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朋友圈和微博有小道消息称,最终收购锤子的是网易,不过马上被罗永浩微博辟谣了。
如果每一次收购传闻都是真的,那锤子早都被卖了N多次。我们来看一下。
早在今年5月份,有消息传出,锤子科技将会被联想ZUK收购,随后被罗永浩否认。
到了6月份,罗永浩将205万股质押给了阿里巴巴,引起阿里收购锤子的猜测。
而在8月份,罗永浩出现在乐视与酷派的Cool 1发布会上,又使人浮想出乐视收购锤子的画面。
到了9月下旬,又传出收购锤子的应该是小米。
这个声音还没持续几天,就有乐视高层表示,乐视可能会将锤子招致麾下。
差不多“一个月卖一次”的节奏,彻底把吃瓜的我弄糊涂了,锤子究竟会卖给谁,我也只能搬个板凳坐得答案了。不过,能确定的有两件事,一是锤子需要钱,二是锤子的价值仍然不容小觑。
一、缺钱的锤子科技,价值几何
锤子缺钱,两件事表露无疑。
第一件是罗永浩质押股票。今年6月27日,罗永浩质押了205.38176万股,以个人的名义通过抵押股份找阿里借钱。借钱的原因大概率是锤子现金流紧张,账面缺钱。
第二件是一份招股书曝出了锤子科技的财务数据。9月20日,由于旗下的抱团创投拥有锤子科技1.13%的股权,成都尼毕鲁(Tap4Fun)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IPO预披露材料曝光了锤子科技的财务状况。数据显示,2015年,锤子科技亏损了4.62亿元,今年上半年继续亏损1.92亿元。同时,锤子科技的资产总额由去年底的8.25亿元急剧缩水至今年6月30日的2.96亿元。锤子科技在一年半的时间里,亏损6.54亿元,资产缩水64%。
无论是罗永浩借钱,还是亏损6.54亿,都表明锤子的财务运行在亚健康状态。网友也很感慨,情怀终究抵不过现实。不过,财务不等于估值,锤子虽然缺钱,仍然是潜力股。
阿里、乐视、小米都有意收购锤子,从侧面也能看出锤子的价值。酷派集团CEO刘江峰在接受采访时称:“很多人是真的要投他,阿里、乐视、甚至小米等等都想投啊,但是花落谁家,谁也说不清楚。”
那么,锤子的价值体现在哪呢?
1.罗永浩的个人魅力具有强大的IP效应。
当下智能手机市场是注意力市场,有关注就有流量。罗永浩强大的IP效应,可以给锤子带来更多的关注。甚至有人戏称罗永浩是锤子科技最大的财富,虽然夸张了,但足以说明罗永浩对锤子的重要性。
罗永浩强大的IP属性与其颇具传奇色彩的经历关系密切。
罗永浩高二退学,摆地摊儿,卖旧书,倒走私车,倒药材,做期货,卖电脑散件。01年到06年,罗永浩在新东方任教。
06年从新东方辞职后,罗永浩创办了牛博网。牛博网关闭后,又创办了老罗英语培训学校。09年,罗永浩以“我的奋斗”为题进行大规模的全国高校巡回演讲。10年,他出版了《我的奋斗》。12年罗永浩创办了锤子科技,正式进入智能手机圈。
从退学,到老师,到站长,到校长,最后到厂长,罗永浩的经历足够精彩。在罗永浩的身上很容易发现乔布斯的特质:偏执狂、追求完美、自我,不同的是罗永浩更擅长说相声,能吸引网友关注也就不足为奇了。
比如,一般厂商的发布会是花钱请媒体参加,罗永浩的发布会粉丝要花钱买门票参加。上万粉丝,自掏腰包买门票,千里迢迢奔赴锤子发布会。罗永浩的魅力,可见一斑。(注:罗永浩会把门票收入捐出去。)
2.锤子手机的独特风格
当下的智能手机市场,千机一面,同质化严重。而锤子科技独特的UI外形,在软件应用和操作系统方面的设计,形成了较高的辨识度。
而且,国内消费升级的趋势为锤子手机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氛围。尼尔森监测平台的最新数据显示,2016上半年国内中高端智能手机(2000元以上机型)的整体份额已达到47.59%,增长近4.38%,而1000元以下机型的整体份额进一步下降。
伴随消费升级,产品升级和品牌升级是大势所趋。消费者在购买手机时,手机的调性与消费者的价值观是否吻合,这事儿变得越来越重要。换句话说,性能作为购买影响因素的作用正逐渐下降,品牌背后的价值观和情感认知正逐渐凸显。
在性价比阶段,锤子的“情怀”被指责卖价太高;但在消费升级阶段,锤子的情怀属性,反而是锤子有力的抓手。
3.锤子的团队价值
罗永浩纵然在设计上有天赋,单靠一人之力,造出的锤子T1也不可能拿到“IF设计金奖”。
锤子科技网罗的大批设计、工程方面的人才,是锤子的无形资产,这也是锤子科技估值不断上涨的基础所在。
如果从设计、产品、研发和营销四个维度分析锤子团队的水平的话,锤子科技在产品和研发方面,实力并不突出。在设计和营销方面,却是强项,尤其是设计方面,锤子的设计团队是顶级的水准。工业设计由国际大师Robert Brunner及其团队操刀,视觉设计、UI设计团队由LEMUP、Chee fang、Paco、Nodyang、Pumel、欧阳念念等dribbble中国帮大牛组成,阵容强大。
二、四款产品,四笔学费,四句疑问
锤子科技成立于2012年5月,至今共发布四个产品:锤子OS、T1、坚果、T2,通过这四个产品,自然就可以串联出锤子的发展历程。
锤子的四款产品,交了四笔学费,罗永浩总结了四点:
一,锤子OS没能及时引入专业的开发管理者,致使创作很好,但开发流程、效率、方法论等方面做得不够。
二,T1白色款,不具备量产性,却强行面世,虽然用户喜欢,但一直亏钱。
三,坚果因过分的追求细节,发售过晚,错过销售黄金期,两个多月后就卖不动了。
四,T2判断不理智,过于激进,工程上的难题过多,导致配置落后,上市时间晚。
如果用户是和锤子手机谈恋爱的话,至少也会有四个疑问。
疑问一:“我等了这么久,你怎么还不来?”
锤子的研发周期长,用户需要极大的耐心才能等到。锤子OS到T1,历时一年多;从T2到坚果,历时一年多,到T2,历时一年半。一年多发布一款新品,这样的节奏和一年双旗舰相比,是极其滞后的。要是锤粉着急换手机,苦苦等不来新品,也不得不转投其他厂商。
疑问二:“说好五点半见面,你九点半才来,几个意思?”
锤子的产品不准时,延期发布往往让消费者白等一场。比如锤子T2,本计划于2015年7月发布,后推迟到8月,最后硬是推迟到了12月才发布。
疑问三:“我为你花了3千多块,你就给我看这个?”
锤子的价格,不仅包括手机本身的价值,也包括用户对锤子手机的情感认同。说的直白点,锤子的价格包含了“情怀”成分。例如,锤子14年7月上市的T1,搭载高通骁龙801和2GB内存,4.95英寸屏幕,售价3000元。而同时期的小米4,配置相当(高通骁龙801、3GB内存、5寸屏幕),售价却只有1799元。虽然T1设计精美,也拿到了“IF设计金奖”,卖得贵无可厚非,问题是,情怀和设计能否支撑贵出来的一千多元。
疑问四:“最爱你的人是我,你却卖我卖得最多,你把我当什么?”
锤子的降价来得太快,伤害用户的感情。T1尤甚,5月发布,半年后就降价高达1000元。讽刺的是,罗永浩此前放出狠话,“如果低于2500,我是你孙子。”而降价后的T1最高售价2480元,不足2500元,网友也戏称罗永浩为“孙永浩”。和T1相比,T2在降价的处理上要好些,不过在开售的半年内也直降了700元。
第一批购买锤子手机的,多数是真爱,而锤子手机的降价策略,对真爱的伤害也最大。
三、锤子已经掉队,T3能否缩小差距
(最近有传,锤子即将发布的手机不叫T3,由于不知道该叫什么,这里仍称这款产品为T3吧)
罗永浩在他的Smartisan OS发布会上感叹:“我一个人来到科技和人文的十字路口,只看到老乔的墓碑孤零零的立在那里。”言语中充满了情怀和初入手机圈的自信。
三年后,针对锤子手机的销售问题,罗永浩说道,“作为一个企业的CEO,到今天锤子也没有卖得很火,这是我需要经常整理总结和反省的。”
从自信到自省,罗永浩态度变化的背后,是锤子科技不断恶化的运营状况。而且,如果不借助外力,锤子的处境很可能会继续恶化。理由有三个:
其一,当下的智能手机市场已经是立体竞争的战场,不适合中小厂商生存。
产品、渠道和供应链,是市场竞争的三大核心要素,中小厂商在这三方面都没有优势可言。
产品层面,智能手机已经进入品质和创新缺一不可的阶段,品质可以积累信任和口碑,创新为突破同质化。而品质和创新都需要较高的研发投入,中小厂商没有优势。
渠道层面,国内智能手机的渠道三足鼎立,运营商渠道、线下渠道和线上渠道三分天下,目前大厂商的渠道策略是三线并重,而中小厂商没有资本三线布局,往往只能押重其一或其二。比如,一加手机在今年已经战略性放弃了线下渠道建设,专攻线上渠道。
供应链层面,一个手机上千种物料,只要有几种不能响应,厂商就没办法临时提高产能。比如,锤子T2代工厂中天信电子的倒闭,影响了T2的发布时间。今年,雷军在内部信中宣布要亲手抓供应链管理,管理难度可想而知。中小厂商,没有规模优势,缺少议价能力,也没有足够的人力进行供应链的精细化管理。
今年,大可乐、iuni等手机厂商的倒闭,也从侧面反映出智能手机市场竞争的激烈。在这种背景下,锤子的生存环境是逐步恶化的。
其二,锤子的用户群正在流失。
四年来,锤子一直没有交出满意的答卷,而且研发周期长、产品不准时、低价高配、降价太快等问题,已经严重透支了消费者的信任。如果把锤粉分成无条件支持的真爱粉和有条件支持的现实粉,真爱粉绝对是少数,而现实粉在一次次信用危机后,也会逐渐由粉转路,甚至转黑。
此外,锤子最早一批粉丝,已经长大成熟,选择判断会更加理性客观,不那么容易被忽悠了。而新成长起来的年轻消费人群,对罗永浩并不熟悉,大多也没听过老罗语录,罗永浩的情怀对其吸引力并不大。
锤子,错过了粉丝变现的最佳时机,或许需要重新积累粉丝。
其三,锤子的速度已经跟不上市场的节奏。
2015年以来,国产手机厂商发布新品的节奏明显提速,而一款新机型的生命周期迅速缩短。一位手机厂商人士说:“以前能卖4-5个月的产品,现在到3个月就会出现明显的库存,大家只能不断发新的机型去抢客户。”
苹果一年发布一款手机的节奏,尚且觉得跟不上市场竞争的脚步,今年上半年破天荒地加推iPhone SE,以弥补iPhone 6s的后继乏力。锤子的速度,压力更大。
锤子掉队已是事实,在这种情况下,被收购是锤子最好的结局。在这个节骨眼儿上出现的T3,战略意义十分重要。如果表现良好,锤子可以趁机追赶,缩小差距,在收购的谈判桌上也有更多的砝码;如果T3再没有良好的市场表现,用户群将进一步流失,资本市场对锤子的信心也将大打折扣。
离10月18日T3发布会越来越近了,我总会不自觉地猜想T3之后的锤子会走向怎样的未来……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