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民建中央:探索新型乡村养老模式 | 两会·最热烈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民建中央:探索新型乡村养老模式 | 两会·最热烈

提案介绍,乡村养老产业机构少、门槛高、功能弱,基层医疗机构力不从心,无法保障服务需求。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界面新闻记者 | 程大发

界面新闻编辑 | 翟瑞民

2023年全国两会召开在即,界面新闻从民建中央获悉,民建中央拟向全国政协十四届一次会议提交《关于推进乡村养老保障服务体系建设的提案》。

提案介绍,我国乡村60岁以上老年人有1.2亿,其中乡村留守老人有1580万。然而,乡村养老产业机构少、门槛高、功能弱,基层医疗机构力不从心,无法保障服务需求。

日前,@中国三农发布 等机构联合发起的“2023回乡见闻”问卷调查结果显示,认为家乡身边老年人养老最难的问题是日常照料缺乏,占10多万份调查问卷的28%,其次才是各种疾病,以及精神慰藉缺乏、经济物质缺乏。问卷表示,目前农村养老还处于自然状态,老人们的文化活动多为传统的自发项目,自上而下的、有计划性的投入、引导与建设等方面都有待加强。

“乡村老人是我国最大的弱势群体,他们绝大多数依靠‘土地养老’。乡村60岁以上老年人每月领取养老保险金大多只有100余元。”民建中央在提案表示。

民建中央建议从四个方面来加快推进乡村老年人养老保障服务体系建设。

一是构建保障服务大格局,把乡村老年人养老保障服务体系建设与乡村振兴同规划、同推进、同实施,探索集中养老、互助养老、居家养老、医养结合等新型乡村养老模式,提升乡村老年人获得感和幸福感。

二是疏通支付保障堵点,统筹乡村老年人高龄津贴、失能失智老年人生活与护理补贴标准,按照物价上涨指数建立津补贴、养老金增长机制,逐步提升乡村老年人收入;适时扩大城乡居民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覆盖范围,建立起以长期护理保险为支撑,以高龄津贴和提高养老待遇为补充的多维养老保障体系。

三是拓展养老供给模式,规划建设一定数量“公租房”、加大独居无能力老年人危旧房改造补助力度,改善养老环境;建设一批普惠性养老服务机构,为乡村老年人提供普惠性养老服务;对乡村失能失智老年人实行集中养老、医疗护理,扩大集中供养覆盖面。

四是构建乡村养老新体系,以村(社区)为单元,探索建立“有一个互助养老点、有一个人定岗服务、有一支志愿队伍、有一套结对帮扶机制,可以集中助餐、流动助医、定点助乐、智慧助急、上门助养”的“四有五助”乡村养老新体系;深化医养结合机制,建立社区/村工作者、家庭医生及亲属三位一体的健康服务机制;探索乡村熟人养老模式,盘活社会养老资源;建立“专兼职+志愿者”服务队伍,引导城市和乡村志愿者、社工组织广泛参与乡村老年人权益保障、关爱服务。

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正在逐渐加深。2022年9月,国家卫健委老龄司司长王海东曾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根据测算,预计“十四五”时期,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总量将突破3亿,占比将超过20%,进入中度老龄化阶段。2035年左右,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将突破4亿,在总人口中的占比将超过30%,我国将进入重度老龄化阶段。

界面新闻注意到,多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表示,将在2023年全国两会上提出关于养老的相关建议和提案。

民进中央计划提出《关于完善居家养老模式、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提案》以及《关于加快推进老年康复辅具产业发展的提案》,建议加强对家庭照料者的政策支持,增加家庭照料者的退税额度,合理制定负责照料老人亲属的假期天数,推动老年康复辅具产业发展。

全国政协委员、广东国鼎律师事务所主任朱列玉表示,随着中国老龄社会的快速发展,独生子女家庭养老也逐渐进入高峰期,建议建立健全中国特色养老制度下完整的独生子女家庭养老政策体系,尽快建立政府主导的独生子女家庭养老长期护理保险制度。

全国政协委员、湖北首义律师事务所主任律师谢文敏则建议,加强养老服务质量安全管理,建立健全养老服务机构服务标准和评价体系。持续开展养老企业服务质量检查,对养老服务中虐老欺老等行为要依法严厉查处。界面新闻注意到,2022年全国两会上,谢文敏也提出了促进社区居家养老产业发展,建设全国养老护理员信息和信用管理系统等养老方面的相关建议。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民建中央:探索新型乡村养老模式 | 两会·最热烈

提案介绍,乡村养老产业机构少、门槛高、功能弱,基层医疗机构力不从心,无法保障服务需求。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界面新闻记者 | 程大发

界面新闻编辑 | 翟瑞民

2023年全国两会召开在即,界面新闻从民建中央获悉,民建中央拟向全国政协十四届一次会议提交《关于推进乡村养老保障服务体系建设的提案》。

提案介绍,我国乡村60岁以上老年人有1.2亿,其中乡村留守老人有1580万。然而,乡村养老产业机构少、门槛高、功能弱,基层医疗机构力不从心,无法保障服务需求。

日前,@中国三农发布 等机构联合发起的“2023回乡见闻”问卷调查结果显示,认为家乡身边老年人养老最难的问题是日常照料缺乏,占10多万份调查问卷的28%,其次才是各种疾病,以及精神慰藉缺乏、经济物质缺乏。问卷表示,目前农村养老还处于自然状态,老人们的文化活动多为传统的自发项目,自上而下的、有计划性的投入、引导与建设等方面都有待加强。

“乡村老人是我国最大的弱势群体,他们绝大多数依靠‘土地养老’。乡村60岁以上老年人每月领取养老保险金大多只有100余元。”民建中央在提案表示。

民建中央建议从四个方面来加快推进乡村老年人养老保障服务体系建设。

一是构建保障服务大格局,把乡村老年人养老保障服务体系建设与乡村振兴同规划、同推进、同实施,探索集中养老、互助养老、居家养老、医养结合等新型乡村养老模式,提升乡村老年人获得感和幸福感。

二是疏通支付保障堵点,统筹乡村老年人高龄津贴、失能失智老年人生活与护理补贴标准,按照物价上涨指数建立津补贴、养老金增长机制,逐步提升乡村老年人收入;适时扩大城乡居民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覆盖范围,建立起以长期护理保险为支撑,以高龄津贴和提高养老待遇为补充的多维养老保障体系。

三是拓展养老供给模式,规划建设一定数量“公租房”、加大独居无能力老年人危旧房改造补助力度,改善养老环境;建设一批普惠性养老服务机构,为乡村老年人提供普惠性养老服务;对乡村失能失智老年人实行集中养老、医疗护理,扩大集中供养覆盖面。

四是构建乡村养老新体系,以村(社区)为单元,探索建立“有一个互助养老点、有一个人定岗服务、有一支志愿队伍、有一套结对帮扶机制,可以集中助餐、流动助医、定点助乐、智慧助急、上门助养”的“四有五助”乡村养老新体系;深化医养结合机制,建立社区/村工作者、家庭医生及亲属三位一体的健康服务机制;探索乡村熟人养老模式,盘活社会养老资源;建立“专兼职+志愿者”服务队伍,引导城市和乡村志愿者、社工组织广泛参与乡村老年人权益保障、关爱服务。

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正在逐渐加深。2022年9月,国家卫健委老龄司司长王海东曾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根据测算,预计“十四五”时期,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总量将突破3亿,占比将超过20%,进入中度老龄化阶段。2035年左右,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将突破4亿,在总人口中的占比将超过30%,我国将进入重度老龄化阶段。

界面新闻注意到,多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表示,将在2023年全国两会上提出关于养老的相关建议和提案。

民进中央计划提出《关于完善居家养老模式、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提案》以及《关于加快推进老年康复辅具产业发展的提案》,建议加强对家庭照料者的政策支持,增加家庭照料者的退税额度,合理制定负责照料老人亲属的假期天数,推动老年康复辅具产业发展。

全国政协委员、广东国鼎律师事务所主任朱列玉表示,随着中国老龄社会的快速发展,独生子女家庭养老也逐渐进入高峰期,建议建立健全中国特色养老制度下完整的独生子女家庭养老政策体系,尽快建立政府主导的独生子女家庭养老长期护理保险制度。

全国政协委员、湖北首义律师事务所主任律师谢文敏则建议,加强养老服务质量安全管理,建立健全养老服务机构服务标准和评价体系。持续开展养老企业服务质量检查,对养老服务中虐老欺老等行为要依法严厉查处。界面新闻注意到,2022年全国两会上,谢文敏也提出了促进社区居家养老产业发展,建设全国养老护理员信息和信用管理系统等养老方面的相关建议。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