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日,《南方都市报》通过微信公众号高调发声,反驳纸媒寒冬的观点,还举证自己9月30日的广告营业额就有3000万,似乎要判定“纸媒已死”的谣言性质!
相比于南方纸媒为自己鼓劲吆喝的热情,北京纸媒瞄准产业风口,切入“视频内容”生产的融合举措,却是非常低调。以新京报为例,新闻视频栏目“我们”在腾讯视频悄悄上线一个月后,才开始在新京报的微信号与报纸上招兵买马。
倒闭停刊、转型融合还是逆势发展,如今的纸媒到底处在怎样的生存状态中?我们以新京报为样本,看看报纸在媒体融合成为产业风口的当下,是趴着求生呢?还是要趁势而起,飞上天!
新京报发行量下降,广告半价优惠
报纸的盈利模式一般就是读者的付费阅读和广告收入。而且企业或个人的广告投放也是建立在报纸阅读量上。比照微信公众号,报纸发行量相当于粉丝数,阅读量类似阅读人数。
新京报的日均发行量有各种不同的数据,根据新京报网公布的发行量,目前日均发行77.6万份。而百度百科上由网友在2015年12月更新的发行量则是57.6万份,而“媒体资源网”上显示的数据则是40万份左右。另外根据央视市场研究CTR中国城市居民调查的数据显示,2015年全年新京报平均每期阅读人数排名北京市第五名,达到915225人。
虽然准确的数据难以知道,但可以确定的是,当前新京报的发行量不会高于77.6万份。这样,对比2015年新京报的日均阅读人数,纸媒广告投放价值的下降自然是不言而喻了。
在“媒体资源网”上2016年8月3日更新的新京报官方广告折扣是7折。融媒君咨询新京报广告部的工作人员,刊例价格为77.18万的半幅头版广告实际只需40万,实际折扣接近5折。而且在融媒君表示对纸媒广告效果提出担忧后,工作人员即推荐新京报新媒体的广告位,包括新京报网和新京报、政事儿等微信公号。
抢眼微博与今日头条,微信号相对疲软
据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发布的2015年新闻出版产业分析报告,全国报纸出版实现的营业收入降低了10.3%,利润总额降低了53.2%,43家报业集团中31家报业集团的营业利润出现了亏损。在整个报业趋向衰败的形势下,新京报纸媒的处境显然是在艰难求生。
但是新京报的新媒体部门表现不俗,无论是在微博,还是今日头条上都展现了强大的内容吸引力,其中新京报在占据由“清博大数据”发布的微博媒体势力榜的第五名。
再来看看新京报在“今日头条”上表现如何。
今日头条发布的报纸类头条号榜单上,新京报以超过18亿、12亿的阅读量仅次于参考消息,连续获得第2名的位次。特别显眼的是,新京报的新媒体头条号“新京报政事儿”连续两周获得新媒体榜单的第1名。
相比于新京报在今日头条与微博上的抢眼表现,新京报微信矩阵就相对弱了许多,26个微信号中以表现最好的“新京报”与“政事儿”为例。清博大数据显示9月份榜单上,“新京报”在媒体类排名61位,“政事儿”排名时政类25位。
做客户端太难还是和腾讯一起做新闻直播
新京报视频报道组负责人彭远文在接受自媒体“媒记”采访时说:“传统媒体自己去做APP,是非常难的一件事情,信息孤岛这个问题很难解决,到目前为止基本上没有看到过真正成功的例子。”
融媒君在ASO100查询新京报新闻APP的数据情况,发现iPhone平台上“新京报新闻”APP在新闻类排名264位,相比于“南方周末”70名的位次,相差很多。再查看360助手的应用市场,使用“新京报新闻”APP的用户只有9万人,Android版本的最近更新还是2014年12月4日。
虽然APP还没有下线,也有内容在更新,但通过版本的维护,我们可以看出,新京报大概是想放弃APP了吧。之前与360合作在爱奇艺视频上线“动新闻”3D视频栏目,上个月又在腾讯视频开通“我们”视频节目。这些举措,都显示了新京报将专注于内容的生产,选择通过互联网平台商来分发自己的内容产品。
新京报联合腾讯视频,抢占“视频内容”的融媒风口
8月24日下午,在“寻找中国创客”的“直播的格局与陷阱”主题峰会上,新京报社社长戴自更表示将在接下来的一年里做1000场新闻直播。
不久后,由新京报视频报道组出品的“我们视频”即出现在腾讯新闻、天天快报等客户端上,并在10月12号,通过新京报报纸和微信公号大肆招兵买马,准备要做移动端最好的新闻视频。
不管是今日头条在9月20日宣布投入10亿元给短视频,还是前几天只有60秒“蓝瘦香菇”的一夜爆红,都显示视频内容正在受到资本的关注,短视频随着流量成本的降低,在社交媒体上更是越来越受到欢迎。
无伦是短视频,还是新闻直播,视频内容对于在新闻资讯中的比重必然越来越大。中国海洋大学教授新闻评论的老师李媛媛曾说:“视像霸权时代如今已经来到!”例如,新京报出品的“我们视频”上线仅一个月,就收获了将近6000万的播放量。
总而言之,新京报在媒体介质日新月异的今天,报纸肯定是躲不过衰老、死亡的宿命。而顺势而起的新媒体部门,也必须紧跟着媒体平台的迁移,才能让内容获得分发的渠道。如果单纯以“内容为王”,而不是以互联网思维创新内容的生产和制作的话,只能在强劲的逆风下趴着,无法起飞。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