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音伏IN-VOICE于方觉:活在耳机里的“声音偏执狂”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音伏IN-VOICE于方觉:活在耳机里的“声音偏执狂”

音伏IN-VOICE的目标不仅仅是一款耳机产品,而是一个关于个人听音终端的解决方案。

时光倒回到2011年,当于方觉作为吉他大师Guthrie Govan的开场嘉宾登台演出的时候,他自己可能也没想到,几年之后他会一头扎进科技圈,去跟一款耳机产品死磕。

2014年底之前,于方觉身上最明显的标签是摇滚乐手和音频专业测评人。之后,于方觉加盟了音伏IN-VOICE,并出任产品总监,自此开始了他全新的产品“智”造之旅。2016年10月21日,历时1年零10个月,于方觉和他的Hi-end级别声学团队精心打造的音伏IN-VOICE音乐耳机(IVOC-100)将在淘宝众筹亮相,正式启动众筹。

于方觉的疯狂跨界:不想当摇滚乐手的逻辑学硕士不是好产品总监

于方觉身上有着很强的冲突色彩,他是一个顶着浙大逻辑学硕士学位的摇滚乐手,是一个玩乐队的产品总监,“跨界”是他的关键词。

跟绝大多数科技公司的产品总监一样,于方觉宽和有礼,思维缜密,但他的摇滚本色,会从各个细节上流露出来。比如,他的微信头像是美国前卫金属乐队Dream Theater的专辑封面;聊到摇滚乐时,他的语速会明显加快,讲出一串关于前卫金属和融合爵士等普通人不太能听懂的专业词汇。

当被问到“为什么会从一个摇滚音乐人跨界去做一款耳机产品”时,于方觉说,我是一个“生活在耳机里的人”,一个重度耳机发烧友。从高中、大学时期开始,我就非常痴迷耳机,而且“症状”越来越重。我的背包里随时都能掏出4-5个不同品牌的耳机。除了跟别人必要的对话外,其他的时间,我几乎都戴着耳机。一直以来,我都在寻找一款完全符合自己音乐审美的“完美耳机”,但始终没有找到。从热爱到痴迷,再加上个性上偏执的追求,我觉得可能我需要自己去做一款耳机产品。

2014年底,音伏IN-VOICE团队找到我说想要一起来做一款耳机。当时我就问自己:我对耳机的第一标准是什么?它究竟应该是什么样的?它是否能够符合我对耳机以及声学审美方面的具体要求?后来,我们和投资方有过一次面谈,双方都觉得非常合适,是一个很好的契机。于是,在我正式加入音伏IN-VOICE时,我已经很清晰地知道我要做一款什么样的耳机,并决定要坚持按自己理想中的样子去打造它。

于方觉认为,专业乐手做耳机产品,是具备一定先天优势的。因为耳机是和音乐关联极强的硬件产品,而乐手在音乐方面的专业素养,会在产品中得以呈现,赋予产品另一个独特的音乐灵魂。音伏IN-VOICE音乐耳机一直坚持忠于真实纯粹的声音,而随着对声音要求的提高,产品研发的难度也相应增加了不少。不管是流行功能,还是交互性热点,只要它们会对音质产生损伤,我宁可不用。我觉得很幸福的一件事情是,音伏IN-VOICE在产品设计取向,包括使用结果上,我都拥有完全的把控权。这让我在音乐上的审美和我脑海中完美耳机的画面,可以在这款产品上得到完全的实现。

可能和我的经历有关,我在浙江大学本科读的是哲学,研究生学的是逻辑学,后来成为了一个专业的吉他乐手和职业编曲,这让我看待音乐时的角度会不太一样。一般人听到的音乐是一个立体型3D的东西,但在我的耳朵里,它被拆解了,变成了一个完全平面的东西,我关注的不仅仅是唱,还有配器、和弦以及乐器在歌曲中的呈现。如果这些东西让我觉得非常无聊,没有什么新意,即使歌词写得再好,它也完全不会带给我感动。

我认为学哲学也是一样的。在看待一些事情的时候,我们的角度和在意识中最终形成的审美的感觉,是旁人无法理解,也无须旁人去理解的,因为它已经完全成型了。人其实都是观念动物,当我们经历的事情积累到一定阶段并最终成型后,我们会非常清楚自己想要的是什么。这些经历给了我对音乐、乐器以及音乐设备方面非常完整的世界观,就如同你拥有了一把锤子,就会满世界去寻找钉子。

于方觉说,我欣赏那些在音乐结构上经得起推敲的音乐作品,它们在音乐上会有一些创造性的元素和突破性的东西,同时在技术方面又非常精致。音乐品味决定了我在耳机调音方面的偏好与审美标准。我不喜欢特别强调某一个频段的声音类型,因为它会在表达其他风格音乐时,存在明显缺陷。所以,我首先需要的是一个非常均衡的声音,尤其是在听摇滚乐的时候,我们会有很强烈的体会。如果一款耳机的低频非常浑浊,或者它的低频响应速度不够快,用来听摇滚乐是很难受的。也许它在表达一些比较舒缓的音乐时,你并不会感觉到这一点,但当它遇到速度比较快、音乐元素比较多的音乐时,就会感觉很乱,因为它在某个频段的衰减速度太慢,而这直接影响到它表达这类音乐。

即将于10月21日在淘宝众筹上线的音伏IN-VOICE首款音乐耳机(IVOC-100),声压级100dB,阻抗25欧姆,总谐波失真小于1%。我们之所以偏执地坚持这样的声学设计,是因为这样的配置更加均衡,更加符合年轻听音群体的使用习惯。它可以把他们所喜欢的音乐风格更加完美地表现出来,让他们的聆听状态,尤其是长时间下的聆听状态,表现得更好。

“声音偏执狂”于方觉理想中的完美耳机

做音乐的人,不管做什么事总是很挑剔,追求完美的。这个特征在摇滚乐手于方觉身上表现得尤为明显。于方觉认为他性格中最大的特点是偏执。一旦他决定要做一件事情,就会毅然决然地按照自己的方式坚持下去,其他人的声音很难再影响他的决定,他把那些声音称之为“干扰”。

于方觉说,由于我们设定了一个非常高的标准,虽然之前有充足的心理准备,但随着研发细节的逐渐深入,即便有IR技术的强力辅佐,纠结和焦虑情绪依然不可避免地日益严重,每天都感觉像是走在悬崖边上。当然,现在看来这一切都是值得的,因为每一个环节的声学敏感度在耳机的方寸空间都会被成倍地放大,而音伏IN-VOICE对于声音状态和音色表现力“洁癖式”的苛求,让我们相比其他耳机厂商没有哪怕一点点懈怠的空间甚至是念头,这几乎是一种完全自发的强迫症。

在音乐风格的循环代入验证阶段,当于方觉和音伏IN-VOICE团队发现第9测试版的IVOC-100终于能够理想驾驭主流编曲风格的流行人声时,大动态古典和重金属音乐在低频区域的力量感和速度感却比前一版显得明显不足,这种对于大多数同价位产品来说还OK的情况,在于方觉看来却是让人沮丧的。他们不得不一次又一次地进行微调和推敲。于方觉说,由于我们的外观设计师喜欢Rebecca Pidgeon和Jason Mraz,而我是Dream Theater和Periphery的脑残粉,光是这场撕逼就持续了整整两周,其中的面红耳赤和怒语相向,简直是你无法想象的。

于方觉一直强调,虽然音伏IN-VOICE绝没有制造另一个“万金油式”耳机的打算,但既然我们的发声单元具备了超宽频响范围的素质和忠实还原录音混缩结果的潜力,我们就有野心在调音的完备性上做到极致,尽可能地让它在多种音乐风格上具备同样优秀和客观的表现力。

音伏IN-VOICE音乐耳机(IVOC-100)在设计环节上的“较真”,与于方觉自身极高的声学素养及长期从事音频评测有直接的关系。他说,生产音响设备或是耳机,你的知识范围必须包含声音制造阶段的所有信息点。我对于频率的敏感度和声学状态的判断力会超过常人,当我听到一段音乐或是想要剖析音乐时,我可以很快地界定它的音频属性,在很短的时间内分析出它的频率分布状态。

正因为于方觉在音乐制造环节上,有着比别人更强烈的认知,所以当他研发一款耳机想要表达某一种音乐风格时,他很清楚这些音乐风格诞生时的状态是怎样的。

于方觉说,耳机是用来还原这些音乐的,如果对音乐在录音成型之后的声音状态不够了解,或是并不知道某一件乐器它本身的声音,就无法判断这款耳机最后出来的声音是否符合它原始的声音状态。我在这方面的要求很高,所以在产品研发过程中的所有细节我都会比别人更加挑剔。音伏IN-VOICE音乐耳机表达的声音状态必须是和录音结果非常吻合的,美化也好,渲染也好,首先得保证它表达出来的声音可以非常真实地还原出录音的初始状态。这也是对音乐作品的混音者和录音者最大的尊重,因为他们是希望耳机能够表达出他们的混音和作曲理念,因为耳机是音乐创作的一种延续,它把音乐最终呈现在听众的耳朵里。

于方觉认为,一支真正优秀的耳机理应达到的状态应该是,拥有健康的频率平衡性,也有自己鲜明的脾气和性格。这也是音伏IN-VOICE的品牌性格。于方觉和音伏IN-VOICE团队竭尽全力让产品更完美,但前提是永远把声音作为真正的第一考量。说起来容易,真正能够坚持的产品其实并不多,这也许就是音伏IN-VOICE最宝贵的DNA。

音伏IN-VOICE: 还原最真实的声音,让音乐放肆浇灌你的双耳

于方觉对自己的团队有着很高的评价。他说,音伏IN-VOICE团队里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专业特长。我们有自己的外观设计团队、结构设计团队和专业的音频分析师团队。更重要的是,他们每一个人对音乐的热爱程度都不亚于我,我们有共同的价值观和追求。

当你的团队中,有很多人在专业方面对自己有非常严苛的要求,在艺术上有很高的造诣,同时又都执着于完美状态的声音,有着相同的世界观,你的幸福感就会很强烈。因为大家的目标和相互的认同度会很高,都是在为了一个理想中的声音或是艺术上的状态而不惜一切。我们的团队非常年轻,所以在执行一些审美要求时没有太多束缚,甚至可以无所顾忌。我可以很自信地说,我们的核心团队对音乐的执着度是不亚于其他任何一个品牌。

在跟于方觉的对话过程中,他反复提到一个词“干扰”,他认为,音伏IN-VOICE的另一大优势是不会受到太多外界因素的“干扰”。他说,如果你想要做好一款纯粹的耳机,你确实不能太考虑到销量,或者说功能上的痛点,因为当你完全专注于声学时,你会发现很多因素都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当你所考虑的功能有可能会对音质产生损伤时,你就需要取舍。如果你的第一准则是声学,你就要勇敢地放弃那些看上去非常热点的功能,这一点并不是每个品牌都能做到的。

于方觉承认国内中高端耳机市场几乎都被国外品牌占据。但他说,这些成功的品牌并不是一夜之间就变成权威的,它们在初创时期也经历过非常偏执的阶段,有过坚守的过程,耐住性子去沉淀,它才会在技术或声学上,慢慢形成一套属于自己的完整系统,技术上的日积月累,最后演变成壁垒,进而成为耳机界巨头。

我们很明白一件事,我们需要沉下心来关注我们的目标客户群,也就是有极高声音品味的、对声音音色有一定要求的年轻人。他们没有充裕的资金购买远远超过他们消费能力的耳机产品,我们希望在这方面为他们考虑得更多一些。在音乐风格上,我们也会站在他们的立场,看他们喜欢听什么样的音乐,然后思考什么样的耳机会适合这些音乐风格,并且符合我们自己在耳机声学上的品味。这些会让我们和使用耳机的年轻人产生很强烈的化学反应。此外,音伏IN-VOICE音乐耳机的制造方是日系一个非常有经验和地位的耳机制造方,所以在品控方面,我们拥有和国际耳机巨头一致的制造标准。

于方觉说,网易云音乐的加盟,让音伏IN-VOICE如虎添翼。背靠网易云音乐这一强大的在线音乐平台,我们能够比别人更快一步地了解现在年轻的听音群体对音乐的喜好,对耳机的要求及不满。我们可以更快地根据他们的要求和喜好来调整我们的产品。

对我们的目标群体来说,音伏IN-VOICE做的不仅仅是一款耳机产品,而是一个关于个人听音终端的解决方案。我们的第一准则永远是声音,如果有些功能会影响他们听摇滚音乐的完美度的话,我会坚决地放弃这个功能。我们希望他们用音伏IN-VOICE音乐耳机听到的声音就是他们想要的声音。我们希望不久的将来,中国新一代的听音群体,尤其是那些在乎音质的听音群体,在做耳机购买决策时,会毫不犹豫地选择“音伏IN-VOICE”耳机,只因它对声音的真实呈现。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音伏IN-VOICE于方觉:活在耳机里的“声音偏执狂”

音伏IN-VOICE的目标不仅仅是一款耳机产品,而是一个关于个人听音终端的解决方案。

时光倒回到2011年,当于方觉作为吉他大师Guthrie Govan的开场嘉宾登台演出的时候,他自己可能也没想到,几年之后他会一头扎进科技圈,去跟一款耳机产品死磕。

2014年底之前,于方觉身上最明显的标签是摇滚乐手和音频专业测评人。之后,于方觉加盟了音伏IN-VOICE,并出任产品总监,自此开始了他全新的产品“智”造之旅。2016年10月21日,历时1年零10个月,于方觉和他的Hi-end级别声学团队精心打造的音伏IN-VOICE音乐耳机(IVOC-100)将在淘宝众筹亮相,正式启动众筹。

于方觉的疯狂跨界:不想当摇滚乐手的逻辑学硕士不是好产品总监

于方觉身上有着很强的冲突色彩,他是一个顶着浙大逻辑学硕士学位的摇滚乐手,是一个玩乐队的产品总监,“跨界”是他的关键词。

跟绝大多数科技公司的产品总监一样,于方觉宽和有礼,思维缜密,但他的摇滚本色,会从各个细节上流露出来。比如,他的微信头像是美国前卫金属乐队Dream Theater的专辑封面;聊到摇滚乐时,他的语速会明显加快,讲出一串关于前卫金属和融合爵士等普通人不太能听懂的专业词汇。

当被问到“为什么会从一个摇滚音乐人跨界去做一款耳机产品”时,于方觉说,我是一个“生活在耳机里的人”,一个重度耳机发烧友。从高中、大学时期开始,我就非常痴迷耳机,而且“症状”越来越重。我的背包里随时都能掏出4-5个不同品牌的耳机。除了跟别人必要的对话外,其他的时间,我几乎都戴着耳机。一直以来,我都在寻找一款完全符合自己音乐审美的“完美耳机”,但始终没有找到。从热爱到痴迷,再加上个性上偏执的追求,我觉得可能我需要自己去做一款耳机产品。

2014年底,音伏IN-VOICE团队找到我说想要一起来做一款耳机。当时我就问自己:我对耳机的第一标准是什么?它究竟应该是什么样的?它是否能够符合我对耳机以及声学审美方面的具体要求?后来,我们和投资方有过一次面谈,双方都觉得非常合适,是一个很好的契机。于是,在我正式加入音伏IN-VOICE时,我已经很清晰地知道我要做一款什么样的耳机,并决定要坚持按自己理想中的样子去打造它。

于方觉认为,专业乐手做耳机产品,是具备一定先天优势的。因为耳机是和音乐关联极强的硬件产品,而乐手在音乐方面的专业素养,会在产品中得以呈现,赋予产品另一个独特的音乐灵魂。音伏IN-VOICE音乐耳机一直坚持忠于真实纯粹的声音,而随着对声音要求的提高,产品研发的难度也相应增加了不少。不管是流行功能,还是交互性热点,只要它们会对音质产生损伤,我宁可不用。我觉得很幸福的一件事情是,音伏IN-VOICE在产品设计取向,包括使用结果上,我都拥有完全的把控权。这让我在音乐上的审美和我脑海中完美耳机的画面,可以在这款产品上得到完全的实现。

可能和我的经历有关,我在浙江大学本科读的是哲学,研究生学的是逻辑学,后来成为了一个专业的吉他乐手和职业编曲,这让我看待音乐时的角度会不太一样。一般人听到的音乐是一个立体型3D的东西,但在我的耳朵里,它被拆解了,变成了一个完全平面的东西,我关注的不仅仅是唱,还有配器、和弦以及乐器在歌曲中的呈现。如果这些东西让我觉得非常无聊,没有什么新意,即使歌词写得再好,它也完全不会带给我感动。

我认为学哲学也是一样的。在看待一些事情的时候,我们的角度和在意识中最终形成的审美的感觉,是旁人无法理解,也无须旁人去理解的,因为它已经完全成型了。人其实都是观念动物,当我们经历的事情积累到一定阶段并最终成型后,我们会非常清楚自己想要的是什么。这些经历给了我对音乐、乐器以及音乐设备方面非常完整的世界观,就如同你拥有了一把锤子,就会满世界去寻找钉子。

于方觉说,我欣赏那些在音乐结构上经得起推敲的音乐作品,它们在音乐上会有一些创造性的元素和突破性的东西,同时在技术方面又非常精致。音乐品味决定了我在耳机调音方面的偏好与审美标准。我不喜欢特别强调某一个频段的声音类型,因为它会在表达其他风格音乐时,存在明显缺陷。所以,我首先需要的是一个非常均衡的声音,尤其是在听摇滚乐的时候,我们会有很强烈的体会。如果一款耳机的低频非常浑浊,或者它的低频响应速度不够快,用来听摇滚乐是很难受的。也许它在表达一些比较舒缓的音乐时,你并不会感觉到这一点,但当它遇到速度比较快、音乐元素比较多的音乐时,就会感觉很乱,因为它在某个频段的衰减速度太慢,而这直接影响到它表达这类音乐。

即将于10月21日在淘宝众筹上线的音伏IN-VOICE首款音乐耳机(IVOC-100),声压级100dB,阻抗25欧姆,总谐波失真小于1%。我们之所以偏执地坚持这样的声学设计,是因为这样的配置更加均衡,更加符合年轻听音群体的使用习惯。它可以把他们所喜欢的音乐风格更加完美地表现出来,让他们的聆听状态,尤其是长时间下的聆听状态,表现得更好。

“声音偏执狂”于方觉理想中的完美耳机

做音乐的人,不管做什么事总是很挑剔,追求完美的。这个特征在摇滚乐手于方觉身上表现得尤为明显。于方觉认为他性格中最大的特点是偏执。一旦他决定要做一件事情,就会毅然决然地按照自己的方式坚持下去,其他人的声音很难再影响他的决定,他把那些声音称之为“干扰”。

于方觉说,由于我们设定了一个非常高的标准,虽然之前有充足的心理准备,但随着研发细节的逐渐深入,即便有IR技术的强力辅佐,纠结和焦虑情绪依然不可避免地日益严重,每天都感觉像是走在悬崖边上。当然,现在看来这一切都是值得的,因为每一个环节的声学敏感度在耳机的方寸空间都会被成倍地放大,而音伏IN-VOICE对于声音状态和音色表现力“洁癖式”的苛求,让我们相比其他耳机厂商没有哪怕一点点懈怠的空间甚至是念头,这几乎是一种完全自发的强迫症。

在音乐风格的循环代入验证阶段,当于方觉和音伏IN-VOICE团队发现第9测试版的IVOC-100终于能够理想驾驭主流编曲风格的流行人声时,大动态古典和重金属音乐在低频区域的力量感和速度感却比前一版显得明显不足,这种对于大多数同价位产品来说还OK的情况,在于方觉看来却是让人沮丧的。他们不得不一次又一次地进行微调和推敲。于方觉说,由于我们的外观设计师喜欢Rebecca Pidgeon和Jason Mraz,而我是Dream Theater和Periphery的脑残粉,光是这场撕逼就持续了整整两周,其中的面红耳赤和怒语相向,简直是你无法想象的。

于方觉一直强调,虽然音伏IN-VOICE绝没有制造另一个“万金油式”耳机的打算,但既然我们的发声单元具备了超宽频响范围的素质和忠实还原录音混缩结果的潜力,我们就有野心在调音的完备性上做到极致,尽可能地让它在多种音乐风格上具备同样优秀和客观的表现力。

音伏IN-VOICE音乐耳机(IVOC-100)在设计环节上的“较真”,与于方觉自身极高的声学素养及长期从事音频评测有直接的关系。他说,生产音响设备或是耳机,你的知识范围必须包含声音制造阶段的所有信息点。我对于频率的敏感度和声学状态的判断力会超过常人,当我听到一段音乐或是想要剖析音乐时,我可以很快地界定它的音频属性,在很短的时间内分析出它的频率分布状态。

正因为于方觉在音乐制造环节上,有着比别人更强烈的认知,所以当他研发一款耳机想要表达某一种音乐风格时,他很清楚这些音乐风格诞生时的状态是怎样的。

于方觉说,耳机是用来还原这些音乐的,如果对音乐在录音成型之后的声音状态不够了解,或是并不知道某一件乐器它本身的声音,就无法判断这款耳机最后出来的声音是否符合它原始的声音状态。我在这方面的要求很高,所以在产品研发过程中的所有细节我都会比别人更加挑剔。音伏IN-VOICE音乐耳机表达的声音状态必须是和录音结果非常吻合的,美化也好,渲染也好,首先得保证它表达出来的声音可以非常真实地还原出录音的初始状态。这也是对音乐作品的混音者和录音者最大的尊重,因为他们是希望耳机能够表达出他们的混音和作曲理念,因为耳机是音乐创作的一种延续,它把音乐最终呈现在听众的耳朵里。

于方觉认为,一支真正优秀的耳机理应达到的状态应该是,拥有健康的频率平衡性,也有自己鲜明的脾气和性格。这也是音伏IN-VOICE的品牌性格。于方觉和音伏IN-VOICE团队竭尽全力让产品更完美,但前提是永远把声音作为真正的第一考量。说起来容易,真正能够坚持的产品其实并不多,这也许就是音伏IN-VOICE最宝贵的DNA。

音伏IN-VOICE: 还原最真实的声音,让音乐放肆浇灌你的双耳

于方觉对自己的团队有着很高的评价。他说,音伏IN-VOICE团队里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专业特长。我们有自己的外观设计团队、结构设计团队和专业的音频分析师团队。更重要的是,他们每一个人对音乐的热爱程度都不亚于我,我们有共同的价值观和追求。

当你的团队中,有很多人在专业方面对自己有非常严苛的要求,在艺术上有很高的造诣,同时又都执着于完美状态的声音,有着相同的世界观,你的幸福感就会很强烈。因为大家的目标和相互的认同度会很高,都是在为了一个理想中的声音或是艺术上的状态而不惜一切。我们的团队非常年轻,所以在执行一些审美要求时没有太多束缚,甚至可以无所顾忌。我可以很自信地说,我们的核心团队对音乐的执着度是不亚于其他任何一个品牌。

在跟于方觉的对话过程中,他反复提到一个词“干扰”,他认为,音伏IN-VOICE的另一大优势是不会受到太多外界因素的“干扰”。他说,如果你想要做好一款纯粹的耳机,你确实不能太考虑到销量,或者说功能上的痛点,因为当你完全专注于声学时,你会发现很多因素都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当你所考虑的功能有可能会对音质产生损伤时,你就需要取舍。如果你的第一准则是声学,你就要勇敢地放弃那些看上去非常热点的功能,这一点并不是每个品牌都能做到的。

于方觉承认国内中高端耳机市场几乎都被国外品牌占据。但他说,这些成功的品牌并不是一夜之间就变成权威的,它们在初创时期也经历过非常偏执的阶段,有过坚守的过程,耐住性子去沉淀,它才会在技术或声学上,慢慢形成一套属于自己的完整系统,技术上的日积月累,最后演变成壁垒,进而成为耳机界巨头。

我们很明白一件事,我们需要沉下心来关注我们的目标客户群,也就是有极高声音品味的、对声音音色有一定要求的年轻人。他们没有充裕的资金购买远远超过他们消费能力的耳机产品,我们希望在这方面为他们考虑得更多一些。在音乐风格上,我们也会站在他们的立场,看他们喜欢听什么样的音乐,然后思考什么样的耳机会适合这些音乐风格,并且符合我们自己在耳机声学上的品味。这些会让我们和使用耳机的年轻人产生很强烈的化学反应。此外,音伏IN-VOICE音乐耳机的制造方是日系一个非常有经验和地位的耳机制造方,所以在品控方面,我们拥有和国际耳机巨头一致的制造标准。

于方觉说,网易云音乐的加盟,让音伏IN-VOICE如虎添翼。背靠网易云音乐这一强大的在线音乐平台,我们能够比别人更快一步地了解现在年轻的听音群体对音乐的喜好,对耳机的要求及不满。我们可以更快地根据他们的要求和喜好来调整我们的产品。

对我们的目标群体来说,音伏IN-VOICE做的不仅仅是一款耳机产品,而是一个关于个人听音终端的解决方案。我们的第一准则永远是声音,如果有些功能会影响他们听摇滚音乐的完美度的话,我会坚决地放弃这个功能。我们希望他们用音伏IN-VOICE音乐耳机听到的声音就是他们想要的声音。我们希望不久的将来,中国新一代的听音群体,尤其是那些在乎音质的听音群体,在做耳机购买决策时,会毫不犹豫地选择“音伏IN-VOICE”耳机,只因它对声音的真实呈现。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