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云栖大会发布的“城市数据大脑”能够推广普及吗?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云栖大会发布的“城市数据大脑”能够推广普及吗?

城市大脑是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高新技术的深度应用,而这些技术在当前还不是完全成熟,其在城市中的应用能否取得预想中的效果还面临一定的挑战。

作者:岳忠

关于数据的应用,我们能够想到很多,但影响最大的莫过于城市管理中的应用,因为它惠及的并不局限在某个领域、某个行业,而是整个民生。在10月13日的杭州云栖大会上,杭州市政府就宣布了一个振奋人心的计划:为这座历史悠久的城市安装一个现代化的城市数据大脑。它是干什么的?能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杭州会否成为模板进而向全国推广?

城市大脑是什么?

杭州城市数据大脑的目标是通过收集城市的各项数据,对整个城市进行全局实时分析,自动调配公共资源,优化城市管理,最终使城市运行更加高效。杭州城市数据大脑的内核采用阿里人工智能技术,使用阿里自主研发的飞天操作系统,包含超大规模计算平台、数据采集系统、数据交换中心、开放算法平台、数据应用平台5大核心系统。

城市大脑的工作原理

如果以人脑作类比,那么数据采集系统就是“末梢神经”和“小脑”,负责源源不断向城市大脑输送数据,充当执行层;数据交换中心则是整个大脑的“脑核”,通过政府数据、互联网和社会数据的全面融合,提高数据的多维性和多样性,充当基础层;而开放算法平台是大脑的“皮质层”,主要是通过各类算法和模型的搭建,进行决策,充当决策层;最后,数据应用平台主要是把“大脑”的决策输出到城市管理和城市服务的各个场景中,充当输出层。

城市大脑效果如何

城市大脑拥有一套完整的信息收集、整理、反馈、计算、输出系统,人工智能在其中的应用使得城市大脑不仅在信息收集上更加高效、全面,计算处理上也更加快速。以交通领域的应用为例,如果通过人力来预判交通流量,仅仅是视频的分析都需要数十万交警三班倒地去看,而城市大脑则可以在十分短暂的时间内分析完毕,并且能够精确到多少车辆往什么方向走,这方面,机器比人更具优势。2016年9月份,杭州城市大脑的交通模块已经在萧山区投入使用,初步试验结果显示:通过智能调节红绿灯,道路车辆通行速度平均提升了3%至5%,在部分路段甚至高达11%,城市大脑对交通状况的改善初露锋芒。

城市大脑是否具有推广价值

随着人口的持续增加和城市化进程加速,中国的大城市病日益向中小城市蔓延,交通状况恶劣、城市资源分配不合理、政务系统效率低下等问题成为城市的毒瘤,严重影响人们幸福指数的提高。

在不同国家、不同城市都有对城市治理问题的良久探索,但无论是在制度设计还是城市规划上做出多大努力,城市问题都无法得到根本性的解决,而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尤其是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技术的高速发展让人们看到了有效解决这些问题的可能。

早在2008年,IBM就提出了智慧地球的概念,随后与迪比克市合作,通过检测分析水、电、油、气等数据以使城市做出智能化响应,更好地服务市民。

除此之外,新加坡、韩国以及欧盟都或多或少的发布和执行了智慧城市计划。

而在国内,广东、江苏、贵州等地都先后开展了用IT技术服务城市的活动,杭州并不是第一个开展智慧城市的城市,但杭州表现出来的决心和行动的彻底性却在国内城市中史无前例。一旦杭州城市大脑取得不俗效果,杭州将因此获得更多的城市名片,城市治理的提升同时也意味着政绩的提高,对城市管理者来说,官场和民望的双丰收将使他们积极效仿。

城市大脑面临的挑战

城市大脑是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高新技术的深度应用,而这些技术在当前还不是完全成熟,其在城市中的应用能否取得预想中的效果还面临一定的挑战。

首先数据源本身还并不完整。大数据技术是近些年方兴起的技术,以往的城市管理过程中并没有真正认识到数据的更大价值,因此数据缺失和数据不规则将首先对城市大脑的数据采集和数据整理工作带来考验。

有了数据只是第一步,寻找数据维度之间的相关性,总结规律,同样需要经历很长时间,比如用电量与GDP之间在通常情况下是正相关,但在旅游城市,它们之间就没有这种紧密联系,因此,寻找数据之间的联系还需要通过实践来一步步的检验算法模型。

而在技术之外,地方政府错综复杂的利益纠葛也是实行城市大脑的一大阻碍,例如大型国企、中央直属部门、与地方政府的博弈,以及地方不同部门之间的对垒等,不同的利益立场将会导致数据壁垒的发生,而打破数据壁垒则十分考验地方政府推动智慧城市的决心和运筹。

微信公众号:多少说(duoshaoshuo),转载须征得作者同意,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云栖大会发布的“城市数据大脑”能够推广普及吗?

城市大脑是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高新技术的深度应用,而这些技术在当前还不是完全成熟,其在城市中的应用能否取得预想中的效果还面临一定的挑战。

作者:岳忠

关于数据的应用,我们能够想到很多,但影响最大的莫过于城市管理中的应用,因为它惠及的并不局限在某个领域、某个行业,而是整个民生。在10月13日的杭州云栖大会上,杭州市政府就宣布了一个振奋人心的计划:为这座历史悠久的城市安装一个现代化的城市数据大脑。它是干什么的?能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杭州会否成为模板进而向全国推广?

城市大脑是什么?

杭州城市数据大脑的目标是通过收集城市的各项数据,对整个城市进行全局实时分析,自动调配公共资源,优化城市管理,最终使城市运行更加高效。杭州城市数据大脑的内核采用阿里人工智能技术,使用阿里自主研发的飞天操作系统,包含超大规模计算平台、数据采集系统、数据交换中心、开放算法平台、数据应用平台5大核心系统。

城市大脑的工作原理

如果以人脑作类比,那么数据采集系统就是“末梢神经”和“小脑”,负责源源不断向城市大脑输送数据,充当执行层;数据交换中心则是整个大脑的“脑核”,通过政府数据、互联网和社会数据的全面融合,提高数据的多维性和多样性,充当基础层;而开放算法平台是大脑的“皮质层”,主要是通过各类算法和模型的搭建,进行决策,充当决策层;最后,数据应用平台主要是把“大脑”的决策输出到城市管理和城市服务的各个场景中,充当输出层。

城市大脑效果如何

城市大脑拥有一套完整的信息收集、整理、反馈、计算、输出系统,人工智能在其中的应用使得城市大脑不仅在信息收集上更加高效、全面,计算处理上也更加快速。以交通领域的应用为例,如果通过人力来预判交通流量,仅仅是视频的分析都需要数十万交警三班倒地去看,而城市大脑则可以在十分短暂的时间内分析完毕,并且能够精确到多少车辆往什么方向走,这方面,机器比人更具优势。2016年9月份,杭州城市大脑的交通模块已经在萧山区投入使用,初步试验结果显示:通过智能调节红绿灯,道路车辆通行速度平均提升了3%至5%,在部分路段甚至高达11%,城市大脑对交通状况的改善初露锋芒。

城市大脑是否具有推广价值

随着人口的持续增加和城市化进程加速,中国的大城市病日益向中小城市蔓延,交通状况恶劣、城市资源分配不合理、政务系统效率低下等问题成为城市的毒瘤,严重影响人们幸福指数的提高。

在不同国家、不同城市都有对城市治理问题的良久探索,但无论是在制度设计还是城市规划上做出多大努力,城市问题都无法得到根本性的解决,而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尤其是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技术的高速发展让人们看到了有效解决这些问题的可能。

早在2008年,IBM就提出了智慧地球的概念,随后与迪比克市合作,通过检测分析水、电、油、气等数据以使城市做出智能化响应,更好地服务市民。

除此之外,新加坡、韩国以及欧盟都或多或少的发布和执行了智慧城市计划。

而在国内,广东、江苏、贵州等地都先后开展了用IT技术服务城市的活动,杭州并不是第一个开展智慧城市的城市,但杭州表现出来的决心和行动的彻底性却在国内城市中史无前例。一旦杭州城市大脑取得不俗效果,杭州将因此获得更多的城市名片,城市治理的提升同时也意味着政绩的提高,对城市管理者来说,官场和民望的双丰收将使他们积极效仿。

城市大脑面临的挑战

城市大脑是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高新技术的深度应用,而这些技术在当前还不是完全成熟,其在城市中的应用能否取得预想中的效果还面临一定的挑战。

首先数据源本身还并不完整。大数据技术是近些年方兴起的技术,以往的城市管理过程中并没有真正认识到数据的更大价值,因此数据缺失和数据不规则将首先对城市大脑的数据采集和数据整理工作带来考验。

有了数据只是第一步,寻找数据维度之间的相关性,总结规律,同样需要经历很长时间,比如用电量与GDP之间在通常情况下是正相关,但在旅游城市,它们之间就没有这种紧密联系,因此,寻找数据之间的联系还需要通过实践来一步步的检验算法模型。

而在技术之外,地方政府错综复杂的利益纠葛也是实行城市大脑的一大阻碍,例如大型国企、中央直属部门、与地方政府的博弈,以及地方不同部门之间的对垒等,不同的利益立场将会导致数据壁垒的发生,而打破数据壁垒则十分考验地方政府推动智慧城市的决心和运筹。

微信公众号:多少说(duoshaoshuo),转载须征得作者同意,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