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4日,由四川省林业和草原局、雅安市人民政府主办,汉源县人民政府和四川省生态康养协会承办的“2023四川生态旅游品牌发展大会”在汉源县开幕。
多名专家出席会议,并分别进行了主题报告。其中,四川省委省政府决策咨询委员会副主任、成都市社科联主席李后强以《四川生态旅游品牌发展的汉源实践报告》为题发表演讲。

李后强在会上发言时提出,由于汉源在温度、湿度、海拔、地貌、土壤、动植物、水系、空气、历史、文化等方面具有特殊性,因此应该建立独立的“汉源生态学”(HanyuanEcology),这是从区域个性视域建立的新学科。
此前,李后强发表的汉源经济学、汉源农村组织学、汉源花开乡村兴和《西游记》原型在汉源等学术观点,在学界产生较大反响。
李后强表示,“汉源生态学”是研究汉源及其周边区域生物与环境的物质流、能量流及信息流交换特点与规律的科学,或者说“汉源生态学”是研究汉源区域内有机体与环境之间相互关系及其作用机理的科学。我们重点从生态文明、生态旅游视角特别是从《西游记》的生态文学维度研究汉源生态的特性与诗意。
江汉大学语言文学研究所彭松在“《西游记》生态意蕴解读”一文中对此作了很好论述。他指出,《西游记》写于明代,是中国古代一部民间叙事和文人创作相结合的长篇小说,包含着深厚的民族文化和生态思想,可以认为是一部生态文学作品。以“幻想的形式、现实的内容”曲折地反映了明代中叶的社会现实。
江西理工大学文法学院刘国和、邓永芳在“《西游记》生态想象及其文化意蕴”中说,《西游记》是中国古代小说中“极为少见的描绘了人与自然关系的作品”,其中关乎“生态”的文字异常繁富。这些文字虽以现实生活为基础,但幻想、虚构色彩极为浓烈,因此可以称之为“生态想象”。
《西游记》生态想象带来诸多启示。刘国和、邓永芳认为,一是生态文学的继承;二是生态理念的弘扬;三生态理想的追求。《西游记》中,无论是“水秀山青”的现实山水田园世界,还是以此为原型而虚构的名山、仙境、洞府,呈现出来的都是作者的生态理想。这一理想,实质就是“天蓝、地绿、水清”的“美丽中国”。

李后强认为,汉源就是现代版“洞天福地”,要大力开展《西游记》线路文旅活动。应该在汉源建成世界唯一的《西游记》原型场景、生态文学创作基地、生态文学培训基地、生态神话教育基地、生态神话旅游目的地。大渡河峡谷是唐僧西行路线最重要的一段,应该深度开发。
一是重建《西游记》花果山——汉源花海果乡。花果山位于汉源古镇,是齐天大圣孙悟空的故乡,洞内有石锅石灶、石碗石盆、石床石凳,中间一块石碣上,镌着“花果山福地,水帘洞洞天”。众所周知,水帘洞和各种乳石是南方喀斯特溶洞的特征。在以九襄为中心的20000 公顷的土地上,樱花、李花、桃花、杏花、梨花、苹果花竞相绽放,美不胜收。徜徉于花海之间,漫步于花丛之中,流连于古镇老街,休憩于农家小院,宛如置身人间仙境。
二是重建《西游记》天宫——轿顶山云海景区。轿顶山主峰3552米,呈南北走向,顶平而宽阔,四周悬崖绝壁,形如轿顶,如天上人间。夏季风景秀丽,凉爽宜人。登高鸟瞰,群山尽收眼底。北眺峨眉瓦屋,白浪翻腾。南观贡嘎雪峰,峥嵘夺目。千山峰尖出露云雾之间,宛如海中小鸟,风吹幻化,千姿百态。置身其中,放飞身心,物我两忘,如入仙境。
三是重建《西游记》龙宫——汉源湖景区。汉源湖水域面积8400公顷,平均海拔900米,是中国西南最大的人工湖,享有“成都后海”之美誉。来自贡嘎雪山的圣水,在富林弯成一道波光潋艳的美丽风景。湖区群山环抱,湖岸蜿蜒曲折,湖面碧波荡漾,湖水清如翡翠。在湖畔康养休闲,微风吹过,波光涟涟,留恋忘返,美不胜收。可以在汉源湖底修建玻璃房和隧道,观看水下龙宫。
四是重建《西游记》东海——大渡河峡谷景区。大渡河峡谷东西宽17千米,南北长26千米,最窄处仅70米,最深处达2675米。比美国科罗拉多大峡谷还深542米。2005年被《中国国家地理》评为中国十大最美峡谷之一。峡谷两岸奇峰高耸入云,河川纵横交错,切割极深,形成众多的峡谷群。峡谷气势雄伟、险峻幽幻,集雄、奇、险、幽、峻为一体,状如天书,记录了十多亿的地质演化进程。
五是重建《西游记》密林——铜锣房森林基地。铜锣房山高林密,春来杂树生花,夏季郁郁葱葱,秋时层林尽染,冬来白雪皑皑。置身其间看水跃彩石、修林拔节、流泉飞瀑、彩练挂枝。依托铜锣房丰富的森林资源,打造成《西游记》密林。
六是重建《西游记》火焰山——就是龙门山和温泉。龙门山属于地震带,汉源周边火山很多,2013年4月20日芦山发生7.0级地震时龙门乡纸房山山顶发生了“火山爆发”,地动山摇时,“嘭”一声巨响,喷出一股红黄色的岩浆,直冲云天,又一泻而下。
七是重建《西游记》流沙河——把现在的流沙河打造挂牌。唐僧师徒三人行过黄风岭,来到一片平阳之地,只见一道大水狂澜,浑波涌浪,师徒们惊叹不已。但见岸上有一块石碑,上有三个篆字,乃“流沙河”,腹上有小小四行真字:“八百流沙界,三千弱水深;鹅毛飘不起,芦花定底沉。”
八是重建《西游记》黄风岭——大相岭、泥巴山可能就是“黄风岭”原型,古道蜿蜒在大山之间,险峻而崎岖,动植物繁多,奇异现象经常发生。
九是重建《西游记》水帘洞——瀑布沟。这是大渡河流域水电开发第一个项目。《西游记》的描写是,翠藓堆蓝,白云浮玉,光摇片片烟霞。虚窗静室,滑凳板生花。乳窟龙珠倚挂,萦回满地奇葩。锅灶傍崖存火迹,樽罍靠案见肴渣。石座石床真可爱,石盆石碗更堪夸。又见那一竿两竿修竹,三点五点梅花。几树青松常带雨,浑然象个人家。这里的翠藓、乳窟、修竹、梅花、青松等都是四川特产。
十是重建《西游记》晒经石——对于晒经乡、晒经村、晒经石、晒经广场,要尽快恢复或者重建。
十一是重建《西游记》“女儿国”——联合汉源周边州县,开展民间美女、雅女评选活动,恢复女儿国。
十二是重建《西游记》小镇——皇木镇旅游基地。传说“建木”是沟通天地人神的桥梁。伏羲、黄帝等众帝都是通过这一神圣的梯子上下往来于人间和天庭的。专家认为,这种“建木”的原型,就是汉源的皇木,明代建设北京紫禁城的巨木就是从汉源皇木镇砍伐通过马牛拖下山到大渡河流入长江,再由运河送到北京。
此外,还有黑水、马托乡、托龙沟、二郎镇(沟、山)、万里乡、火草坪、文笔山、白马堡、象鼻子等与《西游记》有关的地名,这在全国极为少见,都保持着神秘的色彩。

最后,李后强分享了发展汉源生态学的理论基础。一是大湖面调节原理。2010年6月10日瀑布沟水电站水库又被命名为"汉源湖","高峡出平湖,碧水照苍山"。汉源湖是西南地区最大的人工湖,对于汉源生态有极大调节作用。湖长72公里,湖面最宽达7公里,水深最深处186米,水域面积84平方公里。汉源湖环抱汉源新县城,湖水为贡嘎雪山冰雪融水,四季清澈透明。湖周群山绵延,水面百鸟翱翔,湖区空气清新、气候温和、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是宜于休闲、度假、康体、养生的生态宝地。
二是大峡谷通透原理。大渡河大峡谷跨越四川省雅安市、汉源县、凉山州甘洛县、乐山市金口河区,对于汉源生态影响极大。2001年12月被国土资源部批准命名大渡河峡谷国家地质公园,被誉为“地质天书、旷世幽谷”。造型奇特,令人森然。峡谷长17千米,最窄处20余米,最深处2690米,比美国科罗拉多大峡谷深860米。峡谷集急流、奇峰、湖泊、典型地质剖面、珍稀动植物、历史文化古迹和民族风情于一体,是地质景观、生态旅游、科考、攀岩、漂流、探险的理想之地。2005年,大渡河峡谷被《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社评选为“中国最美的十大峡谷”之一。
三是大交融兼容原理。汉源处于四川南北气候分界点,东西海拔的临界点,四川盆地、青藏高原、云贵高原的过渡带,生态具有多样性、复杂性和交织耦合性,多元文化特别是藏汉文化融合。生物多样性和包容性,可提高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和生产力。
四是大循环再生原理。汉源水电、风能、太阳能较多,物质资源具有循环再生特点,可避免环境污染及其对系统稳定性和发展的影响。立足于生态、行业大循环,可以在“双碳”格局下构建全生命周期“低碳”城镇再生系统,进入国际再生资源大循环——中国未来的“资源宝库”。
五是大协调平衡原理。汉源生态资源丰富,本底厚实,生物数量不超过环境承载力,生产排放不超越环境容量,生物与环境保持协调与平衡,能避免系统的失衡和破坏。
六是大系统复合原理。汉源构建了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系统,改善和优化了系统结构,各种关系协调,结构决定功能,分布式优于集中式和环式,整体大于部分之和。因此,能够构建独立的汉源生态学。
来源:推广
评论