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代糖族爱用的赤藓糖醇可能造成心血管损伤?实际上并未证明存在因果关联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代糖族爱用的赤藓糖醇可能造成心血管损伤?实际上并未证明存在因果关联

阮光锋表示,只要相关食品合规生产上市,都是安全的。对于不希望摄入糖,或想要控制糖、控制体重的人群而言,目前包括赤藓糖醇在内的代糖,依然是安全的选择。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界面新闻记者 | 陈杨

界面新闻编辑 | 谢欣

随着人们健康观念的增加,“抗糖”“抗氧化”一度成为健康生活的关键词,无糖饮料、0糖零食也成为饮品零食界新晋“顶流”。

不过,所谓“无糖”或“0糖”,实际指的是不含蔗糖或用其他甜味剂代替葡萄糖。作为一种食品添加剂,甜味剂只能提供较少或不提供能量,因而成为控糖人群的选择。

目前,国内批准使用的甜味剂有二十余种,包括赤藓糖醇、木糖醇、麦芽糖醇等低倍甜味剂,以及甜蜜素、糖精、阿斯巴甜等高倍甜味剂。其中,高倍甜味剂和赤藓糖醇几乎不提供能量。再加上赤藓糖醇是一种在部分水果、蔬菜中存在的天然甜味剂,口感也相对更好,因而备受食品行业和消费者追捧,成为目前主要的代糖选择。

此前,当红品牌元气森林以0糖气泡水掀起代糖风潮,可口可乐、农夫山泉、喜茶等品牌迅速跟进,其中采用最多的代糖均为赤藓糖醇。而全球最大的赤藓糖醇厂商三元生物在3月2日披露的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中直言,现在的赤藓糖醇市场处于一种特殊阶段,以前只有三四家在做这个产品,现在有二十多家,新进投资者甚至造成了严重的价格内卷。

不过近日,国际期刊Nature Medicine (《自然·医学》)发布的一篇文章指出,赤鲜糖醇既与MACE(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包括死亡、非致命性心肌梗死或中风)风险相关,又会促进血栓形成。研究者认为,评估赤藓糖醇长期安全性的研究是有必要的。

该文章是一篇名为The artificial sweetener erythritol and cardiovascular event risk(人造甜味剂赤藓糖醇与心血管事件风险)的研究报告。当中的数个研究由来自美国知名医疗机构克利夫兰诊所等机构的科研人员完成。

首先,研究者们在一个包含1157人的队列中进行了一项非靶向代谢组学研究。这一发现队列研究经过3年随访显示,包括赤藓糖醇的多种多元醇甜味剂的循环水平与MACE风险相关。

此后,研究者又在美国队列(2149人)和欧洲队列(833人)两个观察队列中,进行了靶向代谢组学研究,证实了赤藓糖醇与MACE的相关性。此外,研究者在体外、动物模型研究中发现,在生理水平上,赤藓糖醇增强了体外血小板反应性和体内血栓形成。

最后,研究者还在8名健康受试者身上进行了一项前瞻性干预研究。受试者摄入30克含赤藓糖醇饮料后,其血浆中的赤藓糖醇水平在超过两天的时间内显著且持续升高,远高于与血小板反应性和血栓形成潜势升高相关的阈值。

就目前的试验结果而言,科研人员认为需要继续研究赤藓糖醇和人工甜味剂的影响,对临床结果进行适当随访,摄入赤藓糖醇后,可能会出现血栓形成风险的延长期。

不过研究者们也在文中指出了上述试验的数个局限性。例如,观察队列的受试患者来自四级转诊中心,且在CVD(脑血管疾病)和其他传统风险因素上显示出较高的发病率,因此上述研究结果在普通人群中的适用性存疑。此外,该研究的临床观察只能显示相关性,而非因果关系。研究者指出,他们还认识到未建模的混杂因素的可能性,例如饮食。

对于上述研究,科信食品与健康信息交流中心副主任阮光锋向界面新闻表示,应当理性看待,不用过度恐慌。正如研究者在文中所说的,试验发现了赤藓糖醇与心血管疾病的相关性,但不能证实因果关系。具体来说,试验中的观察队列研究没有建立在对研究对象饮食习惯调查的基础上,也就无法确定究竟是何种原因导致了健康风险。此外,上述文章中,关于赤藓糖醇对血管损伤、血管堵塞的结论仅来自体外、动物(小鼠)模型研究,而非人体试验。最后的8名健康受试者研究样本量也明显偏少。因此,阮光锋认为,大众完全没必要过分担心。

简单来说,这项研究的不足之处在于,它只表明了赤藓糖醇水平与心血管疾病风险存在某种相关性,但并未证明其存在直接的因果关系。

实际上,赤藓糖醇等甜味剂的安全性此前已得到FAO/WHO(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世界卫生组织)联合食品添加剂专家委员会等多个国际组织的肯定。

阮光锋介绍,1997年,赤藓糖醇获美国FDA安全食品配料GRA认证;2007年,国家卫生部公告批准赤藓糖醇为甜味剂应用于口香糖、固体饮料、调制乳食品中,按需量添加。

目前,国内对包括甜味剂在内的食品添加剂实行严格的上市前审批制度。原国家卫计委发布的GB 2760-2014《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将赤藓糖醇归属于附表A.2《可在各类食品中按生产需要适量使用的食品添加剂名单》中,即赤藓糖醇可作为甜味剂应用于各类食品中,无具体使用量的数值规定,按生产需要适量添加。

阮光锋表示,只要相关食品合规生产上市,都是安全的。对于不希望摄入糖,或想要控制糖、控制体重的人群而言,目前包括赤藓糖醇在内的代糖,依然是安全的选择。

不过阮光锋提醒,赤藓糖醇,以及木糖醇、麦芽糖醇等糖醇类甜味剂可能存在部分人群不耐受的情况,过量摄入可能会导致腹泻。此外,对于已经患有心脑血管等慢性病、肥胖的人群,应该控制的也不简单是赤藓糖醇,更重要的是养成健康的饮食习惯,保证摄入食物的多样性,并在阅读营养标签的基础上,合理膳食。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代糖族爱用的赤藓糖醇可能造成心血管损伤?实际上并未证明存在因果关联

阮光锋表示,只要相关食品合规生产上市,都是安全的。对于不希望摄入糖,或想要控制糖、控制体重的人群而言,目前包括赤藓糖醇在内的代糖,依然是安全的选择。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界面新闻记者 | 陈杨

界面新闻编辑 | 谢欣

随着人们健康观念的增加,“抗糖”“抗氧化”一度成为健康生活的关键词,无糖饮料、0糖零食也成为饮品零食界新晋“顶流”。

不过,所谓“无糖”或“0糖”,实际指的是不含蔗糖或用其他甜味剂代替葡萄糖。作为一种食品添加剂,甜味剂只能提供较少或不提供能量,因而成为控糖人群的选择。

目前,国内批准使用的甜味剂有二十余种,包括赤藓糖醇、木糖醇、麦芽糖醇等低倍甜味剂,以及甜蜜素、糖精、阿斯巴甜等高倍甜味剂。其中,高倍甜味剂和赤藓糖醇几乎不提供能量。再加上赤藓糖醇是一种在部分水果、蔬菜中存在的天然甜味剂,口感也相对更好,因而备受食品行业和消费者追捧,成为目前主要的代糖选择。

此前,当红品牌元气森林以0糖气泡水掀起代糖风潮,可口可乐、农夫山泉、喜茶等品牌迅速跟进,其中采用最多的代糖均为赤藓糖醇。而全球最大的赤藓糖醇厂商三元生物在3月2日披露的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中直言,现在的赤藓糖醇市场处于一种特殊阶段,以前只有三四家在做这个产品,现在有二十多家,新进投资者甚至造成了严重的价格内卷。

不过近日,国际期刊Nature Medicine (《自然·医学》)发布的一篇文章指出,赤鲜糖醇既与MACE(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包括死亡、非致命性心肌梗死或中风)风险相关,又会促进血栓形成。研究者认为,评估赤藓糖醇长期安全性的研究是有必要的。

该文章是一篇名为The artificial sweetener erythritol and cardiovascular event risk(人造甜味剂赤藓糖醇与心血管事件风险)的研究报告。当中的数个研究由来自美国知名医疗机构克利夫兰诊所等机构的科研人员完成。

首先,研究者们在一个包含1157人的队列中进行了一项非靶向代谢组学研究。这一发现队列研究经过3年随访显示,包括赤藓糖醇的多种多元醇甜味剂的循环水平与MACE风险相关。

此后,研究者又在美国队列(2149人)和欧洲队列(833人)两个观察队列中,进行了靶向代谢组学研究,证实了赤藓糖醇与MACE的相关性。此外,研究者在体外、动物模型研究中发现,在生理水平上,赤藓糖醇增强了体外血小板反应性和体内血栓形成。

最后,研究者还在8名健康受试者身上进行了一项前瞻性干预研究。受试者摄入30克含赤藓糖醇饮料后,其血浆中的赤藓糖醇水平在超过两天的时间内显著且持续升高,远高于与血小板反应性和血栓形成潜势升高相关的阈值。

就目前的试验结果而言,科研人员认为需要继续研究赤藓糖醇和人工甜味剂的影响,对临床结果进行适当随访,摄入赤藓糖醇后,可能会出现血栓形成风险的延长期。

不过研究者们也在文中指出了上述试验的数个局限性。例如,观察队列的受试患者来自四级转诊中心,且在CVD(脑血管疾病)和其他传统风险因素上显示出较高的发病率,因此上述研究结果在普通人群中的适用性存疑。此外,该研究的临床观察只能显示相关性,而非因果关系。研究者指出,他们还认识到未建模的混杂因素的可能性,例如饮食。

对于上述研究,科信食品与健康信息交流中心副主任阮光锋向界面新闻表示,应当理性看待,不用过度恐慌。正如研究者在文中所说的,试验发现了赤藓糖醇与心血管疾病的相关性,但不能证实因果关系。具体来说,试验中的观察队列研究没有建立在对研究对象饮食习惯调查的基础上,也就无法确定究竟是何种原因导致了健康风险。此外,上述文章中,关于赤藓糖醇对血管损伤、血管堵塞的结论仅来自体外、动物(小鼠)模型研究,而非人体试验。最后的8名健康受试者研究样本量也明显偏少。因此,阮光锋认为,大众完全没必要过分担心。

简单来说,这项研究的不足之处在于,它只表明了赤藓糖醇水平与心血管疾病风险存在某种相关性,但并未证明其存在直接的因果关系。

实际上,赤藓糖醇等甜味剂的安全性此前已得到FAO/WHO(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世界卫生组织)联合食品添加剂专家委员会等多个国际组织的肯定。

阮光锋介绍,1997年,赤藓糖醇获美国FDA安全食品配料GRA认证;2007年,国家卫生部公告批准赤藓糖醇为甜味剂应用于口香糖、固体饮料、调制乳食品中,按需量添加。

目前,国内对包括甜味剂在内的食品添加剂实行严格的上市前审批制度。原国家卫计委发布的GB 2760-2014《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将赤藓糖醇归属于附表A.2《可在各类食品中按生产需要适量使用的食品添加剂名单》中,即赤藓糖醇可作为甜味剂应用于各类食品中,无具体使用量的数值规定,按生产需要适量添加。

阮光锋表示,只要相关食品合规生产上市,都是安全的。对于不希望摄入糖,或想要控制糖、控制体重的人群而言,目前包括赤藓糖醇在内的代糖,依然是安全的选择。

不过阮光锋提醒,赤藓糖醇,以及木糖醇、麦芽糖醇等糖醇类甜味剂可能存在部分人群不耐受的情况,过量摄入可能会导致腹泻。此外,对于已经患有心脑血管等慢性病、肥胖的人群,应该控制的也不简单是赤藓糖醇,更重要的是养成健康的饮食习惯,保证摄入食物的多样性,并在阅读营养标签的基础上,合理膳食。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