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一天接待四波人,投资人终于忙起来了|春天经济日记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一天接待四波人,投资人终于忙起来了|春天经济日记

开春了,一场大型的身体与情绪调整正在发生。

图片来源:Unsplash

界面新闻记者 | 李彪

开工不到两周,忙于各种开会和见人的嘉程资本创始合伙人李黎感觉已经连轴工作了好几个月。

最直观变化来自出差——“身体最先恢复流动”。

办公室位于上海张江高科技园区的某家早期风险投资机构总监宫羽发现,自从今年年初防控放开后,投资人、企业来张江出差的数量肉眼可见地变多。自己上周要跟被投公司约在张江聚会,提前一天都预约不到餐厅,把搜索范围扩大到金桥,直到十公里外的世纪公园,电话打了将近半个小时,最后才订上了聚会用的商务包厢。

投资人的高频出差地主要落在长三角、珠三角一带,集中于上海、深圳、广州等一线城市,还有一些新兴产业链城市,杭州、苏州、合肥、常州。以张江为例,作为上海科创中心建设的核心承载区,聚焦了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三大核心产业领域和创业孵化基地,每年都有大量的投资人去那里见人、谈项目。

根据上海市交通局最新发布的对外客运数据,截至2月15日、持续40天的春运期间,上海对外客运共计到发旅客2845.57万人次,同比2022年增长34%,接近2021年的2倍,已经达到了疫情前的六成水平。长三角地区的铁路客运数据显示,发送旅客6758.5万人次,同比增长35.5%,客流恢复到2019年的九成以上。

刚入行一年的早期投资机构投资经理张岩上周去苏州出差。拜访当地一家创业孵化机构时,对方告诉他已经是当天接待的第四拨投资人。“身边的投资人同行年后就开始四处出差,有的是发朋友圈,有的是线下碰到。像在苏州、杭州这几个投资人打卡中心,人一多起来,‘撞车' 是常有的事。”

时间拨回到2022年,投资行业却是另一幅景象。去年,易凯资本董事长王冉发了一条朋友圈,总结上半年的市场状态是:“保持基本正常的投资机构占比20-30%,步伐明显放缓的投资机构占比50-60%,剩下10-20%彻底躺平。”

机构躺平,投资人只能被动选择躺平。各种出差受阻,时不时因为办公室被封而转入居家办公,宫羽对去年的一大工作记忆就是数不清的线上会议,“线下转线上后,开的会比前几年多出好几倍,在家开会的次数要比公司更多。”

张岩是从大厂战略投资部门转行的风险投资人。他眼中,两份工作最大的不同就是投资人的日常更像是销售,许多项目都不是前期对接完成之后直接坐上谈判桌,而是需要从无到有靠频繁跑动拉关系、建立人脉才能找到机会。

身体被限制自由流动后,李黎过去一年的大多数时间都在“物理躺平与情绪躺平”之间拉锯。

新冠疫情前,李黎每年都会抽出时间安排国外出差,前往美国、欧洲考察前沿科技创新项目、同当地华人科技创业者、孵化器交流。去年9月,已经两年没有出国的李黎抓住了难得的机会飞美国,一路从东海岸到西海岸,参观了全球顶尖的生物科技公司Ginkgo、硅谷湾区、TechCrunch Disrupt 大会。

李黎去年参加TechCrunch大会,受访者提供

为了这趟海外行,10月份从香港返回的李黎不得先去深圳酒店隔离十天。从深圳湾口岸拖着大包小包进关之时,她忽然记起上一次通关都已经时隔六年,2016年恰好是从这里出关去香港与一个印度专程飞过来的创业者碰面。后面这位创业者建立的公司发展壮大成为印度当地的著名金融科技平台。

李黎回国通关去深圳隔离,受访者提供

“投资也好,聊项目也好,如果你没有面对面的感受,也不敢把一笔钱交给别人,或者说没有做线下的尽职调查,其实也很难判断一个公司真实的情况。”李黎说,“特别像 To B 领域的产业项目,需要进仓库、看订单,在地交流是建立信任的第一步。”

身体重新流动后,投资人与其所在行业都在经历一场大型的“情绪调整”。

去年上半年投资市场整体的募资、投资双双遇冷。根据清科数显示,中国私募股权市场去年某段时间处于半停滞状态,上半年的募资总额同比下滑10.3%,投资总额下滑54.9%。特别是传统受到资本追捧的赛道,互联网、食品饮料为主的消费品类、连锁及零售,投资金额遭遇断崖式下滑,缩水均超过80%。

钱的流动传递出市场情绪。根据中国国家信息中心下属机构中经数据统计,去年全国消费者信心指数破纪录地跌破90(自1999年以来的最低水平),且4月份之后始终徘徊在90之下。

市场情绪也从上到下蔓延到投资人的工作日常。

宫羽发现身边同行去年很多时间都被一种“做不了事”的巨大情绪笼罩,原先那种快速交换见闻、分享观点的投资人圈子突然就遇上了冷场。“以往大家聚一起可以聊的行业话题,像新技术、项目、回报率以及超额收益,去年好像都没什么热度。加上线下没办法随时约出来见面,大家更多愿意聊一些宏观趋势,比如经济复苏与中小企业受到的冲击。”

李黎做投资人前曾在《IT经理世界》做商业报道记者,转行科技早期投资后又经历过互联网行业的多个风口的变换。在她看来,就像人一样,情绪起伏有时可以看作周期的缩影,去年整个行业节奏慢下来后有了更多时间思考未来的大趋势这类问题。

以前年大热、去年熄火的新消费赛道为典型,就像是波峰与波谷的交替。“整个市场上前几年的确对新消费估过高了,再加上疫情期消费市场的低迷冲击。任何行业都有萌芽期到成长期,再到泡沫期和成熟期的过程。去年就是回调挤泡沫。”

李黎注意到,此前投资的一些消费品牌,创业团队去年都在重调目标,做好现金流和盈利管理后保持了良好的增长。“就像投资人理性管理自己的情绪一样,行业和市场终究都不是受情绪左右,它们有周期性的规律,不断在调整。真正的好公司不会彻底躺平,都是能够穿越周期的。”

与此同时,这种情绪现在随着身体的放开流动渐渐有了变化。

清科创业董事长倪正东在最近的投资界百人论坛演讲提到,年后再见到身边的投资人。虽然大家对于市场复苏或乐观或谨慎,态度不一,但“心情明显都好多了”,又重启了密集出差的飞行模式,“正月十五前后到达了小高潮,基本上是你约北京的投资人他们人在上海、香港,你约上海的投资人又都在北京。”

李黎最近安排上了自己近期的出差计划,也正在密集地为机构关注的硬科技项目做行业研究。年初的开工例会上,她跟同事坐在一起调侃《流浪地球2》电影中预示的可能投资方向。这部想象未来世界的科幻影片仿佛一瞬间又将大家拉回到了疫情之前的那种情绪——对前沿趋势和科技创新充满好奇,对投资机会随时保持亢奋。

“对我来说,整个市场复苏取决于多方面的因素,而非餐厅和机场人多了起来就能轻易下结论。但投资人忙起来更多可以第一时间感受到情绪变化。向前看也好,‘报复性出差’把失去的三年重新找回来也好,大家展现的都是另一种积极的心态。”

开春了,一场大型的身体与情绪调整正在发生。

(应采访对象要求,张岩为化名。)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一天接待四波人,投资人终于忙起来了|春天经济日记

开春了,一场大型的身体与情绪调整正在发生。

图片来源:Unsplash

界面新闻记者 | 李彪

开工不到两周,忙于各种开会和见人的嘉程资本创始合伙人李黎感觉已经连轴工作了好几个月。

最直观变化来自出差——“身体最先恢复流动”。

办公室位于上海张江高科技园区的某家早期风险投资机构总监宫羽发现,自从今年年初防控放开后,投资人、企业来张江出差的数量肉眼可见地变多。自己上周要跟被投公司约在张江聚会,提前一天都预约不到餐厅,把搜索范围扩大到金桥,直到十公里外的世纪公园,电话打了将近半个小时,最后才订上了聚会用的商务包厢。

投资人的高频出差地主要落在长三角、珠三角一带,集中于上海、深圳、广州等一线城市,还有一些新兴产业链城市,杭州、苏州、合肥、常州。以张江为例,作为上海科创中心建设的核心承载区,聚焦了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三大核心产业领域和创业孵化基地,每年都有大量的投资人去那里见人、谈项目。

根据上海市交通局最新发布的对外客运数据,截至2月15日、持续40天的春运期间,上海对外客运共计到发旅客2845.57万人次,同比2022年增长34%,接近2021年的2倍,已经达到了疫情前的六成水平。长三角地区的铁路客运数据显示,发送旅客6758.5万人次,同比增长35.5%,客流恢复到2019年的九成以上。

刚入行一年的早期投资机构投资经理张岩上周去苏州出差。拜访当地一家创业孵化机构时,对方告诉他已经是当天接待的第四拨投资人。“身边的投资人同行年后就开始四处出差,有的是发朋友圈,有的是线下碰到。像在苏州、杭州这几个投资人打卡中心,人一多起来,‘撞车' 是常有的事。”

时间拨回到2022年,投资行业却是另一幅景象。去年,易凯资本董事长王冉发了一条朋友圈,总结上半年的市场状态是:“保持基本正常的投资机构占比20-30%,步伐明显放缓的投资机构占比50-60%,剩下10-20%彻底躺平。”

机构躺平,投资人只能被动选择躺平。各种出差受阻,时不时因为办公室被封而转入居家办公,宫羽对去年的一大工作记忆就是数不清的线上会议,“线下转线上后,开的会比前几年多出好几倍,在家开会的次数要比公司更多。”

张岩是从大厂战略投资部门转行的风险投资人。他眼中,两份工作最大的不同就是投资人的日常更像是销售,许多项目都不是前期对接完成之后直接坐上谈判桌,而是需要从无到有靠频繁跑动拉关系、建立人脉才能找到机会。

身体被限制自由流动后,李黎过去一年的大多数时间都在“物理躺平与情绪躺平”之间拉锯。

新冠疫情前,李黎每年都会抽出时间安排国外出差,前往美国、欧洲考察前沿科技创新项目、同当地华人科技创业者、孵化器交流。去年9月,已经两年没有出国的李黎抓住了难得的机会飞美国,一路从东海岸到西海岸,参观了全球顶尖的生物科技公司Ginkgo、硅谷湾区、TechCrunch Disrupt 大会。

李黎去年参加TechCrunch大会,受访者提供

为了这趟海外行,10月份从香港返回的李黎不得先去深圳酒店隔离十天。从深圳湾口岸拖着大包小包进关之时,她忽然记起上一次通关都已经时隔六年,2016年恰好是从这里出关去香港与一个印度专程飞过来的创业者碰面。后面这位创业者建立的公司发展壮大成为印度当地的著名金融科技平台。

李黎回国通关去深圳隔离,受访者提供

“投资也好,聊项目也好,如果你没有面对面的感受,也不敢把一笔钱交给别人,或者说没有做线下的尽职调查,其实也很难判断一个公司真实的情况。”李黎说,“特别像 To B 领域的产业项目,需要进仓库、看订单,在地交流是建立信任的第一步。”

身体重新流动后,投资人与其所在行业都在经历一场大型的“情绪调整”。

去年上半年投资市场整体的募资、投资双双遇冷。根据清科数显示,中国私募股权市场去年某段时间处于半停滞状态,上半年的募资总额同比下滑10.3%,投资总额下滑54.9%。特别是传统受到资本追捧的赛道,互联网、食品饮料为主的消费品类、连锁及零售,投资金额遭遇断崖式下滑,缩水均超过80%。

钱的流动传递出市场情绪。根据中国国家信息中心下属机构中经数据统计,去年全国消费者信心指数破纪录地跌破90(自1999年以来的最低水平),且4月份之后始终徘徊在90之下。

市场情绪也从上到下蔓延到投资人的工作日常。

宫羽发现身边同行去年很多时间都被一种“做不了事”的巨大情绪笼罩,原先那种快速交换见闻、分享观点的投资人圈子突然就遇上了冷场。“以往大家聚一起可以聊的行业话题,像新技术、项目、回报率以及超额收益,去年好像都没什么热度。加上线下没办法随时约出来见面,大家更多愿意聊一些宏观趋势,比如经济复苏与中小企业受到的冲击。”

李黎做投资人前曾在《IT经理世界》做商业报道记者,转行科技早期投资后又经历过互联网行业的多个风口的变换。在她看来,就像人一样,情绪起伏有时可以看作周期的缩影,去年整个行业节奏慢下来后有了更多时间思考未来的大趋势这类问题。

以前年大热、去年熄火的新消费赛道为典型,就像是波峰与波谷的交替。“整个市场上前几年的确对新消费估过高了,再加上疫情期消费市场的低迷冲击。任何行业都有萌芽期到成长期,再到泡沫期和成熟期的过程。去年就是回调挤泡沫。”

李黎注意到,此前投资的一些消费品牌,创业团队去年都在重调目标,做好现金流和盈利管理后保持了良好的增长。“就像投资人理性管理自己的情绪一样,行业和市场终究都不是受情绪左右,它们有周期性的规律,不断在调整。真正的好公司不会彻底躺平,都是能够穿越周期的。”

与此同时,这种情绪现在随着身体的放开流动渐渐有了变化。

清科创业董事长倪正东在最近的投资界百人论坛演讲提到,年后再见到身边的投资人。虽然大家对于市场复苏或乐观或谨慎,态度不一,但“心情明显都好多了”,又重启了密集出差的飞行模式,“正月十五前后到达了小高潮,基本上是你约北京的投资人他们人在上海、香港,你约上海的投资人又都在北京。”

李黎最近安排上了自己近期的出差计划,也正在密集地为机构关注的硬科技项目做行业研究。年初的开工例会上,她跟同事坐在一起调侃《流浪地球2》电影中预示的可能投资方向。这部想象未来世界的科幻影片仿佛一瞬间又将大家拉回到了疫情之前的那种情绪——对前沿趋势和科技创新充满好奇,对投资机会随时保持亢奋。

“对我来说,整个市场复苏取决于多方面的因素,而非餐厅和机场人多了起来就能轻易下结论。但投资人忙起来更多可以第一时间感受到情绪变化。向前看也好,‘报复性出差’把失去的三年重新找回来也好,大家展现的都是另一种积极的心态。”

开春了,一场大型的身体与情绪调整正在发生。

(应采访对象要求,张岩为化名。)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