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山东青岛真的啃下不少“硬骨头”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山东青岛真的啃下不少“硬骨头”

山东青岛力推的城市更新从纸面落到实处,城市基础设施的短板有了明显改善。

前两年炒得沸沸扬扬的红岛高铁站,传来了最新消息。

青岛城阳多个政府部门透露的信息显示,红岛站将于今年开通。

2月28日下午,城阳住建局官微发文称:“为确保红岛高铁站如期开通,城阳区住建局高度重视,组织成立工作专班,负责统筹推进高铁红岛站周边市政道路路网规划与建设,结合红岛站开通及康复大学开学实际,加快推进安和路、丰和路等市政道路建设,积极协调办理相关手续。”

2015年底动工的红岛站,建设已有7年多。由于拖延日久,2021年一度出现烂尾传言,引发媒体关注。当时,官方回应称,项目没有烂尾,仍在施工,并透露了红岛站迟迟不能投用的主要原因:青兰高速与红岛站之间的距离,不符合安全规范要求,需要对青兰高速进行外移。

高速外移,并非易事。经过努力,2021年下半年,青兰高速双埠至河套段改扩建工程取得交通运输部初步设计批复,青兰高速红岛火车站区域段将整体向南移30米。

随着高速施工结束,红岛站投入运营的最大障碍至此总算清除。

类似红岛站这样的“硬骨头”,这两年青岛着实“啃”下了不少。

正因为如此,青岛力推的城市更新才能从纸面落到实处,城市基础设施的短板有了明显改善。除此之外,这两年青岛的打法,也给城市未来的建设留下诸多思考。

最近几年,青岛强力推进城市更新。细心的网友已经发现,不少大项目其实是在补历史欠账。

红岛站是个例子,胶州湾大桥接线二期也是如此,甚至还有去年7月开通的城阳火车站。

红岛站与城阳站的延期,主要是因为规划,胶州湾大桥接线二期搁置数年是受制于拆迁。

规划与拆迁,也是青岛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遇到的主要痛点。

城阳火车站从2015年动手改扩建,到2022年7月才开通,便是由于规划问题。公开报道显示,2016年城阳变更了方案,将原设计3000平方米候车室增加至6000平方米。

之后,迟迟未能投入使用,面对网友提问,2021年9月,青岛交通局相关负责人明确表示,城阳火车站因设计变更未能够与青荣城际铁路及引入青岛枢纽工程同步开通,目前正在积极推进开通工作,待铁路土地组卷工作完成后,市交通运输局将积极协调国铁济南局,早日开通城阳站。

好在,难题最终被攻克。历史遗留问题,才没有再延续下去。

无论是红岛站,还是城阳站,其波折经历对决策者应该有所启示,要实事求是推进项目,科学评估可行性。不然,既浪费资源,也损害政府公信力。

重庆路快速路建设正酣

这两年,包括辽阳路快速路、重庆路快速路等项目能顺利推进,既得益于城市建设思路的转变,更是因为从上而下考核机制的倒逼。

从去年开始的“摘星夺旗”考核,将城市更新建设作为单独板块。在此指挥棒下,压力层层传导,各级各部门的主动性被调动起来。

毕竟,谁也不想垫底落后,且考核关乎切身利益。

最近如火如荼的重庆路快速路建设,涉及很多拆迁。从区市采取的行动上看,能明显感受到推进的态度和力度。

线路经过的主要区域之一李沧,谋划制定了“按清单作战、与时间赛跑”的征迁战略,区分管领导牵头,各相关部门、街道组成的重庆路征迁指挥部赴一线解决问题。

2月22日,李沧政务网刊登一则消息,其中提到,截至2月20日,已累计拆除约0.5万平方米,力争5月完成拆迁,年底前实现桥梁主线通车。

要知道,重庆路快速路建设,李沧的任务很重。李沧段长约10公里,共涉及征迁面积11.3万平方米,工作量相当大。李沧的表态,在一定程度上彰显了当下青岛攻坚克难的作风。

青岛最大城中村张村河片区的拆迁,也显示出青岛“啃硬骨头”的力度。

能顺利推动,崂山的财力支撑是重要原因。但此事为何到这两年才有实质性进展?归根到底,还是因为不得不干,想了办法,最后引入了金融手段。

2022年,张村河片区先后完成了董家下庄、峪夼等9个社区的改造拆迁,腾地约6000亩。最新消息显示,今年压茬推进张村河片区剩余的文张、张村、枯桃、中韩4个社区的改造工作。

正是张村河片区的拆迁,2022年5月,“沉睡”十余年的青岛跨海大桥高架路二期工程重新开工建设。

还是那句话,办法总比困难多。

跨海大桥高架二期工程冲刺建设

如今,城市发展已经过了“摊大饼”的时候。

去年底,中央印发《扩大内需战略规划纲要(2022-2035年)》提出,推进超大特大城市瘦身健体,严控中心城市规模无序扩张。

这就是一个信号,意味着城市化进程进入了另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对每一座大城市都是考验。

这两年,青岛采取的一系列举措,与当下的主流发展观念十分契合。

青岛今年提出十大攻坚行动,包括开展历史城区保护更新、重点低效片区(园区)开发建设、旧城旧村改造建设、市政设施建设、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地铁建设及地铁沿线开发建设、停车设施建设、公园城市建设、拆违治乱、李村河(张村河)流域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和开发建设。

这既是对最新政策的呼应,也是自身内涵式发展的需要。

城市内涵式发展,就如同房屋“精装修”,以前关注忽略的地方,或者以前绕过的难题,都将一一显现出来。

因此,必须直面问题,敢于解决问题,否则城市会停步不前。

这两年,青岛的干法为城市发展“打了个样”,尤其是补历史欠账与攻坚克难方面,有目共睹。

希望,本轮城市更新能将所有的“硬骨头”解决在当下,不要留下后患,以为城市升级发展打下新的牢固基础。

 

来源:青小岛

原标题:山东青岛真的啃下不少“硬骨头”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山东青岛真的啃下不少“硬骨头”

山东青岛力推的城市更新从纸面落到实处,城市基础设施的短板有了明显改善。

前两年炒得沸沸扬扬的红岛高铁站,传来了最新消息。

青岛城阳多个政府部门透露的信息显示,红岛站将于今年开通。

2月28日下午,城阳住建局官微发文称:“为确保红岛高铁站如期开通,城阳区住建局高度重视,组织成立工作专班,负责统筹推进高铁红岛站周边市政道路路网规划与建设,结合红岛站开通及康复大学开学实际,加快推进安和路、丰和路等市政道路建设,积极协调办理相关手续。”

2015年底动工的红岛站,建设已有7年多。由于拖延日久,2021年一度出现烂尾传言,引发媒体关注。当时,官方回应称,项目没有烂尾,仍在施工,并透露了红岛站迟迟不能投用的主要原因:青兰高速与红岛站之间的距离,不符合安全规范要求,需要对青兰高速进行外移。

高速外移,并非易事。经过努力,2021年下半年,青兰高速双埠至河套段改扩建工程取得交通运输部初步设计批复,青兰高速红岛火车站区域段将整体向南移30米。

随着高速施工结束,红岛站投入运营的最大障碍至此总算清除。

类似红岛站这样的“硬骨头”,这两年青岛着实“啃”下了不少。

正因为如此,青岛力推的城市更新才能从纸面落到实处,城市基础设施的短板有了明显改善。除此之外,这两年青岛的打法,也给城市未来的建设留下诸多思考。

最近几年,青岛强力推进城市更新。细心的网友已经发现,不少大项目其实是在补历史欠账。

红岛站是个例子,胶州湾大桥接线二期也是如此,甚至还有去年7月开通的城阳火车站。

红岛站与城阳站的延期,主要是因为规划,胶州湾大桥接线二期搁置数年是受制于拆迁。

规划与拆迁,也是青岛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遇到的主要痛点。

城阳火车站从2015年动手改扩建,到2022年7月才开通,便是由于规划问题。公开报道显示,2016年城阳变更了方案,将原设计3000平方米候车室增加至6000平方米。

之后,迟迟未能投入使用,面对网友提问,2021年9月,青岛交通局相关负责人明确表示,城阳火车站因设计变更未能够与青荣城际铁路及引入青岛枢纽工程同步开通,目前正在积极推进开通工作,待铁路土地组卷工作完成后,市交通运输局将积极协调国铁济南局,早日开通城阳站。

好在,难题最终被攻克。历史遗留问题,才没有再延续下去。

无论是红岛站,还是城阳站,其波折经历对决策者应该有所启示,要实事求是推进项目,科学评估可行性。不然,既浪费资源,也损害政府公信力。

重庆路快速路建设正酣

这两年,包括辽阳路快速路、重庆路快速路等项目能顺利推进,既得益于城市建设思路的转变,更是因为从上而下考核机制的倒逼。

从去年开始的“摘星夺旗”考核,将城市更新建设作为单独板块。在此指挥棒下,压力层层传导,各级各部门的主动性被调动起来。

毕竟,谁也不想垫底落后,且考核关乎切身利益。

最近如火如荼的重庆路快速路建设,涉及很多拆迁。从区市采取的行动上看,能明显感受到推进的态度和力度。

线路经过的主要区域之一李沧,谋划制定了“按清单作战、与时间赛跑”的征迁战略,区分管领导牵头,各相关部门、街道组成的重庆路征迁指挥部赴一线解决问题。

2月22日,李沧政务网刊登一则消息,其中提到,截至2月20日,已累计拆除约0.5万平方米,力争5月完成拆迁,年底前实现桥梁主线通车。

要知道,重庆路快速路建设,李沧的任务很重。李沧段长约10公里,共涉及征迁面积11.3万平方米,工作量相当大。李沧的表态,在一定程度上彰显了当下青岛攻坚克难的作风。

青岛最大城中村张村河片区的拆迁,也显示出青岛“啃硬骨头”的力度。

能顺利推动,崂山的财力支撑是重要原因。但此事为何到这两年才有实质性进展?归根到底,还是因为不得不干,想了办法,最后引入了金融手段。

2022年,张村河片区先后完成了董家下庄、峪夼等9个社区的改造拆迁,腾地约6000亩。最新消息显示,今年压茬推进张村河片区剩余的文张、张村、枯桃、中韩4个社区的改造工作。

正是张村河片区的拆迁,2022年5月,“沉睡”十余年的青岛跨海大桥高架路二期工程重新开工建设。

还是那句话,办法总比困难多。

跨海大桥高架二期工程冲刺建设

如今,城市发展已经过了“摊大饼”的时候。

去年底,中央印发《扩大内需战略规划纲要(2022-2035年)》提出,推进超大特大城市瘦身健体,严控中心城市规模无序扩张。

这就是一个信号,意味着城市化进程进入了另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对每一座大城市都是考验。

这两年,青岛采取的一系列举措,与当下的主流发展观念十分契合。

青岛今年提出十大攻坚行动,包括开展历史城区保护更新、重点低效片区(园区)开发建设、旧城旧村改造建设、市政设施建设、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地铁建设及地铁沿线开发建设、停车设施建设、公园城市建设、拆违治乱、李村河(张村河)流域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和开发建设。

这既是对最新政策的呼应,也是自身内涵式发展的需要。

城市内涵式发展,就如同房屋“精装修”,以前关注忽略的地方,或者以前绕过的难题,都将一一显现出来。

因此,必须直面问题,敢于解决问题,否则城市会停步不前。

这两年,青岛的干法为城市发展“打了个样”,尤其是补历史欠账与攻坚克难方面,有目共睹。

希望,本轮城市更新能将所有的“硬骨头”解决在当下,不要留下后患,以为城市升级发展打下新的牢固基础。

 

来源:青小岛

原标题:山东青岛真的啃下不少“硬骨头”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