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战狼》和《大话西游3》之后的吕建民:“我们需要被重新估值”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战狼》和《大话西游3》之后的吕建民:“我们需要被重新估值”

吕建民这完全跳跃式发展的三步走,全都正踩在了中国电影的变迁史之上。

作者:戴天文

电影《战狼》在2015年的一战成名,5.4亿的票房成绩,不仅让演员吴京成功转型成为导演,也让出品人吕建民和春秋时代影业用了更多的机会和可能性。2016年9月,吕建民投资拍摄的《大话西游3》收获了超过3亿元的票房成绩,而投资拍摄商业大片,成为他与春秋时代影业的努力方向。

实际上,两部《大话西游》珠玉在前,再续经典不论怎么想都是一个有些吃力不讨好的事。这样的事吕建民当然也有考虑,“我预测我们会挨骂,因为这样把经典续下去一定会挨骂,可我相信现在的观众是理性的。虽然他可能会带着情绪去看,但现在的观众我认为是成熟的,可能会认为片子达不到经典,但至少会客观评价。”

影片上映的情况在某种程度上符合老吕的设想。他自己掏钱在影院看了两场,“观众确实笑声不断”。这部电影在中秋档的开局票房也很好,但是吕建民认为在某些评分网站上,影片遭到了某些水军及影评大号的恶意差评。

这部制作成本近亿的影片,最终收获3.6亿票房,“成绩及格”。

再去探究老吕为何投拍《大话西游3》,他只归纳为两个字:“喜欢”。“我看着周星驰电影长大的,又是原作刘镇伟来拍。但我仍然是谨慎的,因为观众、媒体对导演的质疑,我都有考虑。商业片导演的起伏是根据观众而定,十分正常,前期认真看了剧本,导演的用心打动了我。”

《大话西游3》为他带来不少反思。“做近亿投资的影片我没什么经验,各方面有些不足,通过它我们学到了很多对高投资影片的把控能力。比如,在前期策划中,我希望《大话西游》展现过去的情怀,用剧本中打动我的点去打动观众。通过实际拍摄后,视觉特效偏重占比更多,反而让1000多个CG特效镜头成了拖累。我将更懂得如何与工业化团队及资深导演进行创作交流,在前期将问题规避。”

从底层打拼至春秋时代影业董事长,吕建民的电影商业之路一波三折。我们站在当下回头去看发现,在2002年涉足中国电影之后,从独立电影出品人,到中小成本商业电影出品人,直到《战狼》之后走上大片的投资之路。

吕建民这完全跳跃式发展的三步走,全都正踩在了中国电影的变迁史之上。

“中国独立电影教父”

2002年中国电影院线制正式组建,也算从此开始,民营企业开始正式涉足电影行业。吕建民正好赶上这一时期,开始涉足电影行业。

白手起家的第一步总是异常艰难。对刚刚北上的吕建民来说,钱是最重要的一个问题。2001年全年总票房甚至不到9亿,即便当年中国首部堪称“大片”的《英雄》横扫国内票房,电影工业依然没有得到资本的重视。虽然院线制确实对市场产生了促进作用,但无疑只是杯水车薪。

这样的情况下,电影始终是一门“不赚钱的生意”。在当时,如何完成融资,将影片制作完成,是出品人的最大难题。对当时的吕建民来说,就连购买一张区区几十万的“厂标”,都成了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与电影市场形势严峻相似,当时初出茅庐的导演来说更加难以生存。那时还年轻的中国“第六代导演”,走出校园后,如果进入国营制片厂“论资排辈”的套路,“猴年马月能上手拍戏”。拍摄独立电影成为他们唯一能够立刻展现自身才华的出路。

虽然吕建民将他在跨入影视行业早期与第六代导演之间的合作,简单地用“他们正好有这样的需求,那么我们就做这样的影片”来形容,但能够帮助两者之间建立长期良好合作关系的,绝不是仅仅这样简单的原因。

“第六代导演跟我的年龄、经历差不多,都是从底层上来的,大家能看到的社会现象就是那样,而且处于在那样的审查环境下,所以我们拍那些片子容易产生共鸣。”

正是在吕建民的帮助下,《盲井》、《巫山云雨》等直到今天还有启发意义的影片,才得以在电影节面世之后,通过碟片等渠道,与国内观众见面。也因此,吕建民甚至一度被称为“中国独立电影教父”。

开奔驰还是开夏利?

发行独立电影的利弊十分明显。利在于艺术,能够直面社会问题,呈现最牛的电影技术,提升影片的艺术价值;而弊在于收入,这一点十分致命,卖不出去,维持生活成为问题。

由于无法登陆院线,独立电影的成本回收之路更像是一场游击战。游击队是打一枪就跑,换地方再开枪,独立电影则是赚了上一笔,就马上得找法子赚下一笔,碟片、电影节、售卖版权等办法,在当时盗版横行、影迷相对闭塞的中国,都只是杯水车薪。

在那个网络刚刚开始进入普通人生活的时代,这些独立艺术电影的出现与消失都算得上无声无息。吕建民回忆道,“做了艺术电影后,回到老家我很得意,跟人说我是做电影的,然后他们就问我,’你是做电影的?真牛,你做过什么电影啊?’结果他们一个都没听说过”。

既然电影同时承载艺术属性与商业属性,如果只是追求艺术,只“参与到艺术电影当中,就会因为对艺术的追求活在自我世界里。可电影不是仅仅做给专家看的,如果现实中的观众都没看过你电影,那你做电影就少了很多意义。”

制作中小成本商业片,成为最适合他找到观众的选择。吕建民的中小成本商业片计划,从惊悚片开始。虽然国产惊悚片在影迷眼中备受诟病,但在十年前,它们在市场上的表现极具性价比。

通常,小成本惊悚片只需要一两百万的投资,只需要三四百万票房便可回本,而吕建民投资制作、赚取票房1300万的《午夜出租车》和1400万的《B区32号》,都取得了超10倍的投资回报比,堪称小成本影片投资回报比的标杆。

可在获得了观众、收入的同时,吕建民却背负起“烂片”的骂名。从彻底的文艺独立片到商业惊悚片的转变,或许对影迷来说是从一个极端走到了另一个极端。

当自己的生意被影迷不断谩骂,吕建民看到了自己的不足,但这是“一个过程,因为行业的发展和公司的发展,需要一步步地来”,毕竟“这种小成本的影片,没有可借鉴的,我们只能尝试,通过不停的试错找到正确的模式”。

《战狼》:“不惑”之作

正是凭借之前七八年在商业片市场上不断试错的经历,2015年的《战狼》才得以一炮而红。作为“以小博大”的典型,制作成本只有2000万的《战狼》最终获得5.4亿票房绝不是偶然。

对吕建民来说,与其说他在七八年的中小成本商业片生涯中等来了这部转型之作,不如说是他通过多年的努力,换来了这部优秀的作品。吕建民有着不少坚持,其中最核心的,就是在前期筹备中,“剧本我一定要干涉”。优秀的故事,是一部影片成功的基础,在他看来,“在电影行业,我唯一有自信的就是对讲故事方式的把握。我是写小说出身的,很清楚怎么讲故事、什么样的故事观众能接受”。

《战狼》对这位刚刚度过半百的资深电影人带来的改变是毋庸置疑的,甚至因为该片,业内同行都将他和他的春秋时代影业,定位为“军事题材专业户”,比如环球影业便会因为“有个跟军事有关的动作题材电影而找上门,认为我们就是最合适合作的中国公司”。

另一个大作用,就是《战狼》让吕建民与他的春秋时代影业,在当下热钱涌入的电影市场中,建立了足够的自信。这里的自信,并不是换了一个比原来办公室大三倍的办公地点,亦或得到了超过10亿的估值,而是终于由“出去艰难找融资”,变成了“资本市场关注我,他们会直接来找我要公司未来的计划,寻求合作机会”。

这里的自信,还在于让他“见过世面”——了解了商业成功影片从制作到发行的必经流程。正是通过主控了《战狼》的制作宣发流程后,吕建民不再会被其他发行公司的“资源匹配、院线排片”等空头支票所忽悠,甚至在之后面对原本希望发行《大话西游3》的公司跳票时,也能做到自己筹备团队去做,并取得不错的受益。

老吕变了吗?

资本的重视,影片的成功,如果放在“野心家”之上,或许真的将打造一名“不知道天高地厚”的企业家。对吕建民来说,“我根本没有那么大的野心。今年我50岁,不可能像其他人那样将公司打造的特别大。或许十年之后,观众跟我的代沟越来越大,当打动我的东西无法打动他们的时候,或许就是收工的时候了”。

在这样的“自知之明”下,就算有了“爆款”《战狼》和今年中秋档的《大话西游3》,吕建民对市场的理解、对未来的规划,都带有谨慎和保守的态度。

不过,他对自己公司主控的电影项目,有着苛刻的自我标准。“爱情片肯定不做,五十多岁的我完全无法理解二十岁观众的爱情故事。随便弄个IP、随便塞几个小鲜肉演员的电影,我也不会做。在创作上我有自己的DNA,影片就像亲生的孩子一样。我现在愿意一年扎扎实实做三部电影,有春秋时代的气质、要求与品位的电影。”

例如,春秋时代影业对即将诞生的“亲儿子”《霸天狼》的打造可谓不遗余力。虽然李晨同拍摄《战狼》时的吴京一样,是第一次执导,但吕建民在该片上投资过亿。

在这个项目上,吕建民在前期策划时对剧本进行把控,还在商业片拍摄的各个工业环节给予帮助,这也是在拍摄《战狼》帮助吴京时得到的经验。“商业电影主要依靠工业化的流程管理,只要各部门各司其职将自己的工作完成好,导演只需把控整体节奏与故事发展脉络。吴京、李晨作为演员在行业里浸淫已久,学习能力也很强。”

踏过知天命的年岁,吕建民终于赶上了中国电影整体市场最繁荣也是最活跃的时候,他保持着自己对生意的判断和节奏。“我没想过把公司做得很大。我觉得电影不是其他传统行业,很难说因为有市场需求了,就加班加点,生产线加到10条20条。”

2015年9月29日,富春通信宣布拟以15.44元/股非公开发行5595.85万股,作价8.64亿元收购春秋时代80%股权,这也让春秋时代影业有可能获得更充分的资金空间去支撑自己的电影计划。这项交易最终被吕建民自己叫停,因为时间和流程因故有所拖延之后,“我们需要被重新估值”。

有时候,老吕也会被行业中的各种流行所带动。2016年3月,春秋时代影业发布了即将上映的项目,筹备及正在制作中的电影、电视剧项目共计14部的片单。在这场发布会之后,吕建民至今都有些后悔,“我就是一个做电影的,做好电影就行,去外面忽悠只是表面看上去很牛的样子。花那几十万我很心疼,还不如拿去给片子做特效。”

三声原创内容 转载请联系授权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战狼》和《大话西游3》之后的吕建民:“我们需要被重新估值”

吕建民这完全跳跃式发展的三步走,全都正踩在了中国电影的变迁史之上。

作者:戴天文

电影《战狼》在2015年的一战成名,5.4亿的票房成绩,不仅让演员吴京成功转型成为导演,也让出品人吕建民和春秋时代影业用了更多的机会和可能性。2016年9月,吕建民投资拍摄的《大话西游3》收获了超过3亿元的票房成绩,而投资拍摄商业大片,成为他与春秋时代影业的努力方向。

实际上,两部《大话西游》珠玉在前,再续经典不论怎么想都是一个有些吃力不讨好的事。这样的事吕建民当然也有考虑,“我预测我们会挨骂,因为这样把经典续下去一定会挨骂,可我相信现在的观众是理性的。虽然他可能会带着情绪去看,但现在的观众我认为是成熟的,可能会认为片子达不到经典,但至少会客观评价。”

影片上映的情况在某种程度上符合老吕的设想。他自己掏钱在影院看了两场,“观众确实笑声不断”。这部电影在中秋档的开局票房也很好,但是吕建民认为在某些评分网站上,影片遭到了某些水军及影评大号的恶意差评。

这部制作成本近亿的影片,最终收获3.6亿票房,“成绩及格”。

再去探究老吕为何投拍《大话西游3》,他只归纳为两个字:“喜欢”。“我看着周星驰电影长大的,又是原作刘镇伟来拍。但我仍然是谨慎的,因为观众、媒体对导演的质疑,我都有考虑。商业片导演的起伏是根据观众而定,十分正常,前期认真看了剧本,导演的用心打动了我。”

《大话西游3》为他带来不少反思。“做近亿投资的影片我没什么经验,各方面有些不足,通过它我们学到了很多对高投资影片的把控能力。比如,在前期策划中,我希望《大话西游》展现过去的情怀,用剧本中打动我的点去打动观众。通过实际拍摄后,视觉特效偏重占比更多,反而让1000多个CG特效镜头成了拖累。我将更懂得如何与工业化团队及资深导演进行创作交流,在前期将问题规避。”

从底层打拼至春秋时代影业董事长,吕建民的电影商业之路一波三折。我们站在当下回头去看发现,在2002年涉足中国电影之后,从独立电影出品人,到中小成本商业电影出品人,直到《战狼》之后走上大片的投资之路。

吕建民这完全跳跃式发展的三步走,全都正踩在了中国电影的变迁史之上。

“中国独立电影教父”

2002年中国电影院线制正式组建,也算从此开始,民营企业开始正式涉足电影行业。吕建民正好赶上这一时期,开始涉足电影行业。

白手起家的第一步总是异常艰难。对刚刚北上的吕建民来说,钱是最重要的一个问题。2001年全年总票房甚至不到9亿,即便当年中国首部堪称“大片”的《英雄》横扫国内票房,电影工业依然没有得到资本的重视。虽然院线制确实对市场产生了促进作用,但无疑只是杯水车薪。

这样的情况下,电影始终是一门“不赚钱的生意”。在当时,如何完成融资,将影片制作完成,是出品人的最大难题。对当时的吕建民来说,就连购买一张区区几十万的“厂标”,都成了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与电影市场形势严峻相似,当时初出茅庐的导演来说更加难以生存。那时还年轻的中国“第六代导演”,走出校园后,如果进入国营制片厂“论资排辈”的套路,“猴年马月能上手拍戏”。拍摄独立电影成为他们唯一能够立刻展现自身才华的出路。

虽然吕建民将他在跨入影视行业早期与第六代导演之间的合作,简单地用“他们正好有这样的需求,那么我们就做这样的影片”来形容,但能够帮助两者之间建立长期良好合作关系的,绝不是仅仅这样简单的原因。

“第六代导演跟我的年龄、经历差不多,都是从底层上来的,大家能看到的社会现象就是那样,而且处于在那样的审查环境下,所以我们拍那些片子容易产生共鸣。”

正是在吕建民的帮助下,《盲井》、《巫山云雨》等直到今天还有启发意义的影片,才得以在电影节面世之后,通过碟片等渠道,与国内观众见面。也因此,吕建民甚至一度被称为“中国独立电影教父”。

开奔驰还是开夏利?

发行独立电影的利弊十分明显。利在于艺术,能够直面社会问题,呈现最牛的电影技术,提升影片的艺术价值;而弊在于收入,这一点十分致命,卖不出去,维持生活成为问题。

由于无法登陆院线,独立电影的成本回收之路更像是一场游击战。游击队是打一枪就跑,换地方再开枪,独立电影则是赚了上一笔,就马上得找法子赚下一笔,碟片、电影节、售卖版权等办法,在当时盗版横行、影迷相对闭塞的中国,都只是杯水车薪。

在那个网络刚刚开始进入普通人生活的时代,这些独立艺术电影的出现与消失都算得上无声无息。吕建民回忆道,“做了艺术电影后,回到老家我很得意,跟人说我是做电影的,然后他们就问我,’你是做电影的?真牛,你做过什么电影啊?’结果他们一个都没听说过”。

既然电影同时承载艺术属性与商业属性,如果只是追求艺术,只“参与到艺术电影当中,就会因为对艺术的追求活在自我世界里。可电影不是仅仅做给专家看的,如果现实中的观众都没看过你电影,那你做电影就少了很多意义。”

制作中小成本商业片,成为最适合他找到观众的选择。吕建民的中小成本商业片计划,从惊悚片开始。虽然国产惊悚片在影迷眼中备受诟病,但在十年前,它们在市场上的表现极具性价比。

通常,小成本惊悚片只需要一两百万的投资,只需要三四百万票房便可回本,而吕建民投资制作、赚取票房1300万的《午夜出租车》和1400万的《B区32号》,都取得了超10倍的投资回报比,堪称小成本影片投资回报比的标杆。

可在获得了观众、收入的同时,吕建民却背负起“烂片”的骂名。从彻底的文艺独立片到商业惊悚片的转变,或许对影迷来说是从一个极端走到了另一个极端。

当自己的生意被影迷不断谩骂,吕建民看到了自己的不足,但这是“一个过程,因为行业的发展和公司的发展,需要一步步地来”,毕竟“这种小成本的影片,没有可借鉴的,我们只能尝试,通过不停的试错找到正确的模式”。

《战狼》:“不惑”之作

正是凭借之前七八年在商业片市场上不断试错的经历,2015年的《战狼》才得以一炮而红。作为“以小博大”的典型,制作成本只有2000万的《战狼》最终获得5.4亿票房绝不是偶然。

对吕建民来说,与其说他在七八年的中小成本商业片生涯中等来了这部转型之作,不如说是他通过多年的努力,换来了这部优秀的作品。吕建民有着不少坚持,其中最核心的,就是在前期筹备中,“剧本我一定要干涉”。优秀的故事,是一部影片成功的基础,在他看来,“在电影行业,我唯一有自信的就是对讲故事方式的把握。我是写小说出身的,很清楚怎么讲故事、什么样的故事观众能接受”。

《战狼》对这位刚刚度过半百的资深电影人带来的改变是毋庸置疑的,甚至因为该片,业内同行都将他和他的春秋时代影业,定位为“军事题材专业户”,比如环球影业便会因为“有个跟军事有关的动作题材电影而找上门,认为我们就是最合适合作的中国公司”。

另一个大作用,就是《战狼》让吕建民与他的春秋时代影业,在当下热钱涌入的电影市场中,建立了足够的自信。这里的自信,并不是换了一个比原来办公室大三倍的办公地点,亦或得到了超过10亿的估值,而是终于由“出去艰难找融资”,变成了“资本市场关注我,他们会直接来找我要公司未来的计划,寻求合作机会”。

这里的自信,还在于让他“见过世面”——了解了商业成功影片从制作到发行的必经流程。正是通过主控了《战狼》的制作宣发流程后,吕建民不再会被其他发行公司的“资源匹配、院线排片”等空头支票所忽悠,甚至在之后面对原本希望发行《大话西游3》的公司跳票时,也能做到自己筹备团队去做,并取得不错的受益。

老吕变了吗?

资本的重视,影片的成功,如果放在“野心家”之上,或许真的将打造一名“不知道天高地厚”的企业家。对吕建民来说,“我根本没有那么大的野心。今年我50岁,不可能像其他人那样将公司打造的特别大。或许十年之后,观众跟我的代沟越来越大,当打动我的东西无法打动他们的时候,或许就是收工的时候了”。

在这样的“自知之明”下,就算有了“爆款”《战狼》和今年中秋档的《大话西游3》,吕建民对市场的理解、对未来的规划,都带有谨慎和保守的态度。

不过,他对自己公司主控的电影项目,有着苛刻的自我标准。“爱情片肯定不做,五十多岁的我完全无法理解二十岁观众的爱情故事。随便弄个IP、随便塞几个小鲜肉演员的电影,我也不会做。在创作上我有自己的DNA,影片就像亲生的孩子一样。我现在愿意一年扎扎实实做三部电影,有春秋时代的气质、要求与品位的电影。”

例如,春秋时代影业对即将诞生的“亲儿子”《霸天狼》的打造可谓不遗余力。虽然李晨同拍摄《战狼》时的吴京一样,是第一次执导,但吕建民在该片上投资过亿。

在这个项目上,吕建民在前期策划时对剧本进行把控,还在商业片拍摄的各个工业环节给予帮助,这也是在拍摄《战狼》帮助吴京时得到的经验。“商业电影主要依靠工业化的流程管理,只要各部门各司其职将自己的工作完成好,导演只需把控整体节奏与故事发展脉络。吴京、李晨作为演员在行业里浸淫已久,学习能力也很强。”

踏过知天命的年岁,吕建民终于赶上了中国电影整体市场最繁荣也是最活跃的时候,他保持着自己对生意的判断和节奏。“我没想过把公司做得很大。我觉得电影不是其他传统行业,很难说因为有市场需求了,就加班加点,生产线加到10条20条。”

2015年9月29日,富春通信宣布拟以15.44元/股非公开发行5595.85万股,作价8.64亿元收购春秋时代80%股权,这也让春秋时代影业有可能获得更充分的资金空间去支撑自己的电影计划。这项交易最终被吕建民自己叫停,因为时间和流程因故有所拖延之后,“我们需要被重新估值”。

有时候,老吕也会被行业中的各种流行所带动。2016年3月,春秋时代影业发布了即将上映的项目,筹备及正在制作中的电影、电视剧项目共计14部的片单。在这场发布会之后,吕建民至今都有些后悔,“我就是一个做电影的,做好电影就行,去外面忽悠只是表面看上去很牛的样子。花那几十万我很心疼,还不如拿去给片子做特效。”

三声原创内容 转载请联系授权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