为,对涉事主播进行封禁直播和封禁账号的处罚。公安机关也密切关注相关事件,予以相关行政处罚和刑事处罚。但在各大短视频平台上,仍然不断有运营团队通过欺骗当地民众或者直接雇佣演员,用精心设计的剧本表演出一段段看似感人的故事,不断透支人们的正义感和信任。

△2021年3月抖音发布《“卖惨带货、演戏炒作”违规行为处罚公示》,封禁“权哥讲情感”等伪慈善账号

变现至上的疯狂手段

伪慈善短视频为何屡禁不绝?对于造假者而言,低廉的造假成本却能够迅速换来人们的善意支持,丰富多样的盈利手段最终形成了难以拒绝的巨大利润空间:

粉丝的打赏支持是最基本的变现手段。对于网友而言,最直接普遍的奉献爱心的方式,就是通过手机前的简单操作对主播进行打赏,既是对主播奉献爱心行为的肯定,又期望主播能够将“刷礼物”等收益用于慈善用途。

最早的“杰哥”“黑叔”等造假主播,采取的获利方式就是将伪慈善视频与直播相结合,在直播的过程中一次次鼓动粉丝多刷礼物,许诺将把打赏的收入用于帮助需要的人。不知真相的粉丝们都相信能够通过这种方式传递爱心,使得上述两个造假团伙在短短一个月内就分别获益25万余元和23万余元。

△“杰哥”团队欺骗当地民众参与摆拍的发钱画面

粉丝的委托捐赠也同样会被造假者收入囊中。对于一些更希望直接帮助拍摄对象的网友,由于没有时间精力去实地探访、或者由于主播并不提供详细的地址与联络方式,只能希望由主播进行财物的转赠。这类网友数量较少,相对而言也更加谨慎,但是捐赠的财物最终也难逃被涉事主播据为己有。

带货变现是流量经济的最主要组成,自然也不会被放过。利字当头,既然故事是假的,商品也不会是良心正品。2021年被查的“权哥讲情感”是250w+的大V,就不满足于单纯的打赏和转赠,而是大胆向前、直播带货卖起了假货。

其中最为经典的故事,就是生病的孩子急需手术款,父亲却一走了之,为此权哥挺身而出要变卖其父珠宝厂中的库存。许多粉丝觉得既能够支持慈善、又能够买到实惠的珠宝,纷纷倾囊相助,最终却发现均为假货。

令人唏嘘的是,直到今天,“权哥讲情感”的伪慈善带假货事件只有抖音官方封禁账号的后续跟进,但消费者维权进展、对于主播的法律处理结果,至今也没有相关的跟踪报道。

△“看看新闻”最早曝光了“权哥讲情感”的假慈善带假货事件,粉丝现身说法讲述被骗经历

最令人瞠目结舌的,是更有大胆者直接将伪慈善与传销骗局直接挂钩,不仅利用了人们的善心,更将人们的贪欲放到最大。2020年出现的“慈音短视频”平台,就是号称将正能量短视频、公益直播、公益打赏、公益网点、志愿社区等融于一体的全新公益区块链平台。鼓励使用者通过每日刷视频、推广他人加入、实际现金投资等多种渠道赚收入、做慈善。

这一几乎叠满了上述所有buff、并紧扣区块链热点的“集大成者”,本质上就是传销平台。其造假的胆量之大、野心之大,已经难以用简单的伪慈善短视频来形容,尽管已经被取缔,但是至今也没有相关报道这一平台究竟套走了人们多少资金。

△已经被全面取缔的“慈音短视频”残留在网络中的一些痕迹

喧嚣之后的一地鸡毛

无论是大快人心的造假者被绳之以法、还是带有遗憾的不了了之,在无数次愤怒与失望之后,伪慈善短视频带给社会的,是久久无法愈合的创伤。

对于普通网友而言,支持慈善事业正在变成一件需要日渐谨慎的事情,甚至在善意被无数次消费后,热心逐渐变成了冷漠。多少年来,我国的慈善体系经受着一次次的冲击,人们先是对于官方的慈善机构感到失望,现在又是对勇敢做慈善的个体难以信任。“公益”“慈善”这样美好的名词,正在被迫承受越来越沉重的枷锁,让越来越多的人望而却步。

“疆域阿力木”长期坚持直播带货帮助农民创造收入,因为经常被网友质疑背景太假、用扔木桶的方式自证清白,结果意外走红网络,成为了众多网友进行二创的素材。但在人们的调侃与欢笑背后,却多少暗含着人们不敢付出信任的辛酸。

△真正热心慈善的博主不得不想尽办法自证清白

对于真正需要帮扶的民众而言,则是在巨大的落差之下,对“外来人”不再坦率热情,而是十足戒备。从最初受到帮助的喜悦与感动、到被收走资助的诧异与疑惑、再到等待承诺变为现实的煎熬与失落、最终到得知真相的伤心与愤恨,他们承受着巨大的内心煎熬。对于那些尚且年幼的儿童,更难以相信外面的世界是精彩而美好的。

2021年被曝光的造假博主“吕先生凉山行”,欺骗当地儿童参与拍摄,为了吸引关注甚至专门弄脏其脸颊,将他人的尊严视为无物。2016年受骗村民在接受采访时也说,在经历过这样的骗局后,村民们对于陌生人都产生了戒备心理,并且会叮嘱孩子们,“如果有陌生人来(村里),不要和他们说话”。

△“吕先生凉山行”靠编造孩子的悲惨身世吸引关注

助人者不敢给予、被助者不敢接纳,原本应该用于缩短彼此距离、让人与人紧密相连的互联网,在伪慈善短视频的无数次撕扯下,让不同群体渐行渐远。

结语

所幸的是,仍然有坚持本心的善良者以自己的方式坚持做公益、坚持凝聚网友的力量带来真实的改变,使得助人者与受助者还可以最终交汇在一起。这些真正经得住推敲与检验的慈善行为,让人们的善心还能够有所依靠。

而对于仍希望铤而走险、攫取利益的造假者,社会各界必须携手一致,让其违法成本不断上升,最终不敢尝试:对于民众,不能满足于动动手指就做慈善,而是有意识地验证信息;对于短视频平台,需要不断完善相关的内容审核机制与资质认证机制;对于政府部门,需要不断健全相关的监管规则、增强对于违法事件的追责与处罚力度;对于受助地和受助者,需要不断强化自身的媒介素养与法律素养,不断丰富自身的对外沟通渠道。

积累信任需要漫长的过程,但摧毁信任可能只在一瞬之间。但是无论怎样艰难,消除伪慈善短视频的漫漫长路,都必须走下去。这不能寄希望于造假者突然的良心发现,而是真正地需要“菩萨心肠”与“金刚手段”。

参考文献:

江龙 宦小淮:《他们在凉山做的这些事,把网友惹怒了!》,人民网,2016年11月20日,https://mp.weixin.qq.com/s/PnvkkB429hOiu6uAO7bwIQ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