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斯皮尔伯格《圆梦巨人》毁誉各半,童话大片市场堪忧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斯皮尔伯格《圆梦巨人》毁誉各半,童话大片市场堪忧

《圆梦巨人》是一部为孩子们勾勒的纯真之梦,保持了斯皮尔伯格一贯的执导风格,特效技术也是惊艳依旧,但对于成片来说,平乏低幼的故事情节却只能感染到孩子。

作者:玥儿妈

史蒂芬·斯皮尔伯格的奇幻冒险新作《圆梦巨人》10月14日正式登陆内地大荧幕,上映两天累计票房5378.43万元,在北美也仅拿到了5500多万美元,这与其之前的作品相比,无论是票房还是口碑都创了新低,令人咂舌!

读娱观点:《圆梦巨人》是一部为孩子们勾勒的纯真之梦,保持了斯皮尔伯格一贯的执导风格,特效技术也是惊艳依旧,但对于成片来说,平乏低幼的故事情节却只能感染到孩子。

遗憾

故事老派 笑点匮乏

《圆梦巨人》的剧情拖沓冗长,高潮笑点匮乏,从头至尾稍显印象深刻的就是宫廷里众人喝了气泡酒以后的反应。

剧情上的信马由缰也让这个故事变的尤为荒诞低幼,这对于曾有着《ET》般同为儿童作品的斯皮尔伯格来说是从情节上看《巨人》该片太过于简单,而对于喜欢斯皮尔伯格作品的观众则更多的是失望。

失利

受众局限 无法超越

从《圆梦巨人》北美和全球的市场可以明显看出,像这种儿童文学,它依然有着严重的受众局限,需要非常精准的面对受众来进行改编。如何将儿童文学改编给成人观众观看,这是一个颇具难度的问题。早前上映的《爱丽丝梦游仙境2》,全球票房2.95亿美元,而去年华纳的《彼得·潘》仅拿到1.28亿美元,这显然是IP改编失败的案例。这类东西看似有很大的市场,却在开发阶段有着非常多的陷阱。

提到真人童话,读娱君首先想到的是迪士尼公司,掌握着很多童话改编的经典IP,而把动画片改编成真人版成为近年来迪士尼自己炒自己的冷饭、赚快钱的不二法门。像《沉睡魔咒》、《灰姑娘》等,故事经典却票房平平。当下的主力观影人群需要的是情爱秀和暴力秀,而现代的童话电影虽然在很大程度上迎合了这种倾向,添入了成人要素和社会热点,但故事本身的稚真色彩的缺失会得到反效果,高科技的视觉奇观却堆砌不出纯真的童年,也开拓不出好莱坞的未来。不过,与逐渐衰微的真人童话电影不同的是,这些年来,迪士尼的动画电影却佳作频出,从《超能陆战队》到《疯狂动物城》,迪士尼左手拿着情怀,右手拿着精湛的技术,不断印证着自己世界动画霸主的地位。

探究

国产动画电影为何不敌海外作品

迪士尼动画大片的高票房、高口碑一直让国内的动画片望尘莫及,虽然《大圣归来》过九亿的票房一度让国内动画市场有迎来“春天”的感觉,但今年国庆档动画片的票房还是狠狠地给了一击闷棍。从九月底至十一期间,有七部动画电影上映,国产动画占了四部,四部加起来的总票房竟没有超过3000万,而单《逗鸟外传》一部的票房就高出了7204.9万元,这的确值得我们反思:

1、东施效颦,缺少中国特色!近年来,国产动画也不乏好的作品,像《西游记之大圣归来》、《大鱼海棠》,都是过亿的票房,不难发现,内容上具有中国特色的动画电影显然占有先天的优势,更能吸引成人观众走进电影院。反观《我是哪吒》,虽然同样取材于中国古代神话故事,但模仿痕迹明显,无论是宣传海报还是故事情节,都与《大圣归来》颇为相似,引来不少的炮轰,票房也是平平。

2、低幼化是病根,市场定位不明确。近些年来,动画电影的受众群体慢慢的从儿童扩大到成年人,动画电影的定位也开始明确:儿童群体、成人群体及两者兼顾,但就目前中国的动画电影而言,两者兼顾还差得远,好莱坞动画电影的确值得我们多学习学习。而国产动画电影缺乏观众缘的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其内容情节的低幼化,中国动画电影始终没有走出偏重说教、缺乏幽默,偏重惩恶扬善的价值传播,缺乏对消费者内心期待深入研究的固化模式。

国内的动画产业才发展了十年左右,很多东西都在学习和改进中,近年来的一些动画电影也证明了国内动画制作公司的不断尝试是有成效的。作为观众,我们应当在给予他们更多的时间的同时,也多多培养自己走进影院观看动画电影的习惯,只有获得了足够的票房或资金,一些好的动画作品才能继续创作下去,国产动画离好莱坞动画大片的距离会越来越近!

本文属原创,转载请注明,微信ID:hanguoxingyule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斯皮尔伯格《圆梦巨人》毁誉各半,童话大片市场堪忧

《圆梦巨人》是一部为孩子们勾勒的纯真之梦,保持了斯皮尔伯格一贯的执导风格,特效技术也是惊艳依旧,但对于成片来说,平乏低幼的故事情节却只能感染到孩子。

作者:玥儿妈

史蒂芬·斯皮尔伯格的奇幻冒险新作《圆梦巨人》10月14日正式登陆内地大荧幕,上映两天累计票房5378.43万元,在北美也仅拿到了5500多万美元,这与其之前的作品相比,无论是票房还是口碑都创了新低,令人咂舌!

读娱观点:《圆梦巨人》是一部为孩子们勾勒的纯真之梦,保持了斯皮尔伯格一贯的执导风格,特效技术也是惊艳依旧,但对于成片来说,平乏低幼的故事情节却只能感染到孩子。

遗憾

故事老派 笑点匮乏

《圆梦巨人》的剧情拖沓冗长,高潮笑点匮乏,从头至尾稍显印象深刻的就是宫廷里众人喝了气泡酒以后的反应。

剧情上的信马由缰也让这个故事变的尤为荒诞低幼,这对于曾有着《ET》般同为儿童作品的斯皮尔伯格来说是从情节上看《巨人》该片太过于简单,而对于喜欢斯皮尔伯格作品的观众则更多的是失望。

失利

受众局限 无法超越

从《圆梦巨人》北美和全球的市场可以明显看出,像这种儿童文学,它依然有着严重的受众局限,需要非常精准的面对受众来进行改编。如何将儿童文学改编给成人观众观看,这是一个颇具难度的问题。早前上映的《爱丽丝梦游仙境2》,全球票房2.95亿美元,而去年华纳的《彼得·潘》仅拿到1.28亿美元,这显然是IP改编失败的案例。这类东西看似有很大的市场,却在开发阶段有着非常多的陷阱。

提到真人童话,读娱君首先想到的是迪士尼公司,掌握着很多童话改编的经典IP,而把动画片改编成真人版成为近年来迪士尼自己炒自己的冷饭、赚快钱的不二法门。像《沉睡魔咒》、《灰姑娘》等,故事经典却票房平平。当下的主力观影人群需要的是情爱秀和暴力秀,而现代的童话电影虽然在很大程度上迎合了这种倾向,添入了成人要素和社会热点,但故事本身的稚真色彩的缺失会得到反效果,高科技的视觉奇观却堆砌不出纯真的童年,也开拓不出好莱坞的未来。不过,与逐渐衰微的真人童话电影不同的是,这些年来,迪士尼的动画电影却佳作频出,从《超能陆战队》到《疯狂动物城》,迪士尼左手拿着情怀,右手拿着精湛的技术,不断印证着自己世界动画霸主的地位。

探究

国产动画电影为何不敌海外作品

迪士尼动画大片的高票房、高口碑一直让国内的动画片望尘莫及,虽然《大圣归来》过九亿的票房一度让国内动画市场有迎来“春天”的感觉,但今年国庆档动画片的票房还是狠狠地给了一击闷棍。从九月底至十一期间,有七部动画电影上映,国产动画占了四部,四部加起来的总票房竟没有超过3000万,而单《逗鸟外传》一部的票房就高出了7204.9万元,这的确值得我们反思:

1、东施效颦,缺少中国特色!近年来,国产动画也不乏好的作品,像《西游记之大圣归来》、《大鱼海棠》,都是过亿的票房,不难发现,内容上具有中国特色的动画电影显然占有先天的优势,更能吸引成人观众走进电影院。反观《我是哪吒》,虽然同样取材于中国古代神话故事,但模仿痕迹明显,无论是宣传海报还是故事情节,都与《大圣归来》颇为相似,引来不少的炮轰,票房也是平平。

2、低幼化是病根,市场定位不明确。近些年来,动画电影的受众群体慢慢的从儿童扩大到成年人,动画电影的定位也开始明确:儿童群体、成人群体及两者兼顾,但就目前中国的动画电影而言,两者兼顾还差得远,好莱坞动画电影的确值得我们多学习学习。而国产动画电影缺乏观众缘的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其内容情节的低幼化,中国动画电影始终没有走出偏重说教、缺乏幽默,偏重惩恶扬善的价值传播,缺乏对消费者内心期待深入研究的固化模式。

国内的动画产业才发展了十年左右,很多东西都在学习和改进中,近年来的一些动画电影也证明了国内动画制作公司的不断尝试是有成效的。作为观众,我们应当在给予他们更多的时间的同时,也多多培养自己走进影院观看动画电影的习惯,只有获得了足够的票房或资金,一些好的动画作品才能继续创作下去,国产动画离好莱坞动画大片的距离会越来越近!

本文属原创,转载请注明,微信ID:hanguoxingyule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