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刘媛
10月12日下午,千和影业在京举行了一场携手郭敬明的战略合作发布会,宣布郭敬明成为该公司的明星股东。此外,该公司继投资了郭敬明的首部《爵迹》之后,还将与郭敬明合作未来的三部新作。
原本计划在3点开始的发布会比预计时间稍微延迟了一会儿,主持人为姗姗来迟的郭敬明解围,称后者是因为身体状态不佳的缘故。
不知道是不是为了与主办方千和影业共同营造一种“谦和”、“静铭”的氛围,以往在新片发布会现场谈笑风生、侃侃而谈的郭敬明这次在媒体面前的亮相则显得稍稍有些拘谨和匆忙,少了几分从容淡定以及往日的锋芒。
众所周知,在刚刚过去的国庆档,郭敬明的新片《爵迹》作为“国内首部真人CG大片”,上映了13天,目前累计票房仅有3.6亿。相比起《小时代》系列影片席卷18亿票房的神话,《爵迹》的表现可以说堪称惨败。
几天前,在《爵迹》路演的最后一站上海,郭敬明忽然情绪崩溃,哽咽落泪:“是不是因为我叫郭敬明,所以做什么都是错的?是不是只有我死了,你们才不会骂《爵迹》?”
相比上次的“失态”,这次郭敬明似乎显得比较平静,面对现场有记者问起爵迹票房不理想一事,他表态自己其实早有心理准备,还以《丁丁历险记》、《最终幻想》、《极地特快》举例表示,《爵迹》对于中国电影产业来说,它的意义不是票房,而是中国电影终于有这个类型了。
成立于2013年的千和影业可以说与郭敬明之前的绝大部分合作片厂相比资历尚浅,对于此次的“四部之约”,郭敬明对外界解释说是因为彼此对电影共同的热爱达成了这场合作。
事实上,郭敬明一贯以来的套路就是周旋于多家影视公司之间,但从不进行独家绑定。除了跟华策、中南传媒两家A股上市公司合作之外,郭敬明不仅在一家刚刚冲上新三板的公司和力辰光持股5%,还是乐视影业的自然人股东,同时也与腾讯影业等公司有影视剧版权开发方面的合作。
至于接下来与千和影业合作的三部影片究竟是什么,郭敬明在现场打起了“太极”,只透露说会跟自己以往作品区别开来,是不一样的类型,“我喜欢尝试新鲜的东西,未来的作品也会是那种看起来不像是郭敬明会去拍的类型。”
从《小时代》开始,每次电影上档,郭敬明都会遭遇严重的口碑危机,剧情粗制滥造、价值观扭曲、演员表演僵硬面瘫等批评声音,总是在社交媒体上制造一个又一个舆论焦点。尽管谩骂声此起彼伏,郭敬明却总是能赚得盆满钵满。但随着这次《爵迹》票房惨败、《幻城》收视低迷,媒体中开始出现了“郭敬明商业价值是否被透支”“粉丝带脑后郭敬将明何去何从”等质疑的声音。
对此,郭敬明不禁有些委屈,在现场向媒体大吐苦水:“我拍《小时代》票房好的时候,大家说我只有票房,现在到了《爵迹》大家又都问我,你的票房怎么没有那么好。我都不知道该怎么做才好了。”
此番《爵迹》遭遇“滑铁卢”,或许不仅仅使得郭敬明的金字招牌不再那么耀眼,还让他贴上了“票房毒药”的标签,可以说个人的IP价值受到极大伤害,也使他作为IP制造商、电影导演、乐视影业明星股东的商业价值遭受打击。郭敬明作为一个生意人,所面临的并不只有《爵迹》尴尬的票房成绩。他一手创立的最世文化,号称一直是他背后强有力的支撑,但随着旗下热门作者落落、安东尼的IP改编电影《剩者为王》与《陪安东尼度过漫长岁月》均以票房惨淡收场,“以文学作品培养基础粉丝群体,进行IP储存,IP发酵后发展影视作品,实现IP的升级变现”的伟大构想已无法照进现实。
几天前,郭敬明在《爵迹》图书的南京签售会上接受采访时表示,“过了30岁,精力没有年轻时旺盛,写作冲动也大不如前。”或许是在暗示,他的IP库可能将停止更新了。
“没有人永远需要郭敬明,但永远有人正需要着。”不知道他还记不记得曾经这句掷地有声的郭氏名言呢。
壹娱观察 刘媛yuan.liu@inyoutech.com
本文为作者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后台回复“转载”查看转载要求,添加yiyuguancha6开白名单。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